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对中医药政策

嘉敏分享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持续推动,全中国,全世界,每个民众都会愈加被中医技术所折服。关于中医药有哪些相关的信息值得关注的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对中医药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医药发展

  发展中医是时代的需求

  人类的健康,只有真正的中医才能真正解决。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突出了人与躯体、人与心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四个方面。

  这一概念,比以往的健康概念更加广泛,也更体现了健康的价值。但是,健康实际上还包含着个体和群体对外来压力的调和能力,对不确定未来的适应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称之为“大健康”。

  而中医学,恰恰具有“大健康学”的这些特征,它更能体现大健康学的价值,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医也恰恰顺应了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在“大健康”理念逐渐普及的今天,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健康养生、康复养老等领域,势必大有可为!何况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局面。

  而西医呢?西医越来越走向了死胡同。一些如顽固头痛、顽固荨麻疹、顽固失眠、帕金森氏综合征、顽固哮喘、癫痫病等三百余种各科疾病,西医根本不能治愈,中医就能做得很好。在许多领域,中医甚至已经远远走在西医的前面。

  正如著名西医樊代明所说,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西医也应该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

  蒋介石一生很崇拜中医,历来不信任西医。一次病重,西医治疗两周未愈,他对手下人说,外国西医治标不治本。还是国医好,治愈了体力恢复快,还抵抗力好。他一生都喜欢中医调理,到台湾后还要求北京同仁堂一定要搬迁台湾。

  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Rudolf Bauer(鲁道夫·鲍尔)的一项报告也曾指出,现在西方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一方面,中医讲究整体性的原则和哲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中医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反复复发的疾病比西医效果更好。

  这里当然不是贬低西医,而是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国人对中医药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中医不应当只是西医的陪衬,中医药发展的契机,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会说,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机遇,中医药复兴自是应有之义。凝聚和团结全世界中医药信仰者的力量,推动中医药发展,是时代的新命题。

  将弘扬中医技术进行到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6.5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已是慢性病患者。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全球健康挑战和医疗费用危机,是当下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注重发挥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

  《规划》明确,国家中医药局负责指导各地区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在结核病诊疗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研究,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耐多药肺结核等方面的优势,并给予重点支持。

  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规划》将中医药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纳入主要健康管理项目。并提出了16项具体工作指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指标之一,计划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2025年达到80%。

  而对于世界难题艾滋病,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明确中医药、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并要求,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看来,国家这是要将弘扬中医技术进行到底的节奏。不过也的确,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调养和康复、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西医在这些疾病的治疗方面明显处于弱势。

  何况,相关人士曾说过,医疗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绝大多数民众长期认可的医疗资源,这种资源不可能是西医,中医拥有更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国家支持力度。1965年毛泽东就曾认为,西医只为城市中占15%的“老爷”服务,而农民最相信的仍然是中医。

  所以,不仅在中国,而是要在全世界我们都要将弘扬中医进行到底。因为当今90%的乡村地区仍然缺医少药,卫生服务仍然落后;因为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感到负担不起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

  这是中医药本应发挥的价值,也是世界应该获得的福音。

  中医药最新政策

  1新春国家新规:中医诊所放开

  2016年2月22日,经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2明确重点发展任务

  《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要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二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

  三要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

  四要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的联合攻关,推动重大中药新药创制取得新进展。

  五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

  六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七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

  3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

  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

  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4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5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

  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

  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

  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归工作。

  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

  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

  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加强对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保护。

  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

  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展望与思考

  1. 基层开办中医诊所门槛放宽,跃跃欲试者甚多。

  由之前必须有中药职业医师(助理)等硬件要求转变为“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

  2. 中医诊所开办流程(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简化开办流程,好事!

  3. 2020年人人享有中医服务。普通民众看得起病,买得起药的愿望有望实现。

  典型的例子是国医大师李辅仁:给中央领导看病处方多在100元以下。中医药在疗效和成本的优势,将会为普通民众带来实在的实惠。

  4. 私人诊所的门槛放开光靠一部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准入细则,确实为私人诊所打开一条‘绿色通道’。”或许需要开放更多方面。

  5. 希望国家对私立诊所的监管都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也有保险公司‘兜底’。

2017对中医药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中医药政策

2.2017年中医新政策

3.2017年中医药新政策

4.2017中医最新政策

5.2017扶持中医新政策

    353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