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生物学习方法>

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玉凤分享

  期末考试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而期末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欢迎阅读。

  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包括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

  C.每次抓取记录后,要把棋子放回原袋中,并记录统计

  D.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往甲、乙袋子中放入等量标记D、d的棋子

  3.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9:2:1

  C.7:2:1

  D.25:10:1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4)中的遗传问题(  )

  (1)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2)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3)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4)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A.杂交、自交、杂交、测交

  B.测交、自交、杂交、测交

  C.测交、杂交、自交、杂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5.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 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6.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7.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8.“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作用于如图中的

  (  )

  A.①和②

  B.①

  C.②

  D.③

  9.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10.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a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13.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4.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不同品种的兰花开花季节不同但可以人工杂交,因此是同一物种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16.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各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③人体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亲遗传来的

  ⑤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儿子,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隔现象

  ⑥色盲患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⑦伴Y遗传的基因没有显隐性.

  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⑦

  D.②③⑤⑥

  1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20.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

  A.脱氧核糖、核酸、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脱氧核酸、磷酸

  21.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该DNA分子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2.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5%,0%,30%,42%,15%,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无氧呼吸

  C.翻译

  D.有氧呼吸

  23.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可以增加肽链的合成效率,如如图所示,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

  B.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

  C.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缩短

  D.合成出的蛋白质有相同结构

  24.如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  )

  A.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25.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C.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D.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共3个题,总分:40分)

  26.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GGU,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

  27.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2)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28.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1、2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2)(四)过程所作的处理是_________.方法图2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

  (3)(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_________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

  (4)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高杆抗锈病纯种小麦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

  县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包括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0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③正确;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⑤正确;

  ⑥基因是选择性表述的,因此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是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考生还可以借助此题归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2.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

  C.每次抓取记录后,要把棋子放回原袋中,并记录统计

  D.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往甲、乙袋子中放入等量标记D、d的棋子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A、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A正确;

  B、甲、乙袋子模拟的是杂合子Dd个体,袋中两种棋子1:1,表示D:d=1:1,B正确;

  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C正确.

  D、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应在甲或乙袋子中放入等量标记A、a的棋子,不再放D、d的棋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袋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9:2:1

  C.7:2:1

  D.25:10: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豌豆与其它植物不同,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解答】解:由于两者数量比例为2:1,则TT占2/3,Tt占1/3,TT自交后代仍然为TT,因此TT自交后代占所有后代的TT2/3;Tt占1/3,Tt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4TT、1/2Tt、1/4tt,则整个后代中比例分别为TT=2/3+1/3×1/4=9/12;Tt=1/3×1/2=2/12;tt=1/3×1/4=1/12,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比为9:2: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4)中的遗传问题(  )

  (1)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2)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3)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4)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A.杂交、自交、杂交、测交

  B.测交、自交、杂交、测交

  C.测交、杂交、自交、杂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①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②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

  ③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

  ④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会运用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去鉴别显性动植物体是否为纯种、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等,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5.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 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中,丈夫秃发(b_),妻子正常(b+_),生育一秃发儿子(b_)和一正常女儿(b+_),由此不能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丈夫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据此答题.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不属于伴性遗传,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因此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也不能确定,秃发儿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B错误;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则均为b+b,据此不能确定父母的基因型,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丈夫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50%;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0;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25%;若b+b×b+b+→后代中女儿是秃发的概率为0,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秃发为题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他们可能的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

  A.3:2:3

  B.4:4:1

  C.1:1:0

  D.1:2: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1/3,Aa占2/3.

  【解答】解: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1/3+2/3×1/2=2/3,则a的基因频率为=1-2/3=1/3.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A个体占2/3×2/3=4/9、Aa的个体占2×1/3×2/3=4/9、aa的个体占1/3×1/3=1/9,所以AA:Aa:aa=4:4: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自由交配”一词,采用基因频率来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

  7.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

  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

  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8.“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作用于如图中的

  (  )

  A.①和②

  B.①

  C.②

  D.③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图形:①表示AaB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表示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③表示雌雄配子受精后发育产生的后代,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的步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实验是解题的关键.

  9.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

  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

  10.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且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解答】解:A、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A错误;

  B、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等,B错误;

  C、孟德尔遗传规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C正确;

  D、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起作用,不是在受精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的时期和使用范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要求考生能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两大定律的使用范围,即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型.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

  【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

  C、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a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②和⑤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解答】解:A、a中核DNA含量前后不变,属于有丝分裂,b中核DNA含量最后减半,属于减数分裂,A错误;

  B、①与④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DNA复制,B错误;

  C、a有丝分裂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减数分裂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对应的是图中的⑤,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3.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为杂合体.

  【解答】解: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夫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布在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甲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乙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甲图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丁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甲图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故A正确;

  B、乙图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B正确;

  C、丙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和体细胞形态,可能出于有丝分裂末期,故C正确;

  D、丁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配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不同品种的兰花开花季节不同但可以人工杂交,因此是同一物种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答】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B错误;

  C、不同品种的兰花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C错误;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也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包括伴Y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XAXa),故A正确;

  B、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7(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子女都不患病,故B正确;

  C、Ⅲ-8(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都不患病,女儿均患病,故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各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

  D、个体的基因在个体死亡后消失,但种群可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③人体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亲遗传来的

  ⑤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儿子,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隔现象

  ⑥色盲患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⑦伴Y遗传的基因没有显隐性.

  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⑦

  D.②③⑤⑥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且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Y染色体上的遗传往往没有显隐性关系,表现为限男性遗传.

  【解答】解: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决定生物的性状,①错误;

  ②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纯合子和杂合子是根据生物体的基因型划分的,不是根据染色体组成划分的,②错误;

  ③人体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③正确;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④错误;

  ⑤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儿子,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隔现象,即交叉遗传现象,⑤正确;

  ⑥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患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⑥正确;

  ⑦伴Y遗传的基因没有显隐性,男患者的男性后代都是患者,⑦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DNA中含有3H﹑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3H﹑15N.32P放射性.3H﹑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解: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

  A.脱氧核糖、核酸、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脱氧核酸、磷酸

  【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解答】解:DNA的组成成分是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

  故选:B.

  【点评】对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化学成分成分的理解、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1.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该DNA分子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1、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则胸腺嘧啶T为q个,胞嘧啶=鸟嘌呤=(2p-2q)÷2=(p-q)个.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能含有多个基因,但不是DNA分子的任意一片断都是基因.

  3.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需要的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每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2n-1)(p-q).

  【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DNA不一定具有遗传效应,因此不一定是基因,A错误;

  B、该DNA分子中,A+T/G+C=q/p-q,但不一定是1,B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分别位于两条链的两端,C正确;

  D、该片段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DNA分子,需要(2n-1)(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5%,0%,30%,42%,15%,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无氧呼吸

  C.翻译

  D.有氧呼吸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由碱基组成可推知该细胞器含RNA,不含DNA,可确定该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部位.

  【解答】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细胞器无关,B错误;

  C、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RNA中含有AGCU四种碱基,不含T,C正确;

  D、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DNA中含有T,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和RNA碱基的组成、核糖体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通过碱基种类判断细胞器种类,再结合细胞器分布和功能进行解答.

  23.

  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可以增加肽链的合成效率,如如图所示,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

  B.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

  C.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缩短

  D.合成出的蛋白质有相同结构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以mRNA为模板,同时还需酶、ATP和tRNA.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图示为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A正确;

  B、根据图中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左向右,B正确;

  C、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C错误;

  D、控制合成这些蛋白质的模板相同,因此合成出的蛋白质有相同结构,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4.如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  )

  A.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明确各个细胞分裂的方式:①②为有丝分裂,③为减数分裂;再根据各种变异发生的范围和类型来判断 ①②③的变异类型.

  【解答】解:图中①②分别属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A与a所在的DNA分子都是经过复制而得到的,所以图中①②的变异类型只能属于基因突变;③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与a的不同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而亲本的基因型为Aa,因此③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若图中所示的个体基因型为AA,则各个细胞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上述细胞来自于同一器官,最可能是卵巢.

  25.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C.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D.④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是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解答】解:A、①所示的细胞为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若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二倍体,故A正确;

  B、②所示的细胞为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若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三倍体,故B错误;

  C、③所示的细胞为4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若它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的体细胞,则代表单倍体,故C正确;

  D、④所示的细胞为1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代表单倍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个题,总分:40分)

  26.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GGU,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Fe3+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碱基序列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C→A(G-C→T-A).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文: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根据携带甘氨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CCA,可以判断甘氨酸的密码子为GGU,-甘一色-天-对应的密码子为…GGUGACUGG,…判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色氨酸密码子为UUG,对应模式链碱基序列为ACC,当第二个碱基C-A时,此序列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恰为亮氨酸密码子.

  【解答】解:(1)据图可知,携带的tRNA是最左边已经离开核糖体的那个,上面的反密码子是甘氨酸的反密码子(tRNA上)是CC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据图可知,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甘-色-天-…”的mRNA链碱基序列为…GGUGACUG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另外一条链…GGTGACTGG….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核糖体不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不能沿mRNA移动,从而抑制了翻译的开始;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Fe 3+对细胞的毒性影响(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指导铁蛋白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上存在不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铁应答元件、终止密码等),故合成的铁蛋白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在铁蛋白合成过程中最多可产生水分子=氨基酸的个数-肽链=n-1个.

  (4)色氨酸的密码子为UGG,亮氨酸的密码子有UUA、UUG、CUU、CUC、CUA、CUG,其中与色氨酸的密码子相差最小的是UUG,即可由UGG变为UUG,故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变化是由C→A.

  故答案为:

  (1)GGU CCACTGACC

  (2)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碱基序列(铁应答元件与终止密码不翻译)

  (4)C→A(G-C→T-A)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结合题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根据题干信息认真分析题图,利用题干和图中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7.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2)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2对等位基因产生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

  3、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交换定律,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产生两种配子,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四种配子,且是2多2少.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序顺序具有多样性,其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每种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序列.

  【解答】解:(1)测交可用来鉴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所得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为1:1:1:1,可见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2)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否定了这种说法.

  (3)DNA分自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故答案为:

  (1)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2)SⅢ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果;识记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1、2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DT.

  (2)(四)过程所作的处理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方法图2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1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

  (3)(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1/3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4)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高杆抗锈病纯种小麦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育种.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分析题图:Ⅰ为单倍体育种,Ⅱ为杂交育种.

  【解答】解:(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依据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图中①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DDTT,因此其基因组成是DT.

  (2)(四)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该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图2表示杂交育种,该方法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1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

  (3)(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基因型及概率1/16ddTT和2/16ddTt,其中纯合体占1/3.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自交2代,其中自交一代筛选得到抗倒伏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TT和2/3ddTt,再自交一次得到⑥,其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TT)占1/3+2/3×1/4=1/2.

  (4)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高杆抗锈病纯种小麦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抗,这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染色体变异 DT

  (2)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F1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

  (3)1/3 自交 1/2

  (4)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看了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的人还看了:

1.2016高一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卷

2.高一生物必修1期末考试试题

3.2016高一生物期末试题

4.2016年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

5.高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试题(含答案)

6.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7.2016年高一上册生物期末试题

8.2016年高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9.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期中考检测题

10.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

    216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