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最后一个月怎么复习
高考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考试,偏、难、怪题强制控制在一个很低的分数比例里,因此复习高考数字要有方法和技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最后一个月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最后一个月复习方法一
一是总结归纳。
高考冲刺阶段复习策略在临近高考的冲刺阶段,建议考生除正常上好复习课以外,首先要留出时间将复习一年来的收获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可以做成卡片),关键要在“悟、思、析、变、串”几个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原理清、思路清、方法清,激活基础知识、激活基本思想方法、激活思维灵感。例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应利用定义通过“作差—变形—比较”的步骤完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应首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应按照“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程序进行;三角变换(变角、变名、变次)是解决三角问题的核心,解决三角函数的求值或化简问题时关键在于“明抓公式、暗抓变换”;处理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问题时一般可归结为“设(直线方程)—代(入)—消(元)”或“设—代—减”模式;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一般遵循“联立—消元—判别式(韦达定理)”的思维链。
二是“过电影”,整理、翻阅讲义、练习题、试卷,进行解题回顾与反思。
考生可在老师指导下或自行确定若干条主线、若干个主题,例如数学学科中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为主线,以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代数证明题、应用题与探索题的解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利用等为专题予以强化。
高考数学最后一个月复习方法二
三是做好“保温”练习。
临考前夕,除了“看题、想题”,还应该适度“做题”。要选择那些难度不太大、能够增强自信心、便于发现薄弱问题的试题进行考前热身练,进一步巩固“读、写、画、证、算”等解题基本功。
四是善于调控,适度活动。
时间上充分利用,注意效率,复习内容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呆坐呆看同一科目,包括课间也要到教室外动动走走。这样表面上把时间变得支离破碎,而实际上是用时间上的间断换得思维上的连续。要适度进行健身或娱乐,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一、心态
很多学弟学妹都说:“马上高考了我现在分数还这么低,我是不是完了啊?”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开始努力,你之前耽误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就应该全部忘掉,仅仅需要考虑在现在的基础上怎么样提高的更多即可。哪怕你现在考三十也不要害怕,因为你已经开始努力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成绩越好,提高相同的分数就越困难。从这个角度讲,基础差的同学更应该抓紧这段时间,因为提分相对容易。
另外,到了这会,一般的学校和家长应该已经不会向考生施压了,借这个机会好好调整一下。这方面不再赘述,重点讲述提高成绩的方法。
二、方法
复习方法,对于不同的基础和解题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程度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方法应该都不一样,现在不能给每个人制定方法,因此只能大概划分一下。
(一)、基础很差
如果你做选择填空都有将近一半不会做(不是做错,而是压根不知道应该怎么想),或者简单的三角函数和统计概率不会做,那么你的成绩应该很低,当然你的提升空间也是最大的。你首先需要做的是过一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要么用课本,要么用教辅书。个人倾向后者。知识点认真看,这个阶段可以不做题,只是“读题”,也就是把题目带答案和知识点一起读,跟看小说一样。基本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下边的阶段了。
(二)、基础一般
如果你选择填空不会做的题目不到五分之一,简单大题第一问基本都会做、第二问间或能做出来,那你就可以开始基础训练了。基础训练一般从选择填空开始,找你们省难度差不多的难度的套题(尽量不要做真题),只练习选择填空。
练习的时候注意,开始不要限制时间,后期要限制在五十分钟之内。为什么呢?开始不限制,是为了让你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一般这个阶段做选择填空,都会有3-5道会做而做错,原因就是不认真、不熟练;而后边限制时间是因为高考时选择填空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要留出时间给答题。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先练速度,我的意见是在没有准确度的情况下训练速度毫无意义。
另外,选择填空每次都会有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如果你基础差并且要求也不高,可以放弃这两道题目。
资料直接拿套卷,只做选择填空就行了。
(三)、基础较好
如果你选择填空稍加练习准确度即可令人满意,简单的答题也基本能做,那么你有两件事情可以做。第一件是直接开整套题训练,一件是练练压轴题。
1.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只注意一点,就是一开始不要按照考试的点计时,但也不能无限制,应该延长10-20分钟。并且不要在意前4-5次的分数,基本上是惨不忍睹的,后边就会正常了。
2.训练压轴题
主要分两步走,由于当时的实力可以做到除了后三道大题其余均会做,所以老师发的每一套卷子先不做后三题,这样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时间(因为后三道的任何一道都够做一套选择题了)训练准确度。当时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吧,把这一关过了,最后三道题能剩将近一小时吧,而且做5套卷子能错1道题左右。
然后开始攻克后三题。先找来了近三年的后2-3题,把他们按六大专题归了类(就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导数,解析几何),每周一个专题,先做一半的题,总结一次方法,再做另一半的题目。这样又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搞定了。
压轴题的难度一般较大,因此计算能力的练习是必要的。这里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指数字计算,还有化简带有一堆符号的等式不等式。扎实的基本功是前提。
压轴题的思路往往比前边的题多拐一些弯,所以在做压轴题的时候,思维就要调整为压轴题模式,不要怕思维绕和计算量大,只要认为方法正确就做。
每一个专题的压轴题都可以分为几个类型,而每个类型会有一点共性,做的时候多总结会大有裨益。
当然,压轴题即使认真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因此必须学会放弃(这条是高考考场上要注意的)。
(四)、专题训练
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内容还不错,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两块知识搞不清,这个时候就要进行专题训练(如果你都比较差,也可以每个专题都进行训练)。注意「专题训练」会和课本的结构有所区别,比如立体几何专题会把必修2的和选修2-1结合起来,三角向量专题则包括整个必修4和必修5的一部分等等。
高考题目的命制都是按照专题的。比如很多地区都是六个大题,那么对应的六个专题就是
1.三角与向量
2.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3.概率与统计
4.数列
5.圆锥曲线
6.函数与导数
还可以再总结一两个选择题可能出现的知识点,但最重要的一般都是这六个。我自己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准备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体系,这里不方便详细讲述。
(五)、其他
高考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考试,偏、难、怪题强制控制在一个很低的分数比例里,因此突破难题之前,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基础部分可以拿到分数,这是我知道的许多竞赛参加者都会犯的忌讳,即同一科目竞赛得奖高考失利。
而高考考得都是基础,因此不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做题同样是浪费时间。我确实见过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的考生:讲题讲到最后才发现她点到直线距离都不会算。这种情况下,刷题肯定是没用的。
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理解。高中的知识都有很好的理解方法,比如余弦定理,用向量平方证明就非常简单。
最后说一句,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和周围人比,只要比昨天有进步即可。持续的抱怨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急功近利更是猴子掰包谷。定一个属于自己的计划,坚定地执行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计划
如果你基础很差,那么过基础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周。具体的时间可自行安排,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调整。
过完了基础,如果有一两块知识点掌握不行,就针对这些知识点专题训练,每个专题不超过三天:学习一天,做题一天,再把题目和知识点一起过一遍。
然后是套卷训练,这个两到三天一套就行,基础差者可直接放弃压轴题。不做卷子就把上一次做卷子暴露的知识漏洞再复习一遍。一般7-8套卷子成绩就稳定了。
最后查漏补缺,针对自己薄弱的方面(如某个专题或者做卷子不熟练等)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供这个基本的计划方式,是因为我觉得每天的任务量不太大,有梯度,兼容性强。如果你有更好的计划,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制定。
四、最后
高考数学其实并不难,因为即使是题目比较难的省份,在对应的初等教育水平下,大部分考生都有做对百分之八十分数的潜力。从这个角度,每一个达不到百分之七十分数的考生都应该有提升空间,所以不要妄自菲薄。
又道是「万事开头难」,无论你第一次看基础、第一次看专题、尤其是第一次做套题,你都很有可能产生非常大的绝望感,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到了五月下旬,你还是感觉有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大动干戈」了,简单地练练填空选择或者和看一看自己之前做错的题为宜。
然后就用最好的心态和状态迎接考试吧。
看过"高考数学最后一个月怎么复习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