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

妙纯分享

  复习历史就是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一)

  ⒈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⒉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⒊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原始人遗址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D.陕西蓝田人遗址

  4、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⒌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黑猩猩

  ⒍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

  A.烧烤食物 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 D.懂得人工取火

  8.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9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11.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12.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3.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4.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5.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二)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春秋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国家政权 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 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

  3.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

  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命令,保卫周天子

  C各个诸侯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外族入侵 D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

  向天子定期纳税

  4.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

  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6.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兄终弟及制 D.分封制

  8.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贵族把奴隶当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殉葬品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0.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1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

  A.实行变法 B.人民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

  1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三)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3.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4.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5.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6.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右图样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7.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汉武帝

  8.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

  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

  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

  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2.2015-2016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3.初一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练习题

5.2016年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

    18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