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调研检测试卷

舒雯分享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拿到高分,学习啦小编特意整理了优秀的试卷供大家联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调研检测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调研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乔布斯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眼下,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3.蔡元培曾说过:“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正确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④

  4.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和而不同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对症下药

  5.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矛盾就是对立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6.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该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许多国家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

  7.许多成功的公司有这样一个生存之道: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C.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D.事物自身的统一是变化发展的根据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说明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9.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往往提到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等,政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表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0.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

  ②在历史观中,肯定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说法中蕴含了价值判断的是

  ①我们应该限制人类的碳排放量  ②栀子花开得真漂亮

  ③昨晚下了一场雪        ④人类的碳排放量在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③整体离不开部分    ④部分离不开整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 )

  ①其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多数是不可信的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古时候游子远行时,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唐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附,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忘忧”“宜男”之说虽“无一验者”,但并不妨碍人们借此表达某种愿望。这表明 ( )

  A.某些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眼见不一定为实 D.艺术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15.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17.当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奔向希腊的雅典娜,当丹麦小美人鱼倾听非洲的木鼓,当中国紫禁城的青花瓷与德国德累斯顿的玛瑙杯在城市足迹馆彼此打量……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不同国家文化有其共性

  ③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渗透推动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国务院温家宝在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9.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0.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①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芭蕾舞剧《牡丹亭》于2011年8月13日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进行了欧洲首演。芭蕾版《牡丹亭》是用西方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爱情经典通过西方古典芭蕾这一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重新诠释和生动呈现。这说明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  )

  A.固守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C.推崇外来文化

  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年,党和国家对x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x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x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4.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歌手龚琳娜演唱的神曲《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这说明:( )

  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D.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6.最近流行一《管理的三境界》段子: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机会,这家公司是法治;一个人不愿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想,这家公司是心治。这主要说明

  A.良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社会道德的重建最终要靠文化的力量

  C.企业文化是公司经济竞争力的标志 D.管理是一项需要文化支撑的艺术

  27.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截止2011年10月,在全球96个国家(地区)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传承,使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告诉我们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中国元素”成为好莱坞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必须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30.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文艺作品;伟大的文艺作品,也往往反映和记录着伟大的时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精彩的文化活动呈现于中国各地的舞台上,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大餐。这说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既创造文化,也享受文化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各具特色的文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18道题共36分)

  3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今天,党和政府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正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所说:“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制定,以及社会变革。”可见,财富、声望、知名度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材料体现了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

  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④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下列这些说法中符合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有

  ①见贤思齐 见不贤内省   ②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③事在人为 境由心生 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强调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加强预防、调动人体的积极性来提高健康状况,治疗病症。中华医学讲究天人合一,体现了

  A.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注重综合的系统优化思想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5.我们常说:“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6.2010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据此回答37~38题。

  37.从哲学上讲,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因为 ( )

  ①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 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 )

  ①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注重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应坚持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③④ C.①③ D. ②③④

  39.今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学校和厂矿,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深入基层大走访”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0.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下列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包含同一境界的有

  ①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③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中央电视台隆重打造《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直播活动》。直播活动突出了感受、见证、体验,让节目更加贴近观众,加深观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从而使观众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纪念和保护文化遗产,主要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它能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④要开发其经济价值,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傲然挺立的碉楼,淡雅素洁的外墙,白石兀立的房顶,家家户户插着羌字旗,披着羌红,挂着羊头骨……震后重建的传统的羌寨民居建筑是:( )

  A.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

  C.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43.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下列选项最符合“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的是:( )

  A.学海无涯 B.学以致用 C.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D.温故而知新

  44.“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5.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鞋,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履”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最关键的是继承

  46.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告诉我们(  )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文化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C.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D.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

  48.丰田章男在华盛顿出席就“召回门”事件举行的听证会时的45度鞠躬惹来了争论。美国人认为丰田章男这个躬鞠得太浅,甚至在鞠躬的时候,眼睛没有看他们,显得好像躲躲藏藏。但是,日本人认为,45度的鞠躬其实最标准、最完美,眼睛不看美国人的意思,就是表达忏悔,不敢看美国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影响

  ②日美两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因素等不同,因此,日美文化难免存在差异、优劣 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关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主观题(49题20分,50题14分,2道题共34分)

  49.材料一: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决定的理论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2分)

  50. 材料一: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帐”,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材料二:因提出“取消黄金周,推行带薪休假”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蔡某某被网民在百度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贴吧,里面出现了大量侮辱、威胁的言论。由于无法找到具体的发帖人,百度又拒绝封掉该贴吧,蔡某某根据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将百度告上法院。对此,不少网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某网民认为:文明上网最关键的要素就是自律。如果不能阻止那些网络中的假恶丑,我们可以自发地弘扬和宣传生活中的真善美;如果不能文明整个网络,我们可以先文明我们自己。

  (1)针对材料一,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6分)

  (2)请揭示材料二中某网民的观点所蕴证法道理。

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调研检测试卷相关文章:

1.2016高二上学期政治单元测试题

2.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3.高二政治上册期末试卷

4.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期末检测题

5.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6.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质量调研政治试卷

7.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调研政治卷

    206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