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杜仲的介绍
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杜仲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杜仲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扯丝皮、丝棉皮、思仙、思仲、木绵、石思仙、丝连皮。
来源: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落叶乔木杜仲的干燥树皮。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地。
性状鉴别:杜仲呈板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10毫米。嫩皮薄,外表面灰色,有细纵纹及椭圆形横裂皮孔;老皮厚,外表面粗糙,已剥去粗皮的部分淡棕色,未剥去粗皮的部分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断续纵裂槽及横向断裂。内面平滑,暗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处有细密的银白色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以皮厚、片大,去净粗皮者为佳。
主要成分:杜仲全株含桃叶珊瑚甙及一种硬性橡胶,树皮尚含树脂、鞣脂。此外,叶尚含山柰醇、咖啡酸、绿原酸、酒石酸及还原糖。种子含大量脂肪油、主要为亚油酸脂。见《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实验证明其作用为:
1、降压。在动物实验中,有降血压作用,其效力炒杜仲胜于生杜仲,煎剂胜于酊剂。总的来说,降压作用短暂,且易耐受。
2、镇静。大剂杜仲煎剂能使试验动物安静和嗜睡。
此外,杜仲有一定镇痛作用;又似能减少大鼠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炮制:切丝生用或盐水炒至丝断存性。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肾、肝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筋骨痿软、腰脊四肢酸痛,肾虚尿频,胎漏,胎动不安,高血压病,头晕目眩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腰痛,尤其肾虚腰痛,杜仲常不可少。
如属肾虚腰痛(腰痛而有体弱、足膝酸软、易眩晕、小便频数、脉细弱或虚数),以杜仲配续断、菟丝子、肉苁蓉等。
如属寒湿腰痛(腰痛而有酸胀感,痛处觉冷,遇阴寒天气加剧,苔白腻,脉沉缓),常配桂枝、独活、秦艽等。
如属外伤腰痛,可在跌打方剂内加杜仲、续断等。
如属女经期腰痛,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杜仲、续断。
2、治肾虚胎动、胎漏、腹痛(先兆流产等),杜仲有安胎作用(可能与其镇静作用有关),常配续断、桑寄生,方如保产汤。此方疗效较好。
3、治高血压病,对肾虚型(兼有腰酸痛、两尺脉弱)较适宜。但总的来说,临床降压效果不够理想,不能作为治高血压病的特效药用。单味应用,有效率不高,常须配其他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芩、夏枯草、桑寄生、牛膝等,杜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调整机体,矫正阳虚偏向。对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杜仲往往无效。
用量:6~15g;单味治高血压用15~30g。
处方举例:保产汤:杜仲9g,川断9g,菟丝子6g,桑寄生9g,水煎服。
注: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以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及其同属红杜仲藤、毛杜仲藤的根皮作杜仲使用、称土杜仲或红杜仲。商品呈不规则的半卷筒状或小条块状、表皮棕褐色,断面棕红色,亦有软性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涩。功能祛风活络,强壮筋骨。杜仲有小毒,用量9~15g,过量可出现头晕呕吐等证状。天津草药店销,北京不销。
杜仲的介绍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
形态特征编辑
杜仲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
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
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1]
生长习性编辑
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成株在-30℃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速生期出现在7-20年,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后,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
多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对土壤的选择并不严格,在瘠薄的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1]
地理分布编辑
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淅川)、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
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
杜仲也被引种到欧美各地的植物园,被称为“中国橡胶树”,虽然和橡胶树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1]
繁殖方法编辑
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
条播,行距20-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2]
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人苗床,入土深2-3厘米,在土温21-25℃下,经15-30天即可生根。如用0.05毫升/升。奈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
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根,取径粗1-2厘米的根,剪成10-15厘米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
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厘米,待萌蘖抽生高达7-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
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2]
栽培技术编辑
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微碱性、排水良好的向阳
杜仲
杜仲
缓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挖穴。穴内施入土杂肥2.5千克、饼肥0.2千克,骨粉或过磷酸钙0.2千克及火土灰等。播种前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下。种子相距约3厘米,覆细土0.7-1厘米,播后畦面盖草。播种量每公顷52.5-90千克。
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粪肥3000-4000克。实生苗若树干弯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将地上部全部除去,促发新枝,从中选留1个壮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定植
1-2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时即可于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幼树生长缓慢,宜加强抚育,每年春夏应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时除去基生枝条,剪去交叉过密枝。对成年树也应酌情追肥。北方地区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长过旺而降低抗寒性。[2]
病虫防治编辑
立枯病
苗期病害多发生在4-6月多雨季节,病苗近地面的茎腐烂变褐,向内凹陷,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苗床地忌用粘土和前作为蔬菜、棉花、马铃薯的地块,播种时用50%多菌灵2.5千克与细土混合,撒在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发病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根腐病
一般多发生于6-8月间,危害幼苗。雨季严重,病株根部皮层及侧根腐烂,植株枯萎直立不倒,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实行轮作,病初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3]
叶枯病
发病叶初期先出现黑褐色斑点,病斑边缘绿色,中间灰白色,有时破裂穿孔,直至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枯枝叶,病初摘除病叶,发病期用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豹纹木蠹蛾
幼虫蛀食树干、树枝,造成中空,严重时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注意冬季清园,在6月初成虫产卵前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40份调好后用毛刷涂刷在树干上防成虫产卵。幼虫蛀入树干后,用棉球蘸敌敌畏、敌百虫塞入蛀孔内毒杀。[4]
药源相关编辑
史载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
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迄今己在地球上发现杜仲属植物多达14种,后来它们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现己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5]
异名
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炮制
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采集贮藏
杜仲皮,栽培10-20年,用半环剥法剥取树皮。6-7月高温湿润季节,此时杜仲树形成层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在离地面250px以上树干,切树干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注意割至韧皮部时不伤形成层,然后剥取树皮。经2-3年后树皮重新长成。
环剥法:用芽接刀在树干分技处的下方,绕树干环切一刀,再在离地面250px处再环切一刀,再垂直向下纵切一刀,只切断韧皮部,不伤木质部,然后剥取树皮。剥皮直选多云或阴天,不宜在雨天及炎热的晴天进行。
加工: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5]
药性论述编辑
性味
1.《本经》:“味辛,平。”
2.《别录》:“甘,温,无毒。”
3.《药性论》:“味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归肝、肾经。”
归经
1.王好古:“肝经气分。”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3《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5]
功效主治
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
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宜: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余沥者
杜仲
杜仲
;妇女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胎漏欲堕及习惯性流产者;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行走过迟,两下肢无力者;高血压患者。
忌:杜仲性味平和,补益肝肾,诸无所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5]
看了“杜仲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杜仲的功效与吃法
9.杜仲养生茶的功效
10.盐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