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扬州早茶文化的介绍

曾扬分享

  园林、美食、人文等众多扬州文化里就有一张闪亮的名片—那就是扬州早茶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扬州早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扬州早茶文化的介绍

  扬州的早晨是从一杯茶开始的。在扬州城里,吃早茶的地方有很多。每天早晨,你随意走进一条老街,都会遇到一两家人头攒动的食铺,顾客大多是附近的长住民。老脸色,老地方,老三样:一碟烫干丝、两只冒着热气的包子、一杯普通绿茶,对于老扬州来说,闲适的一天就这样拉开序幕了。

  闲聊费舌,茶能生津,茶与闲聊堪称黄金搭档。大到国家大事、国际要闻,小至街谈巷议、道听途说,都是早茶时间的谈资。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要的是街坊邻里间的那份亲热劲。老百姓过日子没那么多深文大义,就图个乐乐呵呵。就像手中捧着一杯清茶,喝的是其中的闲趣。

  扬州人很客气。多年不见的老同事、老街坊偶然相遇,双方寒暄几句匆匆道别,人已走出去好几步了,还会回过头来喊一声:过天请你吃早茶。你也未必就把人家的客气话当真,但心里头还是会有暖暖的感觉。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扬州人是一定要请吃早茶的,还要去上档次的地方。得胜桥的富春、天宁门外的冶春,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扬州,朋友便领我去了冶春茶社。

  一条幽静的护城河,一面是长满青草杂树的斜坡,另一面邻水而建几椽茅庐,题名:“香影廊”、“水绘阁”。环境静雅,名也不俗。待到择临窗位置落座,定下单子,服务员便托了茶盘,提着暖瓶过来。茶是绿茶,白瓷盖杯,上好的茶叶。挨个沏上后,服务员问一声:客人齐了吗?旋转身就去向厨房下单子。 扬州早茶有个规矩,客齐点心方能上笼蒸,都是人等点心,断不能点心等人。个中讲究,既为点心,也为客人,看似简单,实为妙着。您且品一口清茶细细琢磨吧。

  看着嫩绿的茶叶在杯中翻滚沉浮,慢慢地舒张开来,我不由地想,生活中若能少去一份尘俗的紧张,多出一份心灵的安闲,也未必就是坏事。

  闲谈间,菜品上桌。一盘大煮干丝,外加四小碟酱菜。既大方,又可人。酱菜味甜,嚼之脆嫩。豆腐干是最普通的食材,扬州人却把它做成了一道招牌菜,淮扬菜的功夫可见一斑。干丝纤细均匀,配料丰富鲜明,用预先熬制的鸡汤烹烩。如此唇齿留鲜的佳肴绝没有半点味精。

  正吃着,有人细声提醒:“小心。”服务员站在身后正举着一摞热气腾腾的蒸笼。桌上立时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精致点心: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 油糕、蟹黄汤包、笋肉蒸饺……一只只如精雕玉琢般端卧笼中,令人叹为观止。在一片滚滚热浪中,早茶的气氛达到高潮。可着劲挨个尝遍,没有不说撑得慌的。实在吃不了,也只好兜着走了。

  吃饱喝足,顺着护城河边溜达,附近有个花鸟市场。那天恰逢周末,花间树下,人影憧憧。老人逗鸟,孩童观鱼。虽说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卖家们却也不愠不急,一脸春风。

  相隔数年,我再到扬州,扬州早茶的火爆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商务接待、旅游观光,四方宾客慕名而来。富春开了分店,冶春扩大了规模,但记忆中的花鸟市场已不知去向。原先吃早茶的临河小筑成了茶社的储藏室、衣帽间,成群结队的客人涌进新建的高楼。服务员领我们上楼,进包间。包间按人头定套餐,其中新增了不少品种,像麻辣鸡饺、小麻饼之类,原不属维扬细点,竟也赫然在列。一切都在改变,唯有那杯绿茶保留着一如既往的清香。那缕清香温馨、恬淡、闲情,令我记怀。

  扬州早茶是一种“闲”的文化。手中一杯清茶,面前二三知己,那样一份闲情在这个“忙”的时代多少有些叫人怀念。也许,“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只适合那些退休的老扬州,但扬州早茶带给我们的忙里偷闲时光却属于每一位有机会光顾它的人。

  扬州早茶文化的内容

  (1)供应早茶的店铺,顺理成章被称为茶社。

  以老字号“富春茶社”、“冶春”最负盛名。扬州人说 “吃早茶”,早茶的茶一定不能是配角:一种是“魁龙珠”—由3种茶拼兑而成,取自龙井味、珠兰香、魁针色,不减色不变味,由于这种茶融苏、浙、皖名茶于一壶故又称“魁龙珠”为“三省茶”。一种为本地产“绿杨春”, 绿杨春成品纤细秀长,形似新柳,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齐。

  (2)扬州早茶种类繁多,面点小菜无不使人垂涎欲滴。

  虾籽馄饨:扬州的馄饨讲究吃红汤的,猪油和虾子酱油必不可少,面皮必须精面加蛋清,由碱水揉熟,馅心拌入虾子和麻油,重要在汤头,需由骨头汤放虾子才会味道更佳,其中当属“共和春”的虾子馄饨最为地道。

  白汤脆鱼面:“富春茶社”的白汤脆鱼面,属浓汤型浇头面。一碗白汤,里面盛二三两面条,面条上放了二十几根一寸长油炸鳝丝作浇头,再撒些白胡椒粉。这醇厚的汤底、软硬适度的面条、香脆的鳝丝,环环考验厨师功夫。

  蟹黄汤包: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富春茶社”的蟹黄汤包皮薄如纸,吃法奇特,用料讲究。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是品尝蟹黄汤包的最佳时节。别看其瘪塌在盘子上,但若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便出现了神奇的景象——汤包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有个口诀叫“先开窗、后喝汤”,因这汤包里85%都是汤水,剩下的才是蟹黄蟹肉。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待热气散发少许,再小口小口地吸取汤汁,肉皮冻的胶质使得汤汁黏稠、肉香浓郁。余下的部分皮薄筋软,可以蘸点香醋、就点姜丝,蟹味之鲜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三丁包子: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皮子吸了馅心的卤汁,松软鲜美,食不粘牙。馅心软硬相应,咸中带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腻,包子造型美观,可谓是包子中的极品。

  千层油糕:晚清年间,扬州可可居名厨高乃超在前人制糕的基础上,根据发酵的原理,首创了千层糕。糕呈菱形方块,芙蓉色,半透明,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1983年,扬州特一级点心师董德安以此参加全国烹饪大赛,技惊四座,获全国最佳点心师称号。

  豆腐皮包子:《红楼梦》第八回:宝玉笑道:“好啊,这么早就睡了。”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边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儿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见了没有?”晴雯回说,知道你(宝玉)是为我准备的,但是被宝玉的乳母拿去了,宝玉的乳母还拿走了原给袭人的酥酪,又自作主张拿走了豆腐皮包子,导致宝玉大发脾气。

  扬州干丝:分烫干丝和大煮干丝。“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1934年的文章《说扬州》。这篇《扬州茶馆》,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带着后生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 “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这是第二段的总起句; “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一个“清”字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写出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

  肴肉:国宴常用冷菜,瘦肉红嫩酥香,肥肉糯而不腻,光滑晶莹,卤冻透明。

  扬州包子共有三丁包、五丁包、肉包、菜包、豆沙包、豆腐皮包、烧麦、千层油糕、翡翠烧麦、车螯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萝卜丝包其他名点:蟹黄蒸饺、双麻酥饼、鸡丝卷子、葱油烧饼、生煎馒头、黄桥烧饼等。

  扬州酱菜:扬州酱菜渊源已久,乾隆年间就被列入御膳佐味。扬州当地人家中,酱菜深受喜爱,乳黄瓜最常点,皮薄肉厚,爽口清嫩,还有萝卜丝、嫩姜、地瓜、芥头、菜瓜、宝塔菜,都一一蕴着酱香,让人食欲大开。

  3.扬州茶社

  扬州吃早点的店很多,且多数店均有分店,著名的有:冶春茶社、富春茶社、五亭吟春、卢氏古宅、德春、菜根香、花园茶楼、共和春、锦春、毛牌楼、皮包水、蒋家桥、必香居、食为天等。此外扬州的大街小巷还有许多非著名包子店和面条店,同样也是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扬州早茶文化的介绍相关文章:

1.岭南早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2.广东早茶文化的简介

3.广东的早茶文化的习俗

4.地域特色早茶文化的特点

5.浅谈广州早茶文化

    303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