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汇编

凤婷分享

  时事评论的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科目的要求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有张30年前的老照片让人过目不忘: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前门开业。新闻说那天风雪很大,但人们还是排队近一个小时,只为买到一块原味鸡。30年后的中国城市,高热量的炸鸡已被不少孩子爸妈打入冷宫,“开明”一点的父母会和孩子约法三章:一周最多吃一次。卡路里太多,非绿色有机,不能吃。吃饱吃好,最要紧是腰部变小。中国人对饮食的态度变化,正生长在更宽广的大地上。一位作者在他的春节回乡见闻中这样写道:“大年初二,表弟要驱车数百公里看望岳父、岳母大人,后备箱塞满了德国白啤,而不再是我们的地方白酒。对年轻人来说,送德国啤酒,不只是时尚时尚最时尚,也是品位和体面”“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消费能力已经开始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时事评论观点:

  30年前北京前门的炸鸡和在今天偏远农村的德国啤酒,所代表的时代语义显然又是不同的。如果当年的炸鸡,散发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开放热气,那么今天的啤酒杯,溢出的则是整个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天光云影。

  消费层级的升级,并非虚浮的啤酒泡沫,而有着坚实的消费观的递进。短短几年间,身边很多家庭的厨房中不再看得见味精,鲜字拐弯,从化工“提鲜”的歧路又回到了追求“自然新鲜”的正途;而作为绿皮火车标配的方便面,在经历20多年黄金期后连续4年下滑,不止一家投行调整了方便面主要生产企业的投资评级,将其标注为“投资前景黯淡”。

  史景迁在论述清代生活时曾引述约翰·巴若的观察:在中国,富人和穷人在食物上的差别比任何别的国家都大。今天完全变了。对品质的高要求不仅出现在北京三源里的菜场,也埋伏在农村公路墙“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的标语中。移动互联网快速渗透,农村消费观的水位几年之内迅速抬升,便利店商家往农村走,生鲜冷链也想给老乡锁鲜。鸡年春节期间,全国有3.8万个村庄参与电商消费,网上置办年货成为农村一时风尚。为什么不呢?年味可以是家乡味道,也可以是世界的味道。

  细究饮食的历史,会发现无论史前小麦的传入,汉唐蔬菜瓜果的输入,还是明代的玉米和甘薯,“饮食革命”的到来往往比较被动。今天的饮食革命则是更主动的、涉及更大范围群体的消费结构和层级的升级。在“生活水平提高”这样的概括性说法中,我们能看到其历史性意义。

  有朋友看到某高品质牛奶的广告,竟说:我想拥有一片草原。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已成为内在冲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写有这样的字句,“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正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品质需求。去年两会,董明珠组了个饭局,国产电饭煲放上了两会,在米饭的颗粒感与水分含量的咀嚼中,不难嚼出食为天这句古谚的时代意涵。宽泛一点看食品消费的供给侧改革,一杯放心牛奶、一碗可口热饭,这样的需求最应被满足。

  饮食,给今日中国埋下了两条生动的线索。一条是舌尖式的,里面尽是故乡原风景,每个人都能在铺展的美食地图上准确找到自己的饮食原点与精神皈依,而一条则是垂直方向的,它是节节攀升的品质需求,是变动,甚至是跳跃的,它不仅记录着时代变迁的身影,更镌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条线互相穿插编织,尽管不构成生活的全部,但人们就叫它幸福。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有人说,人类已经进入“后真相时代”。相较于关注事实本身,今天的人们更倾向于感受情感。去年年底,牛津词典就公布“2016年度英文词汇”为“后真相”。根据相关定义,这一关键词表示“客观事实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小于情感和个人信仰的影响力的情况”。无论概括是否全面,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心灵共鸣,的确是不少人的真实体验。这也启示我们,当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也应掌握好事实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时事评论观点:

  主席2015年访美时,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动情回顾了青年时在梁家河经历的困难岁月,生动讲述了当代中国人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充满温情励志的真诚叙事,收获掌声一片,拉近距离的同时,也让人思考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发展变化。讲述中国故事,主席可谓做出了经典示范。这更促使我们思考,面向世界,究竟该讲述怎样的中国故事、怎样讲述中国故事?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讲故事,效果在于达到情感共鸣。放眼寰球,不同国家与民族在社会制度、发展理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不乏冲突。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爱的追求,却能冲破意识形态的桎梏、文化心理的隔膜,直抵人的内心。因此,多突出一些中外情感的共性、多激发一些彼此心灵的共振,就很可能实现事半功倍乃至意料之外的传播效果。

  置身于真相往往比谣言慢几拍、充满不确定性的舆论场,受众其实更渴望不加矫饰的言辞、未经加工的照片、饱含真情的故事。而日新月异、开放包容的今日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充满真情实感、沟通中外心灵的好故事。从诗词大会上于困厄中活出倔强诗意的农民白茹云,到奥运赛场上顶住压力、绝地反击的女排姑娘,从重启13年前生产线、越洋拯救英国自闭症男孩的东莞厂家,到因一部手机和美国小伙意外结缘、故事还将搬上荧幕的中国“橘子哥”……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映照着生活的美好。当世界目光更多投向东方,类似人文性与时代感交融的中国故事,蕴藏着巨大的传播潜力。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短视频、虚拟现实、移动客户端等新鲜事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不管传播载体如何变化,社会始终需要有温度的素材。事实证明,那些传播得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案例,往往是最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发生在“北上广”,未必高大上,甚至朴实得有点土气,然而它们一定是接地气、有张力的,各种境况的人都能理解、都能被打动。在某种意义上,越具有中国特色、带点草根气息的故事,往往越能从遍布精细化包装的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

  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已经开展将近一年时间,这项工作创新积累了什么成功经验?未来的常态化制度化又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给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答案: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时事评论观点:

  纵览“两学一做”的开展过程,思想教育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脉络。一开始就强调,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来看,随着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思想教育正是要构筑不想腐的精神堤坝;从管党治党的历史来看,思想教育赓续着我们党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为的就是在新时代重拾精神力量。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信仰与精神的力量,正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投下巨石、掀起巨浪。一位选择支教的大学生坦言,“从‘两学一做’的志愿服务中,体会到了奉献的乐趣”;一位宣誓入党的教师感言,“入党就像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党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感慨,“‘党’这个字对我来说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她不仅是一个政党,还是我心里一种最真实的信仰”……最朴实的声音,传递着最真诚的感动,由此可见信仰二字在党员干部心中重重的分量。

  管党治党不仅要关注正风反腐带来的“看得见的变化”,也要看思想教育带来的“看不见的变化”,因为由此带来的“思想的升华”,能够从根本上筑牢价值基座、加强内心自律。常讲“慎独慎微”,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坚定信念,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也能做到暗室不欺、洁身自好。学习党章,只有弄懂吃透、内化于心,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只有领会要义、融会贯通,才能用讲话精神武装好自己。可以说,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是“两学一做”体现的重要方法论,从长远看也是管党治党的根本抓手。

  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思想教育,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入脑入心却不那么简单,一不留意甚至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手抄党章,从出发点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但如果只是热衷于追求各种新奇形式,而不是深入学习内容,反而容易冲淡思想教育的效果。再比如说,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是生硬地照本宣科、机械地转发传达,还是进行更深入、更生动的解读,让党员干部自觉遵循?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就要把“思想的升华”当作评判标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就要看看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没有改变、思想状态有没有改善。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到“常”“长”二字,关键就在于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思想是总开关,缺少发自内心的认同,制度设计再完善,也难以完全阻止问题的出现。法规的运转,制度的持续,都需要文化土壤和思想根基作为支撑,如果一项制度不是运转在心理认同的轨道上,就可能行之不远、半途而废。正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避免形式主义、防止懈怠情绪,关键是激发思想建党静水深流、滴水穿石的力量,并培育与从严治党相符合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基础。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本”?这便是建党之初就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信念。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思想的力量始终在时间的坐标上向前延伸,这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看了<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汇编>的人还看了:

1.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2.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

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4.高中政治时事新闻评论汇编

5.高中政治关于时事评论的范文

6.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议论范文

    301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