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
学习地理人口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人类组成,也有助于养成我们的大局观,,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 人类的生产劳动 |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 人口变化的原因 |
农业革命之前 |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
工业革命以后 |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 |
概念 | 指某地在一个时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
影响因素 |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 | 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特点 | ||
时间段 |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步入现代型 | 20世纪70年代以前 | 20世纪70年代以后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较低 | ||
人口增长速度 | 缓慢 | 快 | 趋于缓慢 |
人口数量 | 较稳定甚至下降,如俄罗斯、德国 | ||
原因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 |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 很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
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 | 原始型 | → | 传统型 | → | 现代型 |
出生率 | 高 |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 高 |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 低 |
死亡率 | 高 | 低 | 低 | ||
自然增长率 | 低 | 高 | 低(<1%) |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2、 不同时期、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
大洲 | 人口迁移流向变化 | 大洲 | 人口迁移流向变化 | ||
"二战"前 | "二战"后 | "二战"前 | "二战"后 | ||
欧洲 | 净迁出区 | 净迁入区 | 亚洲、非洲 | 净迁出区 | 净迁出区 |
拉丁美洲 | 净迁入区 | 净迁出区 | 北美洲、大洋洲 | 净迁入区 | 净迁入区 |
时期 | 特点 | 迁出地区 | 迁入地区 | 原因 | 意义 |
19世纪 以前 |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 旧大陆 (亚非欧) |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以后 |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 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等 |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 迁入地区 经济发展快 |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
3、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 影响因素 | 迁移特点 | 流向 | |
古代 |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 大批迁入 |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 |
当代 | 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有计划、有组织 |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
4、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 积极 |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
消极 |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 |
对迁出地区 | 积极 |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
消极 | 人才外流 | |
其它效应 |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政治因素包括政策和战争。
主要因素 | 举例 | 政治因素 | 政策 | 乌干达亚裔居民迁往英国 | |
生态环境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 | 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 | 战争 | 巴勒斯坦战争难民 | |
环境资源差异 | 逐水草而居 | 国家移民 | 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 ||
环境恶化 | 生态移民(贵州麻山地区) | 社会文化因素 | 民族、种族 | 以色列犹太人回迁 | |
自然灾害 | 20世纪30年代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居民外迁 | 宗教 | 印巴分治,穆斯林前往巴基斯坦 | ||
家庭、婚姻 | 八千湘女进新疆 |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 迁移的原因 | 迁移流量 |
19世纪中期 | 南北战争——政治 | 人口大规模西移 |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 由乡村流入城市 |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
70年代以后 |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量
1、 环境承载量,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全球为110亿,我国为16亿。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
5、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我国为8-9亿。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比较项目 | 环境承载量 | 合理人口容量 |
参考角度 |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
限定因素 |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 自然、经济、社会 |
体现意义 | 生存 | 发展 |
人口多寡 | 大 | 小 |
估算标准 |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 |
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负的时候,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程度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害病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表现;地方病则是原生环境因素的表现。
地理高一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