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渠道>

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渠道

黄宇晴分享

  奢侈品是那些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特别大的商品。也就是说,功能以外符号要素的价值越高,这个商品就越奢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渠道,欢迎阅读!

  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渠道

  (一)产品策略。

  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生命基础。打造超一流的产品质量是维护奢侈品牌长期寿命的需要。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奢侈品的价值,可以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全球顶级运动型豪华车“宾利”(Bentley),其车身在生产线上每分钟才移动6 英寸。诞生于1838年的“百达翡利” (Patek Philippe)手表,有“钟表之王”美誉,每款表从设计到制造出来至少需要5 年的时间。时间是品质的保证,可见一斑。为什么人们提到劳斯莱斯马上会想到尊贵;提到阿玛尼马上想到简洁;提到LV 马上想到经典;提到积家表马上想到精准???这就是营销的结果。这些品质不一定是绝对的,但一定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不断强化的。

  (二)价格策略。

  奢侈品牌常常把价格定得很高,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因此,价格是奢侈品牌设置的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比如一个比较好的正版的LV手提包的价格通常都在上万元。对于奢侈品来说,让羡慕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与距离感,才能让奢侈品牌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奢侈常常与遥不可及、价格高昂相关,用消费者的话说,就是大多数人买不起,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少数人能拥有的叫奢侈。奢侈品以高价位彰显其高贵,

  (三)市场定位策略。

  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常常在宣扬只有成功的有地位的人才可以享用,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商品,区隔社会阶层,让消费者进行攀比,无形中在消费者中制造了一种阶层划分,这种潜在激发消费者攀比心理的营销让很多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消费来展现身份,于是,有条件一定要消费奢侈品牌,没条件制造条件也要消费让奢侈品牌备受追捧。奢侈品牌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使羡慕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距离感恰恰让奢侈品的潜在消费者感觉到其名贵和稀有,却又不能唾手可得,就真正显示了其奢华的本质。

  (四)销售渠道策略。

  奢侈品的渠道策略从整体上讲就是保持对市场的有限而挑剔的渠道覆盖,只选择他们认为最有档次的渠道,同时绝不在渠道中提供大量的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使得渠道始终保持在一种不饱和的状态,限制其产量和销量,有意的制造稀缺,只和顶级的百货、酒店合作,或者在机场等渠道建立专卖店等等,都在对奢侈品消费者做着区隔,告诉消费者奢侈品是有身份的,只能在有身份的人出现的场合,以此保证能够触及到高端的客户群。

  (五)品牌核心价值观策略。

  对奢侈品牌来说,它的核心价值就比较集中在一点上,“富贵”是奢侈品牌的基本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酿造底蕴深厚的富贵文化,几乎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品牌都是以深远的历史文化为着力点的,如同文物一样,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赋予了这些品牌无法取代的内涵,品牌的这种文化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历史。如果一个产品的历史越长,那么它的文化内涵就会越丰富。在豪华的基调上,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在加上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这才成就了真正的奢侈。“茅台”和“五粮液”都拥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剑南春”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唐朝宫廷。美国“蒂夫尼”珠宝源自1837年。奢侈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奢侈品品牌独特价值所在。

  (六)促销策略。

  奢侈品牌与全球的时装展览、时尚趋势等等密不可分。站在流行时尚最前线,比如每年巴黎时装周等等总会成为世界最绚丽的奢侈品 的展览舞台,最顶级的品牌,最知名的模特,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加上时尚杂志的编辑和时尚界的评论家聚在一起发布最前沿的时尚趋势。奢侈品牌利用这些秀场,在最前沿的发布会中秀出品牌,同时让这些品牌始终站在奢侈的先锋阵线,各种时尚媒体对此的顺势传播就让这些奢侈品牌成为了顶级的昂贵的最为奢华的话题。

  奢侈品行业现有渠道存在的问题

  1、资源的非充分配置及利用

  首先,一个代理商通常同时代理数个奢侈品品牌。例如,香港俊思集团旗下代理了Gucci、Coach、Versace等品牌,出于节约成本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考虑,它的团队需要同时打理几个品牌的卖场展示、客户管理、员工培训等。必然不可能完全专注于一个品牌的经营,因此导致了资源的非充分配置及利用。

  其次,进行促销打折的权利在代理商处。代理商往往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以牺牲奢侈品长期经营的品牌价值为代价。例如,2005年Calvin K1ein的代理商进行了恶意促销的“代理风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K品牌形象长久以来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地位。

  2、奢侈品的品牌价值被弱化

  代理商往往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以牺牲奢侈品长期经营的品牌价值为代价。各大奢侈品厂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建立与维护其品牌,品牌价值远远高于产品的价值。奢侈品厂商注重的是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代理商注重的是利润空间,两者的目的不同,不能达成共识。而主动权在代理商处,所以奢侈品厂商的品牌价值弱化。两者矛盾由此产生。

  3、库存和管理成本增加

  对成本控制而言,同一奢侈品品牌通过直营店的渠道模式看似可以取得原本分给代理商的部分利润。但是,当奢侈品品牌进驻顶级卖场时,各卖场都会从销售额中分去10%一30%的利润不等,实际上给卖场的利润和给代理商的利润就抵消了。除此之外,直营需要奢侈品厂商自己的人员进行管理,库存也需要自己进行控制,如果在人员管理和库存控制方面不能减少成本的话,直营必然会导致奢侈品厂商为此付出更多的管理和库存成本,从而导致增加经营成本[5]。

  (四)奢侈品行业现有渠道问题产生的动因分析

  1、奢侈品管理资源匮乏和成本限制

  奢侈品在最初进入一个市场时会寻找代理商,企图以此来分散经营管理成本以及库存风险。然而代理商也未必只代理你一个品牌的产品,所以会出现资源的不充分配置及利用的情况。代理商和大牌利益出发点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后者追求品牌形象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追求利润。代理商急于清理库存降低成本,只愿意拿好卖的单品摆放在自己的货架上,而奢侈品牌往往每季服装都会有一个主题,呈现这个主题的所有单品显然会耗费更多的成本。为了节省成本,经销商对于品牌形象的控制和相关服务有时候也会大打折扣。交易成本增加。

  2、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合适店铺的不易获取性和谈判成本较高

  由于代理商长期与零售商合作,因此在此方面有更深的积累,可以很轻松地拿到最合适的铺位。然而,奢侈品厂商在和渠道谈判时并没有优势。因为中国顶级商场并不多。因此,奢侈品品牌之间对于铺位的竞争相当激烈。而次一级的渠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捆绑效应。例如新世界在进行品牌招商时除了考虑品牌实力、产品和整体的店面形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接不接受捆绑。即该品牌能否进驻新世界每个城市的商场。而新世界百货在武汉等一些二线城市是高端渠道,但在北京并不是。因此交易成本势必增加。

  3、奢侈品厂商在和渠道谈判时并没有优势

  由于顶级商场并不多,因此,奢侈品品牌之间对于铺位的竞争相当激烈。而次一级的渠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捆绑效应。例如新世界在进行品牌招商时除了考虑品牌实力、产品和整体的店面形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接不接受捆绑。即该品牌能否进驻新世界每个城市的商场。而新世界百货在武汉等一些二线城市是高端渠道,但在北京并不是。因此交易成本势必增加。

    324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