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介绍 海金沙的功效作用
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什么是海金沙?海金沙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海金沙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药海金沙的介绍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 味
味甘、咸,性寒。
归 经
归膀胱、小肠经。
功 效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主 治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相关配伍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用法用量
6~15g,包煎。
禁 忌
肾阴亏虚者慎用。
炮制方法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5m。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营养叶尖三角形,长、宽各10~300px,二回羽状,小羽片掌壮或3裂,宽3~8mm,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各10~500px,多收缩而呈深撕裂状。夏末,小羽片下面边缘生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产 地
主产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陕西等地亦产。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1]
2、《嘉祐本草》: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海金沙的功效作用
海金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嘉祐本草》。
别名:左转藤灰。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其草及根茎亦供药用,系野生植物,多生长山坡及山林内。
产地:主产于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性状鉴别:海金沙为均匀的细微粉末。棕黄色。质极轻,用手捻之有光滑感,置于掌中,可由指缝中滑落;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
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另含一种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
功效与作用:海金沙甘淡利尿,寒可清热,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水,为治淋症要药,对热淋茎中痛尤为有效。善渗利之品。多能伤阴,故肾阴虚者慎用。海金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炮制:筛去茎叶,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膀胱、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临床应用: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之热淋、血淋等,单用有效,或与滑石 、甘草 等配伍同用。海金沙有消炎退热之功,配大青叶 用治感冒发烧,上呼吸道炎症等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1、(《本草逢源》)。“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2、(《本草经硫》)。“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用量:4~9g;或研末服。
处方举例:(《本草图经》):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30g,腊面茶15g。二味捣研令细。每服9g,生姜 、甘草汤调下。
附:海金沙草
别名:竹园菜。
来源:同海金沙。药用为其全草。
主要成分: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含黄酮类。
药理作用:其功效与海金沙同,但更长于清热解毒,除用于小便短赤涩淋痛症外,又可用于痈肿疗毒、腮腺炎、急性肝炎等。
性味:甘寒。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小便不利,白浊带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丹毒等症。
用量:24~30g(鲜品30~90g);或研末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处方举例:
1、治热淋急痛(《夷志坚》)。海金沙草研末,生甘草率煎汤,调服6g,或加滑石。
2、治显热黄疸(《广西中药》)。海金沙草、田基黄 、鸡骨草 各30g,水煎服。
附:海金沙根
别名:铁蜈蚣、铁丝草。
来源:同海金沙。药用其根及根茎。
性味:甘、淡,寒;无毒。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用量:鲜品30~60g。
处方举例:
1、治肺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马兰根、金银藤、抱石莲(均鲜品)各15g,水煎服。
2、治乙型脑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30g,瓜子金 15g,钩藤 根15g,金银藤30g,菊花 30g,(上述均鲜品)。水煎,加水牛角适量磨汁服。
看了“海金沙的功效作用”的人还看了:
上一篇:海风藤的介绍 海风藤的功效作用
下一篇:海龙的介绍 海龙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