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

燕纯分享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一

  一、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 ”

  “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明确: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韩愈改诗“推” 与“敲”。

  4、直指义和联想义,苏轼与《惠山烹小龙团》。

  5、关于联想义的弊端,“柳腰桃面”等套板反应。

  2、具体分析文中作者举的前三个例子。

  (1)找出“ 你这”和“你是”句式的句子,并思考这两种句式在语气上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你是什么”或是单纯的叙述语,或表假定语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感情强烈,增强了语气。可见,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

  (2)对比“李广射虎”和改动后的例子,思考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由此可见,文字的增减,意味也就不同。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3)“推敲”也值得推敲

  “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支持哪一个?

  明确: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说: 推 步月归寺 冷寂场合

  敲 月夜访友 热闹场合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字眼,意境也就不同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因此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现在回到我们讲的《泊船瓜洲》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3、试分析前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看看他们在阐明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3)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繁简、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在(4)(5)两个例子中作者讲到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是从哪入手的?

  明确:从直指义和联想义入手,重点阐明联想义。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二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PPT课件演示:P.5]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虚改句 ③贾岛“推敲” ④苏轼《惠》诗 ⑤“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PPT课件演示:P.6]

  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

  明确: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

  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PPT课件演示:P.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明确: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 福楼拜)

  ②王若虚改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PPT课件演示:P.8]

  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贾岛“推敲”[PPT课件演示:P.9]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的: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2、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王安石有一首诗,《泊船瓜洲》,其中有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改过好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有什么好处?它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好像一枝画笔,涂出了无限生机。

  2、贾岛诗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提问:这两个人在干什么?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的解释: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咬文嚼字》。作者使用它做题目,是有一番用意的,其中用意那就得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课文)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推敲

  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小结: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课外拓展

  1、《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2.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赏析

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

4.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大全

5.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大全

6.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7.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大全

8.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

9.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10.高三语文《蜀道难》教案大全

    42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