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2)

妙纯分享

  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2分)①xù 睿; ②缕 jué。(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形字音的掌握情况。)

  2.(2分)A.孺:小孩子; B.濡:沾染,受熏陶。(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音近形近字的掌握情况。)

  3.(2分)A.③ B.① C.④ D.②(此题旨在通过浅近古体字的辨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汉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

  4.(2分)① B ② D ③ A ④ C(此题旨在通过汉字字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5.(2分)① B ② A (此题旨在通过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箴言考查学生对古今字义差异的掌握情况。)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

  6.(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

  10.(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

  11.(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12.(2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二、花中君子不争春,千年菊馔益心神(9分)

  13.(2分)通神,清心,明目,延龄(长寿)(四个要点,答对一个得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在语段中梳理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14.(2分)用固定的模具压制菊花饼的过程。(“模具、模子”和“压制、印制”两个要点各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知词义及生活经验揣摩演绎新义的能力。)

  15.(1分)既……又…… 或:既……还……;不仅……而且……;不但……而且……;不仅……还……等。(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情况。)

  16.(2分)文中介绍的菊馔名食有哪些?(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答案设计相关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此题三种名食出处不一的细节设置,旨在考查学生思维及语言的严谨度。)

  17.(2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三、茶道精神和静怡,清饮一盏性情真(12分)

  18.(2分)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答案表明“不添加任何别的东西,只用开水泡喝”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给特定事物下定义的能力。)

  19.(2分)① C ② A ③ D ④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辨析近义词细微差异的能力。)

  20.(1分)还原到①和②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部分关键语段关键作用的掌握情况。)

  21.(2分)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或“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任意答对一点即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22.(3分)①C ②A ③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炼中心词句的能力。)

  23.(2分)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四、精舍一脉天地气,艺苑常驻大千魂(10分)

  24.(2分)因为文章的介绍对象是摩耶精舍,而不只是摩耶精舍的后花园,前中后园都介绍到才能给人以完整印象;另外介绍前园和中园的“小”与“一般”,是为了烘托后园的“大”与“特别”。(两个要点各1分。主观题型,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布局谋篇中详略得当、烘托铺垫等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25.(2分)融入了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另答“一任天然”“吸纳了天地之气”“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中的任何一句亦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解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26.(2分)临摹壁画(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从长句中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27.(2分)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炼和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

  28.(2分)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五、恂恂儒者开生面,豪迈先生继绝学(11分)

  29.(2分)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主观题型,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

  30.(2分)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主观题型,意近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能力。)

  31.(3分)答“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表明态度得1分,理由陈述得2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有理有据表达自我观点的思辨能力。)

  32.(2分)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利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

  33.(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注】语文答案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很多字词的理解和文章的解读,离开了现有的问题和语境,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目,甚至同一问题同一语境,不同学生的解答,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态,所以,阅卷老师在评阅过程之中,务必认真通读原文,仔细揣摩题意,去芜取精,把握要旨,让每一份答卷做到对无一遗,错无一漏。

  34.作文50分【评分细则】

  “和、静、怡、真”不仅是茶道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儒、道、佛三教就极大地弘扬和光大了这些民族文化遗产。三教都有“和”的思想理念。儒家从“和”中推衍出“中庸之道”,道家从“和”中引申出“天人合一”,佛家提倡“中道妙理”。三教都主静,认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怡”是儒家忧患人生、闲适人生、隐逸人生、润泽人生等理念的体现。道家追求“守真”“养真”“全真”,以致于抱朴含真,返璞归真。认为失“真”则无风采,不“真”则成虚伪,无“真”则失自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这些传统文化理念依旧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做人做事与修身养性的价值追求。这些民族文化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逐渐丰富,已无声地浸润到人们求知、交友、处世、行善、感恩、修心等诸多方面。“和”有和蔼、和善、和美、和解、和谐等义,传达出做人宽容善良,对人和蔼可亲、与人和睦相处等思想;“静”有宁静、娴静、静心、静谧等义,告诉人们要亲近自然、安守本分、淡泊名利,保持内心平静,修身养德;“怡”有怡人、怡悦、怡然自乐、心旷神怡等义,提醒人们要常怀快乐之心,常持怡悦之情,常做怡人之事;“真”有真心、真诚、真知、真性等义,告诫人们要真心做事,真诚待人,追求真知,保持率真。这四个字所涵盖的主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选材范围所及也将辐射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筛选材料进行写作。

  把握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本文主要写作内容,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要具体而有真情实感。二是“和、静、怡、真”,这四个字是本次作文的备选主题,行文要抓住所选字的内涵,突出中心。

  本题是自命题作文,文题中一定要有所选主题的那个字。提供的四个参考文题不得选用。

  一类文: 45分-50分 主题深刻,内容精当,选材典型,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二类文: 40分-44分 主题鲜明,内容具体,选材恰当,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三类文: 30分-39分 主题散漫,内容杂乱,选材平庸,结构一般,语言平淡。

  四类文: 0分-29分  主题不明,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散乱,语病较多。

  注:

  1.总分评定前,根据书写情况好坏,适当给予奖惩,在上下3分范围内浮动,以满分为限。

  2.总分评定后,错别字另行扣分。3个错别字扣一分,每篇扣满3分为止。

  看了“中考语文试题”的人还看了:
1.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2016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4.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5.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76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