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非常重要,小朋友们一定要科学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学好语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的学习,供大家参考学习!
《古诗两首》课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两首》作者杨万里、王安石简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据说诗人曾试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字,最后定为“绿”字。“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把春天江南的色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咏柳】
歌颂和赞美瘤树。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
绿色的玉石。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
绿色的丝带。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
好日子。
【光景】
风光景物。
【等闲】
随意。
【潋滟】
〖理解〗
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
〖理解〗
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
〖理解〗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课后练习题
一、补充音节。
x ù ī f í
萧萧 促织 每逢 篱落
ū ú j d b
茱萸 佳节 登高 倍思亲
二、照样子组词。
( 家 佳 )( 节 乡 ) ( 促 捉 )( 进 虫 )
家 乡
( 山 相 )( 逢 峰 ) ( 摇 遥 )( 动 远)
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
知有儿童挑促织。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这首诗中,“ ”一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用来表达 之情。
2、默写古诗《夜书所见》 :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读读他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拓展阅读。
墨 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品格。
2、给“乾坤”一词注音:
3、根据意思写诗句。
这些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自己的颜色美,而是只愿在天地人间留下清香之气。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语文课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小朋友们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