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其答案
有没有一套试题卷在考试前能够测验出你的成绩情况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下这套试卷吧!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欢迎阅读!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其答案:
一、夯实基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胸脯/黄埔 墙隅/喁喁私语
B.蚍蜉/纰漏 靛蓝/白洋淀 下载/千载难逢
C.气氛/汾阳 慑服/嗫嚅 否认/臧否人物
D.泥土/拘泥 誊写/藤蔓 对峙/有恃无恐
解析:A项,chěng/pìn,pú/pǔ,yú;B项,pí/pī,diàn,zài/zǎi;C项,fēn/fén,shè/niè,fǒu/pǐ;D项,ní/nì,téng,zhì/shì。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缘份 貌合神离 平心而论 循序渐近
B.遨游 要言不烦 一如既往 钩玄提要
C.装潢 搔手弄姿 钟南捷径 崭露头角
D.宣泄 无上光荣 不修边幅 心喜若狂
解析:A项,缘分,循序渐进;C项,搔首弄姿,终南捷径;D项,欣喜若狂。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某所长提出了 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 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 抑止 调剂 B.周密 抑制 调节
C.严密 抑制 调节 D.周密 抑止 调剂
解析:“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抑制”指约束、压制;“抑止”指制止、遏止。“调剂”指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调节”指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
答案:C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津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解析:A项,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患难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这个成语不能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B项,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期:约定时间。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C项,不绝如缕:形容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D项,“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为了应对医疗保健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员工冷对自愿健身计划的问题,美国许多公司正计划对腰围偏大或有高血压的员工采取惩罚措施。
D.根据眼科专家的说法,如果你的视力超过2米(6.6英尺)就模糊不清,那你就是近视,其原因通常是由于人们年轻时眼球拉伸造成的。
解析:A项,缺谓语,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B项,“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不合逻辑;D项,句式杂糅。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每小题3分)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无“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的表述。B项,张冠李戴。“微博粉丝”关注偶像微博的目的是为偶像“争取人气”,使偶像成为大众的幻象,而不是自己成为大众的幻象。D项,曲解文意。“微博粉丝”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其主要原因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在名人偶像中找到自我认同,并获得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而不是被动地应对不良情绪,也不是为了“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答案:C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的“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解析:根据文意,传统“粉丝”与偶像之间需要靠“第三方”联系,无法直接通过“关注”为偶像“争取人气”,所以无法获得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
答案:B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解析:到现场面对面交流属于典型的传统粉丝与偶像接触的“第三方”途径,在这一点上“微博粉丝”与“传统粉丝”并无区别。
答案:D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秀才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众疑曰:“夜半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间,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来。”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聊斋志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 故:本来,向来
B.芳香射鼻,一引遂尽 遂:于是,就
C.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 窃:偷盗,盗窃
D.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遵:遵循,按照
解析:窃:暗中,偷偷地。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无潮气,三日乃已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
惜乎其见之摇也
C.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中秋还集于此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A项,副词,才;却,竟然。B项,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代词,“……的人”;“……的时候”。D项,都是介词,在。
答案: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郭秀才放达喜谑的一组是( )
①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 ②豪哉!真吾友也 ③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 ④方纷议间,郭回首为鹦鹉鸣曰 ⑤方惊顾间,挺然倒地 ⑥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其他人的称赞,⑤⑥体现其惊骇。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来。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进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来。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解析:“郭回首为鹦鹉鸣”不是说郭秀才回头听到了鹦鹉的叫声,而是说他在模仿鹦鹉的叫声说话。
答案:B
四、(24分)
13.(10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3分)
(2)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3分)
(3)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4分)
答案:(1)你真是太酸腐了!放着这里的明月不来欣赏,为什么却想回家?
(2)大家惊讶不已地去聆听,(却又)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了;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了起来。
(3)去查验以前去过的地方,可是已经菜肴骨头一片狼藉,四边都是密草,并没有道路。
参考译文: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来。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迷路,走进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大约午夜的时候,听到山头欢声笑语,马上过去。过去后看见十来个人在就地饮酒。他们看见郭秀才,哄然说道:“席中正好缺一客人,好,好!”郭秀才就坐下来,看见每个客人都戴着儒巾,便请教山中出口。一个人笑道:“你真是太酸腐了!放着这里的明月不来欣赏,为什么却想回家?”随即飞传过来一觥酒。郭秀才喝了,芳香无比,就一饮而尽。又有一个人拿着酒壶斟酒。郭秀才向来善于喝酒,又因为迷路奔跑口干舌燥,一口气喝了十杯。众人大加赞赏道:“真是豪杰!真是我的好友!”
郭秀才豪放豁达不拘礼法擅长开玩笑,并能学鸟类的声音,无不极其相似。他离开上厕所,偷偷学燕子的叫声。大家疑惑地问道:“半夜怎么会有这种声音呢?”又效仿杜鹃,大家更加迷惑不解。郭秀才坐了下来,只笑不答。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来效仿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大家惊讶不已地去聆听,(却又)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了;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了起来。既而知道是郭秀才,众人开始大笑。大家都学习飞禽叫声,可没有一个人可以(学得像)。一个人说:“只可惜青娘子没有到。”又有一人说:“中秋的时候大家还要再次相聚,郭先生不可以不来。”郭秀才答应了。一人起来说道:“客人有绝技,我等人就献上踏肩之戏,怎么样?”于是吵闹着站起来。前面一个人挺身直立站着,就有一人飞登肩上而立;加到第四个人,就已高不可登;继而到的人攀肩踏臂,就像梯子一样。十个人顷刻间都上去了,看上去可以接霄汉。正当惊愕间,挺然倒地,化为一条长长的路。郭秀才骇立很久后,遵循这条道路回去了。
到了第二天,腹部痛得不得了,尿绿似铜青,碰到东西就能染上颜色,却没有尿气,三日后才消失。去查验以前去过的地方,可是已经菜肴骨头狼藉,四边都是密草,并没有道路。到中秋时,郭秀才想去赴约,朋友劝他不要去。如果斗胆再去会见青娘子一面,必然更有奇特的地方,可惜他的念头已经动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惠州一绝
苏 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本诗是作者谪居惠州后所作。
(1)诗中如何表现岭南佳果品种丰富这个特点的?(4分)
(2)请就本诗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①短短四句,具体点到了枇杷(卢橘)、杨梅、荔枝三种佳果名称,使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②“四时春”点明土地、气候适宜佳果出产,使人对春夏季节之外的佳果产生遐想。③“次第新”使佳果的出现富有层次感、动态感,令人对未提及的品种产生联想、想象。(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4分。最多得4分)
(2)①作者流连于岭南佳果,天真喜悦,心胸旷达。②“四时春”三字写尽主观感受,对生活环境的满足感、与当地民众的相得之情跃然纸上。③“不辞长作岭南人”直抒胸臆,因遭贬作客岭南的悲戚感完全被发现幸福源泉的喜悦感淹没。(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最多得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士之耽兮, ; ,不可说也。(《诗经•氓》)
(2)思君令人老, 。弃捐勿复道,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地也, ! 天也, !(《窦娥冤》)
(4) ,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答案:(1)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2)岁月忽已晚 努力加餐饭
(3)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胡马依北风 衣带日已缓
五、语言运用(12分)
16.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失败就是无知加上懦弱,并拒绝如水的上善品质;成功就是 , ;平庸就是 , 。
解析:仿写的语句应符合题意,整体意蕴积极,另外特别应注意句式要符合要求。
答案:睿智加上勇敢 并秉持如山的坚实信念 糊涂加上苟且 并依附如风的虚幻追求
17.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H7N9型禽流感”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4分)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少痰、肌肉酸痛等症状,后期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发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解析:下定义首先应格式正确,应将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症状概括完整。
答案: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感染病毒后出现发热、咳嗽、少痰、肌肉酸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18.下面是某中学学生食堂就餐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调查内容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自觉排队就餐 78%自觉排队 54%自觉排队 65%自觉排队
餐后自觉收回餐具 43%自觉回收 67%自觉回收 72%自觉回收
饭后剩余情况 35%没有剩余 59%没有剩余 71%没有剩余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内容,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2分)
(2)请写一则校园公益广告,提倡同学们自觉排队用餐。(2分)
答案:(1)从排队就餐来看,自觉排队的数量从高一到高三到高二递减;从餐后回收餐具和饭菜剩余情况看,随着年级的增高自觉性越来越高。
(2)示例:秩序让就餐更便捷;排队讲秩序,就餐享美味。
六、文字阅读(18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磨刀人
凸凹
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因为沉重,所以不摇摆。他走得轻捷而无声,好像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谦卑如夜行。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回头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我住一楼,很快就踅出门来。拿出的是一大一小的两把刀。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他憨然一笑,说:“您真逗。”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电视里正有一个喜看的剧目,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横竖不过是一把切菜刀,没必要这么讲究。”他还是憨然一笑,说:“这刀也如人,都有不同的性子,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蹦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便问:“您贵庚?”他说:“都50了。”我吃了一惊——乡下人论虚岁,说是50,其实是49,与我同龄,却这样老态,让人顿感世道不公,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用等。”
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的光阴。拿过另一把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所属,他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电视里的剧情虽然感人,但奇怪的是对我竟没有了往日的吸引,总是时不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再回去观剧,居然感到那里边的泪水与欢笑离人间烟火甚远,有些虚假。
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说:“我也是乡下人出身,依乡下的规矩,在手艺人干活的时候,应该有烟茶伺候。在城里混久了,连这最起码的规矩都给忘了,所以请您原谅。”
“瞧您说的,瞧您说的。”我矮下来的身姿果然平复了他心中的谦卑,他不再推辞。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一个字:贪。”
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
邻人被惊动,纷纷探出窗,真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以为这正可以回报他的敬业,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呢”,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待。
文中两次写到电视中一个喜看的剧目,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初次通过电视剧吸引人写出磨刀人的不引人注目,甚至令人不耐烦;第二次电视剧不再吸引人而写出磨刀人有吸引力、令人注目。(2分)通过对比(或:先抑后扬),用电视剧的遥远和虚假衬托出磨刀人的高尚和真实。(2分)
20.“我”对磨刀人的情感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一开始因磨刀人的寒酸打扮而对他产生同情;接下来因误解磨刀人故意磨蹭而感到不耐烦;在明白磨刀人意图后,为自己的误解而惭愧;最后被磨刀人的高尚精神感动,心生敬意。(一条1分)
21.文章结尾有何深意?(4分)
答案:语意双关,表层含义是相信明天磨刀人会来给大家磨刀磨剪子;(2分)深层含义是相信磨刀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品质会感染更多的人,满足人们对真情的期待。(2分)
22.磨刀人这一形象给我们哪些人生启迪?请分条简述。(6分)
答案:(1)谦卑朴实,待人有诚心;(2)追求完美,做事要细心;(3)面对诱惑,不要有贪心;(4)保持本真,不可欺自心;(5)爱岗敬业,工作要专心;(6)面对商机,不失责任心。(每条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品尝美味佳肴,品尝海鲜干果,每一种滋味都让人回味咂摸。人生百味,喜怒哀乐,悔恨懊恼,每一种情感都令人难以忘怀。面对高山流水,大漠孤烟;面对师长亲朋,父母家人,或许你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请以“回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解析:“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不论是国家的事,还是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是回味就要有所体会,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还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作文时要想以理服人,就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将叙述、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为“画龙点睛”,以情感人,自然水到渠成。
答案:
红苹果的滋味
叶晶晶
沉甸甸的苹果,挂在枝头,是红艳艳的惊喜;品在口中,润在心底,是人生成长的美妙滋味。——题记
漫步少年人生路,穿过风风雨雨。蓦然回首,人生旅途中,我已品尝过许多红苹果。可是,你可曾知道,我的人生苹果究竟是什么滋味?
月华如水,微风拂面。轻倚栏杆,回忆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红苹果曾是淡淡的酸涩,那是人生驿站中理智的自责与自省。记得十二岁那年的春节,我贪嘴吃了爸爸待客的红苹果,爸爸生气了,狠狠地批评了我。这次我没有撒娇,没有摔门而出。我低下了头,向爸爸认了错。爸爸很惊愕,片刻,他明白了:“女儿长大了!”夜深人静,我细细地品味浸在心底的红苹果。那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是淡淡的酸涩,是自省酝酿出的心灵修养的美好积淀。
红苹果是甜甜的清爽,那是人生成长的磊落和豁达。高一入学后,我特别喜欢和朋友一起望月亮,说梦想。这天夜里,宿舍里熄灯了,我又点起蜡烛钻研难题,同宿舍的一位好友一口气吹灭了蜡烛,说我是“一人违纪,殃及池鱼”,我心里好委屈,因为我秉烛夜读恰恰是为了明天给她补习功课。我简直要气炸了,然而我毕竟长大了,想到宿舍这个大局,冲天的怒火被压下来。我说:“谢谢你的提醒!”好友笑了,丢过来一个红苹果。那晚的苹果,甜甜的,爽爽的,我的心胸显示出可行大船般的豁达和潇洒。
红苹果是绵长的醇香,那是人生成长的沉稳和睿智。今年的教师节,我们班举办“爱师尊师”晚会。晚会开始前,主持人突然病倒了,班长让我代为主持。心有胆怯,但却之不恭,没办法,我硬着头皮上台做了主持,没想到晚会大获成功。会后,班长犒劳我一个红苹果。我笑嘻嘻地接受了。那只红苹果好香,好甜,细细回味,心里泛起的是一丝丝气定神闲,是潇潇洒洒的自信和从容。
记忆的浪花,一片接着一片地冲到岸边。轻倚栏杆,耳边响起一位智者的话语:“自然的苹果,其味道或许是单一的,然而当红苹果融进了生活的味道,便会幻化出许多神奇的滋味,并且,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红苹果的滋味将会更加奇妙。月华隐退,旭日东升,微风拂面,翘首东方。远处人生的园林,沉甸甸的苹果挂在枝头,又是一串串更加红艳艳的惊喜。
【点评】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文章标题“红苹果的滋味”亮丽独特,又能艺术地揭示主旨;二是本文以“人生的红苹果”为中心意象,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抒写成长的感觉,议论内容、抒情内容都新颖深刻;三是语言颇具文采,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再加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在发展等级“有文采”一项中独领风骚。
看过“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