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笔记:当学习成为自己的事(2)
(2)
我安排了一个课前演讲。当时提的要求是:凡事皆可入题,你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经历的、困惑的,无论大众或小众、热点或冷门、大事或小事、大悟或小感……总之,你站上讲台,这5分钟交给你,你随意挥霍。
以下是他们的部分演讲题:
网购与信用体系的构建(黎子琦)——关注现实问题,赞一个!
有用的爱好与无用的爱好(李子豪)——好玄奥哦。这个问题跟家长肯定是辨不清了,有用一定是他们的首选。
被功利化的兴趣爱好(胡腾)——帮楼上的站台么?
重要的事与紧急的事(黄蓝葆)——不要让紧急的事破坏重要的事,赶紧安利给你们的友友们吧。
环境与自己(黄宝真)——老话题,却常论常新。
不忘初心(李东晟)——最近被说滥了,可是初心一颗永流传。
从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习(蒋德胜)——能靠近他们,便是有思想的开始。
马斯克的火箭(黄程杰)——新鲜人物的最新登场,能告诉这个世界些什么呢?
静坐听雨,无问西东(艾飞霞)——好电影,一定得拿来说说议议。
《红海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陈振轩)——我们要开电影课了么?
《活着》:以笑的方式哭(胡泽龙)——哭与笑,都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存在才是意义的开始。
余华的《第七天》(陈薪宇)——那些关于现实的真实与荒诞,与今日、与我们有何种关联?
生命没有什么来不及的(林冰清)——“快点,来不及了”可是今天的常用语,放到生命的长河里去重新计算?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梁纤玥)——一则老故事,恒久暖人心。
抱怨于人生何用?(李治煌)——抱怨可以舒气活血化瘀吗?
生命的价值在于独特(李锦涛)——可是特立独行,总伴随着不可逾越的孤独。
从琴棋书画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陈璇)——难得如此年纪,即已阅生活流程,或许花与茶,在你们那都能绚丽如画。
……
每天的课前演讲,被热烈欢迎。割舍3-5分钟,但是给了他们一个表现的舞台。学生五花八门的表达,比老师固定程式的讲课,更能吸引人。
他们没有让我失望。
首先是选题广,社会与人生,读书与思考,老故事与新表达……每一位上台的同学,都带来一个角度或一种观察、一点积累。
其次是有心得。人生是个大筐,很多事都可以往里装,这样由事见理,由现象至感悟,或深或浅地可以撞击一下别人的小心脏。
再次是有新鲜货。很高兴他们能看到身边新鲜出笼的人或事,这些有着现实温度的表达,能证明他们一直在参与这个时代。
尽管有些人不能脱稿,有些人声音太小,有些人内容稍嫌陈旧,但未经选拔的个人公开秀,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无主题,没有一人未获掌声,这种成就感融化在每节课上,属于每一个细小的个体,最后成了他们自发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如果错过了一次,会有人喊:昨天的得补上啊!
有时,个体的出场比群体的合唱更能传达一种能量。
另外,演讲也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方式之一,演讲能力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何乐而不为?
(3)
都说学生怕写作文,他们只是害怕命题作文而已。表达倾诉刷存在感是人的天性,要不朋友圈怎么那么红火?
而每周的随笔,则是他们自由表达的阵地。同学关系、读书感受、亲情思考、学业焦虑、周末小游、以及对热点事件的评论等,这些不仅是作业,更是一段芳华的文字固化。
庄佳丽《新学期对自己说的话》,凌艺华《日本旅行笔记》,黄程杰《足球之魅力》、练金友《歌德谈艺录》……
我写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随笔由同学做读者,跟帖点评,——当表达有了呼应,写作的欲望自然会上涨。
“看见他”有时比“赞赏他”更重要。
不从写作手法上去点评臧否,只是从内容上与之互动。一次情绪的小波动,一点情感上的小忧伤,一个活动中的小感慨……当你的文字有人愿读,你的心声有人愿听,你的生活有人愿帮,你的世界有人愿意去理解,写作将是件多么可爱又愉悦的事情。
文字让人不孤独,阅读让世界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