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但要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还要训练思维、感悟哲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三语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收藏哦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手工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传统的手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审美意趣。它不只为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木雕、泥塑、剪纸、皮影、年画等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传统手工技艺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这种保护方式使传统手工技艺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新和发展,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持久传承。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下简称“生产性保护”)的根本是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相较于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文化积淀深厚、非遗项目较为集中的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是贴近百姓生活、在生产中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护方式,这种活态保护方式的目的是使传统手工技艺持久传承下去。这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作为生产性保护核心的传统手工技艺不能中断。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是文脉延续的保证。二是传承人要有主动性、能动性。传承人是将技艺代代传承下去的活的载体,优秀的传承人不但从先辈那里继承技艺,还能根据生活的变化予以创新,如此才能使传统手工技艺代代相传。这里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要让传承人拥有高于最起码是等同于同龄人的收入,使他们能以某项技艺谋生,以拥有某项技艺为荣,能取得经济效益,如此他们才能有将某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动力。一项再好的传统手工技艺,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传承人没有收入来源,只让他们在贫困中死死守候,那这项技艺也不会长久。三是传统手工技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源于生活,有适宜它存在的土壤,有较显著的地域特色。那种仅在博物馆或旅游景区展示的传统手工技艺只能是作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记忆。尽可能多地保留传统手工技艺存在的文化空间,营造适宜传统手工技艺生存的文化环境,在生产和生活的互动中保护,是使传统手工技艺延续下去的良策。
(摘编自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地域特色,陶艺、刺绣、油画等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及审美意趣。
B.生产性保护的任务不在于对其文化产品的保护,而是要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
C.生产性保护的目的就是通过将传统手工技艺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有效传承。
D.将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在博物馆或旅游景区中,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没有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手工技艺富含民众的审美观念、情感追求等,这是阐述生产性保护方式的前提。
B.文章第二段围绕“传统手工技艺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展开论证。
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生产性保护,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D.关于传统手工技艺,文章先指出特点,接着提出保护方式,最后阐述持久传承的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产性保护并不排斥传统手工技艺走向市场,适度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B.不注重生存土壤、文化空间的保留和文化环境的营造,传统手工技艺就无法生存延续。
C.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是个复杂的问题,生产性保护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
D.传统手工技艺只要回归百姓生活,在生产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就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奎爹
孙艳梅
奎爹穿着新褂子叼着烟锅子慢悠悠迈进露天会场,俊俏的识字班跑过来,披绫戴花,把奎爹的老脸映衬得像天边彩霞。接着,一个两人抬小轿子也铺红挂绿放在了奎爹脚前。看热闹的一帮老娘们牙尖嘴利地飞来一句:“新郎官也没忒风光啊。”惹来一阵哄笑。
奎爹自不理会老娘们的埋汰,只管疑惑地瞅那俩抬轿的光脊梁小伙儿。
俩小伙一唱一和:“大叔,大英雄,打仗时您抬战士,今个我们也抬您一回。”
奎爹吧嗒吧嗒抽烟,眨巴着小眼说:“中,中,难得你俩有这份心,不坐也不合适。”他把烟锅子放在鞋底敲打完之后,别在腰里,手一抄就坐进轿子。俩青年手心吐唾沫,喊声“起”,谁料连喊三声,脸憋得通红,竟没起来。他们哪知道奎爹年轻时,练过武把式,此时暗使着“千斤坠”呢。
奎爹稳如泰山,大腿翘二腿上,笑眯眯地说:“使劲啊,不使劲咋行?”
整个会场一片欢乐的海洋。
正热闹着,有一人把其中一个小伙扒拉到旁边,说:“我来试试。”
奎爹抬头一看,赶紧从轿子蹦出:“刘县长,您抬我,我可不敢。”
刘县长把他重新摁回轿子里:“你是有功之人,我抬你,应该。”
奎爹自然不再使“千斤坠”,但见刘县长蹲下来,一躬腰,也喊声“起”,奎爹就高高过了肩膀。看热闹的目瞪口呆,老娘们也哑炮了,只有几个人来疯的孩子跟在后面拍巴掌: “稀罕稀罕真稀罕,县长抬轿头回见,早先咱们抬县长,今天县长抬着咱。”
嘿哟嘿呦,奎爹坐在轿子里,恍若看见自己抬着被炮弹炸伤的战士,在长满荆棘的小径上,一步一步往山下移动。嘿呦嘿呦,他为了抢救伤员,三天两夜没睡觉,终于知道为什么驴能站着睡觉了。嘿呦嘿呦,奎爹一天没饭吃,喝了九锅白开水充饥……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想到这里,奎爹湿润了眼。
表彰大会开到天黑,奎爹喝了二两似的,满脸红光地回家,进门,就看见他的宝贝担架,正被大儿子大奎摆弄着。他从前线回来,让老伴清洗担架,洗了三回,还是一盆血水,这几天就放晾衣绳上晒着,这小子捣鼓担架干啥?
大奎一个立正:“报告队长,我要报名参加担架队,请您批准。”“眼红了是不?”奎爹说,“担架队小豆芽,长天上也还是小菜,更荣光的是战斗英雄,我已替你报名参军,明天就开拔。”
老伴在旁听了,急慌慌说:“真报了?打仗会死人的,咱老了还指望大奎呢。”
“都怕流血牺牲,谁来支援前线?”奎爹不理会老伴在旁呸呸连吐唾沫,“不是还有二奎嘛。”
二奎说:“我也要当战斗英雄。”
“还没门槛高,志气倒不小。好,等你长到门楼子高,爹也给你报名参军,”奎爹摸摸二奎的头,“你先进学堂念书。”
轰隆隆炮火连天三个月。那天二奎放学回家,家里笼罩着悲伤的气氛,爹看着一张纸片发呆,二奎拿过去念:烈士证。娘“哇”地一声哭起来。
晚上,二奎围着院子的槐树转圈,咬牙切齿地念念有词:左三圈,右三圈,来年长高成大汉,长成大汉,为哥报仇。
二奎终于长得有门楼子高了,老师却告诉他,全国解放了。
一天,二奎远远看见一辆军绿的吉普车停在他家门口,爹正送刘县长出来,同时出来的,还有两个穿军装的男人。刘县长说着什么,爹含着眼泪一个劲点头。
又过几天,军绿吉普又停在奎爹家门口。二奎扭扭捏捏不肯上车,眼巴巴地瞅着奎爹喊:“爹。”
奎爹摆摆手说:“走吧走吧,北京的那个才是你亲爹。”
其中一个军人把一包东西交给奎爹,“啪”地行了一个军礼:“首长说,务必请您收下。”
奎爹急眼,红头酱脸推搡:“我可不是为了钱。”
车子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地向山下驶去,二奎请军人打开车门,扑通一声跪倒,撕心裂肺地大喊:“爹——”
雄壮的沂蒙山像沉默的爹,含笑地望着他。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通过对比,凸显人物个性,使众多人物性格各具特色。
B.奎爹回忆的战场抢救伤员的场景,侧面写出孟良崮战役的惨烈,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缩影。
C.文中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蕴含着强烈情感,“含笑”一词与离别的感伤氛围形成反差,增添了小说的张力。
D.小说叙述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人物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整体呈现出朴实无华、简洁明快的风格。
5.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奎爹解放后把收养的义子送还给首长,这一情节设置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当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押金存量已超过120亿元。2017年6月以来,因资金运转问题,国内数家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预计超过10%的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整个影响覆盖或将超过一千万用户。
多数受访网民将押金难退现象归责于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企业缺乏道德诚信,呼吁通过信用免押、设立监管机构等方式来解决。
(摘编自艾媒咨询《2017中国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现象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二:
目前我国几大共享单车平台的运作模式几乎无一例外要求消费者使用手机号作为账户注册,并经过实名认证、押金充值后获取车辆的使用权。用户在使用车辆后可通过账户中的预付资金支付租金,而共享单车平台则通过分时租赁获取收益。当然,对于消费者所缴纳的押金,各平台都允许退还,有的平台实行秒退,有的则在一定工作日内退还。但是对于这部分押金,首先,在消费者没有主动要求退还的情况下,平台并不会主动退还;其次,这部分押金消费者并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辆的车资;最后,一份押金对应一个注册用户,导致平台投放的每一辆车都可以锁定超过一名的消费者。由此,共享单车平台更像是一个大型的自行车出租公司,其所收取的押金更像是一笔长期的租金。在一辆车收取多份押金的交易模式下,共享单车平台沉淀下大量资金,使其具有金融属性,而缺乏监管的金融属性平台,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摘编自赵桂华《共享单车押金监管探析》)
材料三: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押金其实就是用户使用单车所支付的一种抵押。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押金本身,而是用户押金形成的“资金池”是否被公开、透明、规范地用在了单车维护、服务提升等应有用途之上。如果平台企业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出现的损失应当由平台企业承担。“目前,共享单车押金‘退费难’也呈现出一定的挤兑色彩。这意味着相关共享单车平台出现了信用危机。”万喆说。技术创新带来了产业创新、金融创新,而监管却没有及时到位,这是亟须弥补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存在制度漏洞,资金安全性没保障,存在被挪用的风险,消费者没有知情权,不安全与不透明是两大问题。
(摘编自王俊岭《共享单车缘何陷入“退费难”》,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部门监管。
(摘编自“网易财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7年6月以来,国内因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导致押金无法正常申请退还的用户比例预计超过10%。
B.近六成受访网民认为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原因是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调查结论在其他材料中也有所体现。
C.共享单车平台以“一对多”的形式吸纳大量的押金,演变成具有金融属性的平台,一旦缺乏监管,风险较大。
D.万喆认为,如果平台企业经过客户同意动用客户押金进行其他用途的投资,企业可不承担可能出现的损失。
E.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市场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9.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对共享单车用户押金进行有效监管的途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 毕诚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职方郎中:官名,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从”即此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考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屯田,为帮助边疆农民,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荒,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D.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悰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9分)
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4.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5.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6.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7.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以神仙借指楚怀王,抱怨楚怀王荒.唐,不体恤民情的诗句是“ , 。”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5)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两句,作者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情深意长。
(6)《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⑴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电视广告语)
⑵平凡人生,精彩记录。(电视公益广告)
⑶现在,决定未来。(电视公益广告)
⑷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所需的无非是心动的舞台(电视公益广告)
⑸未曾经历,如何懂得(电视公益广告语)
⑹决定你心情的不只是天气(电视公益广告)
⑺文明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电视公益广告)
⑻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电视公益广告)
请从上面选出三条广告语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C(A项,“油画”不是;B项,“对其文化产品的保护”也是任务之一;D项,“没有意义”曲解原意。)
2.(3分)B(并未围绕“传统手工技艺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展开论证。)
3.(3分)D(“只要……就……”错。)
4.(3分)A(“对比”错,“众多人物性格各具特色”错。)
5.(5分)①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②烘托奎爹愉悦的心情。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6分)①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陡生波澜,又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②进一步突出奎爹的朴实善良、情深义重,增强英雄人物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③讴歌了沂蒙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奉献和牺牲,丰富小说的内涵,深化了主题。④给小说留下较多的空白,丰富了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3分)D(材料二原文为“这部分押金消费者并不能动用,不能用作租赁车辆的车资”。)
8.(5分)BC(A项,“用户比例”错。D项,推理错误。E项,“要求”错。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
9.(4分)①政府管理层面,设立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②企业自律层面,“资金池”的使用要公开、透明、规范,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③第三方监管层面,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10.(3分)A(“再期”是一个短语,意为“服丧两年”,据此可排除B;再根据“罢”和官职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排除另两项。)
11.(3分)C(“屯田”不是为了帮助边疆农民,从文中可知是为了获得军饷及税粮。)
12.(3分)D(“宠幸毕诚”理解有误,应是宠幸李玄伯。)
13.(10分)(1)毕诚晚上燃柴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于是通习经史,擅长诗词。(赋分点:然,恤,息,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按照旧例,有权势地位的人家,以任仓、驾二曹作为耻辱,毕诚却如居位高禄厚之官一样劲头十足,没有二话。(赋分点:故事、要家势人,沛然,美官,异言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1分)C
15.(3分)D
18.(5分)答案示例:诗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风雨凄凄,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凉萧瑟,引起诗人的身世感怀和无限愁绪。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全诗营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调。(评分说明:借景抒情1分,分析2分,效果2分)
答案:
17.默写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用
18.B 19.C 20.B
18.B???解析:“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这句话的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很显然“历经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故选B?
19.C解析: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该句之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因此AB?不恰当,后面强调实验室多,并未提及迷失方向,因此选C?
20.B??解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改词不符合语境,因此排除AC。“易如反掌”和“轻而易举”;都表示“事情容易办”;但易如反掌一般用于一些确实容易办到的事。因此排除D,故本题选B。?
21.示例:
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文言文参考译文:
毕诚,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下了毕凌,毕凌生下毕匀,世代没有官职,从事盐价生意。毕匀生下毕诚,毕诚很早便成了孤儿。毕诚晚上燃柴读书,母亲同情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诚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太和年间,毕诚考中进士,进入杜惊的幕府,任侍御史。起初李德裕与杜惊共同辅政,两人不和,所以朝廷让杜惊出京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旧官中只有毕诚一如既往问讯杜惊,给他饯行,李德裕嫉恨毕诚,让他出京任慈州刺史。毕诚积功升任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按照先例,显要有权势的人家,都把担任仓、驾二官视为耻辱,毕诚却如居位高禄厚之官一样劲头十足,没有二话。宰相了解他,召他入翰林院任学士。党项族扰乱河西,宣宗曾召他访谈边事,毕诚援古引今,条陈击破羌人的策略非常详尽,宣宗皇帝高兴地说:“我将选择有才能的将帅,谁说像廉颇、李牧一样的人只能待在我的宫署中?你就替我去征战吧!”毕诚应声唯唯,皇上立即让他担任刑部侍郎,出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毕诚到了军中,派官吏前去安抚羌人,让他们明白(利害),羌人都归附朝廷。当时的戍兵常常苦于调济粮食,毕诚招募士兵安置屯田,每年收谷物三十万斛,皇上下诏书嘉奖称赞,又升任河东之官。河东更加接近胡地,毕诚重修杷头七十处烽火台,小心警戒以防备敌人,贼寇不敢进来。懿宗即位,召他担任户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服丧二年后,坚持称自己有病。改任兵部尚书,又被解除官职。不久兼任平章事,管理河中。死时,年六十二岁。毕诚尤其擅长为政之方,既已显贵,所得的俸禄,用来养护穷困的宗属,从没间断过。开始,毕诚被宣宗皇帝知晓,皇上曾答应让他做宰相。令狐绹嫉恨毕诚,毕诚一共三次徙官,不能回还京城。毕诚寻思结交令狐绹的办法,到太原,寻得装扮华丽的美女献给他。令狐绹说:“太原跟我没机缘,现在用美女作诱饵,将会破败我的家族。”不肯接受。太医李玄伯,是皇上所喜欢的人,毕诚用七十万钱聘请他,夫妇每天亲自伺奉李玄伯进食,博得了李玄伯的欢心,毕诚于是把李玄伯进献给皇上,李玄伯被宠爱的程度超过了后宫。李玄伯又治丹药进献给皇上,皇上吃了之后,背上生出疽来。懿宗即位,收捕李玄伯和方士王岳、虞芝等,这些人全被杀了。
作文审题参考:
⑴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电视广告语)(远大目标与奋斗,有预见性、确定正确的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⑵平凡人生,精彩记录。(电视公益广告)(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⑶现在,决定未来。(电视公益广告)(把握现在,及时奋斗)
⑷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所需的无非是心动的舞台(电视公益广告)(适合自己的舞台)
⑷未曾经历,如何懂得(电视公益广告语)(实践、认知)
⑹决定你心情的不只是天气(电视公益广告)(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态,外界还有别人都是你无法控制改变的,学会掌控自己)
⑺文明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电视公益广告)(文明的影响)
⑻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文明的影响)(电视公益广告)
范文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①“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鸟知道而人类不知道,这是鸟类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关“是鸟先消失,还是但蛋先消失”,鸟不知道而人知道,揭示出人们野蛮的陋习。因为现在决定未来,为使未来的地球更加美好,只有告别陋习,社会才能更加文明。
②告别陋习,做一个文明人。文明会受到别人尊敬,而陋习会受到人嘲笑。在清朝时,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陋习发作,随地吐痰,被外国记者抓拍到,大加渲染嘲弄,丢尽国人脸面,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联大开会时,甚至做出了把脚放到桌子上,用手抠脚丫子等动作。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改变陋习,那会被认为该国的整体素质与地位都很低下,因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以,做文明人,就应告别陋习,把这件小事当做大事来看,正如周总理说的,外交无小事。
③告别陋习,做有远见的人。如果世界上的动物都被人类残酷的陋习猎杀捕食,那么人类最后又该如何生存?地球是人类与其它生物共生的家园,毁灭家园,是短视的行为,其它生物灭绝,人类靠什么生存?几个年轻人前去应聘,一人的学历差些,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走入总经理办公室。经理不在,有几个年轻人翻看办公桌上的文件,这个人看到地上有一团废纸,于是捡起扔入垃圾筒。这时经理进来,宣布捡纸的人被录取。故事告诉我们,陋习是小事,但使人见识变短;良好的习惯,受人尊重。
④改变陋习,从自身做起。人类是生物进化来的,进化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们不是披着人皮的野蛮人。日本的捕鲸行为,受到世界谴责,人类的劣根性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样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利无害。试问,谁会愿意和语言粗俗、举止不文明的人交往呢?我相信没有,如果有的话,那他们是同类。做彬彬有礼的绅士,不是“霸座”无礼的小丑。
⑤那么,我们怎样告别陋习?首先是读书,提高修养。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也许达不到至人神人与圣人的境界,但做一个谦谦君子总可以吧?其次,及时纠正缺点,端正行为举止;三是与文明人交往,互相纠偏,共同走向文明。
⑥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不要紧,要及时改正,强化规范,共建和谐美好社会,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注重过程,懂得珍惜
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失败,我们不要因此气馁,因为不珍惜现在,就不会懂得这过程的艰辛与艰苦,也就不会拥有美好未来。正如广告语所说: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因此,我们且行且珍惜。我认为平凡的人生,只有珍惜过程,才会有精彩的记录。
懂得珍惜,才能看淡得失而获得喜悦。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人。有一次,一个朋友到她家中做客,发现她小女儿正在把玩着一样东西,不禁大叫:“夫人,这可是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您的奖章,是最高荣誉,怎能让孩子当玩具?”居里夫人答道:我要让孩子知道奖章不过是个玩具,而重要的是过程。探索真理的愉悦远比那奖章大得多。不难看出居里夫人懂得珍惜研究过程,并从中获得愉悦。至于奖品只是一个证明而已。所以,我认同泰戈尔的名言:“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因无过程就无结果。
懂得珍惜的前提需要有远见和目标。正如广告所说: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事实也正是如此。谭盾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家。然而他在国内名气小的时候就去美国深造,认识一个黑人琴师,他们一起卖艺挣钱。赚到钱后,谭盾便离开了。因为他来美国不是为卖艺挣钱,而是为一个远大目标。十年后,谭盾终于在国际音乐界崭露头角。而跟他卖艺的黑人琴师仍以卖艺为生。因此,我认为,远大的目标决定一个人的大视野与大格局,加上努力实践,再大的困难也会低头给你让路的。
什么样的现在,就决定什么样的未来。偶尔听到高考失利跳楼事件,觉得他们不懂得珍惜,奋发读书只是为一纸文凭?一旦考试失利就跳楼,难道一次失利就把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抹杀?考试结果也许是一时兴奋或沮丧,但现在的经历,都是以后的序曲。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日子我们都熬过,以后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困难?青少年从小应珍惜读书的机会,历练心智,淬炼品性,增强抗挫力。等到将来工作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因此,平凡的人生,懂得珍惜会使我们在某个阶段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细心体会,烦恼和喜悦,珍惜那种感觉,或许这些就是你将来最美好的回忆。
风物长宜放眼量,用心在自己的舞台上,舞出炫美的风采。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一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
B.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C. 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D. 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 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 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支持。
D. 例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 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C. 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D. 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故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项,“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支持”不正确。文中说“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是为了证明人类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强加因果,“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不正确。文中并没有分析《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原因,只说了《山海经》中“海神成了一个群体”,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B项,推断不正确。由原文来看,船的出现是中国海洋小说发展的一个契机,但并不能由此得出“”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就不会发展”的结论,也不能推出“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的结论。D项,无中生有,“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5. 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①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
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
③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6. 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4.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说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一句话,考核鉴赏文章语言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句话是对老人的整体评价,涉及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因此需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生活讲究”主要体现在老人的穿着、饮食器具和家庭装饰上,如,小路初见老人时,老人“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吃饭时用的碗非常精致等。“心理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小路的态度上,老人看到小路租不到房子而落泪,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小路,而且让小路自己挑选房间,说是以小路为自己还牛奶为交换条件,其实小路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可见带牛奶只是老人保护小路自尊心的一个借口,而且每天都在有意等小路回来吃饭。“温雅内敛”主要体现在老人的言行上,如老人每天都等小路一起吃饭,显然她希望小路能陪她一起吃饭,可从没有明说过;老人自己内心痛苦,在外人面前没有流露过;小路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总是要说谢谢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碗”在小说中的作用,考查鉴赏小说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含义、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碗”表面上看,就是指老人家里吃饭用的碗,但结合老人的哭诉,可知老人是借对面的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见“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从小路吃饭注意到碗的精致写起,中间的情节发展也都与碗有关,结尾又写“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可见“碗”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人给小路盛饭的碗每次都不同,但都精致考究,表明老人对生活的讲究,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口味。从主题表达来看,老人用各种精致的碗给小路盛饭,小路注意到碗的精致,也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又了解了老人在对面摆一只碗的原因,可见小说围绕“碗”展开故事,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突出了主题。另外,小说对一只只碗的描写,突出了碗的精致,使小说笼罩上了一种“悬疑”色彩,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B.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9.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7. B 8. B
9. 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
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
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此题答案为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 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休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 “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C. “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D. “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 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 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 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13. 把文中厕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史书。
(2)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敕旨”指皇帝的诏旨,《论书》是“敕旨”的内容,故“敕旨《论书》”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商略笔势”“洞澈字体”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开,排除C项,答案为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户籍”不属于吏部管理,而是户部的管辖范围。故此题答案为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不正确,原文相关信息为“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意思是“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楷”是“楷模”的意思,不是指“楷书”。故选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既”,已经,……之后;“以”,因为;“竟”,竟然;“全书”,完整的史书;“弱冠”,二十岁;“留心”,精心;“撰著”,撰写。(2)“出”,出京做官;“为”,动词,做;“以”,因为;“和理”,处事和洽得当;“在郡以和理称”,被动句,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悦”,喜欢;“之”,代词,他。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第九弟。十二岁时,被封为新浦县侯,自己写了一篇奏章,非常有文采。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便精心撰写。至二十六岁时,编撰成书,上表奏报朝廷,皇帝下令收藏于秘阁。子云性情沉静,不愿意进身作官。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他束帛。大通元年,授官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任吏部。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梁朝初年,郊祭庙祭均用没有去皮毛的纯色全牲,祭祀乐辞皆是沈约撰写的,到这时还在沿用,子云是最初进言将乐辞作修改的。他启奏说:“臣近来兼职斋官,听到祭祀时乐人所歌,仍是用没有去皮毛牲畜祭祀时用的旧曲。”皇帝下令说:“这是主管者墨守成规,应该赶紧修改。”便让子云撰定乐辞。下令说:“郊庙祭祀用的歌辞,应该使用经典上的高雅语言,不得混杂使用诸子百家和史书里的浅俗之语;而沈约所写的歌词中,也有很多谬误。”子云回奏说:“理应从《五经》中采取,圣人已有成教。只用《五经》为根本,此外《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也是经典之作,我也想加以采用。我认真地逐一采集,依照叙事内容,表现它的要义,来展现制礼作乐的盛举。臣苦思冥想了很多天,现在已经完成,恭敬地呈上。”皇帝下旨说,子云改定的乐曲全部使用。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他回答皇帝的询问时说: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竟没能写成。十多年来,臣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自此研思,才醒悟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觉到写字功夫长进了。他的书法极被高祖推重,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手相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定,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太清元年,再任侍中、国子祭酒,兼任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侵逼宫城,子云逃到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他又东逃晋陵,饿死在显灵寺僧房,时年六十三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注] 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②侯嬴:战国时魏国隐士。信陵君引为门客。后秦军围赵都邯郸,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最终解邯郸之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 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 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 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 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尾联意为:你应该还需救赵良策,不要忘记我这个侯赢的存在。诗人借典故自比侯赢,虽晚年漂泊,但仍希望获得王忠臣的任用;尾联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想要为国效命、建立功勋的愿望,格调陡升。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不正确。“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意思是汪洋大海宁静了一边,长江万里得到了澄清,可见“一边静”写的并不是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由注释可知,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所以还不能说是“天下太平”。诗人说“一边静”“万里清”指的应是这年正月,平定刘展在东南一带的作乱的事。故此题答案为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鉴赏诗歌的尾联,考核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分析。“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意思是你应该还需救赵良策,不要忘记我这个侯赢的存在。从手法上来看,“侯赢”是用典,据《史记》记载,侯嬴是战国时魏国人,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大梁夷门当个看守小吏。信陵君赏识侯赢,把侯赢奉为上宾,后来侯赢为信陵君出谋划策,帮助信陵君救了赵国。从内容上来看,这里李白以侯赢自比,把王忠臣比作信陵君,是希望自己能像侯赢得到信陵君赏识一样,受到王忠臣的重用,表达出诗人要为国效命建功立业的愿望。
【点睛】第2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麦收时节妇女和儿童参加劳动、帮助麦收的景象。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并提示人们“_____________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3)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谁能想到此地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答案】 (1). (1)妇姑荷箪食, (2). 童稚携壶浆 (3). (2)輮使之然也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 (3)斜阳草树 (6). 寻常巷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荷、箪、稚、携、壶、浆、輮(答题时需写简体字)、参、斜、巷、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墨子号”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解决了一直令科学家们 的量子通信信号受制于光纤的难题。自2016年升空以来,它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将中国的量子通信带到了世界前沿,是量子卫星领域 的领军者。
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具有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 ),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到达接收方。计算能力再强、解除密码技术再高的窃听者即便再善于伪装,一旦碰上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且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密钥,便会 ,被抓现行。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可以使机密信息 ,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墨子号”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天地网”织就后,海量信息将实现“无条件”安全传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不打自招 无懈可击
B. 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不打自招 天衣无缝
C. 无能为力 名不虚传 原形毕露 天衣无缝
D. 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原形毕露 无懈可击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再加上纠缠效应,足以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B. 并且能担当起保镖的职责,利用纠缠效应
C. 不但利用纠缠效应,而且担当起保镖的职责
D. 不但担当起保镖的职责,而且利用纠缠效应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B. 最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C.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无条件安全”的弥补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通信方式。
D.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被证明了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答案】17. D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文段中强调的是没有办法,用“束手无策”更恰当。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文段中强调名声与实际相符,用“名副其实”恰当。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不打自招:比喻无意中说出自己干的坏事或泄露了自己不好的想法。结合后文“被抓现行”,可知应选“原形毕露”。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句中说的是“机密信息”,用“无懈可击”更恰当。故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解答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由后文“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到达接收方”,及下文“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且具有纠缠效应的量子密钥”可知,“纠缠效应”应放在“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后,而“保镖的职责”应放在“护送者”前,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不可分割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及“纠缠效应”是能够“担当起保镖职责”的条件,故“纠缠效应”和“担当起保镖职责”不是递进关系,排除C项。答案选A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搭配不当,“克服”与“隐患”不搭配,应改为“消除了……隐患”;“‘无条件安全’的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语序不当,应先消除隐患,然后才能是“无条件安全”,应改为“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的‘无条件安全’的”。A项,“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搭配不当;B项,“‘无条件安全’的消除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语序不当;C项,“弥补了……隐患”搭配不当,且“‘无条件安全’的弥补了经典加密技术安全隐患”语序不当;D项,修改正确。故此题答案为D项。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某市文明办发出的倡议书,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市民:
大家好!广大学子备战已久的高考快要来了。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6月7日和8日高考期间,奉献爱心,让路高考。请您务必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等绿色方式出门,让出一条高考绿色通道,为学子们的高考尽绵薄之力。
十二年寒窗,一朝金榜,在他们放飞梦想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当鼎力相助,以行动助力高考!
【答案】①“快要来了”改为“即将到来”
②“务必”改为“尽量”
③“出门”改为“出行”
④“绵薄之力”改为“一份力量”
⑤“鼎力相助”改为“全力帮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①“快要来了”是口语,不够严肃,不符合倡议书的语体要求,应改为“即将到来”;②“务必”,一定,语气过于强硬,不符合倡议书的要求,应改为“尽量”;③“出门”的意思是离家外出或远行,表述不准确,应改为“出行”;④“绵薄之力”指微薄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里用来向别人发出倡议,不得体,应改为“一份力量”;⑤“鼎力相助”的意思是大力相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这里来说“我们”,不得体,应改为“全力帮助”。
21.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概括并评析漫画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表述清晰,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答案】漫画作者观点态度:不能因看护孩子而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示例一:赞同作者的态度。子女应该体贴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不要让孩子成为老人的束缚。示例二:反对作者的观点。老人抚育子女晚辈是传统美德,有助于增进亲情关系,享受天伦之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全面把握画面中的要素要,不能漏掉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本题所给漫画中,有两个瘦小的老人,一个硕大的小孩,小孩把两位老人紧紧抓在手里,小孩头上的语言显示为:爷爷奶奶来陪我。两位老人满头是汗,手中的报纸掉到了地上。联系现实,可知画面反映的是一些老年人为了给子女看护小孩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的社会现实。本题解答时先要答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进行评价。从画面中小孩巨大,老人瘦小,老人被小孩抓在手里不能动弹的情形,很容易判断出来,作者对老人因看护孩子而影响生活质量的现象是不赞成的。对作者的观点,考生可以持赞同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如赞成,则可以从尊重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不要让老人受到束缚等角度进行分析;如答不赞成,则可从传统美德、增进亲情、享受天伦之乐等角度进行分析。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考生都要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漫画题。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或歌颂可批评的主题。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本题既考查漫画的寓意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揭示漫画寓意的方法主要有:①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②找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是标题);③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②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莱。
③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材料中客观反应了中外教育对劳动的态度不同,可以看出,国外注重实用,而且对劳动的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国内则是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或者用劳动来作为一种惩罚。
劳动教育在今天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千人一面的庸俗化、机械化教育,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学校一面在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面却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带来的苦果。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小学恢复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士大夫讲的话,劳动的价值是知识分子做的代言。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推向社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由四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重点说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第二则材料说的是学校重视劳动教育,然而“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莱”,表明学生并不重视这一课,采取的是敷衍的态度;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家庭教育中,长辈往往让孩子远离劳动,凸显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缺失;第四则材料中,老师把劳动当作惩罚错误的工具,反映出人们在劳动观念上的认识误区。这四则材料的关键词就是“劳动”,前两则材料中反映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学生对劳动的漠视;后两则材料中则反映出劳动教育的缺失及人们在观念上对劳动的认识误区。考生写作中可立足于某一则或某两则、三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综合思考四则材料确定立意。针对第一则材料可以写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针对第二则材料,可以写学生更应重视劳动教育;针对第三则材料,可以写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第四则材料,可以写要改变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等等。综合四则材料来看,考生只要能够围绕“劳动教育”“劳动观念”来写作,主题积极向上,传达正能量,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时要抓住关键词“劳动观念”“劳动教育”,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忽视劳动教育,扭曲劳动观念等现象来确立中心论点,围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典型论据进行分析,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劳动教育应贯穿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之中;加强劳动教育,让热爱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成为社会风尚;等等。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准备,但它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建筑布局等展开了系统研究,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研究土司制度的专著——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研究的专著出版。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面相对有限。“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究的宗旨,这是难能可贵的。“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在对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具体情况做分析。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了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变历程息息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研究却涉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以往的研究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而“丛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研究的理论视野。如《土司城的文化景观》运用景现生态学、丈化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老司城遗址文化景观进行综合的交叉研究。
⑤当然,由于“丛书”的创作是为申遗的需要,写作时间较短,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清代的档案资料未能利用,个别问题的研究尚欠深入。这里想强调一点,也是类似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区别一个地方家族势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前后的身份和地位。如永顺的彭氏家族是在元代成为土司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土司的身份。因此,“丛书”中类似“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一个历时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的提法,不仅混淆了土司与一般地方势力集团之间的区别,也直接与“丛书”所论述的土司制度建立于元代的结论矛盾。不过瑕不掩瑜,“丛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均很突出,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
(摘编自李世愉《土司制度研究的杰作——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丛书”是为申遗而编著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它的研究范围和目的已经突破了申遗需要的局限,体现出了编著者勇于创新的意识。
B. “丛书”以集团式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尽管与个人专著相比,学术水准尚有一定差距,但研究范围和涉及面却相对较为宽泛。
C. “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覆盖整个大西南,并结合全国历史演变,折射出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揭示了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
D. “丛书”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还起到拓展土司研究理论视野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交代了“丛书”编写的缘起,肯定了其成绩,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B. 第②段借与以往土司研究专著的对比,肯定了丛书“系列专著”的研究形式。
C. 第④段举例论证了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问题这一观点。
D. 文章对“土司文化研究丛书”进行了辩证的评价,既客观公允,又有所侧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丛书”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永顺土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才使得《中国土司制度通史》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成为可能。
B. “丛书”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以探究它建立、发展及改流的历史进程为宗旨,同时也涉及了对土司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的研究和阐释。
C. 与以往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丛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开创了跨学科比较研究之先河。
D. 作者之所以对丛书“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说法提出异议,是因为它把彭氏家族势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之前的时间也笼统计算在内。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学术水准尚有一定差距”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竟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面相对有限。‘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并没有将二者的水准进行比较。故选B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第④段举例论证了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问题这一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第④段的举例意在说明“丛书”采用了综合的跨学科比较研究方法。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丛书’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永顺土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才使得《中国土司制度通史》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成为可能”错误,“……才使得……”错误,选项前后内容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属于无关嫁接;B项,“‘丛书’……以探究它建立、发展及改流的历史进程为宗旨……”错误,选项对宗旨的理解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究的宗旨”。C项,“开创了跨学科比较研究之先河”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 师
岑燮钧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县剧团里,父亲是团里的琴师。
有一阵,父亲总是晚回来,母亲知道他是给团里一个小姑娘马玉娘拉琴后,就时不时跟父亲吵架。
有一回,她拍着巴掌骂道:你以为你是好人,好人会被撵到乡下来?父亲似乎恼羞成怒,一个反手巴掌甩了过去,母亲摸着脸,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
从此,但凡要吃饭了,我就跑去叫父亲,我怕母亲去闹。
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我经常听到他说道:对,对,就这样唱,唱高音时,可以用气息托着,若断若续……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
那时,剧团青黄不接。老演员经过“”的耽搁,有的荒废了,有的形象不行了,正需要年轻演员顶上去。
终于,马玉娘成了剧团的主角,可她的神态总是幽幽的。母亲是团里烧饭的。她不喜欢马玉娘,她喜欢李铁梅一样的,人精精神神,嗓子脆亮脆亮的。父亲不屑地说:你知道什么。
果然。马玉娘渐渐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
那天,父亲倒了酒慢慢地喝着,直到我们都吃完了,他还在喝。母亲催了几次,父亲喝道:你有完没完!
大概是半年后,有一晚,我们听到敲门声,母亲走出去,一会儿转身向里喊道:马玉娘来了!
父亲既没激动,也没热情,只是淡淡说,坐。马玉娘说了些省团的事,父亲只是“嗯”“噢”“啊”地应着,有时点点头。临到马玉娘要走时,他说:东西拿走!马玉娘说,只是一点点意思!父亲说: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人家说这话是客气话,可是父亲却是一本正经的,弄得马玉娘很下不来台。父亲把东西硬是拿了出去,然后关了门。门敲了几下,然后听到马玉娘走了。
母亲看看父亲,白了他一眼。
本来,剧团刚刚有点生气。可是,马玉娘一走,又黯淡下去了。一个好演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后来,马玉娘托团里的一个老同事,给父亲捎来一把新的胡琴。父亲试了一下,收下了。
马玉娘越来越红,新戏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父亲越来越落寞,因为剧团解散了。
父亲的最后两年是在省城度过的。母亲殁了,他也老得很快。他的心脏不行,把他一个人放在乡下,不放心,于是,我叫他来。起先,他不肯,我哭着“骂”了他,他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肯跟我了。来的时候,他把那把胡琴带上了。
我给他打开了戏曲频道。那时,乡下没有数字电视,戏曲频道是收不到的。我给他说,戏曲频道里经常有马玉娘的戏。她现在是省团的当家花旦了,还得了梅花奖。
第二晚,果然看上了马玉娘的大戏。父亲一边看,一边给她打拍子。我问父亲,她唱得好吗?父亲点点头,说好,比原来更好了。她原来的嗓音里有一层翳,现在这一层翳散了,但又没完全散,就有了一种幽咽的美。这种嗓音,比起单纯的声音来,更有回味。戏曲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味。这一晚,父亲的话特别多,我从来没见他讲过这么多话,还讲得很有兴致。
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父亲说,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高音上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
我告诉他,你知道吗,玉娘姐家就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区。我指着前面的灯光说,喏,就是那边高楼上亮灯的地方。
父亲顿了顿。说,这么近啊……
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他不愿麻烦人家。
父亲平平静静地走了。
父亲去世后第三天,马玉娘摸到我家来,捧着两束花。她是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的,说真不知道老师就住在离她家这么近的地方——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我说,父亲临终前,一直看着你的小区,可是,他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她的眼圈红了,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献上两束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然后,她转发给我一张照片,说你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
(选自《四川文学》,2017年第1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几次写到父亲对母亲的言行有失耐心,这流露了父亲不被理解的郁闷、无奈,也与他对年轻人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B. 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弄得她非常尴尬,原因就在于父亲对他辛苦培养的马玉娘离开县里去了省团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C. 县剧团曾因马玉娘走红而初显生机,又终因马玉娘离开而黯淡直至解散,这其中既与个体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D. 小说中父亲在谈及马玉娘的演唱时,话语顿时变得多了起来,可谓头头是道,颇有兴致,足见其对马玉娘的关注、厚爱、自豪、期望。
5. 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 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答案】4. B 5. 云致秋看中并培养了马玉娘,说明了父亲同样慧眼识才,有培养之功;对云致秋的唱腔(云派唱腔)特点了如指掌,说明了父亲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云致秋献花祭奠父亲,反映出她对父亲的敬重,侧面衬托父亲的优秀品质;父亲“”前曾为云致秋操琴,烘托父亲琴艺精湛。
6. 热爱戏曲,专注艺术;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沉默寡淡,为人低调;内心孤独,隐忍压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耿耿于怀”错误,从文中来看,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这一举动意在表明自己对马玉娘的培养只是因为爱惜人才,不图回报,体现了父亲无私的品格。故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然后找出文中写云致秋的内容,看写了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再看这些内容与“父亲”形象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终于练出了一条像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由这些内容可知,云致秋看中并培养了马玉娘,而父亲也看重培养马云,这说明父亲同样有一双慧眼,识得人才,对马玉娘有培养之功;父亲对云派唱腔的特点非常了解,这说明父亲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父亲去世后,云致秋献花祭奠父亲,这反映出云致秋对父亲的敬重,侧面衬托父亲的优秀品质;通过马玉娘之口,我们知道父亲在“”前曾为云致秋操琴,这就烘托父亲琴艺精湛。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父亲对艺术的态度来看,父亲一生热爱戏曲,专注于艺术;从父亲对马玉娘的培育来看,“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他说:东西拿走”“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高音上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父亲慧眼识才,培育马玉娘尽心尽力,不求回报;从父亲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父亲越来越落寞……他不愿麻烦人家,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这说明父亲在生活中是沉默寡淡的,他内心孤独,隐忍压抑,且为人低调。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2017年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由FAST捕获的首批脉冲信号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信号分别来自1.6万光年外和4100光年外,它们让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而在此之前的50年里,人类已经观测到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所谓脉冲星,是死亡恒星的一种,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这种脉冲信号,就好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以至于脉冲星最初被发现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寻找宇宙知音的信号。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药说,目前已经发现的脉冲星大多在银河系。而FAST可以在距离200万光年的空间有所探索。例如此次,FAST通过“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结构和分子谱线等多科学目标进行同时扫描的巡天观测,是世界上其他望远镜从未实现过的。
“系统的科学产出已经开始!”李菂说,FAST正在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首秀”前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6日)
材料二:
调试两年来,FAST的“牛刀小试”让外界惊艳。它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是至今人类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曾多次搜索,却始终难觅其踪。如果FAST能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此,FAST工程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最早可能在明年进行探测。
未来,FAST将覆盖当今射电天文的主流热点方向和科学目标: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以搜寻地球外生命……随着FAST的正式投用,各国科学家将相继共享使用,除了可能给中国天文学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外,也有望诞生一些重要的原创科学成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姜鹏介绍,FAST预期将发现双倍于人类已知数量的脉冲星,尤其是特殊品种的脉冲星,极有可能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FAST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现在19个波速接收的数据为38G/秒,每年要接收96P,经过处理,大概要达到10P—15P。这么大的数据量,不及时计算就是数据垃圾。所以,技术攻关显得非常迫切。
(摘编自《“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科技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三:
去年10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公布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近一年过去,如今FAST已经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已经有44颗得到认证。此外,今年FAST还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获得了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截至目前,调试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进展。望远镜的系统噪声已经控制在20K左右的水平,同时静态扫描模式下的效率已经达到50%以上,望远镜的灵敏水平已经达到了1800平方米每K的水平,静态扫描工作模式已经达到了望远镜的验收指标。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提高跟踪过程的控制精度,把跟踪过程的灵敏度也实现同样或相近的水平。对于观测范围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进行探索发现。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两岁了!》,新华网2018年9月26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之前已有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但是利用FAST发现脉冲星对我们而言尚属首次,中国终于实现了划时代“零的突破”。
B. 脉冲星是一种死亡恒星,可以高速自转,它在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的同时也会发出忽明忽暗的光,曾被误认为是外星人在寻找宇宙知音的信息。
C. 与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相比,FAST的观测范围更广,这也是它能够成功地发现射电流量非常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的根本原因。
D. 能否把FAST性能调试到最好,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决定FAST能否在当今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冲击新目标、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因素。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FAST正开启的“激越时代”,是通过借助“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结构和分子谱线等多个科学目标进行巡天观测的尖端技术实现的。
B. 为了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FAST工程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预计最早可能于2019年进行探测,一旦成功便在国际上具有了开创性意义。
C. 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搜寻地球以外的生命,甚至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突破,这些目标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D. 近一年的时间,FAST捕获的脉冲星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突破,在技术攻关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但从长远来看这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9. 以上三则材料,《中国青年报》与后两者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A
9. 《中国青年报》侧重介绍“中国天眼”刚投入使用时就获得的巨大成功和重要成果,彰显了它的领先地位、科学价值和时代意义;《科技日报》和“新华网”侧重总结两年来FAST的观测成果及技术攻关突破,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中国青年报》与《科技日报》“新华网”对“天眼”报道的时间不同,所以内容侧重不同,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得到国际认证”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而在此之前的50年里,人类已经观测到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文中说的是“人类已经观测到”,并非是“得到国际认证”;B项,“也会发出忽明忽暗的光”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这种脉冲信号,就好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发出忽明忽暗的光”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已;C项,“FAST的观测范围更广,这也是它能够成功地发现射电流量非常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的根本原因”错误,“观测范围更广”并非根本原因,且文中说的是“它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是至今人类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而非“射电流量非常弱”。故选D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FAST正开启的‘激越时代’,是通过……等多个科学目标进行巡天观测的尖端技术实现的”错误,从文中来看,FAST正开启的“激越时代”是由很多条件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同步观测目标数量多这一个原因;且原文中这两句话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上三则材料,《中国青年报》与后两者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浏览三则材料,依据三则材料的出处概括材料的内容,再分析各自的侧重点以及侧重点不同的原因。解答本题,除了要通览全文,还要关注材料的主体部分,它是对新闻事实的展开,最能反映报道的重点,还应注意新闻体例的不同,体例不同,手法就不同,体现侧重点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消息多用数字说明情况,述评消息多边记叙边用议论性语言分析消息产生的原因、结果,消息评论多在消息后用质问、结论性语言评论消息的意义、价值、影响等。材料一源自《中国青年报》上的《中国天眼FAST“首秀”前后》,“首秀”前后已经提示考生,这则材料应该是介绍“中国天眼”刚投入使用时的情况,从材料来看,侧重介绍“首秀”时就获得的巨大成功、重要的成果以及地位和意义;材料二源自《科技日报》上的《“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一文,材料二第一段是介绍成果,第二、三段是对未来的展望以及技术攻关要注意的方面,材料三源自新闻网《“中国天眼”FAST两岁了!》一文,第一段是介绍获得的成果,第二段是对未来的展望,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点一致。考生根据这些概括《中国青年报》和后两者报道的侧重点即可。分析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新闻的“时效性”角度分析。考生结合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云起,雍州万年人,隋开皇中明经举。尝因奏事,文帝问曰:“外间有不便事,汝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帝侧,云起应声奏曰:“柳述骄豪,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公主之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陛下官不择贤,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会契丹入抄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往讨契丹部落。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忌,云起既入其界,使突厥诈云向柳城郡,欲共高丽交易。既明俱发,驰骑袭之,契丹不备。炀帝集百官曰:“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①,朕今亲自举之。”擢为治书御史。云起乃奏劾曰:“内史侍郎虞世基职典枢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蕴特蒙殊宠,维持内外。今四方告变,不为奏闻,贼数实多,或减言少。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大理卿郑善果奏曰:“云起诋訾名臣,所言不实,非毁朝政,妄作威权。”由是左迁大理司直。
武德元年,加授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事。是岁,欲大发兵讨王世充,云起上表谏曰:“国家承丧乱之后,百姓流离,频年不熟,关内阻饥。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窃狗盗,犹为国忧。臣谓王世充远隔千里,山川悬绝,无能为害,待有余力,方可讨之。今内难未弭,请暂戢兵,务穑劝农,安人和众。今虽欲速,臣恐未可。”乃从之。
行台仆射窦轨多行杀戮,肆其凶暴,云起多执不从。隐太子四之死也,敕遣轨息驰驿报,轨乃疑云起弟庆俭、堂弟庆嗣及亲族并事东宫,虑其闻状或将为变,先设备而后告之。云起果不信,问曰:“诏书何在?”轨曰:“公,建成党也,今不奉诏,同反明矣。”遂执杀之。
初,云起年少时师事太学博士王颇,颇每与之言及时事,甚嘉叹之,乃谓之曰:“书生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然刚肠嫉恶,终当以此害身。”竞如颇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謇谔,正直敢言。②隐太子,指李建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B. 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C. 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D. 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就是通晓经学,汉武帝时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科目,唐朝时明经科与进士科同为科举基本科目,到宋神宗时废除。
B.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及司法刑狱等,其以尚书为主官,以侍郎为次官。
C. 三司在不同朝代定位不同,唐合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主管刑狱;五代、北宋合称盐铁、户部、度支,主理财赋。
D.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的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名始于西周,后来历代名称不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云起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他认为兵部侍郎柳述仅凭身份特殊官居要职却难以胜任,建议皇帝选择官员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
B. 韦云起通晓谋略,用兵精妙奇谲。讨伐契丹时,他让突厥士兵诈称借道与高丽交易,使契丹军队疏于防范,然后攻其不备,最终大获全胜。
C. 韦云起遇事冷静,善于审时度势。武德元年,朝廷要远征王世充,他认为时机未到,并且通过对朝廷内外时局的分析说服皇帝放弃了出兵。
D. 韦云起嫉恶如仇,最终身死人手。太学博士王颇曾认为他刚直不阿的性情会带来富贵,也会招致灾难,韦云起的人生结局不幸印证了此说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2)今内难未弭,请暂戢兵,务穑劝农,安人和众。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对,回头对柳述说:“韦云起的话,是你的良药啊,(你)可以把他当作良师益友。”
(2)现在国家内部的灾难没有消除,请暂且收起兵器,致力于农业生产并鼓励农耕,使人民生活安定和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这段话是说“陛下听闻贼人很少,派去的军队不多,导致敌众我寡,前往的军队都没有攻克,所以导致官军失利,贼人一天比一天增加,长此以往不加惩治,为害将会很大,请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查究他们的罪责”,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陛下”“贼”“官军”“贼党”“此”“有司”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闻”意思是“听说”,“听说”的内容是“贼少”,故应在“少”后断开,排除BC两项;“故”意思是“所以”,是由前面而得出的结果,一般放在句首,排除D项,故选A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兵部……掌管……及司法刑狱等”错误,掌管司法刑狱的应是刑部。故选B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太学博士王颇曾认为他刚直不阿的性情会带来富贵……”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说王颇说“书生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可见王颇认为能给韦云起带来富贵的是他的“识悟”。故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甚然”,认为……很对,“然”,以为正确,“甚”,很,非常;“其”,代词,他的;“顾”,回头;“药石”,良药;“师友”,名词意动,把……当作良师益友;“汝药石也”,判断句。第二句中,“难”,灾难;“弭”,消除;“戢兵”,收起兵器,停止战争;“务” ,致力于;“劝”,鼓励;“安、和”,是使动用法,使……安定,使……和谐。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没有参考译文,网上也没有。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①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 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 “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 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15.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应疲倦而忽然低首,甚至弄乱了书笺,仍不放手,看到一半就已泪眼模糊了;通过诗人看旧时书笺时间之长、沉浸之深、用情之浓,表达了对亡妻的情意之厚、思念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错误,从词中来看,“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是指对当初妻子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记忆犹新。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然后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结合全篇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意思是“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倦”说明看书时间之长,而所看的是“旧时书”,这“旧时书”,不是指书籍或书信,而是指当初爱人所临摹的书法本子,这就让词人想到当初妻子写字时候的娇憨形象,词人睹物思人,那清秀的笔迹,一如伊人的容颜,一握柔荑,手有余香,当初的温馨景象仍然历历在心中,但那个沉静柔婉的人儿,却已经不知去向了,因而“重看一半”时就双眼“模糊”,显见对妻子情意之深,对亡妻思念之苦。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孔子用“①______, ②____ ”两句告诉我们正确的从师学习之道:面对同行之人,既能见善即学,又能见不善即改。
(2)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以“③_____,④_____ ”两句抒发了自己欲为君主完成收复失地之大业、博得万古之英名的豪情壮志。
(3)杜甫登高望远,面对萧瑟秋景,以“⑤______,⑥_____ ”(《登高》)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4). 赢得生前身后名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择”“赢得”“生前身后”“作客”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在中国上映两周以来,票房总体不错。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衰干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比较这两部电影。
《敦刻尔克》是诺兰拍摄的最接近写实的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做了不小的“跨界”尝试。然而,《敦刻尔克》的画面和影像传递出了一种________的理智与情感。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敦刻尔克大溃败发生的历史原因,更看不到当时的老牌帝国衰亡的政治、经济缘起。有评论家对他的做法____________,称诺兰表达的是去历史化的英美中心主义,将英法自身被困敦刻尔克的历史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敦刻尔克》和《战狼2》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均不具有可比性。在主题立意上呈现的更是不能__________的两种时代精神。具体说,《敦刻尔克》中大量镜头呈现的是__________的帝国士兵,( );《战狼2》则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国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
B. 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电影。
C. 档期离《战狼2》很近,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
D. 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电影。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匪夷所思 不以为意 一视同仁 抱头鼠窜
B. 不可理喻 不以为然 相提并论 狼奔豕突
C. 不可理喻 不以为意 一视同仁 狼奔豕突
D. 匪夷所思 不以为然 相提并论 抱头鼠窜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帝国的没落体现在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中
B. 没落的帝国体现在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中
C. 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言说着帝国的没落
D. 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言说着没落的帝国
【答案】17. D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比较这两部电影”,该句有两个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的结构导致主语残缺,可以删除“使”;二是“从……”成分残缺,“从”后缺少介词宾语中心词,应为“从……方面”。A项,“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成分残缺,“在”后缺少宾语中心词;B项,“由于……,使……”成分残缺,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C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档期”,句意还没有表达清楚,第二句的主语就变成“影迷”,且“在……”成分残缺。故选D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第一处,是说《敦刻尔克》的画面和影像传递出了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理智与情感,强调其怪异、不同寻常之处,与“固执”“蛮横”无关,应使用“匪夷所思”。“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二处,是说有的评论家对他的做法不认可,应使用“不以为然”。“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第三处,这是一个否定句,是不能把二者混在一起看待,应使用“相提并论”。“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第四处,文中是形容“帝国士兵”逃走的狼狈相,应使用“抱头鼠窜”。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后面是分号,这就提示考生,前后内容的并列性,要根据内容的对照性和结构的一致性来分析,语段中把《敦刻尔克》和《战狼2》中的士兵形象进行比较,括号中要填写的是《敦刻尔克》中的士兵形象,应从士兵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B两项,这两项的主语不是士兵,与前文不连贯;从分号前后内容的对照来看,后面说《战狼2》中的士兵形象“反映了中国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由此可见,前面《敦刻尔克》中帝国士兵的形象应是体现“帝国的没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公司:
感谢贵公司多年来坚持招聘我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位,使他们可以用尽浑身的本事干一场。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与贵公司的合作,促进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勾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我校定于2019年1月12日开一个应届毕业生校园供需洽谈会,诚邀贵公司领导抽空参加。最后,祝贵公司事业青云直上!
××大学外联办
2018年12月20日
【答案】将“用尽浑身的本事干一场”改为“大显身手”;将“勾通”改为“沟通”;将“开一个”改为“举办”;将“抽空”改为“拨冗”将“青云直上”改为“蒸蒸日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本题中,这是“邀请函”,应该使用书面语,“使他们可以用尽浑身的本事干一场”过于口语化,可以改为意思相近的“大显身手”;“促进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勾通”中“勾通”使用不当,“勾通”指暗中串通,用在此处情感色彩不当,可以改为“沟通”;“开一个应届毕业生校园供需洽谈会”中“开一个”是口语,语体色彩不合,应改为“举办”;“诚邀贵公司领导抽空参加”中“抽空”使用不当,此处是邀请对方领导参加,应该使用敬辞,可以改为“拨冗”,“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祝贵公司事业青云直上”中“青云直上”使用不当,“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一般用于人,此处是形容公司的事业,可以改为“蒸蒸日上”。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于2018年10月28日在景德镇市开幕,下面是本届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主体图形为艺术体“景”字,代表主办地景德镇;又像奔跑的人形,寓意运动员充满激情和活力;下部为“江西”首字母“J”“X”、中部为数字“15”的变形,体现运动会的地域和届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于2018年10月28日在景德镇市开幕,下面是本届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然后观察徽标的组成部分,看图形的形状,按照顺序写出构图要素,再结合徽标使用的场合分析其寓意。从图上来看,该徽标以景德镇的“景”字为基本元素,这是告诉大家活动的主办地——景德镇;“景”字又演变成奋勇奔跑的“运动员”形象,这寓意运动员的激情和活力;会徽下部分为江西省首字母“J”“X”,中间蓝色图形部分为数字“15”构成,体现“江西省”和“第15届”运动会的主题。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徽标类题属于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特点,即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答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例如本题可先整体描述要素,后具体描述。然后联系“孔子学院”的社会现实意义,从创作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三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坐在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腹部。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切勿道德绑架
最近,某市新出台的法规中规定不让座者,司机及乘务员有权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就此规定,当很多人在赞同这项规定,认为是该好好整治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时,我只是内心在冷笑。绑架!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曾想起2012年看到过的一部名为《搜素》的电影。主人公“白富美”叶蓝秋因不让座给老人而被人肉搜索,甚至是媒体曝光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闹剧风波。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能体会到她那被突如其来的癌症所击溃的内心?没有!我为选择自杀来结束的叶蓝秋感到悲哀。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但有时候,生活比艺术更复杂,也更真实!为什么这部电影被评论家们评为“最接地气儿”的影片,就因为它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个原本的生活的社会。
那些赞同这条规定的人们,你们有多少人是真的内心高尚?又有多少人真的是总在给这些特殊人群让座?虚伪、做作,不过是随声附和的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倒是想问问赞同的人,你们可知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难道你们认为这种以违法的方式来对付不文明的行为是一种高尚,是一种光荣?愚蠢、无知!这种与立法的法治原则背道而驰无疑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单从法律上讲,当乘客上车后并买了票或是刷了卡,就是等同于与客运公司成立了一份合同,那么司机和乘务员就有义务把乘客送到指定地点,如果只因乘客不给特殊群体让座而拒绝为其提供服务,这就是客运公司单方面违反合同。且不说别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了对乘客违约的侵权责任。所以从法律上讲,这种规定是违法的,是不合理的。
其次,那些要求别人为特殊人群让座的人,你们认为谁更需要这个座位?座位是让给需要的人而并非是特殊的人!我可不认为那些在公园里锻炼的不亦乐乎,或是追车挤着上车时腿脚利索的老头儿老太太比那些疲惫不堪的青年人更需要这个座位!哦呀,请原谅我用了老头儿老太太这样的字眼!
作为政府,当城市出现这种现象时,应该去提倡某些做法而不是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这毕竟是社会公德问题,而不宜泛化为法律问题。法律并非社会秩序的万能调节器!如此规定,实在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泛法律化”的道德诉求,和法律取代伦理道德有什么两样?这更是加大了公民的守法成本,这不是一个好的政府应有的行为!
这样的规定同时也加重了司机和乘务员的工作压力,甚至是一个搞不好,就会影响到公交秩序,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自觉和倡导市政府在解决此类事件的主要手段,法律或许可以解决得了让座事件,但却无法解决让座的道德底线。
政府所谓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界定范围是什么?什么是弱,什么是强?在这一些列问题都未解决好之前,冒然用这种规定来约束人的道德,着实有些变味。其实“让座之争”更多的在于“换位思考”,并非是手段。
在这样的道德绑架的问题之下,不禁引发我们深思。所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早已变成了道德利己主义。一车虽小,人情世态却尽显其中。到底,谁才真正需要这个座位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评类新材料作文,选取的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要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理性。首先概括材料,看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哪个是主要对象,其做了什么,借此明确立意的角度。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主要对象是“中年男子”,其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给老人让座,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彰显了尊老的风尚;其二是要求让座未遂,脚踹小伙子,中年男子要求别人让座是错误的,脚踹别人更是错误的,别人让座表现是高尚的品质,不是该尽的义务,不要用道德绑架行为;其三是“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这说明中年人知错能改。考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立意即可。行文结构可以采用五字诀,即引——提——议——联——结,展开来说就是开头可以简要介绍事件主体,之后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中间部分应结合观点,剖析事件,开掘本质,辩证分析,结尾部分要呼应开头,收束总结,强调观点。从文体上来看,“时评类”作文应属于议论文体,在写法上要遵循一般议论文的写法,即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炼的语言、合理的论证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参考如下:
让座彰显品质
莫用道德阻碍权利
权利与道德,舍取其谁
情分与本分
道德与现实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