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生应该怎样学语文才能学好

欣怡分享

  对于高中生来说,从高一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语文,是稳步提高语文成绩的最佳途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生学语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中生学语文的方法

  触类旁通

  生活和事物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听课要能听出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高一课文,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我独在礼堂外徘徊”;《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苏轼《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就可以思考,这三处“徘徊”其意境和形象是否相同?

  这三处“徘徊”意境和形象显然是不同的。“我独在礼堂外徘徊”中的“徘徊”,是激愤于烈士的无辜罹难,面对死难烈士,千头万绪都徘徊心头,该用什么去追悼死难烈士;“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徘徊”,是以孔雀起兴,生动形象地比喻了夫妻依依不舍的别离;“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还有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后四节采用的都是复叠的表现手法,但塑造的意境截然不同。《雨巷》以此塑造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不期而遇而又无言分离的情境;《再别康桥》以此塑造的则是对于母校那种一往情深、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的眷恋心绪。

  在《雨巷》首尾两节里,戴望舒分别用了“逢”与“飘”两字,巧妙地表达了“我”的期待和追求是那样临近而真切却又是那样遥远而渺茫;在《再别康桥》首尾两节里,徐志摩分别连用三个“轻轻”和两个“悄悄”,巧妙地营造了诗人悄悄来到和与康桥悄悄再别的情景,表达了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可见,没有联系便没有触类旁通,而“联系”,只能生发于头脑中的知识、问题储存中。

  高瞻远瞩

  作文要写得有思想,起码要有两个前提:一是眼前有汪洋气象,能关注国内外大事,洞察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二是胸中有纵横丘壑,能通晓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情、理。思考问题时,既要从细微入手,又要从宏博着眼,才有可能高瞻远瞩,写出有情、有味、有内容、有识见、具体入微的作文。

  于是,我提问学生:“你手里握着手机,靠什么与家庭、与朋友通话?”连问几个学生,都答不到“卫星技术”或“航天技术”中来。于是,我启发学生:没有卫星技术或航天技术,就没有电子地图,没有GPS导航,没有电视和广播信号,更谈不上电脑上网和手机通信了。

  为使学生了悟这个问题,我进一步问学生:“据此,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也可以视为什么对接?”这下,学生顿悟了:是卫星技术与民用工程的交会对接;是航天技术与民生生活的对接。

  为拓展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我又就此内容展开介绍:单就我国来说,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已经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民用领域……

  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生活认识、思想认识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活认识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要写好作文,就务必在增强生活体验、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工夫。胸怀宽狭与气度大小决定于你接触的是什么生活、交往的是什么人。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认识,就难以写出内容健康、格调清新的好文章。

  从小事着眼

  周记要写得有内容,就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留心身边的事情,尤其是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留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联想等等。并做到分主题、分专题或分栏目来写,如天下见闻、世相杂谈、奇思妙想、科学小记、生活小品、课堂联想等等,这样,方向才明确、内容才具体。

  譬如,生活成本一直在飙升。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生活成本的飙升,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就必然会去关注你的或家庭的,甚至别人的、社会的生活成本支出,如食品、交通、住房、医疗保健、教育、家居用品、服装、娱乐等等。一定的生活成本既体现一定的经济规律,反映一定的经济发展,对应一定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复杂问题。这样,小事情反映大问题,小发现往往就是大发现。如此,信手拈来,周记可写的内容就很多。

  感悟生活

  阅读要越读越有兴味,就要把阅读当成生活的日常方式,力求与生活贯通。这样,阅读便能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使大脑丰实起来。

  由此,我告诉学生:“我随口说出这些,都是阅读与生活贯通的结果。”并提示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便是经由阅读去领悟生活,以拓宽胸襟,涵养性灵,形成气象,提升境界。

  高中生学语文的建议

  首先是培养语文兴趣,喜欢和热爱语文。爱因斯坦说过:“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则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此方能不疲。实践也反复证明,一个人对一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比别人强烈,即使起点低些,基础差些,底子薄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这个领域的造诣也还是可能超过那些起点高、基础好、底子厚但兴趣冷淡、热情不高者。鲁迅、郭沫若就是弃医从文的,但是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个奠基人、两座最高峰,成了中国现代文坛的泰山北斗。在语文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许多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甚至“带发修行”者。沈从文虽然只是高小毕业,但成了现代著名作家,这就是最好证明。当代“戏妖”陕西魏明伦则从没进过学校门。高玉宝没有进过学校门,也成了作家。莎士比亚没有学历,但成了世界最伟大的戏剧家,那些当初瞧不起他并排挤他的“大学才子派”们,对莎翁只能望尘莫及。

  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承载体,学习起来是不同于其他“术”类的科目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物。”文以载道。风花雪月,名山大川,民俗风情,语文均反映之,我们学习时,乐在其中,其乐融融,寓教于乐,得到文化熏陶、审美愉悦和精神升华。总之,学习语文是应当感觉美好快乐轻松的。

  其次是要学好教材。这对于高中生来说自然是毋需多言的。语文是工具,是思维和交际工具,每个社会的人都必须掌握它。3+X高考体制,3就是语数外,语文所占份量举足轻重。学好语文还有利于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要想学好教材,就得认真钻研教材,字词句篇、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学术思想知识都要掌握,广泛涉猎,打好语文基本功。语文包括语言文字学(古代叫小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尔雅学)、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学术思想等)、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不能单单为了认字才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要学好,才算学好了语文教材。

  三是诵读经典名著(名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作,多是经典名篇,在历史上哺育了无数伟大心灵,承载了人类文明中的精华,经受了时间的反复检验,是可以传之不朽的。通过诵读,既可以培养语文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可以增加感性知识,尤其是培养语感。这对语文方面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写作能力等都很有好处,而且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近年来,海内外一些教育机构兴起读经热,加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推波助澜,中华儿女又开始重视经典,我认为这是好现象,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都有好处。不但要诵读课本,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外多读些经典著作,通过网络、影视等各种渠道,通过演话剧、朗诵比赛、辩论赛、作文比赛等多种文学实践形式来解读名著,研习名著,这对提高语文水平效果显著。除了诵读经典著作,还应当多读些报刊杂志、时尚文章,因为语文是与时推移的,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

  高中生学语文的技巧

  一、一个观念与两种能力

  (一)转变一个观念

  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认为语文成绩不易提高,认为语文高考不拉分。这其中关键是不要像学初中语文那样学高中语文,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了,高考语文成绩才真正能提高。这意味着,第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模板,对有关古诗鉴赏、现代文、古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尤其如此。

  (二)具备两种能力

  语文高考到底考查高中生什么?最核心就是考查学生两个能力:一是思辨能力,简单说就是认识、判断能力,具体反映在两种能力上:(1)阅读能力,落实到试题则是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目标侧重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个别词句意思,概括、筛选段落、全文主要或者核心信息能力。(2)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材料理解出字面、文面没有的语义信息,包括主题思想、中心论点、与人生、社会实际联系以及作文材料深层意义、寓意等。从本质上说,阅读能力重在概括归纳,理解能力重在演绎推理。虽然两种能力往往密不可分。二是表达能力,这是指联系给定材料,如何熟练运用汉语、汉字流畅表述个人对人生社会的新看法、新见解。具体试题反映在古诗鉴赏、探究题和作文写作,共计近80分左右。需提醒我们的同学注意的是,语言表达重在“三有”,即“有思想”、“有真情”、“有条理”,与之相反的是“无理”、“无情”、“无序”。

  二、克服大小毛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学生必须能找到自己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人人易犯的“通病”,一旦纠正,则走在别人前头;有的属于自己特有的“小毛病”,能及时改正,同样可以迅速提高语文成绩。正因为如此,不管自己复习还是跟老师学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学习。毕竟,找对问题与原因其实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影响高考语文成绩的“四大通病”

  通病一:阅读答案不精不细

  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重在题干和备选答案。很多学生一旦完成正文材料阅读,马上草草读答案,结果很难选对,尤其是社科文一题。这也是语文高考拉分的第一项。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与中考一个重要区别是要实现精读细读,这不仅仅体现在给定文本材料的阅读,更体现在题干和备选答案的阅读。而所谓“精细与否”,就材料言之要求读者(考生)能从深层或字面背后把握给定材料(文本)反映的作者写作意图、材料基本框架以及核心观点等信息,为此需要找到必要的话语标记,像连词、重复性语词、评述性语句、引用性语句、总结性语句等。须知,“抓标记”是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当然也是考生阅读材料的“窍门儿”。就题干言之,则是要找到“题眼”,即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或关键所在。就答案言之,则是能仔细分析每个备选答案的语法、语义结构,运用排除法将有标记的明显不属于正确选项的排除,之后再分析、筛选。

  通病二:鉴赏缺乏诗情画意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高考的诗歌鉴赏材料主要是写景叙事抒情类诗歌,特别是写景类诗歌。这要求考生联系原诗能展开合理想象,能把自己感受的诗歌之美,包括语言之美、意象(意境)之美、思想情感之美表达出来。可是很多学生的答案表述干干巴巴,毫无美感可言,甚至变成了诗句的直接翻译。这是拉分的第二个地方。

  通病三:探究不会联系实际

  探究题分布在实用文阅读部分,即“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二选一)。一般是8分题。探究题其实是微型议论文,这意味着论点、论据、结论都不能少。只不过论据要从原文中概括归纳,结论要联系个人或群体人生社会现实。但考生往往“探而不究”:不能联系原文有效概括,条分缕析列出原因或成因;“究而不探”则只是就材料中现象谈现象,难以提升核心观点与现实、实践相联系。要知道,“探究”之“探”重在探讨原因,“究”则重在深究该如何做、有何启示。探究题也是高考语文拉分项之一。

  通病四:作文观点叠加例子

  面对现在的“新材料作文”,我们的考生基本都是作一篇800字的议论文。不管“正论”还是“驳论”,关键是要向人家证明自己从材料引申出的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为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不得不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但每年的高考作文,大量考生运用作文套路、模板,写出那种“观点加例子”的作文。结果,例子一大堆,全是人家说过的,自己的判断、分析少之又少。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新材料作文:观点+例子=作文失败,观点+例子堆叠=作文彻底失败!这是高考语文最大通病,也应是最拉分的一项。关于作文,我思考的可能最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再专门跟大家谈,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引材、理论、论证、结尾、结构等。因为涉及问题太多,恕我不展开谈了。

  (二)影响高考成绩的“八小毛病”

  毛病一:字迹潦草,卷面脏乱;毛病二:语法错误,错字连篇;毛病三:标点错用,书写欠规范;毛病四:翻译不通,遗漏重点;毛病五:语言干瘪,缺乏文采;毛病六:文题平庸,立意跑偏;毛病七:引材?嗦,论点不明;毛病八:论据陈腐,结尾平淡。

  上面的“六、七、八”条,主要是针对作文的。这些“小毛病”,不是所有同学都有。但不管有否,都应引起注意、尽量避免还是很重要的。那些存在上述几条小毛病的同学,更应注意改正。

  三、解决问题办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高中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做到“四勤”,即“动眼勤看,动手勤练,动脑勤想,动笔勤攒”。

  (一)动眼勤看

  现在,由于课业负担重,应试教育使然,大部分同学忙于上课、补课、完成作业,很少有时间阅读,造成我们的高中生普遍阅读面窄、知识面窄。为了应对高考阅读理解材料涉及知识相对多元的现实,考生有必要增加一点阅读量,比如:读一些与考试材料风格相近的文章,像《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的社科论文等;读读《唐诗鉴赏辞典》等古诗词鉴赏范文,学习、借鉴名家、权威如何解读、表述古诗词的鉴赏。也可以翻翻《史书》,找一两篇好的历史人物传记读读,仔细琢磨其语言特点、内容结构等信息。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学习之余坚持收看央视晚间新闻报道类的主流媒体,了解社会民生的“最新闻”,让自己的视角能伸向更宏阔的社会现实。

  (二)动手勤练

  高中语文学习、复习的“题海战术”并不可取。尤其不要买一本本的习题集、模拟题反复做。语文的核心知识就那么多,重在活学活用。但不多做题不等于一点不动手。其实,高中同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很少在平时能将成套的语文试题、模拟题按照高考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特别是容易将作文与前面17道客观题分开做,结果实战效果很差。一道高考,作文时间不是不够,就是留得太多影响前面答题效果。要知道,对于考试而言,“只有平时像考试,考试才能像平时”。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能定期严格按高考标准完成一套语文试卷。

  动手勤练的另一方面是能“模仿造句、写段落直至模仿经典文章”。未经高水平的模仿,很难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尤其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动脑勤想

  主要是能够经常回想、默诵高考语文试卷的17道题的题干。通过思考找到自己常错考点。自己试着总结寻求破解办法。

  (四)动笔勤攒

  主要是积攒一些万能的经典的独到的理论论据,像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名句、“四书五经”的名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这些往往能够反映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其次,要练习压缩材料,最好用“排比+(比喻)+例子+观点”的结构。最后,要练习、积累作文开头结尾精彩语段。

  四、突破难点

  要切实提高语文成绩,还要再突破“四个重点”,当然也是高考的难点所在。我概括成四句话,即“今文阅读重三细,古文传记有三立,古诗鉴赏言象意,作文论据重分析”。“今文阅读重三细”是针对阅读理解试题的,即要求考生做阅读理解题时尽可能做到“细读文本找标记、细读题干找题眼、细读答案找差异”。“古文传记有三立”是针对古文阅读和翻译的。古文传记无非叙述历史人物的“立言、立德、立功”,抓住这样的主线归纳信息会非常简洁。“古诗鉴赏言象意”是针对高考另一难点古诗词鉴赏的。优秀的诗歌作品一般都要具备“言象意”三个要素,语言层面的“练字”、语词方面的“诗眼”以及语句方面的“修辞”,都是为描写、塑造“象”(物象或意象、形象)服务的,最终当然要反映诗人的思想情感。把握这样的主线对理解、鉴赏诗歌很有好处。最后的“作文论据重分析”是针对高考最大难点“新材料作文”的,核心是要求考生能在引用事实、理论论据之后作出扣题、扣论点的精到分析。

猜你喜欢:

1.高中语文如何学习

2.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3.关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4.怎么学好高中语文知乎

5.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381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