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关于时事评论的范文
时事热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高中政治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时事评论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关于时事评论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一)
时事评论背景:
对洱海边客栈、餐饮经营者而言,悬了许久的“政策靴子”终于落地了。日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4月起,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核查。其中,措施严格、措辞严厉的通告,让洱海保护再次引发关注。
时事评论观点:
从通告内容看,当地针对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的专项整治,堪称“史上最严”。对此,一些从业者哀叹“矫枉过正”“板子打偏了”,而更多网友留言“但愿洱海不要成为第二个滇池”“给子孙留下最好的洱海吧”。可见,严厉的整治举措对利益相关方的确影响巨大,大理人和更多关心大理的人,对洱海开启“抢救模式”报以掌声。
去年洱海出现的蓝藻,提示人们“再不整治就来不及了”并非危言耸听。近些年来,虽然洱海治理颇有成效,创造了“城市近郊湖泊保护的范例”,但治理也一直在跟污染赛跑。经过多年的种养结构调整,洱海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已在缩小;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环保的力度与污染发展的势头不匹配。尤其是洱海周边客栈餐饮业井喷式的无序发展,给环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般来说,越是客栈餐饮密集的地方,洱海水质就越差,例如双廊玉矶岛附近。
面对治理,大家会有各种假设:如果当初对环洱海客栈餐饮业未雨绸缪,有统一规划;如果从业者都能自觉用好环保设备,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洱海;如果基层管理者更有执行力……然而现实不相信“如果”,当前最紧迫的,还是如何堵住洱海边源源不断的大量污水。正因此,尽管动真碰硬难免会触碰利益,但围绕矛盾问题,当事各方不妨“跳出来”思考:10年或更久以后再回头看整治,大家能不能做到问心无愧,会不会留下遗憾?
不难预见,治理洱海的攻坚战要打上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解决老大难问题,云南省正在推进的“史上最严”旅游业整顿,值得参照。攻坚克难、让洱海长清,也需要葆有相同的定力和担当。当然,既要敢于答题,更要善于解题。某种意义上,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是一项环保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洱海旅游业涉及数千经营者,关乎成千上万群众的生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尽力做到依法、科学、透明,给利益相关者以稳定预期。作为投资者、经营者,在关心权益的同时也应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游客,对环保的支持必将换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洱海早日走上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保护开发轨道,在根本上符合大家的利益。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在洱海边同当地干部合影后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美丽的洱海是闻名遐迩的高原明珠,滋养了一方土地。能否“给子孙留下最好的洱海”,时代正期待我们这一代人作出回答。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二)
时事评论背景:
奢侈品生意不好做了。贝恩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6年个人奢侈品消费同比下跌了1%,成了除游艇、喷气机外,全球奢侈品市场表现最差的领域。“未来几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增速,将由近几十年的年均8%—10%,降至2%—5%的区间。”来自行业协会的调查预判,揭示了奢侈品市场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
时事评论观点:
近年来,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提振销量,奢侈品市场经营一直在走亲民路线。去年,各大奢侈品牌纷纷改走休闲风,仅球鞋一项就为该行业带来了30亿欧元的收入。此外,奢侈品大打数字化战略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商品,奢侈品集团LVMH还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电商平台。“当前消费者接触的介质可能先是手机、然后是电商,奢侈品牌要做好准备。”随着零售格局的变化,尽管还有对假货的担心,但试水线上渠道,已不再为众多奢侈品牌所排斥。
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是在消费主义的助推下出现并不断膨胀的。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行为在现代社会对于人们具有了新的意义,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地位与身份。比如曾为欧洲多国皇室所推崇的英国韦奇伍德瓷器,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转变产品定位,面向更广泛人群,令大批心仪皇家品质瓷器的消费者蜂拥而至。如今,奢侈品行业不断向商品属性“低头”,用降价、雇佣“网红”等方式,比以往更急切地拥抱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在增加,让奢侈品开始寻求新的市场、面向更大人群。
如果拉近扫描,奢侈品牌也总是与市场相互成就。据贝恩公司2016年统计,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奢侈品市场,整体走势维持增长。奢侈品牌在这些国家加大了投放力度。瑞士手表品牌店法穆兰,去年就在缅甸开放了全球第四十四家、也是该国第一家奢侈品牌手表专卖店。而在一些更为成熟的市场,奢侈品牌推出了定制化、稀缺化等战略。例如芬迪推出了可定制的手提包肩带;百达翡丽则始终控制产量,维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可以说,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与个性化,奢侈品牌仍需不断寻找更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形象定位。说到底,面对商业世界的悄然转变,奢侈品只能选择更大销量和更高溢价这两条路。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事实上,奢侈品绝不只是因价格高昂而凸显高贵,其价值更多来源于它的稀缺性与高品质。一位业内人士就曾表示,奢侈品诞生的意义在于唯一性考试直通车,真正的奢侈品是不能用机器大规模生产的。换句话说,当众多奢侈品牌放低身段、追求规模化生产以获得丰厚利润时,就已然丢弃了自身的“奢侈”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营销战略如何调整,只要实现奢侈品“平常化”的商业思维不变,今天的奢侈品就很可能失去彰显身份稀缺品的定位。
《全球奢侈品行业消费者洞察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某些奢侈品的价格与实际价值不符,八成消费者会因此改变购买行为,一些人会因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轻奢品牌、中高档品牌。无论是设计,还是品类,当奢侈品逐渐“走下神坛”,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背后更多消费理性的成长。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一起由高利贷纠纷引发的案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情与法的争论之外,也折射出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时事评论观点:
这几年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多个部门也频频出台文件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这仍是当下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迈过去的坎儿。要破解融资难怪圈,不仅需要政府层面优化兼顾各方合理诉求的制度安排,更需要企业、金融机构等切实推动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北方某省省会有家小微企业,因为资金周转问题临时需要钱来“搭桥”,金额大约50万元。就是这样一笔不算巨额的资金,却无论如何找不到肯贷款的银行。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只能找有关方来出面担保。结果是保险公司不愿担保,愿意担保的行业商会又得不到银行的认可,“各种申请表填了一堆,没有一张批准的”。
企业有企业的无奈,银行也有银行的难处。由于近几年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压力,企业贷款违约情况增多,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考核标准日益趋紧。一旦发生不良贷款,业务员、信贷审批员、高管都会受到严厉处罚。有银行从业人员说,“现在银行贷款终身负责,对从业人员而言,尽可能地提升放贷标准是相对安全的办法”。因此,尽管各级部门层层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尽管有些银行推出对中小企业放贷额的达标标准,但落到具体办事人员身上时,能否及时足额收回贷款仍是他们最关键的考虑因素。
银行有钱却慎贷惜贷,企业缺钱但融不到资。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容易助推资本脱实向虚,进而引发金融风险以及高利贷、非法集资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新增房地产贷款5.7万亿元,同比多增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44.8%。蛋糕就那么大,无非是彼涨此消,这样的数据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如此看来,一城一地的政策调整只是治标,融资难的破解,必须与中央“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相结合,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都需要切实推动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在既有条件下提升盈利能力。这不仅需要采取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机构、降低杠杆率、完善财务制度和治理体制等措施,也需要更加迅速地适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作出调整,通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来提升盈利能力。
对银行而言,需要切实从体制机制上梳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和梗阻点,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改善服务等方式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找到兼顾自身风险与更好地服务企业客户的平衡点。
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需要建立起兼顾企业、银行等各方面合理诉求的制度安排,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在切实推动银行、企业防风险、降杠杆的同时,积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牵线搭桥。此外,有关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稳步推进地方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建设。
健康的金融,仿佛是不停流动的活水。在市场条件下,用人力来主导流向只能平衡一时,而且还要付出一定代价;只有地势的高低,才是水流的决定性因素。说到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盈利压力,是破解融资难的根本。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能不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好的金融环境。
看了<高中政治关于时事评论的范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