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

芷琼分享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知识,那么你知道文言文常识有哪些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句

  1.判断句:“…者,…也”、“…,…也”、“…者,…”、“…,…”、

  2.否定句:“非”

  3.省略句:

  4.被动句:“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

  5.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状语后置 “于”

  (3)定语后置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何操。

  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未之有也。

  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

  6.固定句式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古字通假

  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

  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

  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俛同“俯”)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古今异义词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①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A: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皮(兽皮——皮肤,表皮——包在外面的东西,封皮)

  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

  B: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

  如:甘(味美,味道甜——味美,心理乐意)

  病(重病——病)

  C:由专名扩大为通名。

  如:江、河(长江、黄河——一切河流)

  匠(专指木工,其他工匠另有名称,铁匠叫“冶”,瓦匠叫“陶”— 泛指各种有专门技艺的人)

  好(与“丑”反义,一般专指女子相貌漂亮——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与“坏”反义,对一切人事物都可以修饰)

  中国(中原地区——全中国)

  D: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如:秋(秋季——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② 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A: 词义程度的减弱。

  如:饿(严重的饥饿,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般的肚子饿)

  怨(恨。“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不满意,责备,任劳任怨)

  B: 词义表示范围的缩小。

  谷(各种谷物——专指稻谷)

  丈夫(专指成年男子或男子“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女子的配偶)

  金(金属——金子)

  臭(各种气味“其臭如兰”——难闻的气味)

  丈人(老人——岳父) 子(孩子——儿子)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C:词义义项的减少。

  劝(鼓励、劝说、规劝“劝学”,“肃劝权召瑜海”——劝说,规劝)

  迁(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战、守、迁皆不及施”“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迁移,变换)

  让(责备,谦让——谦让)

  怜(爱,怜悯,爱惜——怜悯)

  ③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A: 由表示甲事物转变为表示乙事物。

  涕(眼泪——鼻涕)

  币(礼物“置币遗单于”《苏武》——钱)

  B: 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

  走(快步跑,逃跑。“窃计欲亡走燕”《廉颇》——一般步行)

  去(离开——到某地去)

  勤(辛苦,与“逸”相对。勤而无所,必生悖心”《崤之战》——做事尽力,不偷懒)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

  牺牲(作祭品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为正义事业献身)

  假(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假期,真假) 偷(苟且——偷窃)

  ④ 感情色彩变化。

  A:褒义词变为贬义词。

  明哲保身(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

  爪牙(勇士,武将——坏人的党羽)

  衣冠禽兽(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道德败坏的人)

  B: 贬义词转为褒义词。

  乖(偏执、不驯顺“行为偏僻性乖张”——听话,安顺)

  锻炼(玩弄法律、陷人入罪“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却,批驳退回,内通纳《汉书》——

  锻炼身体,褒义)

  C: 中性词变为褒义或贬义。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表谦虚的中性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不端,不道德,贬义词)

  谤(公开批评别人的过失,“能谤讥于市朝者”——无中生有的诬蔑,贬义词)

  钩心斗角(形容阿房宫的形制——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祥(预兆,有吉有凶“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吉兆)

  ⑤名称说法改变。

  “目”改为“眼睛”,

  “日”改为“太阳”

  ⑥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辨析。

  注意单音词不能与现在的复音词混淆。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复音节词为主。如:

  痛恨(痛心,遗憾——非常恨)

  地方(土地方圆——与中央相对的某一地区)

  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 配偶)

  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方位名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误认为两个单音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偶。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望洋”指仰视的样子,不能理解为“看着大海”

  “匍匐以进”《中山狼传》 “匍匐”指伏地而行,是一个双音节词。

  注意古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连用的现象。如: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和睦”是同义连用,都是“和好”的意思。

  登即相许和 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注意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古汉语中有的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词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

  逼迫兼弟兄 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

  以上所说只是一般情况,其实某些词语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不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分析,防止以“今义”解释“古义”。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

2.高中语文文言文必备常识汇总

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4.高一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要点

5.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常识汇总

    330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