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出租车新政策详情解读

嘉敏分享

  在我们备受关注的出租车改革方案日前终于面临改革,看看两会上提议关于出租车有哪些新政策。出租车新政策将会有哪些事情发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两会出租车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两会出租车新政策

  出租车份子钱或降低 网约车平台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

  带着这些疑问,人民财经邀请了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处长王绣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做客人民网进行了解读。

  王绣春从六个方面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一是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统筹发展巡游车和网约车,促进两种业态逐步融合发展,建立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场调节。

  二是深化巡游车的改革。主要涉及对于新增的经营权一律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并不得变更经营主体,即有的经营权未明确具体经营期限或者已经实行经营权有偿使用的,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方案来科学过渡,各方要协商确定并且动态调整承包费的标准或劳动定额任务,就是通常说的份子钱。通过改革经营模式和降低过高的承包费和抵押金等等,来确实降低驾驶员的负担,同时鼓励巡游出租汽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加强品牌建设,主动转型升级。

  三是在给予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同时,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应该要承担乘运人的责任,具备相关营运条件,遵守经营行为规范,支持网约车平台公司不断创新规范发展。

  四是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并且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来明确合乘服务提供者,还有合乘者以及合乘信息服务平台这三方的权利义务。

  五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在出租汽车管理和经营服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方面的建立和完善,包括要建立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评价体系,将有关的评价信息作为行业准入退出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建立联合监督执法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

  六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出租汽车管理是地方事权,管理主体主要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出租汽车管理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主动权和创造性,探索符合本地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实际的管理模式。

  同时还从四个方面对《暂行办法》进行了解读,她表示,一是明确了网约车的发展定位,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

  二是明确对于平台企业,还有车辆、驾驶员,按照即有的法律规定,实行许可管理。明确了平台公司应该承担乘运人责任,要求具备线上线下的服务能力,对于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也要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

  三是具体明确了网约车平台需要规范经营行为。比如说要求保证提供服务车辆的驾驶员,要具备合法的资质,要求线上线下提供服务的车辆、驾驶员要一致,在信息安全方面不得违规采集、利用和泄露乘客的个人信息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排除、限制竞争。

  四是建立多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网约车是一个跨领域、跨部门的新兴业态,也需要相关的部门一起来共同做好规范化发展网约车的工作。

  各地应因地制宜 网约车规定不能全国一刀切

  出租车改革和网约车新规两份文件中不少关键内容是留给了地方政府来具体明确的。比如说经营权问题、价格机制选择、发展规模、准入标准等等,如何来理解这些改革设计呢?出租车的管理属于地方事权。所以,从法律的规定来说,这应该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周汉华表示,从合理性来说,我们国家3000多个一级县市,600多个城市。不同的地方,市和县的资源禀赋不一样,公共交通的供给情况不一样,群众出行的条件不一样,道路资源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果中央对网约车规定一刀切,一定会很难适用下去。

  周汉华认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的地方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此外,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也要适应新的发展格局和形势,不能是一刀切的说全国各地网约车发展都是一个模式,要做更细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两个文件、对法律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在地方市场的开拓当中,更多的来考虑到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更好地提供网约车的服务。

  经过地方政府、乘客和网约车供给方、巡游车,也就是社会各方的共治,在一种合作、共赢甚至某种妥协过程中慢慢磨合,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多赢的、持续可发展的格局,这两个文件真正的精神就可以落地。

  王绣春认为,进一步强化了属地管理的事权,实际上进一步体现了统分结合的思想。一方面是在中央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给地方在制度设计上发挥主动性留了更多的空间和余地。

  新规明确以乘客为本 网约车平台须保护乘客权益

  这两个文件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出台经历了近10个多月的时间,在如此长的不断修改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呢?

  王绣春表示,从指导意见看,新规出台突出了五个基本原则:以乘客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兼顾、依法规范、属地管理。在具体的改革内容上,做了相应层次、逻辑的梳理,从而更加突出改革重点,也就是突出了改革的任务。

  在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方面,对于网约车车辆登记性质作了调整,明确将网约车的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既体现出它出租汽车的性质,又反映了它属于一个新的业态,王绣春强调,是以前没有过的。

  出租汽车目前8年强制报废,但这次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网约车车辆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的时候强制报废,同时也明确对于行驶里程没有达到60万公里但是使用年限达到8年了,就退出网约车经营,可以继续转为社会车辆来行驶,但不能再从事网约车经营。

  王绣春表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可以依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灵活用工的要求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是协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是为了让劳动用工的灵活度更加加强。

  对于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许可的许可程序。非常明确实行的是两级工作、一级许可,也就是原先按照一级由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来开展审核工作,进行许可的工作方式,调整为按照网约车有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两方面的要求,这是网约车新业态的特点。

  对于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王绣春认为,整个文件制定过程中是随着大家对于互联网+新业态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上的风险隐患,在逐步地增强网约车平台对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网约车新政

  网约车(“专车”)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方便了城镇年轻人特别是白领的出行,但也引发了出租车与“专车”之争,在多个城市出现了“的哥”包围网约车司机抗议的情况。一些网约车企业通过“红包”补贴抢占市场,冲击了正常市场秩序;承运人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乘客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漏洞。

  这就把负有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的交通运输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2015年4月国务院制定和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网约车作为“互联网+出行”的创新开了绿灯。交通运输部处在中央政府倡导“互联网+”和城镇居民移动出行的双重压力中。

  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的杨传堂接受北京一份报纸采访。记者问:您觉得私家车能进入专车运营吗?杨传堂答:“永远不允许。”而谈到司机抱怨出租车“份子钱”那么贵时,杨传堂答:“我觉得不能降,该多少就是多少。”在网民看来,政府主管部门是站到了出租车企业“特殊利益集团”一边,舆论哗然。

  这两段话都有特定语境。杨传堂谈专车时刚说过私家车开黑车不能保障服务和安全,偷税漏税,“政府部门要坚决打击”;而谈到“份子钱”,考虑到企业要为司机承担三险等因素。

  网约车问题的第二次舆论风波,是交通运输部草拟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5年10月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布。这份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约车登记为出租客运,而出租车的报废年限是8年;网约车经营者应当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这势必把众多私家车主挡在门外。一些学者发表公开信,激烈地批评这是沿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思维监管网约车,会阻碍移动出行新业态的发展。

  在一个月时间里,征求意见稿收到了6832条意见和建议。工作小组到21个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五十多次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论证会和咨询会,还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出租汽车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2016年7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当初的征求意见稿做出了重要调整:把网约车的车辆登记性质调整为“预约出租客运”,反映了新业态的特征;考虑到网约车使用强度不比巡游车,对车辆报废给出了一个更宽松的空间,即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可转成社会车辆继续使用;明确平台公司可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以满足网约车灵活用工需求。

  网约车改革,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以乘客为本、鼓励和包容创新的政策取向,兼顾平衡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通认可。

2017两会出租车新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最新国务院出租车管理办法

2.2016-2017上海出租车改革政策

3.2016-2017出租车新政策

4.2017年专车新政策

5.2017两会最新政策

    327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