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治热点>

2017法治工作要点

维伟分享

  法治精神成为这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和灵魂,而自由则是法治的核心和灵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法治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法治工作要点

  2017年我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培育法治精神为核心,以繁荣法治文化为着力点,继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确保通过市“七五”普法的检查,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法治宣传教育各项任务

  1、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相关战略部署,宣传关于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领会系列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以及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2、开展宪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的良好风尚。

  3、加强依法行政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大力学习宣传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行政问责、行政应诉与行政复议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重点学习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法律法规。

  4、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和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文化氛围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推进城管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的法治文化活动。

  二、加强对重点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

  5、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继续坚持把宪法法律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健全领导干部、公务员网上学法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素质和法律思维,切实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6、不断深化基层单位法治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采取法治专题讲座、法治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局执法人员学习宪法、尊法守法,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着力工作创新,在法治宣传实效上有新突破

    7、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大力开展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法治文化活动,促进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法治信仰。

  8、积极推进普法与法治实践创新。主动依托基层组织,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基层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将普法融入法治创建、专项治理活动中。

  9、营造氛围,着力提高宣传实效。局属各股室、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特点,将“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作为“七五”普法的重要载体,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掀起学习宣传宪法、贯彻实施宪法的热潮,使宪法深入人心。

  10、创新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引导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努力构建法治城管、和谐城管。

    四、夯实工作基础,在普法长效化上有新提高

    11、不断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专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12、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局中心工作的实际,利用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使主题活动系列化、长效化、规模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好集中宣传咨询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七五”普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3、在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证件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相关规定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治理整顿活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4、认真做好“七五”普法本年检查工作。认真对照“七五”普法规划,查漏补缺,整改提高,全面完成好“七五”普法规划各项任务;同时,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深入挖掘、认真总结特色亮点工作,全面展示工作成效,高标准完成“七五”普法自查自检,确保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法治的基本含义:

  (1) [rule by law]∶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2) [rule of law]∶依法治国

  (3)[rulaw]∶法治 rulaws法治学 法治学的是独立的学科,是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社会价值体系。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但有时并非作为一个词组,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法治”与儒家的“德治”相对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力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而所谓的为“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在我国立法的权力属于人大,而不属于所谓的“上”、“外”、“官”,因此这样说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在“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的过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不会因为违法者身份而纵容其违法。行政机关并没有立法权,但是行政权力确实在影响司法,通过各种行政权力对司法权的影响,来扩大其职能和实现其效用。在近一段时间内,舆论以第四权的身份出现,掌握舆论资源的人通过各种舆论压力,对于司法权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使得舆论资源所有者与行政权力所有者一道成为影响司法权的人。这种片面的、出于“官本位”或“舆论第四权”思想的“依法治理”严重悖离了法治精神和原则。而广大民众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既在客观上不能有效得知正确信息、行动上介入国家法治实践,又在主观上无法正确判断,更不用提参与和对之加以评价。其深层原因在于人治思想与权力本位思想还在相当的领域中存在。尤其是在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口号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先后提出的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甚至提出依法治校、依法治村等口号。这种形式主义做法使得依法治国的法治内涵与精神逐步丧失,结果最后演变为依法治民的政治治理观。在他们眼里,仍然认为依法治国就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且存在固有偏见,认为法律只是专管老百姓的,从而形成了法治的表层现象,其真正内涵没有深刻理解并内化为坚实的信念和外化为行动。因此,“依法治国”成为仅仅理解为依据大量出自有据的规章、政策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人民,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法治观是法治非理性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专制主义、人治主义和宗法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典型特征。

  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斯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看过“2017法治工作要点”的人还看了:

1.法制办2017年度工作计划

2.2017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范本

3.2017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4.2017法治创建年度工作计划

5.2017年法制办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