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国民福祉的命题,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1
近年来,食品行业“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为了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尤其针对消费量大、原料来源广、品种多样的产品,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卫生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必要手段。食盐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与其它食品相比,不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而且还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特别是食盐加碘承担着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责任,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食用盐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盐产品的生产大国,主要包括工业用盐和食用盐。2014年,我国的盐总产能已突破1亿t,产量超过8000万t,其中食用盐产品产量约为800多万t。我国食用盐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氯化钠占绝对主导的普通食盐产品;另一类是多品种食用盐,即食用盐里添加一定量的代用盐或食品配料、调味料,作为食用盐的补充产品,包括低钠盐、调味盐等。食盐作为大宗、稳定消耗的生活必需品,其生产、销售须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要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2食用盐产品存在或潜在污染来源
食用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按加工方法划分可分为精制盐、日晒盐、粉碎洗涤盐,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普通食盐、多品种食盐。不同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加工方式,导致了食用盐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有受到来自水体、土壤、工艺、包装物污染物影响的可能性。首先,是来自食盐原料的污染。食盐产品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海盐、井矿盐和湖盐,产地分别来自海洋、地下盐矿和内陆盐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也给我国水生资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海盐而言,近海的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沿岸海域氮、磷污染,石油泄漏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其他有机物的污染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国内近海总体污染形势较为严峻。这给海盐的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井矿盐而言,目前广泛采用的工艺为“水溶开采工艺”,即将地面淡水注入地下盐腔(一般的深度为几百米,深的在1000m以下)溶解固体岩盐矿藏获得饱和卤水,将该饱和卤水抽上地面,进行真空蒸发制备井矿盐。因此,注入地下的溶采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井矿盐产品的质量。对湖盐而言,近年来内陆地区的湖盐以再生盐为主,盐湖补水水质的污染直接影响湖盐产品的质量,同时露天开采作业过程对湖盐产品原料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最为常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一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1]。其次,是来自食用盐产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目前食用盐的种类繁多,各种功能性食盐层出不穷,例如加碘盐、低钠盐、健康盐、味精盐、营养盐等。这些食用盐通常是在普通食用盐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配料、调味料等多种物质,这种生产方式增加了各种危害物带入的可能性。再者,在食用盐产品的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也存在着危害物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如包装物中的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将可能通过迁移的方式进入食盐产品中。
3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食用盐的质量监测主要是以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轻工业井矿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盐务局的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为重点,以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化验室为基础的三级质量检验网络。另外,《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行业系统外的检测机构,如天津科技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各省市的质监系统检测站也开始成为食用盐产品质量检测的补充。从国内目前盐行业的检测机构情况看,绝大部分机构仅限于GB5461、GB2721、QB2020等标准中规定的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和重金属的检测,几乎没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资质,更深层次的食品安全指标更未涉及。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检测设备简陋、检测项目单一、不能根据盐品种进行分类检测、不同产地的盐检测数据库没有建立、多品种食用盐的检测标准尚属空白。另外,针对多品种食用盐所添加的食品原料(包括提取物、浓缩液等)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能力也较低。
4建议
1)要下力气搞研究,要对食用盐质量安全中危害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是食用盐安全控制的首要前提,也是重要限制因素。
2)鉴于现有的食用盐的标准明显滞后于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国家或者食盐行业的权威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食用盐中危险因素种类和存在规律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食用盐相关标准,提高食用盐的食品安全门槛。
3)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构建食盐质量监控体系,提升食用盐监管水平。同时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解决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局限的问题。而且校企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个老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政府对提高食品安全出台了许多措施,但要在短时期内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有难度的。本文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与保障做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1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品的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环节众多,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污染因素
食品污染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指在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以及烹饪过程中,由于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是食品自身本来就有的,也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或者生产加工工艺问题而产生的。食品污染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食源性疾病以及代谢毒素,威胁人体健康。在我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通常来讲,细菌对于食品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三种,即食品原料污染、食品加工污染以及食品储运污染。②工业污染:在当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严重的食品污染,例如,2005年广东北江韶关镉严重超标事件、2008年广西河池市砷污染饮用水事件,都是由于水体中重金属元素超标引发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工业污染是造成食品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土壤污染,更是引发农产品污染的最重要源头。③农药残留: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由于农药引起的中毒人数占据总中毒人数约21%的比重,各种农药的滥用使得农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农药超标现象,很容易引发急性中毒或者对消费者产生慢性危害。不仅如此,在畜牧产品中,部分不法商贩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如瘦肉精等,同样会导致食品污染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工艺因素
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食品工业采用的原料和加工工艺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各样的添加剂也开始充斥食品市场,在追求食品外观和味道的同时,却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如面粉增白剂的滥用。在当前许多食品的加工制作中,大都是采用油炸或者烧烤的形式,这样虽然食品的味道更加美味,但是会产生具有较强致癌性的有害物质,而各种新的加工工艺在使用中,如果不规范,则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3)管理因素引发食品安全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监管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往往是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②缺乏良好的监管队伍: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较少,卫生监督队伍薄弱,难以有效满足食品安全监督的实际需求。不仅如此,在监管队伍中,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有效执行食品卫生标准,无法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出明确判断,更有甚者,为了满足个人私利,收受商家贿赂,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2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为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消费市场。
1)构建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还必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覆盖国内市场中所有的食品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市场行为,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进口食品的管理,确保监管体系具备整体性、预防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涉及整个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应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建立相应的食品污染和监测信息系统,针对可能存在的食品污染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控制,避免被污染产品流入市场,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如物联网系统、基因芯片技术等,提升对于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以及溯源能力,对生物性食源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食品安全。
2)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
一方面,要严格法律用语,减少法律条款中的漏洞,加大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当前,我国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时,存在着措辞含糊、处罚力度小、伸缩性大等问题,使得部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人员不能得到相应的惩处,难以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对此,应该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大处罚力度,强化食品安全法制建设,针对那些为谋私利不顾公众安全的单位和个人,应该严厉惩处,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严格执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组建专门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实现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和完备化,减少和杜绝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3)促进食品生产专业化
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食品加工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此,食品加工企业应该端正态度,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在食品生产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树立食品安全意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确保食品生产中工艺的先进性、原材料的可靠性以及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应该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保证食品生产的卫生环境;另外,要定期对基层员工进行体检,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对食品生产的过程进行透明化处理,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以关注消费者的健康为目标,创造企业利润。总而言之,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一个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立足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构建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促进食品生产专业化等,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希望可以创造出一个健康、卫生的食品安全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3
食品安全关乎到全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国家社会全面发展,屡见报端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食品安全事件给当代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有鉴于此,充分而准确的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将会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宏大事业。
1食品原料来源监管不力与对策
食品的生产与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参差不齐。受此影响,食品生产与加工原料表现出来源众多的具体形态。在种植的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应用不恰当,农民为增加单位时间作物产量,有效提高经济收益、避免病虫害,超过标准量使用化肥及农药,使收获之后的农作物果实产品有害物质残余量严重超过规定用量。家禽及牲畜饲养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家禽及牲畜感染疾病的几率或者大大缩短其出栏时间,从业者往往会以饲喂或者注射的方式使用药物,例如,生长激素类或者消炎抗菌类等等,从而使市场上流通的动物制品药物含量大量超标,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食品不安全问题、例如,用被工业废料破坏过的河水给农作物浇水或搅拌用于饲喂牲畜、家禽的饲料,又或者是给它们做饮用水使用,致使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滞留在动植物体内。另一方面,来源于流通环节的食品生产或者加工原料的预前检查往往不是很严格,致使一些不安全的食品原料进入到食品深加工环节,最后又重新回归到产成品市场,直至消费者购买。因此,要规范食品原料的获取渠道,苛刻控制化学药物在食品原材料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应用。要对食品原材料的获取过程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检疫,保证食品的制作原材料的检验结果符合相应的卫生及安全法律规定,要大力监督广大农民的农作物种植操作过程,严格管制化学药品的不规范使用,并由食品卫生专业人士进行莅临指导,利用食品生产经营与流通行业内分享优质核心的资源和技术等有力条件,在充分保证增产增收前提的同时竭尽所能保障食品原材料来源的绝对可靠。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有针对性有惩戒力度的政策方案,尤其要加大治理厂区所在地理区划的河水流域污染情况的力度,并词而行,不要在河水流域或者水源获取地污染严重的条件下,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牲畜及家禽,一定不要使用含有危险成分的饲料及违禁物品喂养牲畜、家禽,对药品的检验检疫力度要更加严格,对有害成分超标食品要坚决杜绝,坚决将其阻挡在餐桌之外。
2食品添加剂的不当使用及相应监管
食品生产者往往出于多种目的,例如:保持食品类生产产品外表美观且富于吸引力,入口感受良好有嚼劲,表征观察感受好,以及有效引触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常会超过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定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一些被明令禁用于食品之中的化学物质,这些不法举动严重地逾越法律法规的底线,与社会主流群体提倡的绿色消费理念大相径庭。有企业为过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过量使用防腐剂(例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既使食品质量下降,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摈弃标准,使用假料劣料。或者完全不顾及社会后果[5]。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大力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模式的创新研发,坚决不使用违禁化学品,从众多角度出发建立监管机制、坚决彻底惩戒屡教屡犯的企业,绝不姑息养奸,法外开恩,以此实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目的。
3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缺位及其对策
食品原材料获取、生产以及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流程中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所缺位,我国目前条件下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有失完备,针对具体环节的相关标准缺乏细化。有很多从业者利用法律漏洞谋求私利,他们的不法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些现象的另一个引致原因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第一,如果要充分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度,就要完善有关的法律和行业制度,将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备化、详尽化、专业化。应当将其完全覆盖到食品产业的全部流通环节。第二,增强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规避生产者为得取最优化利益而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化强食品安全检疫强度,提高测验技术水平,及时发现不安全食品,规避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相关权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强化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性,切实维护食品消费者的利益诉求。
4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国民福祉的命题。要从食品来源、添加剂使用以及监管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来改进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监管领域的短期进步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