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诗盈分享

  多学习语文对我们总会有好处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一起来参考吧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 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1分)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

  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

  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 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 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 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 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11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本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5.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7-11题,每题3分,共15分)

  7.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用作动词,游水)

  B.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 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C.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D.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8.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则耻师焉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左右欲刃相如

  ④毕礼而归之 ⑤宜皆降之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⑧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⑨间至赵矣

  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 B.①⑦/②③⑤/④/⑥⑨/⑧

  C.①②③⑦/④⑤/⑥/⑧⑨ 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9.选出“以”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王好战,请以战喻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10.下列句子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虞常生得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不拘于时,学于余

  ⑦为降虏于蛮夷 ⑧幸蒙大恩 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 ② ④ ⑤ ⑥ B.① ③ ⑤ ⑦ ⑨

  C.② ③ ④ ⑥ ⑧ D.③ ④ ⑦ ⑧ ⑨

  11.对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古代官员不论官职、年龄大小,因体弱多病,便上书请求辞职还乡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8分)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2.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使者以白陵使韩琦 白:报告 B.辨其可具者 具:备办

  C.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 鞫:怂恿 D.若以叛逆蔽罪 蔽罪:定罪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5分)

  译文: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4分) (课内《苏武传》)

  译文: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7.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四)背诵默写(13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定风波》中,“ ”这句词由眼前风雨推及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淡定自若、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认为自己“ ”,而蔺相如仅凭言词立功,且本来是卑贱的人,官位却在他之上,所以很不服气。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 ”,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的描绘,抒发主人公不被人理解、苦无知音的悲愤之情。

  (4)柳永《雨霖铃》中“ , ”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两人离别时的极度感伤。

  (5)《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6)杜牧在《阿房宫賦》中以“ , ”来质问泰统治者,批判其贪婪与挥霍。

  (7)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 ”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年轻时弹奏琵琶技艺的高超和化妆后形象的美丽。

  (8)《蜀道难》中,李白认为蜀地易于固守,难于攻入,朝廷应该派遣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否则就会“ ”。

  三、语言应用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2.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6分)

  自信与自卑,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自卑者往往把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这些人襄足不前。总之,我们要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这是新世纪的要求,也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本,当前城市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而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缺乏有机统一”。C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本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D项根据文本可知,空间弹性不足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并无此“根本原因”的表述。

  2. C

  【解析】C项中,“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文章中有体现,但“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则无明显依据。

  3. A

  【解析】A,于文无据(在文本找不到相关依据)。B,第二段,原文中“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注重稳定功能”,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C,“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可印证此项正确。D,此项干扰性较强,第四段,“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可见,城市的盛衰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和谐、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可见此项表述是正确的。

  4.C

  【解析】A项,“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错,强加因果。文中只是说“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前后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B项,“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属无中生有,夸大事实,原文并未提及“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D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错,应为通感。

  5.答案: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引用人物的诗文名句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所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文内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由此知道引用的第一个作用是用具体例子说明作者的观点,第二个作用便是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从表达效果上看,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6.答案: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先找出句子在原文中的出处,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概括原因,从指示代词“这样”一词,可以推断答题区域在上文中;分析时要注意分点作答,条理清晰。

  7.A

  8.A

  9.C

  10.A

  【解析】⑦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为后置状语,翻译:在蛮夷之地作了投降的俘虏;⑧一般句式,翻译:幸亏蒙受了大恩。

  11.B

  【解析】①指周瑜 ④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⑤“公车”,政府机构

  12.C

  【解析】鞫, “审问”的意思。

  13.D

  【解析】“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和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项。

  14. D

  【解析】D项内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15.(1)(1)(我)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尽除,哪有宽政会造成祸患的道理呢?(5分,采分点: 务、去、岂各1分,句意2分)

  (2)您(如果)一定要逼近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的面前死去。(课内《苏武传》)

  (4分,采分点: 毕、驩、效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荫庇,任知陵台令兼永安县。修建永昭陵(的时候),京西转运使在一路上摊派木石砖甓以及工匠劳役,只有永安县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个事报告给陵使韩琦(白,说,报告),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此事吗?一定会有一个说法。”后来,大家质问他,范纯礼说:“陵寝都在本县境内,一年四季修缮整治没有停下来的时间,现在却与其它县平均赋役,不如将赋役搁置下来,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回到朝中,任命(他)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身份)出任遂州知府(比部员外郎,官署名)。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苛刻急迫,范纯礼一概冷静地对待此事,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具,备),不从民间榨取。百姓在房中悬挂他的画像,把他像神仙一样供奉,叫他为“范公庵”。草场起火,民心惊慌,守吏惊恐地等着被责罚(俟,等待)。范纯礼说:“草湿了就容易(淤积)起火,有什么奇怪的!”只是让他们暗中赔偿(了事)。库吏偷盗丝绸大多判死罪,范纯礼说:“因为纷乱的丝而杀人,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花钱买下用以赎罪(趣,同“促”,急促),下令释放那些受株连的人。(范纯礼)被任命为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除,任命)。徽宗即位,以龙图阁直学士(职名)任开封知府。前任府尹治政苛刻严酷(尹,官名),范纯礼说:“宽厚和刚猛相互结合,这是圣人的教诲。我正尽力除去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除尽,哪有宽政会造成祸患的道理呢?”因此一概以宽大处理事务。皇帝圣旨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事,范纯礼审察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这个百姓进入剧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制作木桶,(就)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工匠抓住。第二天入朝应对,宋徽宗问怎样处理(此事),(范纯礼)回答说:“愚钝的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违背了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用不应该做这件事(的理由)杖责他,就足够了。”(宋徽宗)说:“就凭这样怎么能使后人为戒呢?”(范纯礼)说:“正是想使外人通过此事知道陛下不滥施刑法,足以作为教训了。”宋徽宗听从了他。范纯礼沉毅刚正,曾布畏惧他(曾布,人名),(便去)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认命你为承旨(承旨,官名),范纯礼右丞不同意。”王诜很生气。正值王诜招待辽国使臣(馆,动词,招待),范纯礼主持宴会,王诜污蔑他直称皇上御名,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知府、崇福宫提举(提举,官名)。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16. A

  【解析】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17.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赏析】精卫:精卫鸟。相传它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她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 的木石发誓填平东海。精卫填海的精神为历代诗人所咏赞。 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

  18.(1)一蓑烟雨任平生 (2)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3)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7)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8)化为狼与豺

  19.B

  【解析】第一空: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或规模浩大。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迁徙盛举,突出在规模宏大,因此选“波澜壮阔”更合适。第二空: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强调随着别人走。此空中没有追随的对象。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显然,上文明确指出“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必然不会随遇而安,故选“随遇而安”才合语境。第三空:宵衣旰食,指勤于政事,用在此处对象有误。应选“全力以赴”。第四空:娓娓动听侧重叙述,引人入胜侧重在故事情节吸引人。此处修饰故事,宜用“引人入胜”。

  20.B

  【解析】“通过……为参照”句式杂糅,排除A和D;是“辨别方向”而非“辨析方向”。

  21. C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也就是说”后一句强调的是方向感的遗传,因此在A和C中比较选项。而遗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因此说“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更合适。

  22. ①“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改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改为“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③“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改为“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6分,每处2分)

  四、写作(60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阅读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方文山

  从开始创作至今,我大约有500首的歌词作品,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大概只占总创作量的六分之一。但大家对我所创作的歌词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容易引起讨论的恰恰是“中国风”创作。个人理解,大家对这六分之一的“中国风”作品的关注,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调性很中国,有着浓郁的文化识别度,而这种文化识别度使之与其他流行音乐区隔开来,形成我个人的风格。

  什么是文化识别度呢?首先我们应该先来论述什么是文化。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某一个特定族群世代在一个自然的地理环境下共同生活所累积出来的相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族群归属感跟信仰的认同。总的来说,一个民族及其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举例来说,譬如我在《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在《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样的歌词文字一经翻译,里面的词性转换,原句所营造出的词意美感将会尽失。一言蔽之,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那什么又是文化识别度呢?简单地说,面临某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文化属性的东西,就叫识别度。以建筑举例,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无论是烟雨江南的徽派建筑、闽南式建筑、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是日本的天守阁、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德国新天鹅堡……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文字可以说是文明的开始,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相较于其他的文字系统,汉字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超越了时间、地域与方言,是中国人的灵魂。一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中学生就看得懂,全世界只有汉字有这个魅力。汉字千年不移的存在,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无须特定地点,无须超大的空间,且具备机动立即的传播特性,它是当下这个时空背景下推广极具文化识别度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前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的演出,或者一出京剧的表演,文化识别度虽高,但都只能是点的效应。而互联网具有整个面的优势,它的优势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是惊人的,而且影响的层面非常广泛。

  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渠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推广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多年前,我曾受邀到北京故宫讲座,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当代年轻人亲近识别度并不高的通俗文化,如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等。如果你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譬如,我在筹备一部以书法为戏剧元素的网络剧,借由通俗的戏剧张力与贴近现实生活的的人物故事,带出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质感,用戏剧的手法来让大家认同书法,让观众从戏剧中重新发现书法的美,重新认识这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最具文化识别度的汉字书法艺术,为这千古不移的书写形式而感到自豪。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25日02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文山认为,他的部分歌词作品是因为调性很中国、文化识别度高,才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B.《烟花易冷》和《青花瓷》中的三个“等”字、“惹”字运用修辞学里的拟人营造美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

  C.汉字所独具的超越时间、地域与方言的文化识别度,决定了它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

  D.当今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面”的优势,传统文化便可广为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个人创作入手,引出文章主题“文化识别度”,接着从概念分析与时代特征等角度展开论述。

  B.文章前半部分详述“文化识别度”,旨在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后文“推广”做铺垫。

  C.第三段中学生看懂两千年前石碑的例子,旨在说明相较于其他文字系统汉字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文化识别度的内涵以及互联网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的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文山的“中国风”词作广受关注,启示作家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使读者印象深刻。

  B.传统文化中的《诗经》《楚辞》 等经典作品,古文原版比翻译后的现代文更具诗意美感。

  C.故宫讲座主办方提供“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的题目,已预设了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的前提。

  D.方文山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无与伦比,所以要用通俗的方法推广传统文化,使之重获新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朱自清

  ①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②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经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青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③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④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句中“蔷薇色的历史”所指是秦淮河六朝时的繁华和风月历史。

  B.全文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文章抓住绿水、灯光、月光等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出秦淮河虚虚实实、朦朦胧胧的秀丽风光,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D.作者将自然景色、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情感起伏,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

  5.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5分)

  ▲

  6.本文标题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是怎样围绕标题来行文的?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材料二: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投放市场。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6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10万个,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数量累计超过15万个,我国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居民专用充电桩同步增长。“随车配桩”的安装比例达到8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型的突破口,政策与市场双因素推动产业成长,近两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两旺。

  2011—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5年发展趋势》)

  材料三: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008 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日本以产业竞争为主要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为主驱动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

  (摘编自《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材料四:相较于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相当短,也就是说,目前汽车能源正处于过渡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且潜力巨大。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新能源本身的一些技术发展,这个大的趋势大家都很清楚, 无非重点核心还是在动力电池方面,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如何提升续驶里程,包括降低成本; 另一个是整个汽车产业的趋势,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主要有三个特点——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

  另外,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融合,这样就不光能解决环保效益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它还能带来经济收益。这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摘编自《全方位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7.下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型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的,其“新”体现在“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等方面。

  B.新型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它的发展对汽车产业、大气环境等具有积极意义。

  C.新型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2016年,我国便成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

  D.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这些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1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平衡或基本平衡。从2014年起,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增幅明显。

  B.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处于过渡阶段的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历史相当短,但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C.日本、美国、欧盟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分别在主要目标、首要任务、主驱动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也有所差异。

  D.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良好,与我国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有关,也与配套补贴优惠政策有关。

  E.政策与市场双因素,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使我国实现了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型。

  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4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 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日:“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黑色的币席,常用做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环堵之中 堵:院子。

  C.月致羊酒 致:送给。

  D.延问得失 延:延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汉朝以京兆尹 (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鸿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唐时又有新设置。

  C.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告归,指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古代表示告老退休的说法还有“乞骸骨”“解褐”“释服”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英学识渊博,却多次拒绝做官。他自幼学贯五经,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他都不答应。

  B.樊英针锋相对,不惧皇帝的威压。皇帝以朕能生杀臣子来威胁他,他却以天命抗之,甚至暗讽皇帝是暴君。

  C.樊英接受诏令,勉强入仕却被人批评。说他为了不做官不惜激怒君王,做官时却又未能献上匡时救世的方略。

  D.樊英恭敬谨慎,对妻子礼待有加。生病期间,妻子派侍女来问候,他从床上下来答拜,认为妻子的地位与自己是平等的。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②校,通“较”,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

  B.颔联写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

  C.颈联采用议论和比喻的手法,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D.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

  E.诗人所用的语言大都隐晦难解,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非常传神。

  15.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志向的语句是:“ ▲ ,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喻手法慨叹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赤壁赋》中苏轼则用“ ▲ , ▲ ”两句表达出人生的短暂。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10年过去,“限塑令”成为空头支票,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小贩随便给,大超市则因收费而大赚特赚。

  ②大学生消费缺乏规划,随意性大,寅吃卯粮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经常会采用“金融手段”来满足消费需求。

  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确保治理公款吃喝效果的持久性,明确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才是从根本上釜底抽薪之策。

  ④目前银行业整体流动状况良好,主要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来源稳定,银行存款利率不存在非理性大幅上浮,“存款大战”的说法难免危言耸听。

  ⑤父母要一言九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事风格,懂得“言而有信”的道理。

  ⑥在与王毅外长会谈后,蒂勒森说:“我们有共同认识,都感到朝鲜半岛局势已经达到危险级别。我们将共同努力,看看能否让平壤政府改弦更张,不再发展核武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了解,新虹街道还在不断充实监督巡查,努力打造新型精细化物业管理,全面提升辖区内物业服务水平和小区综合治理效能。

  B.《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符号上。

  C.高铁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在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上有成果,但在某些零部件上还存在缺陷,在技术实现上有短板。

  D.成都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提高通风环境,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

  19.综合分析以下材料,推出的结论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演绎经典名篇。该节目广受好评,诗词之美走进了千家万户。《经典咏流传》探索流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与音乐的美感韵律相结合,用主流价值映照传统文化,巧妙解决了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和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热播将古典诗词之美带进了千家万户。

  B.流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造成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热播。

  C.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是因为缺少主流价值的映照。

  D.文化节目的探索创新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姓氏,是表明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有明显区别的。姓的偏旁是“女”,可能反映了 ①▲ ,那时候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进入阶级社会后,称姓是为了 ②▲ ,避免同姓通婚;称氏是为了 ③▲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后,姓氏合二为一,遂称“姓氏”。

  21.下面是小明陪同奶奶到医院就医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以内。(5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这些主题词选得都很好。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解析: B项,“等”字没有拟人的手法;C项,文中无依据,汉字所独具的文化识别度,并不能决定它“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D项,只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还不够,文中说“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渠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推广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

  2.A.解析:“文化识别度”,并不是文章的主题。

  3.D.解析: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B.“表现了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错。

  5.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月儿“晚妆才罢”“披着的发”“小姑娘怕羞的样子”,杨柳的枝条“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2分),衬托和渲染了秦淮河的美丽,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2分)。

  6.(1)紧扣“灯影”“桨声”组织材料,安排情节。(2)因为是夜游, 所以无处不灯火; 因为是船行,也就处处有桨声。(3)文章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从利涉桥到大中桥,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从“桨声汩——汩”起,至“静听那汩——汩的桨声”终, 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大意对即可)(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C (原文是“充电基础设施”,C项表述扩大了范围。)

  8.BE (B项,张冠李戴。处于过渡阶段的是“汽车能源”,并不是“新能源汽车”。E项,原文是“……突破口”,E项表述曲解文意。)

  9.(1)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驶里程,降低成本。 (2)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3) 实现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的融合,解决环保效益问题,并带来经济效益。(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B堵:墙。

  11.D“解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释服”指脱去朝服,不指告老退休。

  12.A“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推举他出来做官”对原文理解有误,公卿举荐樊英是因为他“贤方正,有道”,A项中都归为樊英学贯五经。

  13.(1)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虽”,“申”“其”“箪食”各1分,大意1分)

  (2)我对于那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以”“谬”“者”“名”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初年,征召他为博士。到建光元年,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六个人,樊英等四人都没去。永建二年,顺帝赐给策书,预备礼物,用黑色币帛征请樊英,樊英又坚决推辞说病得严重。于是诏书严厉责备郡县,要郡县用车马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京师,推说有病不能起来。于是强行将他抬入殿中,他仍然不肯以礼相从。皇帝发怒,对樊英说:“朕可以让你活,也可以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可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轻慢朕的命令?”樊英说:“臣接受的是天命。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活,又怎么能够杀掉臣!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站在暴君的朝堂上还不肯,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到四年三月,皇帝于是为樊英造坛设席,以老师的礼节对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得失。樊英不敢推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数个月后,樊英声称病重,诏书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樊英起初接到诏令,大家都以为樊英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到后来应对皇上,又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颖川人陈寔自小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曾经生病,妻子派侍女拜问,樊英从床上下来答拜。陈寔觉得奇怪,就问樊英,樊英说:“妻是齐的意思,妻子与丈夫一同供奉祭祀,据礼没有不答拜的。”樊英的恭敬谨慎都像这样,享年七十多岁,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B E(5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分析错误,不仅是因为作者是悠闲、不被重视的人,才会发现晚桃花,还有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春桃”,故此项说法错误。E项,“语言大都隐晦难解”说法错误,白居易的诗大都浅显平易,这首诗的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故此项说法错误。A项是对首联的分析,是对桃花及其生长环境的描写,选项分析正确。C项是对颈联艺术手法的分析,说法正确。D项是对尾联的分析,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不仅有讽喻的意味,同时引人深思,说法正确。

  15.①对迟开的桃花的喜爱,同时也对晚来的桃花充满了怜惜之情。首联于“竹遮松阴”的清幽环境中桃花灼灼盛开,诗人无比喜爱桃花;晚来桃花“春深欲落”无人怜惜,诗人自折一枝,对桃花充满怜惜。

  ②隐含了对官场上选拔人才时看重门第、不重贤能的风气的不满(或讽刺)。颔联讲自己这样的闲人在夕照中才得以发现晚桃花这样的美景,颈联把晚桃花比喻成贫寒人士易被遗漏及贫家女常出嫁晚,讽刺了官场上选拔人才的弊端。

  ③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怜惜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认为识别人才不应因其家世贫寒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春深花欲落,诗人自折一枝,表达对人才的怜惜对选拔人才的重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答出任意一点3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就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这首诗属于咏物言志,通过对晚桃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晚桃花的怜惜之情。同时通过颈联与尾联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选拔人才的不同观点,诗人当时在朝为官,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重视,选拔人才不应该看出身,而应该唯贤是举。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譬如朝露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①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承诺。这里应该用“一纸空文”。②寅吃卯粮: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只能预先挪用眼下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使用正确。③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文中“从根本上”重复,使用错误。④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使用正确。⑤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此处与“一诺千金”混淆。使用错误。 ⑥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18.B(A.成分残缺;C.语序不当,将“虽然”放到“我们”之后;D.搭配不当。)

  19.D.

  20.①母系社会的特点 ②区别婚姻 ③区别贵贱(意对即可,每句2分)

  21.门诊挂号后到门诊室看医生,按医嘱到不同科室化验并做CT、B超、心电图检查,然后把汇总的检查结果拿到门诊室交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患者携带处方到交费处支付药费后去药房领取药品。(每缺一步扣1分,扣完为止;超字扣1分)

  四、写作(60分)

  22.【立意指导】“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可以写成记叙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可以写成议论文或散文。如可以选择“第一次、告别、勇气”为关键词,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告别家人,勇敢迈向人生旅程的一次经历,或者表达自己告别以前的自己,走向一个全新的自我的勇气;如果选择“家、味道”为关键词,可以写什么是家的味道;如以“遇见、陪伴”为关键词,可以写遇见经典,一直有经典陪伴的感受;如以“礼物、那一天”为关键词,可以讲述自己获得一份珍贵礼物那一天的见闻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

  评分建议:参照高考,适当降低要求;以46分为基准,上下浮动。

  有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纺缴(zhuó) 半晌(xiǎng) 罗绮(qǐ) 繁文缛节(rú)

  B.蹩进(biē) 忏悔(qiàn) 苇草(wěi) 苌弘化碧(cháng)

  C.挑剔(tī) 恓惶(xī) 煞尾(shā) 揾英雄泪(wèn)

  D.埋怨(mái) 自诩(xǔ) 凝噎(yè) 冠冕堂皇(m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瞌头 暮霭 敷衍 礼上往来

  B.篡夺 销魂 惊愕 咄咄逼人

  C.谛听 国萃 弹劾 残羹冷灸

  D.萧鼓 帷幄 撕杀 肉袒负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形神兼备,洋溢着游子浓浓的莼鲈之思,读来犹如一曲古老的民歌,那高亢的秦腔至今仍让人牵肠挂肚。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④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府不仅不进行深刻反思,还一意孤行,以邻为壑,不断指责周边国家,为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

  ⑤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央电视台的新节目《国家宝藏》,联合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B.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具有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等职能。

  D.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释放出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监管责任,赢得了不少喝彩。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君乃亡赵走燕 追亡逐北

  B.引赵使者蔺相如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乃还,须发尽白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施关发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吾得兄事之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屈节辱命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 ⑦羝乳乃得归 ⑧晋军函陵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妙尽璇机之正

  A.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⑩/⑨ D.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⑨/⑩

  7. 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⑤何以汝为见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 ⑦拜送书于廷 ⑧非汉所望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 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 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8. 下列各句中的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窦娥冤》中“春榜动,选场开”,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经考试合格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古代官职调动中“迁”,一般指升官,如“稍迁至栘中厩监”;“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表升职,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京官外放,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C. 《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D. 《苏武传》中“故使陵来说足下”,“陵”是自称,“足下”是谦称。古人一般不直呼姓名,只在以下情况下称姓名:自称、平辈之间、长辈称晚辈,作传介绍,对厌恶轻视的人。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将:将士

  B. 上壮而许之 壮:认为……强盛

  C. 徘徊观虏,即亡所见 亡:通“无”,没有

  D. 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 妻子:妻子女儿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B. 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C. 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D. 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如果没有发现敌情,就到受降城休整士兵,并置马把情况报告朝廷。

  B. 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当汉武帝要给他增派军队时,他却提出只要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想以少胜多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C. 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他的部下逃回塞内的仅有四百多人。

  D. 李陵和卫律都投降了匈奴,分别被封为右校王、丁灵王,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深受单于的宠爱,侍奉单于左右。李陵住在外面,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3分)

  (2)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3分)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分)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 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C.“宝镜”三句,笔锋又从现实转到历史,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 天色将晚、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D.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E.“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2)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四个字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 ”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

  !

  (4)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7)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将画面定格在大城市里的一个富人住宅区,叙写一个都市暮年女人傍晚行走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去捕捉都市老龄女性心灵深处的惶惑,以及她内心的焦虑压抑。

  B.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既丰富了打工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而且前后的反差造成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C.小说中“她”是都市有钱有闲的暮年女性形象,与从农村走进大城市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起了一种作为都市人的优越感。

  D.小说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叙事语言中,呈现平凡无华的小人物和日常生活场

  景,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流淌着对希望的呼唤,富有艺术魅力。

  (2) 小说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所描写的母子吃胡萝卜情景,作者运用了动作、景物细节描写,请分别简析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6分)

  答:

  (3)结尾三段写到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哪些?(6分)

  答: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下面是为祝贺新店开张所送的贺联,不得体的一副是( )(3 分)

  A.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贺茶室开业)

  B. 顺理成章堆云卷雾皆如意;得心应手截短留长皆合时 (贺裁缝店开业)

  C. 一剪芬芳,平添几许诗情画意;数枝淡雅,胜过千丛国色天香。(贺花店开业)

  D. 一步登天,万紫千红辞旧岁;八仙过海,五光十色贺新年。 (贺烟花爆竹店开业)

  17. 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对下面两句名言进行反驳。要求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0字。(4分)

  示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反驳:如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士兵都想着去当元帅而谁来当士兵?

  (1)人多力量大。

  反驳:

  (2)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经验。 ——司各特

  反驳: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① 。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环保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环保公益广告,②

  ,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月7日,有网友爆料称,深圳一交警暴雨中送高考生赶赴考场并提供雨衣,可考生衣服还是湿了,反被家长投诉。另外有一置顶留言说:“深圳交警在彻查此事,准备辞退该名铁骑队员”。 6月8日一早,深圳交警官方微博回应:“查清了!要隆重表扬!”“暴雨天护送考生反被投诉”的消息引发关注,被网友称为高考版“农夫与蛇”。

  请你以考生晋的名义给投诉交警的那位家长或深圳那位交警或深圳交警官方写一封信,跟他们说说你的想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统一以“考生晋”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C【解析】A.晌(shǎng), 缛(rù);B.蹩(bié ),忏(chàn);D. 埋(mán),噎(yē)。

  2.(3分)B【解析】A.“瞌”应为“磕”,“上”应为“尚”;C.“萃”应为“粹”,“灸”应为“炙”;D.“萧”应为“箫”,“撕”应为“厮”。

  3.(3分)B【解析】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符合语境。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捐,非捐献,实为舍弃。望文生义。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符合语境。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望文生义。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运用正确。

  4.(3分)A【解析】B. 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属于“朗诵爱好者”;“许多”和“等”出现了语意重复。C.成分残缺。“具有”前可加“该机构”,或把“国务院成立了”的“ 了”改为“的”。 D.搭配不当。第一,“释放”不能搭配“责任”,应该改为“释放……的信号”。“释放出鼓励创新的信号,明确‘兼容并包’的监管责任”;第二,最好在释放前明确同位语:此举。

  5.(3分)C【解析】A.动词,逃跑; 名词,逃跑的士兵。 B.动词,延请;动词,拿起。 C.动词,变白、变亮。 D.动词,拨动;动词,打开。

  6.(3分)D【解析】①名作状,②形作动,③⑤⑥使动用法,④⑦⑧名作动,⑨意动用法,⑩形作名。

  7.(3分)A【解析】①⑤宾语前置句 ②定语后置句 ③⑥⑨被动句 ④⑦状语后置句 ⑧⑩判断句)

  8.(3分)D【解析】“足下”,是敬辞,不是谦称。

  9.(3分)A【解析】“将”,率领。

  10. (3分)C【解析】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

  11. (3分)B【解析】汉武帝并没有要给他增派军队。

  12.(10分)(1)(3分)授予他骑都尉的官职(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来防卫匈奴。(“拜”, 授予官职;“勇敢”,形作名,精兵(或勇敢之士)1分;大意1分。)

  (2)(3分)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为……所”,被动句,1分;“具”,详细地,1分;大意1分)

  (3)(2分)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着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会论”, 会同判定;“因此”, 趁着这个机会,各1分)

  (4)(2分)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均”,权衡,比较;“负”,使……担负、承担,各1分)

  13.(1)(5分) BC 【解析】B选项手法应该是设问;C选项笔锋是从历史转到现实。选对一项3分,两项5分。

  (2)(6分)①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闲愁千斛”,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②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③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④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14.(10分)(1)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三杯两盏淡酒 (5)燕然未勒归无计 (6)东风不与周郎便 (7)提携玉龙为君死 (共10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句不给分)

  15.(1)(3分)C【解析】“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起的不是“一种作为都市人的优越感”,而是“一种心灵的启示”。

  (2)(6分)①动作细节: 如“拍打拍打”“蹭蹭”“掏出”“递给”“伸出”“挡了挡”“抢先咬”, (1分)这些动作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安静、从容、爽朗和舐犊情深;体现农村老母亲的美丽,表现中国母爱的伟大、神圣。(2分)

  ②景物细节:如“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亮光,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1分),衬托了人物坚忍顽强;表现了外来农民工生活艰辛、苦涩,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的星火。(2分)

  (3)(6分)①照应标题“暮鼓”;呼应开头,结尾“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与开头的她在黄昏里出门走路形成呼应,使结构完整。②烘托人物性格。“暮鼓”烘托了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③起象征作用。“暮鼓”寓意着日薄西山、临近结束,即将退场,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④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文中的“她”就是从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⑤巧设暮鼓意象,让小说韵味无穷,诗意盎然”。(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16.(3分)B【解析】此联应为贺理发店开业。

  17.(4分)参考示例(1)如果人多力量大,那么三个和尚就应当有水喝。/如果人多力量大,那么背后说坏话或者制造传播谣言的力量也是大的。/如果人多力量大,那么当今为何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纷纷倒闭?

  (2)如果自己的经验最有用,就应当采用“闭关锁国”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经验。/如果自己的经验最有用,就应当为自己的经验申请专利。/如果自己的经验最有用,那么那些饱含名家大师的人生经验所付梓的文集又为何多年来始终被奉为经典而久久畅销?

  【解析】(1)首先要结合例句,即先摆出要反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行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2)仿写时必须要符合例句的形式,采用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语的假设复句的形式。(每句2分;内容1分,逻辑形式1分。)

  18.(4分)①要注意选择广告的多种表现形式。(2分)②不仅扩大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2分)

  【解析】本题考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必须遵循阅读整体性原则,把握核心话题,明确句间关系。这段文字的核心话题是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及其效果。①处,既要考虑与第1 句的因果关系,也要考虑与后二句的总分关系;后二句侧重强调广告形式对受众(接受对象)的效应。所以①处可补入“可选择多种表现形式”之类的语句。②处,既要考虑前面的“名人效应”,更要考虑与后面“同时也增强”的词语相照应,所以②处可补入“不仅扩大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注意:“不仅”“电视环保公益广告”不能少,可作为评分依据。)

  19. 【文题解析】

  1.书信形式回归“传统文化”。书信的特定格式、用语、表达方式及语气,都体现着写信人的礼仪涵养、对对方的尊重和沟通能力。

  2.材料新鲜。是今年高考第一天发生的事,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普遍性。

  3.内容紧扣“核心价值”。

  【参考立意】

  1.家长角度:

  责任意识。护送孩子赶赴考场,本是家长的责任。

  感恩。交警帮忙,不知感恩反而苛责,反而投诉。

  实质。自私。爱孩子,不容孩子受委屈。不懂自省,只会指责。

  后果。令人心寒。

  以上可以融成一篇。指出家长的错误,必须给出合理建议。

  2.交警角度:

  虽不是职责所在,但在“全民高考”氛围下也算是职务延伸吧;即使是路人,也要施以援手。

  不要因为“奇葩”家长的投诉而寒心,不要因此放弃助人之举。

  另:不能指责交警滥用公共资源,也不能指责交警助长错误(家长失责)。

  交警角度,侧重肯定与赞赏。弘扬“核心价值”:文明、和谐,平等,友善。

  3.交警官方角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当事人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需要彻底调查,不能轻易发表处理意见;更不能一有群众投诉,就处罚当事交警。

  肯定官方对当事交警“隆重表扬”的态度,这是对善心、善行的肯定与保护,弘扬正能量。

  【评分标准】

  1.参考“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2.切入分:43分。

  3.不按书信格式写的,扣3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年青时担任侍中建章监。他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回来后,授予他骑都尉的官职,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到兰干山南面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我派遣军队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使用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武帝认为他气节强盛便答应了他,(后)又传诏李陵:“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观敌情,如无所见,就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士兵,接着置马把相关情况报告皇上。”

  李陵于是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扎营,与单于相对,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驽齐发,敌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数千。单于大惊,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战且退,南行几天,抵达山谷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三处受伤者便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处受伤者坚持战斗。李陵说:“我军士气不如前,又鼓不起来,是何原因?军中难道有女人么?”原来,军队最初出发时,被流放到边塞的关东众多盗贼的妻女随军作了士兵们的妻子,大多在车中藏匿。李陵把她们搜出来,用剑杀掉了。第二天再战,斩敌首三千多。单于命令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

  汉军南下,一天五十万支箭都消耗掉了,立即弃车而退兵。汉军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山势下投垒石,士兵很多死了,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换上便衣独步出营,拦住左右说:“不要跟着我,让我一个人去生擒单于!”过了很久,李陵才回来,叹息说:“兵败如此,惟求一死!”军吏有的说:“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顺从您(死的意愿),以后可以寻路回去,像浞野侯虽被匈奴俘获,但后来逃回去,皇上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您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断,以及把珍宝埋藏在地下。李陵感叹说:“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以逃跑了,可现在无武器再战,天一亮就只有坐着束手待擒了!”夜半时,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

  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立卫律为丁灵王,他们都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的父亲本是长水的胡人,但他却在汉朝出生长大。他同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很好,李延年推荐他出使匈奴。出使回来,恰逢李延年家被抄斩。卫律怕被株连,出逃投降了匈奴。他很受单于宠爱,经常侍奉于左右。而李陵则住外边,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相关文章:

1.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4.高一新课标语文试卷题

5.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

    41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