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藤的功效作用 白鹤藤药用价值
白鹤藤,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白鹤藤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白鹤藤的功效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白鹤藤的功效作用
别名:白背丝绸。
植物名:白鹤藤。
生长环境:本品为缠绕草质藤本。在平原地区的灌木丛或河岸边,水沟边生长。
分布:广东南部至越南有分布。
入药部分:全株。
采期:全年。
自采地点:郊外荒地。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去湿消肿。
主治、用量和用法:1、水肿:生用擂烂取汁,加糯米粉和糖煎作饼(不用油盐)食;2、百子痰,配伍用(见白石笋条);3、生竹,配伍用;4、湿热肚痛痢疾;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小儿生竹方)干白鹤藤5钱、寮刁竹2钱、干蚌花2钱、黄皮根3钱、清水三碗,煎成大半碗,分三次服。
(方解)本方用白鹤藤利水去湿,寮刁竹健脾去湿,蚌花除痰去湿,为治疗生竹经验药,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为治小儿生竹有效之剂。
(方歌)小儿生竹白鹤藤,刁竹蚌花黄皮根,清泉三碗成碗半,健脾去湿法最珍。
白鹤藤药用价值
全藤药用,有化痰止咳、润肺、止血、拔毒之功。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痨、肝硬化、肾炎水肿、疮疖、乳痈、皮肤湿疹、脚癣感染、水火烫伤、血崩、外伤止血以及治猪瘟等(广东,广西)。[1]
【瑶药】白背绸:根、茎治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叶治白带,跌打损伤,昏迷不醒《桂药编》。
【壮药】棵干蒿:根、茎治月经过多,疮毒,胃痛,感冒,血崩;叶治内伤,吐血《桂药编》。
【景颇药】Haqzum nui:治夜盲症《德宏药录》。
【傣药】爬哩闷: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全草配伍治夜盲症《德傣药》。
【阿昌药】无多奴: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哈尼药】阿铺区妮:全草用于脱肛,热咳,子宫脱垂《版纳哈尼药》。
【基诺药】河懋坐噜:全草治风湿疼痛,肾炎,吐血,慢性支气管炎,乳腺炎,脓疮,湿疹《基诺药》。[1]
全株(一匹绸):微酸、微苦,凉。祛风利尿,化痰止咳,止血活络,拔毒生肌。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风湿疼痛,崩漏,带下病,咳嗽痰喘,跌打损伤;外用于乳痈,疮疖脓肿,湿疹。[1]
产地生境编辑
广东、广西有分布,生于疏林下,或路边灌丛,河边。印度东部,越南,老挝亦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鼎湖山。[1]
白鹤藤简介
干燥茎叶,茎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纵沟纹,断面绿白色,有明显的维管束,淡棕色。叶稍卷曲,质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浅灰绿色,紧贴丝光毛。触之柔软。
治内伤叶血:白鹤藤、虎杖、白花磨其草、仙鹤草各30克,水煎服。
治崩漏:白鹤藤、走马胎叶、仙鹤草各30克,捣烂,水煎服。
治白带:白鹤藤30克,榕树须15克,鸡冠花30克,水煎服。
治咳嗽:白鹤藤15~30克,水煎冲冰糖服。
治疮毒、烂脚:白鹤藤、蒲公英、银花藤煎水洗患处,然后用鲜叶开水烫过后贴患处。
治疮疖、皮肤湿疹、脚癣感染:鲜白鹤藤茎、叶适量,煎水洗患处。
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白鹤藤15克,陈皮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白鹤藤15~30克,水煎服。
治跌打积瘀、筋络不舒:白鹤藤30克,水煎冲酒服。
附注:白鹤藤根(别名:白膏药根):涩、甘、平。有宽筋壮骨的功用。其干根用酒浸后服用。
本品内服常用量10~30克,鲜品外用适量。[2]
原形态: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顶生,头状或伞状;花序柄长3.5~7厘米,密被银色柔毛;花柄短,长约5毫米或不及;苞片大,萼片5,矩圆状卵形或卵形,外面的长9~10毫米,内面的较小,外密被银色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长2.7~2.8厘米,外被银色偃毛,裂片矩圆形,长1.5厘米内外;雄蕊5;子房4室,花柱线形。果近球形,径约8厘米,胭脂色,为卵形凹陷的宿萼所包围。花期秋季。[3]
看了“白鹤藤的功效作用”的人还看了:
3.白鹤藤的药用价值
上一篇:白果的功效与作用 白果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