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事评论作文_2018高中时事评论作文
热点时事评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那么高中学生如何写时事评论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事评论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范例
最近,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再一次牵动大众的神经。河南濮阳一小学发生踩踏事件,一个幼小的生命戛然而止;南方医科大学发生持刀杀人事件,两名学生的花季悄然陨落。
每一次血的教训都令人警醒。一起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后,上级领导部门会高度重视、排查原因、下令整治;学校会加强安全教育,告知学生避险与急救知识。但为什么,近年来,诸如校车事故、校园踩踏、欺凌暴力之类的校园安全事件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我们总说“防患于未然”,然而扪心自问,有多少地方能够真正做到彻底地排查隐患?有多少学校能够坚持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有多少老师能够在危险初现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目前,我们的生命安全教育做得还远不够。一是我们的教育往往是灾后短时间内的“恶补”,而没有形成一种长期机制。当灾难渐渐从记忆中隐退之后,安全防范的意识又会被置之脑后。二是我们的教育总体还停留在文件上、概念上,而没有给予充分地实践。所以,虽然教育部门发过很多通知,提过很多要求,作过很多检查,但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的应急反应能力还很欠缺。
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针对当下青少年心理异常、自杀、犯罪时有发生的现象,必须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对生命产生敬畏。另一方面,面对未知的安全风险,必须培养孩子的应急避险能力,掌握自助自救的基本求生技能。
生命的代价太过昂贵,不能用生命进行安全教育。任何一点小小的隐患,都可能造成令人痛彻心扉、追悔莫及的严重后果。把学生安全放在心上,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学生在校的绝对安全,如若能此,善莫大焉!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教师要主动向微商说“不”
近日,福建省晋江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教职员工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称近段时间有群众反映,当地教育系统少数教职员工无视法规和纪律的约束,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教职员工应及时纠正整改,未整改的将调查处理。(3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禁止教职工从事微商”的通知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大家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这一“禁令”的人认为,教师做微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甚至还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反对者认为教师在业余时间做微商,并没有什么不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毕竟有些地方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
的确,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笔者认为,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对微商以及能否从事微商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微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近两年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各行各业都有人加入“微商大军”,也有不少人做得非常不错,甚至“瞬间暴富”。但微商终究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师职业定位“不兼容”。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有一些人认为教师在业余时间做微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但是试想一下,一有空余时间,就拿出手机做产品宣传、和顾客进行沟通,这样的教师能集中精力备课?能有时间了解学生心理?能耐心的和学生进行沟通?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甚至一些教师受微商的影响,还很有可能发生思想上的“变异”,认为“当教师不如做微商”,忘却了教师的神圣职责。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还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教师做微商还有“瓜田李下”之嫌。一些家长为了讨好教师,就会主动购买他们的微商产品,帮其做宣传,而教师们就会对这些“捧场”的家长“示好”,照顾家长的孩子。相反,那些不投其所好的家长和孩子就很容易坐上“冷板凳”。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在一些教师心中有了“微商价”,影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甚至也给一些家长造成经济压力,进而家长之间的“捧场风”、攀比风盛行,扭曲了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带坏了校园风气。
或许微商具有极强的魅力,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始终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做铺路石,无怨无悔、坚定地走下去。主动对微商说“不”,以独特的职业魅力浇灌孩子的心灵,以高超的学术造诣启迪学生的智慧,才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意义所在。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打折电缆”莫成电缆业绊脚索
连日来,随着陕西奥凯电缆质量门的持续发酵,电缆行业乱象引发关注。根据国家标准,在生产电缆的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含铜量,是电缆行业中不法分子攫取利润的一个潜规则,此类电缆行话叫“打折电缆”。(3月28日澎湃新闻)
随着西安地铁电缆事件不断发酵,由奥凯电缆牵扯出的电缆行业乱象引起公众格外关注。不贴牌不赚钱,“打折电缆”才有利润可言,在电缆商们一再为如何赚钱昧良心时,却早已坠入了“只谋钱途自毁前途”的歧路中。“打折电缆”的出现,注定成为电缆行业自强路上的绊脚索,甚或成为电缆行业的亡命缆绳。
行业有行业的标准,甚至有国家标准。事关重大信息或电源保障的电缆行业更离不开“标准”二字。然而,在时时处处讲究标准的电缆行业里,却早已被“打折电缆”扭曲了电缆业发展之路。仅仅三年多时间里,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就有记载的28起“打折电缆”的身影,涉案金额多达三千多万元,这还仅是电缆本身造价问题,倘若因此而更换电缆,以及由此可能给相关工程带来的不特定隐患,其造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损失,或许更不可计量。
西安地铁电缆事件后,国家质量认证中心否认对奥凯电缆进行过认证,不管是否认证过,电缆的标准还是被低价性竞争所代替。在电缆业低价就是工程中标的王道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企业甘于用良心捍卫标准,制造不打折的电缆线路呢?
也许正是低价的诱惑力,奥凯电缆中标多个中铁系重大项目,西安、成才、合肥等一些城市地铁更是未幸免于难。抛开奥凯电缆本身,其他打折电缆,或许还处在没有被发现,或者已被发现尚处于殚精竭虑的待处理中。
电缆行业需要做大做强,任何一家电缆企业也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一旦陷入贴牌造假、打折低价,就越会被利润蒙蔽双眼,可能会在低价的指挥棒下攻城略地,一时中标不少项目,为企业获得不菲收入。但问题是,打折电缆问题一旦被发现,就会直接将涉事企业拖入不可自拨的泥淖,陷入灭顶之灾。奥凯就是一个再残酷的例子不过了。那个曾经风光的奥凯,难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奥凯电缆的发生,并非一家企业短视行为,而是电缆行业一个行业短视的缩影。价格战背后的你死我活,俨然缺少质量取胜的光明磊落,俨然缺少做百年企业的宏伟眼光。而处于监管中的质监部门,或者在工程使用中的临检部门,每一个层级的把关,倘若严谨一点,或许就不会一再发生打折电缆的类似状况。
奥凯电缆门后,国内电缆行业或许会面临不愿意看到的行业冬天,国家质监部门,市场采购企业,也将会对电缆产品苛责以对。电缆企业或将有一段难熬的市场阵痛期,也将是行业洗牌自救期。但是,这段阵痛期和自救期,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业的涅槃还不得而知。
从表面上看,“低价者得”是打折电缆大行其道的罪魁,这个因素确实对低价电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当每一家企业能够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当每一个监管部门都能够把监管职责放在首位,优化产品监察内容,打折电缆不会如小强般久打不死。
市场不能靠讲究良心,唯一能够期待的法治的力量,唯一能够强化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监管,唯一能够强化的是各个相关主体的责任。当每一个责任体系都得到相应落实,不怕打折电缆能够大行其道,这或许是一个长远的道路。公众更期望以奥凯电缆门为代表的打折电缆,应该成为加速解决电缆行业乱象的一个导引。
高中时事评论优秀作文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1
某种程度上,房产“联姻”教育的发展模式,让配置了学校的楼盘买卖变成一场金钱游戏,也给一些炒房者创造了哄抬房价、牟取暴利的良机。
北京市教委3月25日发布消息:今年起,除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外,本市所有中小学校未经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办学,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见3月26日《北京日报》)
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这样的禁令无疑是一种理性回归。房产“联姻”教育,名盘“依傍”名校,是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推崇的一种发展模式。对房地产商而言,其地产项目一旦引进了学校,尤其是戴上“名校”光环,就可以促进楼盘销售,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据称打着发展教育的名义,还可以比较便宜地拿到优质土地。对政府而言,房地产商帮自己建设学校,既节省了教育财政支出,又能缓解一些待开发片区的教育资源紧张问题,还能收获合作办学分成,何乐而不为?正是基于这种双赢,学校和地产“联姻”越来越普遍。
不可否认,中小学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满足了一些新楼盘业主的教育需求。但是,在房地产商以“签约名校”“合作办学”“名校分校”为名头大肆炒作之下,房产“联姻”教育又跟学区房挂上了钩,房地产商所售卖的、百姓所购买的,已不仅仅是商品房本身,而是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此,许多家长不惜砸锅卖铁、重金购置学区房。某种程度上,房产“联姻”教育的发展模式,让配置了学校的楼盘买卖变成一场金钱游戏,也给一些炒房者创造了哄抬房价、牟取暴利的良机。
除了让学区房汹涌涨价之外,房产“联姻”教育模式也存在许多乱象,引发大量因为教育配套不能兑现的维权事件。在不少地方,一些新建商品房在宣传时号称“名校分校”,百姓花大价钱购买且入住多年之后才发现,“名校分校”千呼万唤等不来,有的最终等来的只是“伪名校”,教学质量堪忧。名校是房地产商拉动销售的“灵丹”,对一些家长而言,却是不得不服下的“苦药”。
由此可见,北京叫停房产“联姻”教育,一是为遏制学区房过热;二是为保障购房人权益。其他地方想要啃下学区房飞涨这块“硬骨头”,叫停这种“合作办学”不失为有效措施之一。有专家建议,政府还应将教育纳入全盘发展,从全局考虑,长远规划,划拨出一块与人口发展规模匹配的教育用地,避免后期随人口集聚膨胀,学校用地与教育需求产生矛盾,造成教育资源稀缺,进而催生天价学区房等。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2
近日,安徽宁国市胡乐镇的女镇长杨春丽意外当了一把“网红”。事情的起因是她和一些女同事通过一组在胡乐镇拍摄的唯美写真,为千年古镇代言,引爆朋友圈。靓丽的容貌,配上钟灵毓秀的古镇美景,瞬间让很多人记住了胡乐镇这个知名度并不广的旅游古镇。(3月26日澎湃新闻网)
“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当“网红”,有的人是为了利,有的人是为了名。安徽宁国市胡乐镇的女镇长杨春丽当“网红”,是为了给这个千年古镇代言,是为了宣传胡乐古镇,是为了推动胡乐镇旅游经济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造福当地百姓。
“网红”与旅游经济同频同振。胡乐镇系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徽派建筑一条街保存较好,该镇成为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胡乐镇道路交通得到大大改善,发展旅游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但是,如果不去大力宣传,胡乐镇旅游资源再丰厚,也会“养在深闺人未识”。“网红”是时下最热门、最流行的元素,也具有强烈的宣传效果。“网红”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些特质与网民的心理感受相契合,从而引发粉丝热烈的追捧。胡乐镇女镇长杨春丽及女同事的写真,均以胡乐镇的复古街道和建筑为背景。美女形象气质与古镇美景风貌通过写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女镇长和女同事成为“网红”,必然加深人们对胡乐镇的印象和了解,使胡乐古镇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从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网红”效应孵化旅游产业链。近年来,胡乐镇坚持以“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和徽派建筑示范乡镇”为载体,努力把胡乐打造成宁国市西南部亮丽的商贸旅游重镇。女镇长和女同事当“网红”产生出“网红”效应,有助于推动胡乐镇的发展目标尽快变为现实。“网红”能在社交媒体上聚集出强大的人气,“网红”能深刻地影响粉丝群体的观念和行为。女镇长和女同事当“网红” 推介胡乐古镇,必然引燃胡乐镇的旅游经济,会拉动当地吃、住、行、娱、购等系列旅游消费,使胡乐镇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胡乐镇的百姓受益良多。
千年古镇胡乐镇,承载了几多的文化积淀,在古徽州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下,蕴藏了千年的梦。安徽宁国市胡乐镇女镇长杨春丽当“网红”,让胡乐古镇成为城市人的诗意和远方,也成就胡乐镇百姓的致富梦想。女镇长杨春丽当“网红”为古镇代言,是别样的履职尽责行为,值得点赞。
高中时事评论作文3
据3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济南公安针对一起社会热点新闻,发布“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这是正道”,疑似对发酵后的舆论进行点评,引来众多网友抨击。之后该官微再次发布“世事多奇葩,毛驴怼大巴”等言论。人民日报微评指出,别把官微当成个人菜园子。
从这个新闻说开,现在的有些官微确实比较任性,“想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想施什么肥就施什么肥”。之所以这么任性,在笔者看来,一是某些微博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亟待提升,同时,其所在部门的态度是否理性客观,也是值得讨论的。二是一些部门不在乎微博乱发言,是因为很容易“平息”,一句“个人行为”,甚至“临时工干的”,似乎就算“平息”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有些自以为是甚至是自欺欺人。因为对公众来说,问题远没那么简单,每一次官微任性乱说,都是相关单位公信力的损耗,如果说遇到负面新闻就说“个人行为”“临时工干的”,那么,下一次有紧急信息发布时,公众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信还是不信?
更让人惊诧的是,联系新闻来看,有关单位的官微发表的内容遭到网友抨击后,居然以“毛驴怼大巴”“容你战我千百回,受伤的驴总是你”作回应,可以说,这种傲慢且粗俗的做法绝对不可取,情绪化过重,缺乏应有的理性。随后,有关方面回应媒体说,“微博内容确实由管理者发布,已经展开调查”。之后又对媒体说,这两条微博没有任何含义,不代表济南公安的任何观点,且是未经请示的个人行为,值班人员也并非民警。而发布者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大家理智的去看待这个事件。
这种回应有些让人难以理解。首先,“没有任何含义”的文字和语言从来是不存在的,除非是乱码。其实也自相矛盾,没有任何含义的文字,如何又有“初衷”——希望大家理智地看待这件事?要我说,不管是职务行为,还是内部人个人行为,只要求网友理智,未必全面,亿万网友参与热点新闻的讨论,既有正常民主监督之义,对推动法治公正、法治进步也会起到积极作用。而说到“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之类的问题,政府部门里的“个人”未必会比网友言论正确,更谈不上权威,实际上大家都是旁观的参与者,不必居高临下以说教的姿态希望别人理智。
至于说,官微说话是“未经请示的个人行为”,这种解释千万别成了一种套路。官微没管理好,让“个人”上去乱说话,终归还是单位的管理责任,应该道歉。特别是“值班人员也并非民警”这一句,究竟想说明什么?官微是重要的官方发言工具,如不安排工作人员值班,或是什么人都可以登录,那把官微当成了什么呢?“并非民警”又说给谁听?其实,公众没有能力去识别或确定发言者的行为是属于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公众只知道的是不恰当的言论出自官方微博。
点击写一页分享更多高中时事评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