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地理学习方法>

高考备考地理的寒假复习计划

丽仪分享

  高考的地理备考十分重要,我们每一个假期时间都要利用好,寒假的地理复习计划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备考地理的寒假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地理寒假复习计划

  一、寒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

  平时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想赶上别人或者想与别人拉开差距不容易,甚至想巩固自己的强项,补弱科都没有时间。这个寒假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而言,将是实现复习备考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因为你们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块自主时间了。静下心来,梳理一下高考考点,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突破。每天保证上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下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掌握不好的考点,一一列出,做好计划,分几天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点,再看错题,再对应练习模拟题。

  二、认真做两套高考地理标准卷

  高考地理标准卷要求以历年高考真题或者一模二模题为主,而且答案要详细。做题要掐好时间,大概50分钟。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最关键的是要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考点,并一一列出来,自己最后就会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点,什么是出题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题人的高度,来研读高考试题。通过错题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对应到章节考点仔细研究理解,争取有大的突破。大题要看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答题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地理语言。

  三、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

  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四、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②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③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④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⑤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⑥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高考备考地理应试技巧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获取、解读信息和描述、阐释事物事物规律的总结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连词)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时空定位,考虑特殊的角度)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

  (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一审题干二审材料三审题分

  (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等)

  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

  举例: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2.做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

  第一次: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找出问题的实质——考什么)

  隐性信息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显性信息陌生信息熟悉信息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答得精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

  ◆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课本语言)

  ◆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

  3.一定切忌:

  第一: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第二:违背地理原理违背该地状况

  第三:自然和人文混杂不清

  第四:前后矛盾,不通顺

  第五:“口头语”、“大白话”

  第六:书写凌乱,字体潦草,错别字

  高考备考地理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高分瓶颈。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描述不全,遗漏重要得分点;分析不具体,不注重地理过程的分析等;对于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没有掌握好。非选择题设问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特征类设问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⑴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应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 ――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及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⑵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2.原因类设问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同学们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下面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如气候的成因,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又如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比方说,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成因(1)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3)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比较类设问

  要想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同学们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做到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考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相对更直观些。

  4.评价类设问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⑴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分别从有利和不利这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⑵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

  5.意义类设问

  ⑴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时,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⑵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一个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6.措施类设问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试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考生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入手。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要做好非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由哪几问组成,每一问在问什么,决不能答非所问。其次要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高考题每个得分点一般为2~3分,所以答题时,为了尽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再次,对于书面表达,一是要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精准的地理语言表述。二是要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要的紧跟其后。一般是结论在前,原因在后。三是注重地理过程分析。这是近几年来高考的考查重点要求。要想得高分,答题时一定要注重地理过程的分析与表述,要写出逻辑推理过程。


猜你喜欢:

1.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2.2017高三地理备考方案

3.2017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4.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5.期末复习方法

    372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