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者读后感_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
卓有成效者读后感4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 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 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卓有成效者读后感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组织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组织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在主管人员中,也有许多人并不是管理者,判断是不是一位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 “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这些是人的特点决定的,要做的事多,时间有限。管理者面对的事物太多太杂,才需要集中精力,专心。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决策的要素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做有效的决策。所以决策本身值得探讨,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问题的发生是经常,例外,还是只是表象,真正的偶然,要仔细定位。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足以达成目的。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精细,做出的决策越有效。反之,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3、仔细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待该决策能被接受。
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什么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不要采取折中的办法。折中方案总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化决策为行动,是最费时间的一步。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合适的人去实行,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是一种意愿而已。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
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出错。
决策的要素和下一部分有效的决策是紧密联在一起的。
七、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者读后感6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大多数人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本书中,我看不到任何的学究之气,德鲁克先生写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德鲁克先生毕生都坚持的对管理的态度: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管理产生了成果,才是有意义的管理,而如果仅仅拥有管理知识,纸上谈兵,是没有太多用处的。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二、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擅于发挥人的长处。第三、在管理中有效地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决策,做出有效决策。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简单的归位四个字:要事第一。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成大事者均精力充沛,动力十足,正是因为他们总是努力达成自我目标或要求。没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效组织和管理轻重缓急。道理很清楚,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做好。我们在说要事第一,首先我们有时不知道什么是要事,其次,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的要事,但我们做不到要事第一。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断与周围人的沟通,找准自己的目标,但是实际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愈不重要,它们愈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目标制定原则。“无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顺应自然,即所定目标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学会放弃,要有选择性而为之。做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事。这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的重要管理理念。
用人所长:管理本身是一项高情商的活动,管理实质就是人员的管理,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所以本书中提到识人用人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管理者要卓有成效必须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汉高祖说过,“夫运等策干惟幄之中,决胜干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吾所以有天下。”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标,只有真正的知人善任才能够真正提高组织的绩效。本书提到要用人所长,并且可以容忍优秀人才的一些小毛病或个性。但我们不应该因人设事,否则企业或组织容易陷入到派系斗争中。再有,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在用人中培养人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成员的优秀品质和优势,有目的或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人。最后,发挥人的长处包括了管理者自己,管理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绩效。
有效决策: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发现,他们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思考。
“要事优先、善用人才、有效决策”此三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