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妙纯分享

  在复习七年级历史知识过程还要求我们掌握有效识记和复习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的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初步巩固)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建立者是秦王赢政。都城在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揽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允许民间通用隶书。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⑤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征越族凿灵渠。

  第2 / 4页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4、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①刑法苛严②赋税沉重③兵役徭役繁多④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5、评价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人们对他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怎么样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很多,你了解的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差别? 第一问,同意哪种观点都可以(即选其中一种观点回答):

  (1)秦始皇是千古一帝:①他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③采取了一些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秦始皇是暴君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刑法苛严,统治残暴,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③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第二问: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6、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结果失败;之后,刘邦和项羽等领导的起义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7、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公元前206~前202年)的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史称“楚汉战争”。

  8、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9、汉初,社会十分贫困,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刑罚。作用:使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10、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②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③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④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1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我们应学习他:建功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恒心;敢于创新的意识;善于外交的杰出才能。

  1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13、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路线: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 ,再转运到大秦(古罗马),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的陕西省、甘肃省)P74图

  (2)丝绸之路的作用:是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凿井、冶铁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3)丝绸之路的艰辛:山河险阻、气候恶劣、强盗出没,通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

  14、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时间是东汉即166年,事件是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15、秦汉时的科技成就:

  ①造纸术: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意义: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②成书于东汉时的《九章算术》,记载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映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③东汉时,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④医学:东汉时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被尊称为“医圣”;东汉名医华佗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并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五禽戏”,锻炼身体。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16、秦汉时的宗教成就:①西汉末年,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②道教兴起于东汉,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奉老子为教主。③它们之所以被统治者宣扬,是因为其教义要求人们忍受现时的苦难,或能来世幸福或能得道成仙,以此来麻痹人民,稳固自己的统治。

  17、秦汉时史学成就:西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开创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秦汉时艺术成就:①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②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二)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P95图

  4、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内迁的作用: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6、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影响,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2)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

  (3)内容: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人通婚)。

  (4)作用: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7、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前提);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生产得到发展;③北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与经验(主要原因);④南方和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表现:①农业:东晋南朝时,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推广。②手工业: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南朝发明了灌钢法,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造纸业也有新的发展,纸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③商业: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

  (3)影响: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8、北方人口南迁:(1)北民南迁的原因:①北方多战乱;②民族矛盾尖锐。

  (2)南迁的三次高潮: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

  (3)北民南迁的特点:①时间长②具有自发性③规模大,人数多;④地区集中。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益州、荆州和下游的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三)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3、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有了简单的语言。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已掌握了人工取火。

  4、我国开始原始农耕生活的人类有: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发现稻谷和稻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烧制黑陶,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半 坡 人:生活在黄河中游(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5000多年,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烧制红陶,主要饲养猪和狗,还有少量的牛、马、羊、鸡。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住半地穴式房屋。有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及音乐方面的遗物。

  5、氏族: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最早出现贫富不均现象的是大汶口遗址。(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分别是:炎帝(姓姜,号神农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和蚩尤(九黎族的首领)。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战役中打败蚩尤。蚩尤被黄帝擒杀。

  7、华夏族:黄帝和炎帝后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为“人文初祖”

  8、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盟长期发展而来的,炎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9、禅让:原始社会后期,通过公共推举、首领让贤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理解:“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时代实行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由这种“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舜和禹。其中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禹。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2.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3.七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

4.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岳麓版本

5.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185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