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蔓荆功效作用 单叶蔓荆的功能主治
单叶蔓荆,马鞭草科,灌木。具地面匍匐茎,节上生根,以此适应海滩沙地生活条件。单叶蔓荆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单叶蔓荆功效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单叶蔓荆功效作用
别名:单叶蔓荆、蔓荆子叶、白背五指柑。
植物名:单叶蔓荆。
生长环境:本品为伏地或倾斜的小灌木。沿海地区较潮湿土壤上或栽培。
分布:我国沿海各省,也产于云南。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夏采叶,秋采子。
自采地点:家种。
功能:祛风行气、散瘀止痛、消疮肿。
性味:性湿、味甘微苦、气香无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跌打肿痛:用叶1~两捣烂,加酒适量,炖1小时服。或将鲜叶适量,捣烂加酒煮热外敷。
验方:(治跌打肿痛方)白背木耳叶、血见愁、入地金牛根、千大锤、大还魂、小还魂,每药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方中白背木耳叶去瘀止痛,血见愁、大还魂、小还魂散瘀止血,千大锤祛瘀行气,入地金牛根活血止痛。合为散瘀止痛、行气、活血之剂。对于跌打伤肿痛有效。
(方歌)跌打白背木耳叶,血见愁合金牛根,大小还魂千打锤,散瘀止痛血复生。
单叶蔓荆介绍
形态特征编辑
本变种主要特点:茎匍匐,节处常生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通常钝圆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长2.5-5厘米,宽1.5-3厘米。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同原变种。花期7-8月,果期8-10月。[1]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仅在营养器官上的差异,花果特征基本相似,原变种的叶型也不稳定,不完全3小叶,有时在侧枝上可有单叶存在;而本变种通过栽培后,发现茎基部着土可生不定根,而上部消失,根据这性状我们认为作为变种处理较为合适。[1]
生态特征编辑
单叶蔓荆性强健,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极快,匍匐茎着地部分生须根,能很快覆盖地面,抑制其他杂草生长。
单叶蔓荆的繁殖主要用播种与扦插的方法。扦插在三四月或七八月剪取当年生健壮的枝条作为插穗,剪成长12至18厘米的小段,下端剪成斜口,上端剪平口,上部留2至3个叶片,直插或斜插于素沙中,保持湿润,半个月即可生根。在9至10月,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除去杂质,晒干贮藏,翌春播种。采用条播方法,行距40厘米,沟深4至5 厘米,用水灌沟,待水渗完后播种,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0粒左右,覆土2至3厘米厚。幼苗出土后,注意除草、浇水,苗高30厘米时即可移栽。
地理分布编辑
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生于沙滩、海边及湖畔。日本、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1]
单叶蔓荆自然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沙地,自然植物群落覆盖能力很强,一旦形成群落后,具有很强的抗风、抗旱、抗盐碱能力。单叶蔓荆在园林绿化上可孤植也可群植,形成庞大的植物群落,覆盖丘陵薄地、瓦砾等劣质土壤地表。
中药属性编辑
干燥成熟果实供药用,功能疏散风热;治头痛眩晕目痛等及湿痹拘挛(《海南植物志》)。[1]
别名:蔓荆子、蔓荆子叶
性状:落叶灌木。叶为单叶,倒卵形,顶端圆形。生海边、沙滩及河边。南澳、饶平有产。果实、茎、叶药用。
性味:味苦辛,性凉,气香。
功效:疏风散热,镇静止痛,行气散瘀,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单方验方:
1.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2.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3.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禁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看了“单叶蔓荆功效作用”的人还看了:
2.如何种植蔓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