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调研政治卷

朝燕分享

  教师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时,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和大家分享以下的山东广饶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调研政治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东广饶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调研政治卷

  单选题

  驴打滚、艾窝窝等北京人熟悉的北京小吃将打包申遗。实施“北京小吃”打包申遗项目的文化意义是

  A.提升北京小吃的品牌价值 B.利用物质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C.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趋同 D.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012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校师生理论学习推荐书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被列为其中之一。高校师生理论学习要重视哲学,这是因为

  ①哲学致力于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

  ②哲学汇总了高校大多数科学知识

  ③哲学为人们追寻世界和人生真谛提供了最一般原则

  ④哲学是生活的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指鹿为马”反映的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美国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这告诉我们

  A.自然界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B.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

  C.月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物质结构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体现了

  A.运动与规律的统一 B.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C.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D.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最近,“高富帅”、“吃货”、“元芳,你怎么看?”等流行语爆红网络,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中国计划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飞行试验任务。这反映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能够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引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后有“清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筹谋复兴之路,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主要强调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C.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D.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我国约有5.6亿人被纳入央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其中20%-30%的人因不良信用记录被纳入央行“黑名单”,不得发贷款或信用卡。目前,纳入这一“黑名单”的信息正在逐步扩大,如果你逾期交纳水、电、煤气等费用,以后也将难办贷款。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A.公平的竞争秩序能决定市场经济是否繁荣

  B.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市场经济是否规范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D.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体系

  日前,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大量网民的响应。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化就是糟粕 ④精神文明能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商业利益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一些电视台只盯着收视率,不顾节目的质量,甚至背离社会道德,产生了不小的社会负面影响。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文化的发展应杜绝其商业性 B.要弘扬正气、发展健康有益文化

  C.政府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 D.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回顾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回答题

  【小题1】《中国好声音》除了是2012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也是最受关注的“中国好生意”。总决赛冠军产生前的15秒广告拍得1090万元,彩铃下载收入预计3.2亿元,巡回演唱会的营销收入预计1亿元……这些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小题2】《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引进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运营模式,同时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装和创作,因而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材料主要说明文化创新必须

  A.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C.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民生”带来的新变化。之所以要实现文化惠民,是基于

  A.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2012年主题为“丝路之源,魅力中国”的中国文化年在土耳其正式拉开序幕,活动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的意义在于

  A.求同存异,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B.兼收并蓄,促进不同文化融为一体

  C.相互借鉴,巩固中华文化的优势地位 D.相互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古人云:“劝君莫打三更鸟,儿在巢中盼母归。”现代社会要求保护野生动物,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表明传统文化

  A.内涵基本不变 B.具有相对稳定性

  C.鲜明的民族性 D.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012年6月9日~1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活动在北京举行。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③维护文化多元化,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必将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更大的通道。材料说明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这一获奖感言说明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

  ③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

  C.求同存异,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D.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综合题

  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而莫言获得诺奖,则使得中国文化2012年在全球更加令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中国文化,说汉语,看京戏,穿唐装,过中国春节,用筷子吃饭……截至2012年年底,孔子学院在世界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注册学汉语学员总数达65.5万人。此外,有76个国家的400多所大学正申办孔院。德国歌德学院主席雷曼评价说,孔院仅用8年就走完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这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奇迹。孔子学院花开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试析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花开世界的原因?(10分)

  2012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2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民道德素养却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考察”等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标签被贴到了中国人的脸上。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8分)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0分)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如果问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党的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8分)

  材料二:自然美是我们“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但人的美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最美乡村医生”……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如今,最美,已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是全社会对道德楷模的由衷赞许,也是全国人民对高尚品格的深情褒扬。“最美”之花正在盛开,道德模范层出不穷。让我们接力“最美”,共同建设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中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角度,谈谈如何让“最美之花”处处盛开?(8分)
看了"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调研政治卷"的人还看:

1.高中会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2.2016年上海高一上学期政治期末试卷及答案

3.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4.2016年高考政治北京卷试题及答案

    178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