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汇编
时事热点有其特有的新闻效应,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进行时事评论的写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经济朝向更高质量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四个重大关系,尤为紧迫。
时事评论观点: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必须明确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周期性、总量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对此,广大干部已有比较清醒、准确的认识,本轮调控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正源于此。但是,在具体的战术执行层面,如何因地制宜、拿捏好主攻的重点和难点,仍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与实践偏差。
比如,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地方“放”得比较好,服务意识也在逐步跟上,可是“管”的分寸却不明晰。到底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管要管到什么程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边界在何处,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其实,政府作用不等于行政命令的简单下达,“看得见的手”要尊重市场规律,把“改革”“政策”“规划”“法治”四张牌组合好、打出效率与章法。
又如,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我们常说,战略上的持久战要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战术上的歼灭战则要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地方顶不住短期的阵痛,受不了局部数据的波动,便又对过剩产能与“僵尸企业”心怀不忍,甚至为一己政绩大搞“统计注水”。对此,不仅要鼓劲承受阵痛,更要激励大家在培育新动能上下功夫,找到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之处,从而让新的“增长点”早日取代旧的“阵痛点”。
再如,“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讲究的是“减法”。可现实中,有的地方做减法“一刀切”,误伤无辜;有的地方房地产的库存是减了,但信贷的杠杆却加了不少。而补短板、惠民生、培育新动力、扩大中高端供给等则需做好加法,但不能一拥而上形成发展虚火,也不能搞强刺激和撒胡椒面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做减法还是做加法,都要把握症结、用力得当,体现责任与担当。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当前供给可以成为明日需求,脱离需求支撑的供给同样可能造成产能过剩。供给侧的改革与需求侧的管理需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而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比如,利率的调整、银根的松紧可能一方面影响需求侧的消费能力释放,另一方面又关系到供给侧的企业资金成本。做事有度、处事有方,增强管理工具的灵活性、精准性,才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到中流击水处,不进则退,既要一仗接着一仗打,又要把握好节奏与力度。“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如今,无论钢铁行业“压炉”和安置再就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统筹部署,还是基层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深水攻坚,处处皆是“难”字当头。各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因困难而不为,不因风险而躲避,不因阵痛而不前,定能闯关夺隘、争取这场攻坚战最后的胜利。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中国足协宣布“减援增新”新规,中超联赛每队上场外援减为累计三人次,中超、中甲每队18人大名单中至少列入两名23岁以下本土球员,其中一人应为首发。从中可以明确读出足协的出发点:理顺联赛转会市场秩序,对天价引援加以限制;营造本土球员生存空间,对年轻球员进行保护。
时事评论观点: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改革新规,一石激起千层浪,折射出中国足球在“金元时代”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在球场与市场取得平衡,如何让背离市场价值的行为与足球发展重新弥合?
近年来,中国足球一直都受到“烧钱能烧多久”的质疑。据报道,2016赛季俱乐部总收入约72.3亿元,总支出则高达82.9亿元,缺口有10.6亿元。而转会市场上的疯狂仍在延续:2016赛季中超在外援、外教方面的投入超过34亿元。2017年冬季转会期,中超仍在以天价迎来特维斯、奥斯卡等外籍球星,本土球员的转会费也逼近亿元。连续几年的“挥金如土”,让外媒以“疯了”表达对中超的震惊:以超出市场价格数倍的价格引进球员,而这个联赛却竞技水准较低,也缺少职业的经营方略。
当“烧钱”“溢价”成为联赛转会市场的代名词,人们不禁会问,中国足球会好吗?
相比中国男足在世界杯亚预赛中跌跌撞撞、各级国字号球队在国际乃至洲际赛事中节节败退,在日前结束的中国杯足球赛上,以边缘国脚和年轻球员为主的“中国二队”却让人眼前一亮。
对比这支“中国二队”和联赛球队,一个感受很明显:一方面,外援在俱乐部把持了从中后卫到中锋的“中轴线”,让不少关键位置的本土球员缺少亮相机会;另一方面,高准翼、王靖斌等“95后”的表现说明,中国足球不缺潜力,缺的是新星锻炼成长的空间。
球队整体水平跟不上大牌外援,让本土球员习惯了“抬钢琴”而无法自主“演奏”;俱乐部“军备竞赛”消耗了太多资源,立足长远的青训、基础建设无以为继。事实证明,背离足球规律的重金堆砌,让“亚洲一流”“百年俱乐部”等目标多年空悬。积弊沉疴,亟待改革。
当然,改革总会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从建立制度到发挥作用,也需要时间。其实,足代会释放的积极信号不少。闭幕当日,中国足协就围绕外援新规的质疑作出“去年底已有吹风”的正面回应,并明确了职业联盟3月必须成立的硬指标。
中国足协“动真格”的改革勇气、俱乐部“带伤鼓掌”的顾全大局,让人看到希望;针对中超非理性投资加剧、财务入不敷出、青训体系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顽疾,官方开出了包括18条改革主要措施的处方,也让人期待相关的细则能尽快完善、落实,与新规形成组合拳,打消“对年轻球员揠苗助长”的质疑、缓解俱乐部因外援调整出现的问题。
中国足协苦心孤诣,民间却还有不同声音,凸显了磋商机制的重要性。多元的声音,再次提醒人们,足球改革是一个复杂命题,最需要的是实现市场规律与足球规律的同频共振、球场与市场的比翼双飞。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主席正式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旋即引起热烈反响。各国政府、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凸显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必要,“一带一路”成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条件也在逐步成熟。
时事评论观点:
事实上,2016年,国外智库已经开始系统研究“一带一路”。从康纳在《超级版图》中断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才是未来国家的最大软实力”,论证中国发展经验对世界发展的巨大牵引力;到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从世界史角度切入,以扎实的史料,将2000多年来的丝绸之路演变,按时期不同依次定义为“信仰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等24种“路”别……目前国外很多顶尖智库设立了“一带一路”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互联互通与地缘政治、基础设施与亚洲发展等。有的则通过电子遥感、数据制图、资金流跟踪等多种方式,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工程项目,呈现出理论化、学科化分析“走出去”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学术研究新趋势。
两个多月前,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与接纳,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世界对中国提供全球治理方案的热衷程度与学术偏好。中国学术界体系化、理论化、学科化地研究“一带一路”,进而引领全球“一带一路”研究、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思想交流与共享,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相比以往不是变轻了,而是变得更重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学科分类更细化,更聚焦于具体事务,而社会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来源于现实需要。“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大范围引领世界学术风尚、设置全球议程的话语概念。基于实践经验而设立“一带一路学”,不仅可以重新总结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也能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发展现状,更能重新评估中国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极大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推进步伐。
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几家研究机构将“一带一路”设为博士生研究方向。如果能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东风,鼓励更多海内外学者为“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化、学术化做出贡献,假以时日,“一带一路”倡议肯定会在完善决策支撑体系、改进舆论引导方式、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自己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影响世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汇编>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