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大全>

海桐皮的介绍 海桐皮的功效作用

玉凤2分享

  海桐皮一般指楤木,那么什么是海桐皮?海桐皮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海桐皮的资料,欢迎阅读。

  海桐皮的介绍

  海桐皮一般指楤木楤木(学名:Aralia chinensis),是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灌木或乔木,高2-5米。又称鹊不踏(《本草纲目》),虎阳刺、红刺鸟不踏(浙江土名),海桐皮(苏北土名),鸟不宿(苏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黄龙苞(四川宝兴土名),刺龙柏(四川峨眉土名),刺树椿、飞天蜈蚣(四川北碚土名),刺嫩芽,刺龙牙,刺老鸦子(东北土名)。生于森林、灌丛或林缘路边,垂直分布从海滨至海拔2700米。生于海拔400-2700m的杂木林中。分布广,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东北三省均有分布。其茎皮、白皮、根均可药用。[1]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2-5米,稀达8米,胸径达10-15厘米;树皮灰色,疏生粗壮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黄棕色绒毛,疏生细刺。

  叶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长60-110厘米;叶柄粗壮,长可达50厘米;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纸质,耳廓形,长1.5厘米或更长,叶轴无刺或有细刺;羽片有小叶5-11,稀13,基部有小叶1对;小叶片纸质至薄革质,卵形、阔卵形或长卵形,长5-12厘米,稀长达19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有淡黄色或灰色短柔毛,脉上更密,边缘有锯齿,稀为细锯齿或不整齐粗重锯齿,侧脉7-10对,两面均明显,网脉在上面不甚明显,下面明显;小叶无柄或有长3毫米的柄,顶生小叶柄长2-3厘米。

  圆锥花序大,长30-60厘米;分枝长20-35厘米,密生淡黄棕色或灰色短柔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4厘米,密生短柔毛;苞片锥形,膜质,长3-4毫米,外面有毛;花梗长4-6毫米,密生短柔毛,稀为疏毛;花白色,芳香;萼无毛,长约1.5毫米,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1.5-2毫米;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5室;花柱5,离生或基部合生。

  果实球形,黑色,直径约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长1.5毫米,离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2]

  药材性状:

  根皮筒状或片状。栓皮薄,灰褐色粗糙呈多片状翘裂,有时有横向皮孔,栓皮易剥脱,剥脱后皮呈淡黄白色,内面白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微,味苦。树皮剥落状,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横纹,并散生坚硬的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断面呈纤维性。气微香,嚼之带黏液性。

  生长习性

  生于森林、灌丛或林缘路边,垂直分布从海滨至海拔2700米。[2] 生于海拔400-2700m的杂木林中。[3]

  地理分布

  分布广,北自甘肃南部(天水),陕西南部(秦岭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阳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云南西北部(宾川)、中部(昆明、嵩明),广西西北部(凌云)、东北部(兴安),广东北部(新丰)和福建西南部(龙岩)、东部(福州),西起云南西北部(贡山),东至海滨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东北三省广泛分布。[2]

  (图册资料来源:[4] )

  海桐皮的药用价值

  楤木茎皮

  【药材拉丁名】Coxtex seu Caulis Araliae Chinens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chinensis L

  【汉语拼音】song mu

  【出处】《中华本草》

  【别名】鹊不踏(本草纲目)、虎阳刺(浙江土名)、海桐皮(苏北土名)、鸟不宿(苏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黄龙苞(四川宝兴土名)、刺龙柏(四川峨眉土名)、刺树椿、飞天蜈蚣(四川北碚土名)。[5]

  【药材基原】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茎皮或茎。

  【采收和储藏】栽植2-3年幼苗成林后采收,晒干,亦可鲜用。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楤木树皮呈剥落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纹,有的散有刺痕或断刺;内表面淡黄色、黄白色或深褐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茎皮嚼之有粘性。

  【中药化学成分】楤木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马栗树皮素二甲酯(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药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和中;活血解毒

  【功效分类】祛风除湿药;利水和中药;活血解毒药。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浸外涂。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考证】《本草拾遗》云:"楤木生江南山谷,高丈余,直上无枝,茎上有刺,山人折取头茹食之。一名吻头。《纲目》载:今山中亦有之,树顶丛生叶,山人采食,谓之鹊不踏,以其多刺而无枝故也。以上形态描述与楤木相近,除楤木外可能还包括楤木属多种植物。

  【药物应用鉴别】作楤木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 ①白背叶楤木 Araliachinenesis L.var. nuda Makai,又名:黄花楤木《中药大辞典》,光叶楤木《广西植物名录》。分布于陕西、甘肃、广东、广西等地。②头序楤木 A. dasyphylla Miq,又名:毛叶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雷公种、牛尾木(广东)。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

  ⑴镇静、镇痛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楤木总皂甙1850mg/kg,能协同戊巴比妥钠、氯丙嗪的中枢抑制效应;能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显增加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⑵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楤木煎剂4g/kg给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后可以保护大鼠幽门结扎性、化学性(吲哚美辛诱发)、应激性和利血平性胃溃疡,对醋酸诱发的慢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效果。200% 楤木煎剂0.2-0.4ml,可使离体大鼠胃条收缩,说明它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白背叶楤木白皮水煎剂(1:1)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抑制作用,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可阻断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α和β受体的活性有关。

  ⑶其他作用:楤木总皂甙1850mg/kg灌胃,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3]

  楤木根

  楤木根土称三通花根,箭当树根,以根皮常用,味辛,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健脾利水、利尿消肿、活血散瘀、镇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脾阳虚衰之水湿停滞、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淋巴结炎、消渴、胃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白带、淋病、雪崩、瘰疬、肿瘤等。[6]

  楤木皂苷有一定的抑制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活性不强,(IC50在209.1~329.67 mg · L-1之间)。楤木皂苷是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7-8]

  楤木白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干燥树皮呈剥落状,粗糙不平,有纵皱及横纹,并散生坚硬的针刺。

  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断面呈纤维性;树枝上针刺较密。

  气微香,嚼之带粘液性。

  【化学成分】茎皮及根皮含三萜皂甙,鞣质、胆碱、挥发油。

  【性味】《闽东本草》:性温,味微咸。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心、肾三经。

  【功用主治-楤木白皮的功效】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推陈》:树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敛,利尿及制糖作用。 治糖尿病肾脏病,胃溃疡。②《闽东本草》:补腰肾,壮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痛风:楤木白皮一两。同猪肉烧食,或配其他痛风药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②治跌打损伤:鲜楤木皮,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9]

  栽培技术

  大田露地栽培

  ①精细整地: 栽种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层深30-35cm,晒垡碎土并作垄(畦)。垄栽:垄面宽40cm,沟宽30cm,每垄种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宽1m,沟宽30cm,畦面上种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②适时栽种: 1-2月楤木萌发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种苗,或于3-4月采挖野生楤木根部萌发的小苗作种苗。栽种时在垄(畦)面开沟或挖穴均可,将种苗根部埋入士中压实表土,并使新芽外露。种苗栽好后及时灌溉,垄(畦)面上覆盖草帘保湿,以促进根系发育。待种苗有新根长出,茎枝顶端萌发新芽或小苗有心叶长出时,拆去草帘进行正常田间管理。

  ③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种苗栽种时田间不能用有机肥作底肥,以免烧根死苗。种苗活稳后15-20天可在垄(畦)面上开沟施腐熟有机厩肥作底肥,每亩3000-4000kg。楤木幼芽长到2-5cm时,及时以氮、磷、钾复合肥作追肥,每亩45-50kg。施肥后均应及时灌水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④田间管理: 楤木茎杆上布满皮刺,当植株长到1-1.5m高,垄(畦)面封行时及时剪除垄(畦)间横向生长的枝条,保持植株向上生长,控制株高在2-3m以内,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种后能持续收获10-15年至老株茎杆枯死。对田间杂草的防治,可在垄(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盖一层稻草或麦秸进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较强,很少有病害发生;虫害则以蚜虫危害3-5月茎秆顶端的嫩芽为主,可采用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⑤及时采收: 楤木栽种后2-3年主茎横径达4-5m,茎杆顶端萌发粗壮肥嫩的芽包。当芽包外层包片紧抱基部,尖端微开口时,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应市场。

  大棚或温室栽培

  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应根据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2℃,当超过32℃时则不利于楤木的生长,温度达35℃以上则会造成死苗现象。栽种时大多采用垄作,以利增强植株间通透性,提高楤木对棚内水、温、气、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温室内因气温高、湿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发时间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采收后及时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进第二次芽包的萌发,实践证明大棚或温室内楤木栽种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采收,而露地栽种每年仅能采收2-3次芽包。 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麦秸覆盖垄面防治杂草,亦可用果尔、恶草灵等除草剂防除。虫害防治可在密闭大棚或温室条件下用乐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

  在山坡台地、果园田埂外侧行状或带状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种植行数依田埂宽度而定。为防止楤木植株生长过高影响田间或果园内作物的生长,当楤木长到l-1.5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生长。田埂栽种楤木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须适时割除向田块或果园内生长的枝条。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楤木不仅能美化田园生态环境,而且楤木发达的根系能加固田(园)埂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楤木茎杆因布满皮刺能起到围篱作用,防止畜禽对篱内农作物的危害。[10]

  病虫害防治

  在反季节栽培中,由于棚室湿度大,如果温度管理不当会有病害发生,楤木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和白粉病,斑枯病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2%溶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05%~0.067%溶液喷雾防治。[11]

  海桐皮的功效作用

  海桐皮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刺桐皮。

  来源: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刺桐的干燥树皮。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宁波、临海、兰溪、云南富民、福建、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主要成分:树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油含饱和有机酸36.7%与不饱和有机酸(油酸、亚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碱。

  功效与作用:海桐皮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癣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谓海桐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苦、辛、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杀虫。

  主治:风湿痹病、痢疾、牙痛、疥癣。

  临床应用: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为祛风除湿要药。

  1、治风湿两腿肿痛:常与薏苡仁、防风、羌活等配伍,具有除湿消肿行水,活血通络之功。常用于关节肿痛、百节拘挛,屈伸不直等症,如海桐皮散。

  2、治大风疾:常与知母、金毛狗脊等配伍,具有祛风活血,强筋壮骨之功,常用于腰膝痛不可忍,脚挛不能伸举,全身关节痛等症。

  使用注意:1、血虚者不宜服;2、血少火炽者禁用。

  用量:6~12g,或浸酒。外用:煎汤洗或研磨调敷。

  处方举例:海桐皮散:海桐皮30g,羚羊角粉、薏苡仁各60g,防风、羌活、肉桂(去皮)、赤茯苓、熟地黄各30g、槟榔30g,上药共为散。每服9g,加生姜五片同煎七分服。

  注:商品中的海桐皮有很多品种,彼此性状各不相同,但各地均作药用,习惯已久。然而吉林、河南、安徽、山西、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所用的“海桐皮”与正品不同,各有特色,他们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看了“海桐皮的介绍”的人还看了:

1.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2.中药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3.中草药的功效大全

4.麝香追风膏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