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古代民俗笔记5篇

斯祺分享

  《津门杂记》初刻於光緒十年(1884)。今有:《津门杂记》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津门杂记》丁緜孙、王黎雅点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995年再版;《津门杂记》中华书局《清稗类钞》,1986年版。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津门杂记》

  专记天津风俗、掌故的笔记,张焘撰。张焘字赤山,本是南方人,但自幼居住天津近三十年。工书法、绘画,也精通英文。《津门杂记》初刻于光绪十年(1884),故书中所记载的天津故实基本也是1884年以前的天津各方面状况。分为形胜、城池、河渠、海口、七十二沽说、各衙门行馆住址、书院、关税、会馆、鼓楼、仓库、婚娶、丧礼、义学等条目,对津门一带风俗人情山川人物分专类加以介绍,前有“考略”加以考辨。特别是设立新修官道、官道条例、脚驴东洋车、高丽馆、外国租界、租界例禁、驻津各国领事官、洋行、租界工部局、巡捕、施医养病院、邮政局、北洋水师办公处、天主教堂、医养病院、耶稣教堂、妇婴医馆、西历礼拜、外国节期、赛跑马、洒水车、衣兜烟卷、外国花园、外国坟地等,可以借以考察晚清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在天津各种活动和半殖民地状态下天津市容市貌,例如“烟画”条,记载天津紫竹林地区住着许多广东商人,他们到此经商,便从广州带来了纸烟。这是我国北方吸用纸烟的最早记述;也可以借此了解西学东渐,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此书历来就被研究天津历史的史学家所看重。书中也记载了天津一带的民俗,如“咬秋”记载天津一带居民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唱落子》:“北方之唱莲花落者,谓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戏也。”

  《十驾斋养新录》

  清代著名的考据辩证类笔记,二十卷,《余录》三卷,共二十三卷,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清学者。字晓徵、辛楣,号及之、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学名早著:十五岁即考论马瑞临《文献通考》,乡里目为神童;亦曾随沈德潜学诗,早年即以诗文著称于世,吴中七子居第一位。成年后,钱大昕与惠栋、沈彤为友切磋学问。清乾隆十六年召为举人,以内阁中书入京。钱大昕于学问无所不窥,在京曾学习九章算术、欧洲三角学,并长期研年读欧人利马窦、吴玉函、南怀仁所传之欧学,精研西方的历法、微积分。清乾隆十九年(西元1754年),钱大昕中进士,授编修,不久擢拔为侍读。乾隆帝爱其才学,令入直尚书房,同时负责为皇十二子讲学。召命修纂《热河志》、《续文献通考》、《续通志》、《天球图》等等著名著作。并让钱先后担任山东、河南、江浙诸省份会试主考,后任广东学政。乾隆三十七年,钱大昕补为侍读学士,不久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但钱大昕是淡薄名利之人,乾隆四十年,钱以丁忧为由辞官回乡,从此不再出山,一心读书。嘉庆三年,朝廷力召钱大昕回朝,钱仍旧婉言谢绝,于嘉庆九年(西元1804年)逝世于紫阳书院,终年77岁。钱大昕为乾嘉学派的重要人物,他治学范围颇广,精于经史、音韵、训诂、制度、地理等许多方面的考证,以学术为己任,为官不忘治学,辞官回乡后读书更勤,因此,“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治一史而无史不窥”,除奉召之作外,著作等身。特别是在史学方面,钱大昕对于元史的研究有开山之功。明代官修《元史》,错讹极多,编目混乱,特别是忽略了对元代氏族的研究,使得今人对于元代色目人的了解极少。针对此,钱大昕搜罗百家之言,费时近三十年,仿《唐书》宰相世系表作《元史氏族表》,成为今日元史研究必不可缺的工具书。此外,还取元人著述分经史子集四部编纂《元史艺文志》,也是元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其史学著作,合而为《廿二史考异》,成就超过了同时代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著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潜揅堂文集》等。

  《十驾斋养新录》学术札记,涉及经学、小学、史学、官制、地理、姓氏、典籍、词章、术数、儒术等诸多领域。其考镜源流,匡辨伪讹,索微烛幽,“皆精确中正之论”,为后人称赏,被学者视为典范。这本书不分门目和先后,大体上把同类的问题编在一起。钱氏经学造诣很深,兼擅史学,通晓文字训诂,尤精音韵,故《十驾斋养新录》中,以关于经义和文字训诂音韵方面内容最为可取。如卷十四评介多种地方志,辩驳《涌幢小品》、《日知录》、《天禄识余》等书内容上的疏误。卷五集中反应了钱大昕的古音理论。他有四点创见:一.古无轻唇音;二.古无舌上音;三.古人多舌音;四.古影、喻、晓、匣双声。钱氏的考证缜密精深,他罗列的证据达几百条之多。

  一般说来,《十驾斋养新录》不如王应麟《困学纪闻》和顾炎武《日知录》等书渊博、丰富,但考证较为精密,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嘉庆、道光以来学者均给予很高的评价。

  《十驾斋养新录》刊于清嘉庆九年(1804),加有“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本,咸丰十一年(1861)补刻本;光绪二年(1876)浙江书局本,清光绪13年(1887)本,“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台湾世界书局排印本,香港崇文书店排印本。

  今有:《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1983年版,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重印;《十驾斋养新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陈文和、孙显军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陔余丛考》

  清代考据辩证类笔记,四十三卷,赵翼撰。赵翼(1727—1814)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乾隆六年(1741)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大户家教书时去世。赵翼孤苦伶仃,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留他继承父业,继续教书,年仅15岁。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状元,因取第三。历任备用为道员知府、顺天府乡试任同考官、会试同考官、顺天武举主考官、广西镇安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七年,受弹劾被交部议而降级。旋以老母年事高为由辞官,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诗文创作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合称“江右三大家”,亦为“毘陵七子”之一;又与袁枚、张问陶(船山)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论诗主“独创”,反摹拟。其《论诗绝句》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山,各领风骚数百年”。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尤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记》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异常浩瀚,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已是七旬老翁。《廿二史札记》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陔余丛考》四十三卷,为作者自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十余年后始刊行。以其为在家循陔(即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以类相从,卷一至四论经义,五至十五论史学,十六至二十一杂论掌故,二十二至二十四论艺文,二十五论纪年,二十六、二十七论官制,二十八、二十九论科举,三十、三十一论风俗名义,三十二论丧礼,三十三论器物,三十四、三十五论术数及神佛,三十六至三十八论称谓,三十九至四十三为杂考。包括之广,不下于《日知录》作者长于文史,其考订时有精到之见。《廿二史札记》,即在本书论史基础上扩充而成。其中讲经义部分较为平常;论史学、掌故、典制、艺文部分,为书内精华。如谓《左传》叙事,对于一个人,或用名,或用字,或用谥号,一篇之中,错见迭出。像《泌之战》中同一人,有时称士会,有时称武子,有时又称士季,几乎使人无法识别。过去注家认为这是春秋笔法,其中寓褒贬,钱大昕认为这只是一种文法,别无深意,足见其认识高明。赵翼在书中还谈到《三国志》记事的疏漏、讹误,如《蜀志·关羽传》有将军傅士仁,《吴志·孙权传》和《吕蒙传》俱作“士仁”,这是一人姓名之异;《魏志·武帝纪》记建安十三年孙权攻合肥,曹操派张熹往救。然后,曹操到赤壁与孙刘联军会战,不利退兵。显然救合肥在前,赤壁之战在后。而《吴志·孙权传》则叙赤壁之战在前,合肥之战在后。作者历考诸将传,断定《吴志》的记载是对的。作者还善于分析史料,比较史书异同,如卷六指出宋、齐、梁、陈、魏、周、北齐、隋史与《南史》、《北史》写法上的不同;卷十二根据《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北梦琐言》等书,订正新旧《唐书》叙事上的差异,亦足以显示《陔余丛考》在提供史料线索和研究方法方面,均有参考价值并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陔余丛考》关于风俗、名物的考辨,也能综贯各种引证,详述源流演变。如卷三十对“名帖”的考辨,从汉唐到宋明,洋洋一千余言,详述其源流演变。

  《陔余丛考》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湛贻堂刊本。

  今有:《陔余丛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据乾隆五十五年湛贻堂刊本排印;《陔余丛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陔余丛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2006年新版.

  《癸巳类稿》《癸巳存稿》

  综合性丛考杂辨类笔记,各十五卷。两书原名《米盐录》,因刻印出版于道光十三年,这年是癸巳年,因名之曰《癸巳类稿》。俞正燮撰。俞正燮(1775—1840),清代学者。字理初,黟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家贫,性介,读书过目不忘。年二十余,负其所业北谒孙星衍。时孙星衍正上书朝廷请求为伏生建立博士,复求左氏后裔。俞乃作《左丘明子孙性氏论》、《左山考》、《申杂难篇》,孙多采其文,由此而名著。道光元年(1821)举人。越年会试不第。十二年,馆新城陈用光家,协助陈校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又曾入张井、林则徐等人幕府,协助或参与编著《大清会典》、《黟县志》、《钦定春秋左传读本》等。道光十九年,江苏学政祁寯藻聘主惜阴书舍,未逾年卒。年六十六。俞氏除治经外,于史学、诸子、天文、舆地、医方、星相、释道,无不探究。著有《癸巳类稿》、《癸已存稿》、《说文部纬校补》、《海国纪闻》均《清史列传》及《四养斋诗》等。安徽黄山书社辑有《俞正燮全集》,2005年版。

  《癸巳类稿》是作者考订经史、诸子、医理、舆地、道梵、方言等各方面的成果汇编。论述范围较前人笔记更为广泛,而且征引繁富,考订精审细密。经学方面涉及《易》、《书》、《诗》、《春秋左传》、《周礼》、《仪礼》、《论语》、《孟子》等经传,对其中一些重要而歧解较多的问题进行考释,如卷十三之《节妇说》、《贞女说》、《妒非女人恶德论》尤为学者所称道。《节妇说》谓女子不二适,男子亦不当再娶。《贞女说》谓后世女子不肯再受聘者谓之贞女,乃贤者未思之过。未同衾而同穴,则又何必亲迎?何必庙见?何必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直无男女之分。男儿以忠义自责则可,妇女贞烈,岂是男子荣耀?《妒非女人恶德论》谓夫买妾而妻不妒,是恝(无动于衷)也,恝则家道坏矣。反对传统观点,主张男女平等,具有进步思想,尤属可贵。也反映了嘉庆、道光以来学风的某些转变,一般学者已注意到“经世致用”之学。此书与《癸巳余稿》同为俞氏学术思想之荟萃,受到学者好评。也有认为“引证太繁,笔舌冗漫”、“语皆偏谲”者。

  《癸巳类稿》有道光十三年初刻本、光绪五年(1879)章寿康重刊本、1934年《安徽丛书》本。

  今有:《癸巳类稿》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癸巳类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俞正燮全集》(一)(包括《癸巳类稿》、《癸巳存稿》、《四养斋诗稿》、《诗文辑补》4部著作)黄山书社2005年版。

  《蛾术篇》

  综合性丛考杂辨类笔记,八十二卷,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清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自束发至垂白,未尝一日辍书。年六十八,两目忽瞽,阅两岁,得吴兴医针之而愈,著书如常时,乾隆四十年卒,年七十六。著述繁富,有《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续宋文鉴》80卷,《周礼军赋说》、《尚书后案》、《尚书后辨》、《周礼军赋说》、等。

  《蛾术篇》是作者晚年仿顾炎武《日知录》而著,八十二卷。王氏生前尚未有定稿,据姚承绪《蛾术编跋》云,至道光中刻印时,有钞本九十五卷,而实刻八十二卷,分为八类。其中《说录》14卷、《说字》22卷、《说地》14卷、《说人》10卷、《说物》2卷、《说制》12卷、《说集》6卷、《说通》2卷。由迮鹤寿参校,校刻时核对原文,为注出处,出言过分者则稍圆其说,迮氏所注亦存书中。其中以论证经义、史地为主,旁及人物、制度、名物、诗文,为王氏平时论学之作之汇编。由于王氏长于史地之学,所以书中论史说地部分,首先值得重视。其次谈小学条目,亦时有新解。但就全书而言,疏失是不少的。

  《蛾术篇》存世有道光二十一年世楷堂刻本、《续四库全书》本等。

  今有:《蛾术篇》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蛾术篇》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92年影印。


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2.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4.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5.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1500字

    45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