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散文复习资料(2)

文娟分享

  板块二 写景散文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8分)

  旧居赋 佘树森

  近年,在我家周围不断有高楼拔地而起。想到我住的这一方园地,间半居室,不久也会消失在楼的森林之中,于是,它平日破旧,狭小,简陋......好像都化作了一种绵绵的眷恋,时时袭上心头。虽然,我之旧居自不能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并论,更不敢同现代作家徐志摩描写的“艳丽的垃圾窝”媲美;然而,认真体察,细细吟味,它却也别有一番动人的情趣。

  它,门窗油漆剥落,颇含古雅淡朴之趣;地面水泥残破,空气却润而不燥。房后接出一间木板油毡棚厦,每值雨天,一片空脆之声,如闻雨打芭蕉;尤其是在骤雨初歇的静夜,漏处残滴,滴滴落入铝盆,甚有“深宫滴漏”的韵味。房前园地一方,三面插以竹篱,爬满金银花、蔷薇、茑萝、牵牛、丝瓜、梅豆之类;窗前一株葡萄,树龄已逾十载。春日,新芽萌发,生机喜人;夏天,自有一窗绿荫泻于书案,清人心目,而那三面竹篱上,则是绿叶丛丛,猩红万点;紫的、蓝的牵牛花,一直开到仲秋;到了冬季,经过西北风的“删繁就简”,小院顿然变得空旷寥廓起来,在光秃秃的葡萄架下,时有一两只麻雀跳来跳去。

  更使我感到奇妙无穷的还是:它,远可得西山之静趣;近可感生活之旋涡。古人云:“山远始为容。”小立庭院,远望那暖暖的西山,好像是一位美人,静卧于绿野蓝天之际,有时她裹着烟蓝色的轻纱,有时她身披紫绿万状的锦绣,在朝日、夕晖、雨雪、雾霭之中,变幻着姿容……,你可以任意地想象着那山里的一座座古寺、佛塔、经幢、断碑,以及那明眸似的清澈的泉水……,而不必被那满地冰棍和面包的花纸,收录机的喧阗聒噪,败坏游兴。我之陋'居,实乃“院中之院”,它周围聚居着一百多户人家,“五行八作”皆有。有的正去上班,有的刚刚下班;有的在淘米,有的在缝纫;有嗜爱听音乐的,有欢喜做家具的……,于是脚步声,车铃声,流水声,缝纫声,广播声,斧据声……便不太和谐的组合在一起,使你时时感到生活的脉搏在你身边跳动,而不会陶醉于沉静之中,小磨掉自己奋斗的意志。每当我私欲萌动、牢骚降生之时,看到他们汉字办班、行色匆匆为开辟新生活而坚实苦干的情景,心中便豁然开朗,如蒙煦日之临照,清泉之荡涤。这一静一动,实在结合的哉妙不过了。

  对于我之陋居,在来访的朋友中,有指其窄陋的,亦有赞其“田园风味”的。在我们一家中,态度也不相同:我爱人是坚决的“主迁派”,她总是唠叨着“啥时候能够分到新楼房”:我是“主和派”,因为我想,搬入新楼自然会住得宽敞些、干净些,但是像前面所说的种种情趣,也会随之消失,这使人不无留念;至于我五岁的小女儿呢,这里简直就是她的乐园:她将采来的蔷薇、茑萝或喇叭花,插在自己的小花瓶里;她喜欢用丝瓜花去喂蝈蝈;也不管是深秋或严冬,她常常吵嚷着要种花,她用小铲把花籽埋在土里,在拎着小桶去浇水,她相信它们一定会在这儿开出话来……因此它可从来没有产生过搬家的念头呢。

  ⑴“这一静一动,实在结合的哉妙不过了。”这里的“静”和“动”分别指什么内容?(4分)

  ① “静”:指西山的静态(静趣)。

  ② “动”:指院中人们为开辟新生活而坚实苦干的情景。

  ⑵ 作者认为身处旧居有趣,请列举第二段中作者所写之“趣”(4分)

  答:旧居本身的古朴典雅之趣;空气滋润之趣;静听雨声之趣;近观花开之趣;冬日空旷之趣。

  ⑶ 联系全文,烁烁作者为什么眷念破旧、狭小、简陋的旧居而不愿搬家?(6分)

  答:作者不愿搬家的原因是:一可以亲近自然;二可以时时感到生活脉搏的跳动,而不会陶醉于沉静之中,消磨掉自己奋斗的意志;三可以荡涤私欲。

  ⑷请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了对旧居的热爱之情的。(4分)

  答:本文采取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以间接抒情为主的抒情方式。首段通过与名人对比,直接抒发了对自己旧居小屋的热爱之情;其他各段分别通过描写或者叙述间接抒发热爱。如第二段写旧居周围环境,描写雨后滴漏的妙趣,春季花开的情味,葡萄树夏日的盎然绿意,无不洋溢着作者爱旧居的感情。(间接抒情任举2,3,4段中的例子简单分析即可。)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旧居,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春到冬,四面八方一一写来,写出了旧居的神韵,也写出了自己热爱生活的挚情。文章清新隽永,小巧精致,字里行间浸透着鲜明而浓烈的主体意识。

128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