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典故:伦类部亲眷(6)
【白眉人】
参见人体部·头面“白眉”。唐陈子昂《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汉谣】
参见植物部·草木“斗粟”。唐李白《婆篌谣》:“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对床夜雨】
宋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辙幼从子瞻(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喻好友、兄弟的欢聚。宋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捕树,与君对床听夜雨。”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联床雨”。伦类部·师友“风雨对床”。器用部·日用“对床”。参见人事部·睡梦“夜雨对床眠”。
【阿大中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道韫)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测有封、胡、遏(《晋书》作“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美称兄弟。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余。”
【阿连】
参见人事部·睡梦“梦惠连”。◆指兄弟。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
【封胡羯末】
参见伦类部·亲眷“阿大中郎”。宋苏轼《蜜酒歌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难弟难兄】
参见伦类部·师友“二难”。◆亦喻两物并美,或指两者同样低劣、清魏源仁室行》:“太室之胜山内藏,少室之奇山外仰。难弟难兄孰相让?”
【萁燃】
参见文明部·诗词“七步咏”。◆喻兄弟相逼,或喻内部不和。清黄蜜来《寄怀昌大风》:“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其燃未免猜。”
【棠棣】
《诗·小雅·常恢》序:“《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橡》焉。”毛传:“周公吊二叔(管叔、蔡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常棣》首章为:“常棣之华,鄂(萼)不韬[舀换华]韬[舀换华](光明貌)。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一作棠。◆喻兄弟。唐沈栓期《洛州萧司兵谒见还赴洛成礼》:“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另参见植物部·花卉“棣萼”。
【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用于称美外甥。唐李端《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舅乏郗鉴爱,君如卫玠贤。”另参见人物部·人杰“卫叔美”。
【宅相】
《晋书·魏舒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 ◆称美外甥。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另参见九流部·杂技“相宅”。器用部·宫室“弊宅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