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诗盈分享

  语文的学习有多么重要大家要知道才行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一起多多参考哦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进入宋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社会救助日趋活跃,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以乡村地区为重点,主要局限于官方主导的贩灾救荒和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的救助格局,而且引发了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② 宋代城市官方救助体制是在北宋中后期逐渐建立起来的。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令天下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各地“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这是宋廷首次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也是首个全国性的城市救助机构,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宋室南渡后,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由中央朝廷逐渐转向地方政府,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救助活动,构建不同特色的救助体系。

  ③ 民间救助是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兴起的。参与城市民间救助的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这虽然与传统施恩思想和官方政策鼓励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时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南宋临安城不少富室事先沿门察看穷困之家,到夜里“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俾侵晨展开户得之,如自天降”。

  ④ 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街区救助和同业救助两种类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城的工商富室往往对所在街区的贫乏之人“随时有所资给”。南宋人刘宰所说的建康府“行院”组织,便是同业救助的典型案例。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是对贫乏困顿之人的饥寒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文天祥谈到家乡江西吉州庐陵一带富室救济活动时说,其所居街里居民千余家,富室“常年家中散米”,各家“以次接续贩粜”,连续不断。

  ⑤ 际上,城市和乡村对社会救助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救助活动既有别于此前历史上的传统形态,也与乡村民间救助存在很大的差异。

  ⑥ 宋代城市社会救助活动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灾荒民众和本族成员,而是面向广大普通贫乏居民,涉及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救助重点也不再停留于临时性的贩灾救荒,而是转移到日常生活救济。与此相联系,救助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饥寒救济,而是扩大到养老、育幼、恤残、助医、防署、助葬等诸多方面,涉及不同贫困群体生存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宋朝官方不仅先后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围绕各种救助活动和行为标准颁布了诸多专门性法令和法规,这些法令法规对于救助的主体、时象、内容、方式,以及经费来源、日常管理等,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民间救助活动虽不及官方的系统,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渐渐活跃起来,使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B.宋仁宗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城市官方救助的主题随之发生了转变,从而构建了不同特色的救助体系。

  C.隶属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宋代城市民间救助得益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

  D.宋代城市社会救助的救助内容涉及到了不同贫困群体生存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再进行简单的饥寒救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了宋代城市社会救助是一种在官方的推动和主导下官民结合的有别于传统乡村民间救助的救助模式。

  B.文章从救助活动的主体、类型、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宋代城市民间救助已经超越了民间宗族救助的范畴。

  C.第④段陈述文天祥家乡江西吉州庐陵一带富室救济活动的情况,是为了论证宋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两种类型。

  D.第⑥段从救助对象的广泛性、救助活动的系统性、救助行为的规范性等角度阐明了宋代城市社会救助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前以乡村地区为主的社会救助的形式、主要是官方主导的贩灾救荒和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

  B.众多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的,但与传统施恩思想也不无关系。

  C.南宋临安城的工商富室的救助和建康府“行院”组织的救助,分别是街区救助和同业救助的典型案例。

  D.相对于官方对救助活动和行为标准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宋朝民间救助活动虽有组织性和有序性但缺乏系统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诱饵

  贺小波

  老朱一脸严肃地坐在阳台上,专心致志地调试着架子上的望远镜。这部望远镜是他在部队当兵的儿子买的,军用的,十倍的焦距,站在楼上能把方圆百米内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不大一会儿工夫,望远镜就调试好了,镜头内楼下那辆新买的电动车一览无余地呈现于眼前。老朱脸上这才有了笑意,顺手端起窗台上的茶杯,惬意地抿了口,然后又赶紧把眼睛对准了镜片。

  望远镜里的那辆电动车,是老朱买的第三辆电动车,前两辆锁在楼下时被小偷偷走了。他决心抓住这个可恶的蝥贼,于是买了第三辆,天天锁在楼下当诱饵,然后用架在阳台的那部望远镜监控。

  终于有一天,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影进入视线,老朱兴奋起来。只见那人走到电动车前,左顾右盼地环视了一圈,然后迅速地蹲下身,也就有三五秒的时间,再站起来时,地上已跌落了一把玥玛锁。

  这开锁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老朱看得目瞪口呆,如果是一把普通的锁具还可相信,这可是一把有保险功能的玥玛锁呀!何况这把锁还经过有三十多年开锁经验的自己改装过的!

  这时,那人推着电动车快到小区门口了,老朱猛然醒悟,急忙站起身冲向楼下,边跑边喊: “站住,你给我站住!”

  那人听见有人在身后喊,回头就看见了追来的老朱,吓得也顾不上电动车了,撒腿就跑。老朱岂能让到手的鸭子飞了,也不管躺在地上的电动车了,奋力朝前追去。

  两人一前一后在马路上追逐起来,然而老朱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大会儿体力就跟不上脚下的节奏了,眼看着那人就要消失在人流中,他才突然想起光想着追了,倒忘记喊了。于是,张嘴喊了句:“抓,抓,抓贼呀!”

  也许大家都对窃贼怀有一种无名的痛恨,路边围观的人听到老朱的喊声后,迅速朝那人围拢过去。这时,在路边树荫下乘凉的一个环卫大爷,眼见那人跑到了身边,猛然拿起扫把朝他腿下扫去,只听“扑通”一声,那人就趴在地上。围追的路人也到了跟前,拳头、无影脚瞬时如雨点一样落在那人身上。

  不大一会儿,老朱也气喘吁吁地追了过来,他怕出人命,急忙制止大家。

  “打死他,让他再偷!”人群中有人喊道。

  “就是打不死,也让他长点教训。”有人附和。

  大家又开始跃跃欲试,恰巧一辆巡逻的警车开过来,说话间,警察已把那人从地上拎了起来。

  老朱这才看清那个蟊贼的脸,那是一张娃娃的脸,嘴角绒毛还淡淡的,他一脸的恐惧,左躲右闪着人群投来的愤怒目光。看着这表情,老朱的心猛然间像被什么东西戳了下,一阵收缩。

  这时,警察掏出手铐正要给他铐上,老朱忽然面红耳赤地说:“对不起呀,警察同志,这是我儿子,刚才在家跟我怄气,想离家出走,我追不上他,就想了这法让大伙帮我拦住他。”

  警察半信半疑地看看老朱又瞅瞅男孩,问: “是真吗?”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老朱身后挪了挪。

  “真是你儿子?”

  “是,是。”老朱肯定地点头。

  警察收回手铐,训斥了几句后开车走了。大伙儿见是父子闹别扭,就为刚才下手过重向老朱道歉,老朱脸上堆着笑,连声说:“不重不重,不然他不长记性,下次还会犯错。”

  听了这话,男孩的脸一下红了。老朱装作没看见似的,朝男孩屁股踢了一脚,神情暧昧地说:“走,回家去!”

  男孩乖乖跟在老朱屁股后朝前走去。走了一会,男孩终于忍不住地问道:“叔,你咋帮我呢?”

  老朱站住身,定定地看了男孩一眼,语气平淡地说:“我不是帮你,我是在挽救一棵刚破土的幼苗。因为我是个锁匠,所以爱惜这个能几秒开我锁具的奇才。”

  男孩不由自主地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看着这个说自己是奇才的男人。

  老朱不理会他,继续说:“年轻时谁没犯过错?犯了错,不去改就会越走越远。其实,这辆车是我专门设的一个诱饵,就是为了抓住你。”说到这儿,老朱的眼睛一下温柔了,“孩子,克制心魔,就要从抵制诱惑开始呀!”

  男孩没有说话,却深深地弯下了腰,给老朱鞠了个躬,然后含泪跑走了。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老朱下意识地抬起只有四个手指的右手看了看,自言自语说了句: “是呀,年轻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得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啊!”

  (选自《2017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三段交代老朱设置陷阱的来历,同时又照应题目,为下文发现、追赶和逮住男孩作铺垫。

  B.有保险功能并被改装的玥玛锁瞬间跌落地上,既突出小偷技艺高超,又和后文老未保护男孩相呼应。

  C.“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老朱身后挪了挪”运用细节描写,说明男孩希望老朱认他做义子。

  D.当老朱看清那张娃娃脸时,先前的生气恼怒转变为怜悯同情、表现了老朱浓浓父爱般的情感。

  5.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老朱这一形象的特征。(5分)

  6.本文的题目是《诱饵》,但探讨的是如何教育失足少年的社会问题。请结合文本,说说面对失足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垃圾散发出来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对于美国废物管理公司而言,这种令人作呕的气味里却充满了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机会。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美国废物管理公司2013年的发电量为982万兆瓦时。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2013年美国太阳能行业的总发电量为925万兆瓦时。

  该公司的垃圾发电主要包含以下这5个过程:1.回收的第一步是收集居民和商用垃圾,并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2.细菌可以分解有机废物,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天然副产品,即沼气和二氧化碳。3.通过垃圾填埋场中的集气井对沼气进行回收,之后再把收集的沼气运输到附近的浓缩厂。4.浓缩厂对沼气进行脱水、过滤和压缩等处理。5.最后将沼气通过输气管道运送到发电厂,沼气可作为发电机的燃料,进而将沼气转化为电力。

  (摘编自海外网《垃圾处理是世界难题 发达国家多转换能源》)

  材料二:

  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垃圾填埋容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且填埋场用地长达几十年无法使用,相比之下焚烧方式更为清洁环保。堆肥项目处理规模较小,并不是主要的处理方式,垃圾焚烧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处理相同规模的垃圾占地只需要填埋方式的十分之一,目前一二线城市地价奴升,寸土寸全,很多地区的垃圾填埋场库容已经接近极限,而开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又要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焚烧方式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加之我国环保方向在由“无害化”向“资源化”发展的过程中,焚烧之后产生的热能可以供暖,也可以发电,更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

  材料三:

  健全的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前置条件,这早就是社会共识。问题是垃圾分类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只有政府才能提供垃圾分类所需的强大基础设施。不论公众的分类冲动多么强烈,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强大基础设施来配合,就绝无落地的可能。

  垃圾焚烧发电不可避免的环境风险,显然会对周边居民的物业带来一定损失,既有损失就该赔偿。利益只能置换,不能被牺牲,无论当事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个原则必须是刚性的,否则,借着所整餐体利益、多数人利益、今天被牺牲的可能是他,但明天就可能是你。

  (摘编自百度百科《垃圾焚烧发电》)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资源的紧张、垃圾资源化的利用趋势,决定了垃圾焚烧方式比其他两种处理垃圾的方式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B.2007~2014年间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均持续大幅增加,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依旧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使用最广的方式。

  C.2007~2014年间,垃圾焚烧处理量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增速最高的年份是2012年,增速最低的年份是2008年。

  D.无论是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还是焚烧无害化处理量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填埋无害化处理量还是远远高于焚烧无害化处理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利用垃圾发电的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生产的电量已经超过了当年美国整个太阳能行业的总发电量。

  B.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利用细菌分解垃圾,产生沼气,然后将沼气通过输气管道运送到发电厂发电,将沼气转化为电力。

  C.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库容已经接近极限,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更青睐焚烧方式处理垃圾。

  D.如果没有健全的垃圾分类,没有政府提供的强大基础设施来配合,那么,垃圾焚烧发电就绝不可能实现。

  E.垃圾焚烧发电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居民的物业带来一定损失,无论当事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应该对他们进行赔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更好地做好我国的垃圾处理工作。(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弱冠即指男子二十岁。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刺史,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致事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仕”、“休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隐之儒雅孝顺。他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闻名,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为之悲痛流泪。

  B.吴隐之清廉俭朴。他虽有高官显职,但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刘裕赐给他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C.吴隐之饮泉不贪。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始终坚守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诺言。

  D.吴隐之乐善好施,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家中人靠纺织以供家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5分)

  (2)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旅游谁背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刘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传“逾淮北而为枳”,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起笔交代泊船湘江的处境,“锁”写出了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的情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B. “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紧承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生出怅然之情,只能深夜起舞。

  C.三四句正面写湘江秋风秋雨,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芙蓉国”、“薜荔村”,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D.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积相似。

  E.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诗人以屈原自比,尾联写诗人看见渔人,不想与渔人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

  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先设两个比喻,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然后引出观点“ , , ”,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的诗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江生态的行为。

  ②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新形势下,两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在昨天被执行死刑,群众拍手称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③“山水吉安魅力庐陵”摄影大赛,共征集到各类摄影作品2000多幅,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记载了吉安的沧海桑田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④在二中当实习老师时,她对自己的学生毫不吝音那些溢美之词,看着孩子们绽放出那么纯粹的笑容,她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⑤有的人拿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做幌子,暗地里大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勾当,根本不把政抬规矩纪律权威当回事。

  ⑥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公共厕所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公共厕所的便利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

  B.朝韩领导人会晤进一步明确了各方强化政治解决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会晤取得的积极成果有利于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

  C.如果不改变话语表达方式,一味止步于“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理论宣传就会缺乏传播力、影响力,就会陷人“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D. “应激性”是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这种特性对生物体是有利的,但是,“应激性”把生物行为要达到的目标并没有表述出来。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令尊年过七旬仍然勤于农耕,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显然那里有许多类似的工作,薪水比这里更高,我准备辞职,另谋高就了。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大家都来探望恩师。

  D.笔者在此不揣浅陋,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恳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为什么要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大量观测表明,宇宙中可见物质仅占很少一部分, ① 。目前,人类只了解了宇宙5%的成分。宇宙中的暗物质约为可见物质的5倍,而且在本质上与可见物质有显著的不同。现有暗物质探测器仍然最善于择检出正常物质的拉子,而要检测暗物质拉子则困难许多。这就意味着, ② ,肯定会突破原有的物理学理论框架,导致重大变革。因此, ③ 。

  21.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是“三段式”推理,它由两个前提(一般性前提与特殊性前提)和一个结论(特殊性结论)组成。请参照以下例句,写出完整的“三段式”推理。(5分)

  例: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教师是知识分子,所以教师是劳动者。

  ① 商品是劳动产品, ,所以, 。

  ② , ,所以,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正值芳华的青年人最大的资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对”青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A项,“颠覆性的变革”错,过于绝对,原文是指“一系列变革”;B项,“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发生了转变”是在“宋室南渡后”;D项,“不再进行简单的饥寒救济”错,不是“不再进行”,而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饥寒救济”)

  2.C(C“是为了论证宋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两种类型”错,是为了论证“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是对贫乏困顿之人的饥寒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3.D(“缺乏系统性”错,原文是说“民间救助活动不及官方的系统”。)

  4.C(“男孩希望老朱认他做义子”错,是要老朱救自己以免遭警察拷上。)

  5.老朱是一位年轻时犯过错误而又重新改过的中年男子。①开锁技术高超;②嫉恶如仇又善良、宽容;③处事灵活得体。(概括2分。每个小点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6.①对失足少年要宽容、关心、爱护,不要盲目施暴和惩罚。②要让失足少年看到自身的长处,意识到自身价值,树立信心;③要让失足少年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④要给失足少年尊严和改过的机会。(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即可,需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7.B(“持续大幅增加”错,2013年与2012年相比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基本持平。)

  B.A.C (A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谈及该公司技术地位。C项,原文是指一二线城市的很多地区,而不是一二线城市的全部地区,扩大了范围。)(选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9.①要将垃圾综合利用,变成可再生能源。②在垃圾处理方式上,要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处理方式。③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④建立环境损害补偿机制。(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11. B(“文武官员”错,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武官的选用由兵部负责。)

  12. D(“他治下的百姓”应为“自己的亲戚及族人”。)

  13. (1)等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关键词: “寇”“为……所……”“得”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受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赠,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关键词: “锡”“显赠”“以为”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二十岁就孤高独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绝不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伤身超过礼制的规定。家中贫困,无人鸣鼓,每至该哭泣之时,都有双鹤鸣叫,又有群雁聚集,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吴隐之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收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赐,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

  14.BE(B第二句抒写的是雄心壮志,格调高昂,令人感奋。E尾联化用典故,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选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15.①志向高远的豪情。诗人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学刘琨闻鸡舞剑,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

  ②思念家乡的悲苦。诗人以“橘柚”自况,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客居他乡。

  ③不被理解的悲愤。诗人客居异乡,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一种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每点2分,共6分,)

  16(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一空1分,共5分。如有增字、漏字、错字不给分。)

  17.B(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合乎语境。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使用正确。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言词。不合语境。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合乎语境。言不由衷:指说出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心口不一。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18.C (A项,两面对一面,应将“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改为“城市公共服务意识是否提高”。B项,成分残缺,缺少“强化”的宾语,应在“半岛问题”后加“的立场”。D项,语序不当,“并没有”应放在“把”字的前面。)

  19.D (A“令尊”敬辞,用来称别人的父亲;B“高就”用于别人,敬辞:C“垂念”指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20.①暗物质和暗能量占绝大部分 ②如果找到了暗物质粒子 ③暗物质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每处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21.①电脑是商品 电脑是劳动产品

  ②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学习法律 他是领导干部 他应该带头学习法律

  (写对一句给1分,共5分。符合三段论要求即可给分。)

  22.材料解析:青春是青年时代皎洁的繁花,青春是旧事物重新焕发的神采,青春是草木蓬勃生长的青葱色彩。学生可就材料列举的一种观点行文,也可另选有关“青春”的其他观点行文,还可综合几种观点,体现辩证思考。

  以下立意仅供参考:

  (1)珍惜青春(2)“青春”立意、文体不明,36分以下给分。立意准确、文体明确的文章,根据行文逻辑和语言定分,语言、逻辑俱佳者,48-60分之间;语言、逻辑较好者,36—48分之间;语言啰嗦、逻辑混乱、内容空洞者,36分以下。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参考

  第Ⅰ卷 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 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 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瓷细腰鼓[来源:Z§xx§k.Com]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来源:学科网]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 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5.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5分)

  6.文中的鲁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 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7.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叶嘉莹诗书满腹,与她书香门第的出身,和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9.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 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í):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来源:学。科。网]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 ,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6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地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5.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苦闷心情的词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 , ”两句不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遭遇,而且表达出境况相似的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深厚情意,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4)杜甫《望岳》中,“ ,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豪情,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作者志向的高远、坚定。[来源:Z。xx。k.Com]

  第Ⅱ卷 表达题(共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演说家,他一登上舞台,就神采奕奕,舌灿莲花,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气场和丰沛的内容很快就能让观者听者叹服。

  ②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蟾宫折桂,喜获殊荣,被授予联合国环保“地球卫士奖”。

  ③经过政府的大力治理,再加上百姓们的积极支持,这里终于变得海晏河清、风光旖旎了。

  ④一篇文章,一旦“镶嵌”了“金句”“金词”,则富丽堂皇,而谁又会知道,这背后是作者对词语的大量占有和辛苦打磨。

  ⑤辽宁省著名书法家沈延先生,出身儒门,自幼跟从其父读经学史,作诗临帖,舞文弄墨,弱冠之时,已然称誉乡里。

  ⑥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B.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 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C.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

  D.“全国向上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19.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

  ①树色随关迥 ②帝乡明日到 ③犹自梦渔樵 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0.下面关于《红楼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B.被宝玉邀请陪读,进家塾念书的人是秦钟,所以后来才有“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的情节发生。

  C.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母,薛宝钗的姨母,王熙凤的姑母。

  D.《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曲时,令她“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的诗词戏文辞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遗产,在时代性、阶级性上难免与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矛盾和冲突。

  ① ,并不足以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完全对立的。 ② ,还有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一面。这种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内容,决定了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所以, ③ :对于那些陈旧的积习要加以彻底的否定;而对于其中的精粹思想,则非但不应否定,还应大力发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阎王说:“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

  老六一听,不假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并说阎王骗了他。阎王笑道:“怎么就说我骗你呢?”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

  要求:选 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A (B.“神秘阴森”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5.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生活的环境清幽雅致。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每点2分,总分5分,意思相近即可)

  6.鲁老师是一位子孙不孝、历经人世沧桑、晚年离群索居的老人;是性情高雅、坚守传统文化、呼唤孝道的文化人;他用自己 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使人心向善、向美。 (每点2分,共6分。)

  7.A(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

  8.CD(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

  9.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 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答对一点得一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0.C

  11.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12.B (“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13.(1)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 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3分)

  (2)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先”“后”各1分,前后分句因果关系明确1分,大意1分)

  14.B C(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B.“伤春”错,词人笔下之春为“春意盎然”之春,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C.“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

  15.《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分):“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2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1分)。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2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名篇名句默写(8分)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 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伫立在山上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念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上下一片肃然的样子。

  17.【答案】B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得中。不合语境。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此处望文生义。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舞文弄墨:形容歪曲法律条文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此处望文生义。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8.【答案】D

  A项,“切忌不可”多重否定失当,去掉“不可”。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C项,“完成‘发新停旧’”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新停旧”后加上“任务”。

  19.C

  20.D 所听之曲是《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出自《西厢记》。

  21.①然而这种矛盾和冲突

  ②因为传统文化除了阶级性和时代性以外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2.【参考立意】

  “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代表了一种索取与享乐的生活方式;“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代表的是奋斗与奉献。

  (1)最佳立意:奋斗与奉献

  (2)人生因担当而有尊严;人生的幸福与成就来自付出与担当;见识决定人生的格局;选择不同,命运也就不同等也符合题意。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自觉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反思、 反省和审视。自中华文化产生以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过程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到了近现代,中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反省和审视达到了空前广泛和深刻的程度,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家。即使他们所持观点迥异,但他们均为中 华文化自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反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中国的文化自觉不无启迪。但是,中国真正的文化自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对中华文化的总体构成和要素,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分析和科学认识。

  ②文化自觉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和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逐渐提升的。从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艰难认识和探索历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近代以来,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打开,无数志士仁人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新”等观点、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 响。

  ③当代中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迎来巨大机遇。中华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今天尤显重要。我们必须坚持文明互鉴、开放包容的方针,既不简单拿来,又不盲目排外。我们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文化自觉不仅包含着觉醒、觉悟、反思、反省,还包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判断文化的价值应该看一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必然带来价值选择,即根据人民的利益之所在,批判、摒弃腐朽没落的落后文化,继承、吸收积极进步的先进文化。

  ⑤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见贤思齐”等理念和情怀,有着不可低估的当代价值。正是基于以上文化自觉,我们才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自觉是国人对我国文化的反思、反省等,涉及本土和外来文化问题。

  B. 文化自觉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民族、国家、政党、团体等共同体。

  C. 当代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构成、发展历程等的客观认识是真正的中华文化自觉。

  D. 文化自觉来自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 的基础之上,是对文化的自我反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先给文化自觉下定义,其目的是方便后文对中华文化自觉的论述。

  B. 第(4)段论述文化自觉的内容,指出先进文化要体现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C.文章肯定了近现代文化名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辩证分析的贡献。

  D. 文章论述了文化自觉的内涵、我国需要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

  B. 生活在本国文化圈的主体只有清醒认识本国文化才能准确判断自己文化的特点。

  C.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有文化自觉,并以此找到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D. 如果不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就可能无法拥有文化自信,这将不利于社会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咔擦”一声,一棵枝丫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 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 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 ,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 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 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撅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突出了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C. 第三段画线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大贴心懂事,老二鲁莽性急,老三天真烂漫,人物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5. 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销售渠道 监管与认证

  国外 原产品

  加工品 较大 进口

  出口 农户直销、联销

  专卖店、超市 监管机构健全

  认证制度严格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有监管机构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材料三: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7年11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 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 ,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来源:学&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B.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安全。

  C.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

  9.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 文阅读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 、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B.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 /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明朝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司法、民政、军事,合称三司。

  B. 登极,指皇帝即位,此处 指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六年即病死,死后葬于昭陵。

  C.一条鞭法,指将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子而杀害了妻子,马森不顾地方巡抚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 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 皇帝曾命马森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但马森坚称应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监直接传达的。

  D. 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为其养老。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虽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来源:学科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

  (2)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县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上游。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关键在于一个“冷”字,首句写出郡斋气候之冷,更写出诗人心头之冷。

  B. 领联通过对“束荆薪”“煮白石”描绘刻画了一个艰苦修炼的山中道人形象。

  C. 颈联说作者想带一瓢酒去看友人,于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D. 尾联讲作者自己急于见到好友,便到山中寻找而不得,面对满山落叶面焦急。

  15.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1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写屋子虽然简陋,但只要居住在里面的人品德好就不会感到屋子简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丰富的想象力。

  ③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 缓。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④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两家分庭抗礼,抢占全省的家电市场。

  ⑤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倾盖如故,大家也为之高兴。

  A. ②③④ B.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 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C. 基于当前世界形势和各方期待,此次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确定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D. 程建强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受贿赂,案发后,检察机关查证其共有家产1600余万元人民币,14余万美元。

  19.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20. 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加以改正。(5分)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 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 jianjianlong@163.com。截止日期:7月2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是 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 字。(6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闻周刊》公布了2017年度汉字——“戏”。理由:(1)中国有戏。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2)人们更爱“老戏骨”。虽然有人急功近利,戏精上身,但确实还有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3)全民“游戏”。或“王者农药”或《绝地求生》,娱乐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太多事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一些事情上太过游戏。

  上述理由你赞同哪一条?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文化自觉来自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错误,从原文第⑤段来看,“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正是基于以上文化自觉,我们才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知,文化自信来自文化自觉,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2. C“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辩证分析”错误,文中说“他们所持观点迥异”“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反省”,意思是文化名家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分析,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辩证”无从谈起。

  3. A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错误,“如果……就……”说法错误,当时西方文化打开我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的确促使人们反思和反省,但不能说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反思。

  4. D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

  5. ①坚强乐观。丈夫去世以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

  ②吃苦耐劳。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买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

  ③聪慧能干。她让孩于们一起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

  ④爱亲人。她不仅对三个孩子充满爱,而且对逝世的丈夫也无比怀念。(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6. ①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结构更加严密。

  ②“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事件的背景相契合。

  ③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又有对迫于窘境、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的悲悯怜爱,更有对孩子们成长懂事的喜悦和欣慰。(每点2分)

  7.A据原文材料一,“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只有AA级绿色食品才不使用有害的生产资料。

  8.D(A项,原文中“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不是“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B项,“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于文不符。C项,有机农产品包括有机食品,它存在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但一些农企已经意识到品牌意识是其发展的关键,说“缺乏品牌意识”于文不符。)

  9.①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

  ④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0.A这句话的含义是“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 皇帝节俭”,圈出名词和代词,如“太仓”“岁”“经费”“京通二仓”“森”“帝”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因为“太仓岁入少”,因此“不能副经费”;“条行”指分条举述,二者不能断开。

  11. D应该是“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C项,第一个“马森”应改为“外廷官崔敏”。

  13. (1)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任为大理卿。(关键字词一个1分:“抚”,巡抚;“以”,因为;“败”,败露;“坐”,因犯……罪,受牵连;“调”,调任。)

  (2)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

  (关键字词一个1分:“为”,担任;“出”,出自;“门”,指门下;“介”,介绍;“谢”,推辞,拒绝。)

  参考译文: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曾任太平知府。老百姓中有兄弟打官司的,马森给他们镜子让他们照照,说:“你们两个人老了,忍心损伤兄弟情份吗?”都感激得流泪含羞而去。又升迁江西按察使。有位进士宠爱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抚按想轻判,马森最终使他伏法。起初,马森在江西举荐布政使宋淳。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为大理卿。因病归乡,起用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派到户部,督察仓场,不久转任左侍郎。以右都御史身分总督漕运,兼任凤阳巡抚,升任为南 京户部尚书。隆庆初年,调任北部。当时,皇帝登基诏书减免了国家一半的田租。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 皇帝节俭。皇帝亲拟诏书责令他采取措施,马森上奏:“祖宗的旧制度,黄河、淮河以南地区供给京师四百万银两,黄河、淮河以北地区供给边关八百万银两。一年的收入,足以供给一年的费用。后来边陲战事频繁,支出的费用逐渐繁多,第一次变化则外籍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第二次变化则本地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起初的费用只三五十万两,后来渐渐增至二百三十多万两。屯田的十有七八受亏损,管理食盐也十折四五,民粮运输十有二三被拖欠,全部用补给边关的年度费用弥补。在边关兵马不比过去多,在太仓纳粮之数不比过去增加,然而耗费是以前的数倍。又下诏书减免赋税,所以今日宣告匮乏,比往年更甚。我以前的筹划,计算到细小的财物,不过是解救燃眉之急,但对国家的根本、民众的元气,没来得及深入考虑。希望集思广益,让朝廷众臣各自陈说自己的意见。”又奏请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征收盐税的事情,皇帝下诏都听从了他的请求。皇帝曾经任命宦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认为不可,而且声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此事才被阻止。隆庆三年(1569),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居住乡里,支持巡抚庞尚鹏施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1580)去世。 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14、D 尾联是作者的想象,情感不是“焦急”,而是无奈。

  15、①首联借景抒情。用郡斋环境的 清冷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②颔联虚写想象。作者想象友人生活环境的清寂与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友人的挂念。

  ③尾联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用落叶满空山的萧瑟之景衬托自己无法找到友人的惆怅与无奈。(每点2分)

  1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7、D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该成语不能带宾语,故在此是错的。

  “想入非非”也可作中性词,解 为“一般人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合语境,可改为“拭目以待”。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用于两者之间,在此是对的。

  “危言危行”,褒义词,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倾盖如故”指的是初识却仿佛故人,在此是错的,因为句中两人曾经非常要好,并非初识。

  18.B解析:A项不合逻辑。“高低”与“多大”两面对一面,应将“有多大”改为“的大小”。C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主题”。D项逻辑错误,凡是贿赂,手段都是不正当的。

  19. 答案:C。解析:题干“空翠渺烟霏”出自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意境特点是空灵优美。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自王维的《终南山》,写青山上笼罩的雾气若有若无,意境与题干最为相似;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出自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意境特点雄浑开阔;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出自隋朝孔德绍《赋得华亭鹤》,有较强的愁怨色彩;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出自李白《句》,强调了“暮”的时间特征,且和“三山凌苦雾”同样未涉及景物的具体色彩。

  20.①“加大”可改为“满足” ②“报酬”可删去 ③“40岁以上”可删去“以上”④“高质量”可改为“好”⑤“高就”可改为“任职”

  21.示例: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

  (内容完整,给l分;归属得当,给l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

  中国有戏我梦圆

  ①时代在迅速变更,社会在快速发展。沧海桑田,日升日落……仿佛在时光旅程中,中国微笑着蜕变,大踏步前行;当“睡狮”苏醒,在东方雄起,举世瞩目,“当惊世界殊!”

  ②《新周刊》公布2017年度汉字“戏”,理由的第一点我十分赞同,那就是“中国有戏”。有戏在何处?五千年的演进,“戏”不再是本身含义,还承载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国好戏正拉开序幕:你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悟空号”、“墨子号”等等的科研成果都在诉说着,科技创新,引领着经济腾飞的中国好戏连台。作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大戏”欢呼雀跃。同时也在思考,21世纪主人的我们,该如何接续传承这出大戏?

  ③中国有戏,是前途和潜力的象征。从60多年前连一根螺丝钉都不会生产、需要要从外国进口,到今天独立研发航母、卫星、飞机等高科技产品。我发现,科技创新与进步正是所能深切体会到的。艰苦奋斗,自主发展,提升能力,依靠学习与借鉴、承传与创新,打开一扇通 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的大门。才能有底气唱出“西方世界,我来了”的好戏!

  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十年前,智能手机在美国苹果公司诞生,商业巨鳄,独占鳌头。现在,华为、小米等发展到世界全球,国外“发烧友”对华为、小米的痴迷甚至远超当年苹果带来的震撼。为什么?震撼的理由是科技含量高,价格便宜。知道落后,就努力追赶。40年的学会终于赶超,或许毛泽东“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情给出了答案。

  ⑤科技进步正反映社会进步。民生与安全是另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国家拥有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能做到。中国可以让上到富翁、下到穷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美国几届总统努力数年却无法推行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前行,进而改善民生福祉,把曾经的空想初步变成现实。厉害了,我的国!

  ⑥祖国强大,人民才有安全感。《战狼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哪里,遇到什么危险,祖国就在我们身后。中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家说中国有戏,没错,确实有戏,而且好戏还在后头。“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⑦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干,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助力。实 现人生价值,让理想开花。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相关文章:

1.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2.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5.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418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