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悟:名师课堂映照自己的课堂
名师的课,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到不落俗套的教学设计,都经过深思熟虑,也都经过不断地打磨锤炼,精益求精的匠人态度最终让学生受益其中。名师的课,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课堂,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学有所得。著名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课,不仅提高课堂学力,更激发学习活力,彰显教学魅力。由他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一课处处是亮点,不可一一尽数称述,令我感受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想象画面 横贯始终
“想象画面”贯穿着整堂课,不论是人类在有火或无火时生活发生的改变,或者是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惩罚,王崧舟老师始终让孩子们想象画面,在想象画面中体会人物形象。那么想象画面是凭空想象吗?是无根无据吗?显然不是。王老师基于文本中的信息,调动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如当人类没有火时,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王老师让学生把“生的东西”转换成画面,是生的什么?又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画面:太阳下山,周围一片漆黑,你看不见什么?当学生的情感被逐渐调动起来时,再次让学生想象:在这时,你听到不远处传来野兽的吼叫,你心里自然会感受到什么?接连三次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将学生带入没有火的恐怖环境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没有火的悲惨境况。没有火的体验不断加深,害怕的情感顺理成章地迸发出来,这才算真正理解了文字深层的涵义。
2 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这堂阅读课,每次阅读都有要求,要求一次比一次细腻,一次比一次深入,甚至要求中渗透着相应的学习方法。第一次浏览课文,要求找找故事中有哪几个神,把他们的名字划下来,并标上序号。第二次默读一、二自然段,要求将两个完全相反的画面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展开想象,走进这两个相反的画面,体会心情的变化。第三次默读六、七自然段,把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划下来,体会文中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你的心。细看这三次要求,其实就是教师的引导,这些引导不仅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重要信息,更帮助学生直达文本重点的关键处。这令我想起自己的课堂,我给孩子们的阅读要求常常是“默读课文,将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划下来。”这样的要求大概是“万精油”吧,适合各种文本阅读,但是针对性却不强,不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不能有效指导孩子们迅速找到信息。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得深深扎根于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晰”,才能设计出有效有意的阅读要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品质。
【本文作者: 张旺甜(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