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老人如何提高防骗意识

李婉分享

  近年来,一些骗子捉住老年人反应慢,同情心强,对各种骗术防患意识差,从而实施诈骗,那么,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骗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老人防骗小技巧

  1、当有人向您兜售金银财宝或文物、古董时,一定要警惕,谨防花巨款买来的竟是一文不值的破铜烂铁。

  2、无意中突然发现地上有贵重财物,同时又有人要与您平分时,您一定要头脑清醒,也许这正是骗子设的圈套。

  3、当您带有钱财准备购物、看病时,不要与陌生人搭腔,也许他将以有生意要合作,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把您骗至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再与同伙配合,实施抢、骗或偷盗您的钱财。

  4、从银行或邮局支取现金时,一定要谨慎,防止有人窥视您。如有人提示您钱掉地下了,您一定要警惕,防止卡被人调包;取钱后,若有陌生人主动跟您搭话,应及时脱身或报警求助。

  5、一旦有人向您兜售假币、残币、错版币、外币时,万不可轻信,其巧妙的手段会让您因发财心切而上当受骗。

  6、如有人摆地摊卖药,周围又有人称效果不错等,您要小心了,这有可能是托儿在诱骗您。

  7、人老了,出门要有伴,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有人要与你说话,请他与你保持三米远。不占小便宜,不接受他人的香烟,零食,水果等一切吃的东西。

  大学生求职防骗技巧

  1、冒充名企电话邀请面试:

  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面试,大都是知名大企业。但大公司一般是企业邮箱,如邮箱或电话多是私人用户,就要注意核实了。

  2、 牛皮癣式招聘广告:

  这类招聘常见于街上的公交站台和电线杆。这种广告根本不要信,要么是中介,要么就是不正规的公司。

  3、 小公司大量招纳人才:

  一些咨询公司大量发布招聘信息,去招聘现场才发现这些公司并不大,办公室也异常简陋。这些公司的招聘都是为其他公司代招,招去后也多从事销售相关工作,报酬低,无保障。

  4 、持续招聘管培生:

  看到这类的广告最好打听下,看公司规模,以及是否有这样的岗位安排和晋升机制。很多销售公司打着招聘“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等名号,大量招聘销售人员,并以培训为由,给予廉价报酬,却无任何晋升机制。

  5 、招聘信息常年有效:

  一些招聘企业往往打出这类旗号:不限报名时间,对学历、专业也没有任何要求,还能接受兼职、全职,且待遇丰厚。求职者应谨慎。

  6 、面试全程靠电话或视频:

  除非是官方正规渠道收到的面试邀请,其他非官方途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另外,骗子电话面试一般都是很简单的问题。

  7 、待遇远远高出行业标准:

  工作简单、工作时间短、福利好,很多传销组织会打出这样的招聘启事吸引你报名。另外,如待遇有的甚至高出同行好几倍,其中的虚假成分将非常大。

  8 、面试选在宾馆出租屋:

  如去偏僻地方的宾馆或出租屋面试,除非是从公司官方渠道得到的通知,否则一律不要相信。

  9、 简单面试便通知岗前培训:

  很多咨询、培训公司根本没有用人需求,也在招人,并利用培训赚取利润。而且这些培训基本都是不正规的,颁发的证书也得不到业内认可。

  10 、面试后收服装费工费:

  如在入职前通知交纳一笔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如工作服费、体检费、保证金等,大家一定要小心。

  生活诈骗类型

  1、捡钱分钱诈骗

  提示:这类诈骗往往是几人事先预谋好,分工很明确,选择的诈骗对象一般都是单身女性或是老年人,觉得她们胆子小,反应能力差,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得手。所以不要贪小便宜,不义之财不可得,特别是切记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告诉别人。若是对方坚持认为你捡了他的钱,可以报警处理,骗子就会害怕了。

  2、冒充电信公司诈骗

  案例:2009年9月,被害人宋某接到一个自称是电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在苏州申请的一部电话欠费2000余元,可能是个人信息外泄,并帮其将电话转到“苏州公安局”。随后,一名自称是苏州公安局的“民警”,称宋某信息泄露后,其在招商银行开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对宋某的账户进行冻结,并假装好心将电话转到“苏州法院”给其建立公正账户,对其个人财产进行保护。后宋某按照对方的提示,将自己43万元转到“公正账户”上,后发现被骗。

  提示:此类案件,因其系多人配合,环环相扣,所以存在较强的欺骗性。作案时间大多发生在上、下午上班期间家里只有老年人的时候,较易得手,大家应该引起注意,对于所谓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核实其身份。

  在个别案例中,发现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任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如远在外地的犯罪分子可以将其电话设置显示为南京的电话),为其实施诈骗带来了高度的隐蔽。实际上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的“固定电话”,很可能是捆绑了犯罪分子手机的虚拟电话。

  3、冒充手机号码中奖诈骗

  提示:白掉的“馅饼”不可“吃”。目前,有一部分诈骗手段是骗子给群众发送“中奖”短信息,在群众联系时,犯罪分子又利用各种借口,让群众汇去各种各样的款项 (手续费、奖品的所得税、汽车的购置税等等),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群众一定要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希望不劳而获、白占便宜,或者希望以微小的投入获得巨大的收益,事到终了,其结果必然是毫无收获,直至财产受损失、心灵受伤害。

  4、冒充他人诈骗

  案例:2009年9月28日,岳某家人让岳某给王某汇钱,并给了其一个账号。下午岳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发来的短信,称原来的磁卡坏了,请往卡号62xxxxxxxxxx里汇钱。后岳某在银行分两次向该账户汇款3100元,回家后,岳某家人与王某联系,称未接到汇款,岳某发现被骗。经查,可能是岳某在不经意间将汇款的事传了出去,别有用心的人在通过他人获取岳某电话的情况下,向岳某发出了“假”转账卡号。

  类似的诈骗行为还有:冒充熟人、维修人员、警察进行诈骗

  提示:此类骗术类似于曾以往出现过的“急救汇款”、“网络调试,请机主关机”等诈骗。此外,近一段时间也出现冒充在外念书的儿女,发短信称“手机被盗、出现意外等,要求汇钱”的诈骗手段。现在通讯发达,大家只需多留一个心眼,多打一个电话查实情况就可防止被骗。

  5、刮刮卡诈骗

  案例:2009年7月,陈某收到一张索尼公司大型抽奖活动卡片,被害人刮开奖区后发现中了二等奖,奖品是价值29.8万元的雅阁轿车一辆。后拨打兑奖专线与对方联系,陈某因有事无法提车,自称公证人员的男子称公证处可以代办拍卖,但必须缴纳相关手续费和税款,随后陈某向对方的账户汇入3.28万元。后“公证员”又打来电话,称必须再缴纳10%的国税款,才能交付卖车款,陈某才发现被骗。

老人如何提高防骗意识相关文章:

1.大学生应如何加强防骗意识

2.如何提高防骗意识

3.老人具备的防骗安全知识

4.中老年人要如何防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