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师们想要通过试卷的答题工作来检测一下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对峙/投掷 祈祷/倒春寒 诡谲/一蹶不振
B.扁舟/扁平 启碇/沉淀物 脊椎/椎心泣血
C.拓印/拖沓 抹粉/抹不开 铂金/厚此薄彼
D.复辟/精辟 戏谑/头皮屑 惬意/翻箱倒箧
解析:A项,zhì,dǎo/dào,jué;B项,piān/biǎn,dìng/diàn,zhuī/chuí;C项,tà,mǒ/mò,bó;D项,bì/pì,xuè/xiè,qiè。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情 动辄 水蒸气 和言悦色
B.寒碜 插坐 煞风景 插科打诨
C.搁置 妥帖 满堂彩 慧心灵性
D.奚落 融资 邻界点 群情激奋
解析:A项,言—颜;B项,坐—座;D项,邻—临。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根据专家解释,自主招生面试 的重点是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潜质。
(2)作为旅游管理者,理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受益于自然与历史的 。
(3)H7N9禽流感来袭,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民众 了解疫情进展,以便调整个人防范策略。
A.考察 惠赠 及时 B.考察 馈赠 即时
C.考查 惠赠 即时 D.考查 馈赠 及时
解析:考察:①实地观察考查。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②细致深刻地观察。如: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可见,“察”强调的是“观察”,不符合语境。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符合语境。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若联系谦敬辞的相关知识,很容易判断这个和“对方”——人相关的词语与原文“自然与历史”的语境不符。馈赠:赠送礼品。及时:①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如:及时雨;他来得很及时。②不拖延,马上,立刻。如:有问题就及时解决。即时:立即。如:即时投产。从语境看,应用“及时”。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倒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B.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C.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D.两会代表认为税收应该从金字塔尖征收,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或中庸,就会大而化之;一方面增加老百姓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部门的工作量。
解析:A项,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B项,形影相吊:指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不合语境,使用错误。C项,白驹过隙:不能作定语修饰“瞬间”,应改为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的“稍纵即逝”。D项,大而化之: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多指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专业人士介绍,热气球的安全系数是相当高的,近年来发生的热气球事故大多是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
B.随着2015年5月京杭大运河济宁—泰安北延工程的完工,济宁以北至东平段99公里主航道也将全面复航。
C.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运营困难,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
D.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解析:A项,句式杂糅,“事故大多是因……”或“由于……造成的”用一种表达即可;C项,成分残缺,“困难”后加上“的状况”;D项,主客颠倒,应该是“中国观众对于李安获奖”。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每小题3分)
孝与廉
肖群忠
孝与廉首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孝,就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伦理行为的称谓。而廉则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这是分别处理家庭家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两种不同的道德。孝与廉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一,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廉德的基础。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第一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廉实际上是为官之人对公共财物的道德态度,它实际上体现为对君主、国家的忠诚之德。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认为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人有孝德就会有别的一切道德,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孝经•诸侯章》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这里的“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具有廉德内涵,也被看作是诸侯之孝,如果不具备这种廉德,不能长守富贵,是对祖先的不孝。
第二,不辱其亲的孝道责任感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在中国古代,孝亲不仅是能赡养父母,而且要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起码也不能做辱没父母的事。中国古人的道德责任感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认为做了好事,成了功名能够光宗耀祖,相反做了坏事,就会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因此,一个守孝的人必然要在为官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清勤慎的为官道德,绝不能做贪赃枉法之事,受牢狱之灾辱没先祖。这种孝道责任感成了某些官员得以廉洁自律的精神动因。
第三,廉才能保证行孝。一个人在古代中国能为官,已经是有出息有成就的人,但是权力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风险,如果一个官员不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财利与权力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当官又要谋财,那势必就会成为一名贪官,轻则被贬,重则受刑甚至丢命,这样肯定不能顾及父母之养,而且辱没家门家风,而成为不孝之逆子。因此,廉洁,不仅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一生平安,而且还能保证官员行孝,做到“大孝尊亲,其次不辱”。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上述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众权利的人的要求。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它本身是有差异的,随着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选自2013年1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下列对于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是廉德的基础,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
B.孝可以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使人们在为官时都会自觉遵守清勤慎的为官道德。
C.廉能保证行孝,具备廉德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反之则有可能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
D.孝与廉在中国古代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本身是有差异的。
解析:“使人们在为官时都会自觉遵守清勤慎的为官道德”以偏概全。
答案:B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孝与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是分别处理国家关系与家庭家族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
B.廉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这种廉德促成了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
C.在中国古代,一个人能为官就已经是有成就的人,就一定能够光宗耀祖,也是孝亲的表现。
D.有的人认为官员只要能孝顺父母就一定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夸大了孝文化的作用。
解析:A项,“国家关系”与“家庭家族关系”顺序颠倒;B项,孝道责任感促成廉德;C项,“一定能够光宗耀祖”绝对化。
答案:D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孝被认为是为人第一德,一个人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
B.中国古代那些廉吏一生清廉为官,不做贪赃枉法之事,是因为他们担心受牢狱之灾而辱没先祖。
C.古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所以在中国古代更看重孝与廉这两者的统一性。
D.中国古代的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对当前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解析:强加因果。
答案:B
三、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看松庵记
宋 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解析:B项,秀:秀美。
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介词,因此;介词,趁。B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D项,二者都是副词,却,反而,竟然。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
答案: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解析:②描写薜萝;③描写“闽中”之树,不专指松树;⑤写人非写树。
答案:C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解析:原文说“环中亭”可以弹琴、下棋、喝酒,并未叙述弹琴、下棋、喝酒之事。
答案:B
四、翻译句子(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解析:(1)关键词:“负”“尝”“树”“帅”“盖”。整个句子是判断句式。
(2)关键词:“凌”“易行”“耶”“是故”“自厉”“若”。“非松也耶”的反问语气要翻译出来。
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参考译文:龙泉有许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的山峰尤其幽深。有座山四旁高耸而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人们因此称之为“匡山”。匡山有很多松树,满眼的松树高耸入云,颜色青翠照人,像刚刚洗过一样。松树上爬满薜萝,滴里耷拉地悬垂下来,横向伸出去数十丈,颜色嫩绿,可以食用。松根下的茯苓,大得像斗一样,间杂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的嫩苗,采摘来也可食用。
我的朋友章三益喜欢这里,在这里新建了草庐。草庐的西南不远处,有两处深渊,蛟龙潜伏在其中。云雾轻盈蒸腾而上,顷刻间就弥漫了整个山谷,云雾的颜色洁白,就像大海虚无缥缈,广大无边,若是大风从东方吹来,云雾就渐渐散去,章三益于是又在此建造了“烟云万顷亭”。草庐的东北方不远处,山势更高,峰峦更加峻峭,气势雄伟几乎要顶到天。向南望,闽中数百里,丰茂的树木贴在地皮上,矮小得好像小草一样,章三益又因此建造了“唯天在上亭”。草庐的正南不远,地势开阔明朗,东、西、北面的诸多山峰,都竞相表现自己的秀美景色,令人玩味,忘记了疲劳,又加上此处可弹琴,可弈棋,可高举酒杯开怀畅饮,(无论做什么),没有不相宜的,章三益又为此建造了“环中亭”。
章三益读书写作的空闲,身披鹤氅衣,手拄九节竹杖,遍游三亭。回来坐在草庐之中,回头看看松树,感觉就像有德的君子环绕在自己左右。章三益注视良久,精神集中,外物与自身一并忘记,仿佛与古代豪杰在千年的时空中对话。章三益快乐非常,起身穿上谢公屐,每日在松林间吟唱,木屐之声铿锵,合乎节奏,与歌声应答唱和。茂盛的松树好像理解章三益的心思,也隐隐约约发出笙箫的乐音互相愉悦。章三益赞叹说:“这是我懂得看松乐趣的缘故啊。”于是用“看松”命名自己的草庐。
龙泉的人士,听说了章三益的事,产生了疑问,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却以‘看松’命名草庐,好像隐士的做法,难道说是他鄙视世间的纷扰而不近世俗吗,或者是这些人是不值得交往的,而在松树那里有所收获呢?”金华宋濂私下里认为,不是这样的。植物之中,具有贞烈刚正之气的,只有松树为最多。(我)曾经暗自沉思:一种气质刚刚形成,其根须吸收蕴含养分,没有不是为了舒展叶子、开放花朵来呈现自己的美丽于一时。等到秋高气爽,天降霜露之后,就都枯黄陨落,剩不下什么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三益隐居,与松树为伍,自然有其人格巍然屹立的资格;至于(他)为时局挺身而出,坚守自己刚烈坚贞的节操,不为外界的议论所影响,最终能为国家建立功勋,对百姓施与恩惠,从一开始就没有与松树的品格相背离啊。有的人不理解(他),牵强地认为章三益消极避世,而对他“入世”又“出世”的做法产生疑问,岂不是将错误的看成是正确的了吗?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3) ,气息奄奄。
(4) ,愿乞终养。
(5)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
答案:(1)零丁孤苦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3)但以刘日薄西山 (4)乌鸟私情 (5)万籁有声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不超过30字)(4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人均耕地为4.20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2006年为1.35亩。
答案: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分)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分)
17.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其他科目老师的说法。(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结构相同)(4分)
例句: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答案: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音
18.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集中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3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0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分)(不超过30字)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分)
答案:(1)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2)要想提高作文得分,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深刻认知水平。
六、文字阅读(18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里柯克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可以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简要分析“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解析:情节的安排在结构上一般有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内容方面有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要结合文意具体作答。
答案:(1)引出下文母亲留守的结局,推进情节发展。(2)通过写子女们自找理由,以求心安的种种表现,与开头为母亲庆祝的动机形成矛盾,揭示了子女们的自私,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20.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①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②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解析:判断所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就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来分析。
答案:①夸张的动作描写,讽刺了父亲的自私与虚伪。②以语言和神情描写,表现母亲以子女家人的幸福为自己幸福的内心世界,歌颂母爱。
21.本文以“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作分析。(4分)
答案:(1)能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2)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反思,触动读者的情感;(3)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4)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22.对文末“我们”得到的“最大的报偿”你如何评价?根据文意,写出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回报母爱。(6分)
解析:结合全文对“所做的一切”的初衷和结果进行概括评价,从而挖掘人物的思想实质。
答案:(1)子女们保证了自己郊游,却排斥了母亲;母亲没有获得本来允诺的享受,却忙碌操劳了一天。对于这一切,子女没有一点惭愧,相反,却感到这是对母亲的奉献。孩子心目中的“最大的报偿”,却是对母亲的“最大的剥夺”。(2)回报母爱,就应该少一点“自我”,多从母亲的角度考虑;爱母亲就应该从实际行动做起。
七、作文(60分)
23.请以“我想懂得你”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命题作文审题的第一步就是分解关键词,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内涵,然后才是整体把握命题的内涵。这样才能确保立意准确,符合命题要求。
这篇作文的关键词可以分解为:我、想懂得、你。
“我”,可以是抒情主人公,也可以是叙事视角的第一人称。“你”,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历史名人或文学形象),也可以虚化为某种物质或精神的现象。写作时,应注意处理“我”与“你”以及两个人称之间的关系。
连接“你”“我”关键词的纽带是“想懂得”。“想懂得”意味着一种“懂”的未然状态,是试图努力接近而尚未接近的状态。写作时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关注“你”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是当初不理解“你”到感受到“你”的好进而想要更加懂得“你”,以期反思自我或更好地回报对方;还可以是“你”的高度一时难以抵达,自己以一种向往的姿态正试图贴近。
尽管写作要求是“自选文体”,但“我想懂得你”这个命题最适合的还是叙事和抒情,要写成议论文文体并不适合。要避免讲他人的故事,然后替“你”抒情或议论。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结尾时,不能为了收尾或深化主题,简单地将结果处理为“我已经懂你了”。文章的文体选择、主体和结尾,一定要考虑到命题本身的特点、限制与要求。
答案:
我想懂得你
孩子,我想懂得你,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伴随着你的成长,我在快乐与痛苦中挣扎。你的个头高了,可是你不再依偎在我的身边;你的知识多了,可是你不再听爸妈的话了;你的房间大了,可是你却容不下我们的身影。不知何时你开始注重打扮了,你开始频繁地晚回。孩子,不是爸妈对你太严,是爸妈担心你会被别人带坏。不知何时,你不再轻声地与我们交谈,而是一句“代沟”将我们打发。我想懂得你,孩子!我开始在你上学后寻找你房间的蛛丝马迹。当你丢了东西的时候,我不再是第一时间去找你,而是担心地寻找你的心情。
我们曾经生命相连,脐带是我们相连的见证。我愿意付出一切去孕育你这个小生命,可是曾经血肉相通的我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你拒绝我们,你逃离我们。你说:“妈,我长大了,不需要你们多管闲事!”可是,孩子,天下哪一个做妈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你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啊!难道爸妈还没有你那些所谓的朋友值得信任吗?我不希望你仅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我还想让你知道家是你永远的港湾,爸妈是你永远的依靠。
孩子,我不想要翻你的日记,跟踪你的去向去了解你,我想要你平心静气地和我们说说聊聊。孩子,真的!只有你说了心里话,让我们懂得了你,让我们了解了你,我们才不会怀疑你。我们的关心,在你眼里成了过度的干涉;我们的要求,在你眼里成了专制的独裁。我们只想了解你,我们只想关心你,我们只想让你健健康康地成长。可是一切的一切都错了。溺爱让你骄纵,让你攀比,让你独具特性。我越来越不了解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们走得太慢。时间让我白发生,让你英姿发,可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我与你之间的亲情啊!难道只有等你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以后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吗?可是,孩子,那时一切都晚了。世上买不到后悔药,所以孩子,我想要了解你,迫切地想要跟上你的步伐,想我们可以坐下来促膝长谈,不想让我们都去后悔!
孟母三迁,只为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我想要了解你,想懂得你,想爱护你,这一切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孩子,可以让我懂得你吗?
【点评】文章以母亲的口吻试图和孩子沟通,构思巧妙。文章主体部分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展开“我”与“你”之间的沟通;以“想懂得”为切入点,展开对话。文章审题准确,叙事简洁,抒情真挚。写作应当融入自己的生活,考场作文,越来越需要这样的真情告白。
看过“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的人还看了:
1.高二语文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