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案例(2)

嘉馨分享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会写本课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怀念母亲》(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出示目标,生齐读。

  过渡语:目标明确了,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下面请大家捧起课本,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字音能够读准确,句子能够读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错,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问题。

  1.开始轮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课文,生纠错。

  3.师板书易错字。

  奔(bēn)丧 薄(bó)暗 夹(jiā)着雨

  2.齐读易错字两遍。

  三、二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

  师:大家的字音读准确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2分钟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1、指名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2、不理解的一起讨论。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大家已经读得很流利了,那么作者到底在向我们说些什么呢?

  1.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生自读思考,3分钟后检测。)

  2.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 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五、学习生字:

  过渡语:大家可真会学习,一次比一次学得认真,下面我们来进行写字比赛,看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请同学们认真看课后生字1分钟(可书空),一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

  1、生自由识记生字,(要求:捧起书,坐姿端正,)

  2、提写生字,后进生上台板演(2—3人要求:正确握笔,字体端正,注意每一个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3、让学生上台纠错,更正。

  4、布置作业。(生字两遍,词语两遍。)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怀念母亲》,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画出描写作者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用~~~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并在旁边作出批注。

  2.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7分钟后,我们来比比谁答得好。)

  1)生自学。

  2). 指名回答问题1.(不完整可指名补充)

  并重点品读下面句子: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着重引导品读以下几个句子: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感受作者的遗憾、悔恨、自责。)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伤心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

  (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

  重点品读下列句子:

  (1)“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

  (2)“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问题2.

  “频来入梦”的原因: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小结:是啊,作者无论身在何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母亲。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情感的流露在文中的首尾尤为明显。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2分钟后我们交流。)

  1、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师小结。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后请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可以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五、作业: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萦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教学后记:

更多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240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