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双季茭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

莉莎分享

  双季茭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茭白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双季茭白生产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步升高,特别是进入高温季节,各种病虫害也会迅速发生与蔓延,将会严重影响茭白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各地应抓紧做好近期茭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病害

  1、茭白锈病,锈病为茭白的重要病害,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生分布,发病后病情往往较重,病株常达60%以上,明显影响茭白生产。1)危害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在叶片和叶鞘上散生橘红色隆起小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锈色粉状物。2)发生特点: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85%。本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主发病 期5~9月。病部产生夏孢子再不断进行重复侵染。采茭结束,病菌又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茭白生长期高温高湿,田间偏施氮肥发病较重。3)防治药剂:①.采茭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及田间杂草,减少田间菌源。②.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温季节适当深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③.发病初期适时喷药防治。药剂选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在苗高,用广谱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病害发生初期或轻微发病田用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发病盛期或严重发病田用12.5%腈菌唑1500倍加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加0.01%芸苔素2000倍,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或43%戊唑醇悬浮剂5000倍,,或12.5%烯唑醇1500倍;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隔5~7天1次。

  2、茭白胡麻斑病,又称茭白叶枯病。1)危害症状: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褐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大小如芝麻粒,故称为胡麻斑病。该病害严重时,病斑密布,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终致病叶枯死。2)发生特点: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为15~37℃,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左右。本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发病期6~9月。通常在茭白生长期高温多雨,或闷热潮湿,病害发生较重,此外,长时期连作,田间缺钾缺锌,植株生长不良。有利发病。3)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前割茬,彻底清理病残老叶,集中粉碎沤肥,减少田间菌源。 ②.加强水肥管理,冬施腊肥,春施发苗肥。病害常发区注意增施磷钾肥和锌肥,适时适度排水晒田,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广谱杀菌剂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或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4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异菌尿(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0倍等喷雾防治。喷药防病时,加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效果更佳。隔5~7天1次。

  3、茭白纹枯病,为害叶片和叶鞘,以分蘖期至结茭期易发病。1)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后扩大成云纹状病斑,外观似地图或虎斑状。2)发生特点: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田间气温22℃时开始发病,以25~32℃又遇阴雨天发病最快。本地区主要危害期在6~8月,10月下旬后一般停止发病,田间遗落的菌核数量多,高温多湿或长期深灌及偏施氮肥的茭田发病重。3)防治方法:①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并根据促茭株分蘖、控无效分蘖和促孕茭的需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浆管理原则。②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③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物防治,药剂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800倍,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5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等。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具体视病情而定。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

  4、茭白瘟病,又称灰心斑病。1)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斑圆点状,暗绿色,斑背面灰绿色霉层病征较明显。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或长或短的坏死线,此种病征由急性型斑转化而成,其出现预示着田间病情由急激转向缓和,斑背病征不明显。褐点型斑表现为褐色小点,与茭白胡麻斑近似,但斑外无黄色晕圈,且多见于较老叶片,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发生,不常见。2)发生特点: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病,随气温升高,病害迅速蔓延,8月中旬后因高温干旱病情发展缓慢。3)防治方法: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②结合冬前割墩,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来年菌源。③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注意适时适度露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抵抗力,有助于减轻发病。④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分蘖盛期,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加强查,视苗情、天气和病情(是否发病和病斑类型等),决定挑治或全面治。药剂可用20%三环唑可湿粉l000倍液,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l000倍液,或50%瘟特灵悬浮剂600~800倍液,或l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粉400~5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0倍等喷雾防治,2~3次,隔lO~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茭白的病害往往混合发生,特别是锈病和胡麻斑病经常同时发生,因此防病时最好几种药混合使用,省工效果好。较好的配方有:12.5%井酮.三环唑+嘧菌酯+磷酸二氢钾,或12.5%烯唑醇+代森锰锌+井冈霉素+三环唑+磷酸二氢钾。

  (二)、虫害

  1、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二化螟对茭白的危害轻者造成的枯心苗,重者造成虫伤株。茭肉被其危害后,品质下降,有的不能食用,丧失了商品性。该虫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寄主有: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近年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1)发生特点:本地区1年发生不完全4代。卵多产于叶背,分布田,二化螟有原田产卵习性,没有大螟的边际危害现象。初孵幼虫有群集性,群集叶鞘内蛀食造成枯鞘。幼虫共6~7龄,3龄开始分散转移,蛀入茎中造成枯心或蛀茭。无虫粪排出株外,蛀孔处也产生紫褐色水渍状斑块。

  (2)防治方法: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①农业防治 冬季淸除田边杂草和田内的茭白残株,集中沤肥。以降低二化螟的越冬基数。②物理防治:利用二化螟性诱剂及杀虫灯诱杀二化螟。③药剂防治 :为充分保护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二龄盛期,药剂可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或25%杀虫双水剂600倍,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600倍喷雾。施药期间,保持田内3~5cm浅水层持续3~5天以提高防效。

  2、长绿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只危害茭白。 成虫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曲,严重时致整株枯死,或植株变矮,明显影响茭白产量。1)发生特点:年发生5代。成虫和若虫有群集性,在心叶及嫩叶叶脉附近吸 汁危害,危害后造成植株萎缩矮小,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并诱发锈病等各种病害的发生。3~5月若气温偏高,越冬代发育后期缩短,发生提早。盛夏不热、晚秋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重。2)防治方法:宜在二、三龄若虫高峰期用药,防治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防治2次,喷雾防治时应注意统防统治,可由外围向内绕圈喷药,如平行式来回喷药会赶走飞虱,降低防治效果。药剂可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壳虱)750倍,或10%烯啶虫胺水剂1000倍。

  (三)、病虫害管理要点

  1、清洁田园。夏茭采收结束后,清除田间残株残叶,冬季割茬时齐泥面去茭,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集中烧毁,减少病虫害基数和来源。

  2、选地轮作、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温季节适当灌深水降低水温和土温,减少病害。大螟、二化螟化蛹后灌深水10~15cm,3~5天后可将蛹淹死。

  3、化学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意:孕茭期慎用杀菌剂。

  
猜你感兴趣:

1.双季茭白种植技术视频

2.茭白的田间管理和收获技巧

3.茭白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4.种植茭白的方法

5.茭白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

6.菱角高产栽培技术

7.如何种植茭白

36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