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发展历史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植根于中华大地,产生于历史长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武术发展之现状,希望你们喜欢。
传统武术发展之现状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武术比赛“是由北京奥委会自己组织的”,“我们没有将武术列入奥林匹克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不会成为奥运会项目,也不会成为表演项目,根本不会!”这个话很带有点火气的味道,似乎我们不尊重他。
全国解放近六十年了,中国武术发展的成绩可以列出一大堆,如全国有很多人参加武术运动;很多人打太极拳;建立了很多武术之乡;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建立了很多武术组织,培养了很多武英级武术运动员、武林百杰;确立了武术段位制等等。然而,中国武术却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奥运会仍是无门可入。
为此,有关部门可以说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提出“削足适履进奥运”的口号和战略,即去掉一切不合西方体育权贵的东西来适应“西方”的胃口,能进奥运就成,不管进奥运的是个什么东西,进奥运就是一切!当然,这些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笔者也没那个能耐让武术进奥运。我们探讨的重点即在于,解放后中国武术的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在哪里?
一、没有对中国武术进行正确定位,没有认清中国武术是什么
中国武术影响中国社会之深,是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技艺能与之可比的。可以说,我们没有不知道武术的,而对于武术的发展问题,却没有多少人去考虑。建国初期,新政权对武术不知所措。因为刚解放,政权有待巩固,百废待兴,来不及考虑武术问题。然而在稍后的不久,一种非常传统而又根深蒂固的历史偏见起了主导作用,那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把武术看作是“犯禁”的工具。
1955年5月3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次会议上,国家体委工作报告说,“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原有武术小组,要加以整顿;没有的,暂不建立。农村中坚决停止发展,原有的武术活动,可由乡政府、青年团加以领导,不要被坏分子利用做坏事。”这就给“武术”定了性,即“坏分子利用做坏事”的工具。很快,在乡村武术活动的主要基地农村,武术活动一律被禁止。农村再也见不到武术的踪迹。
在武术是可以被坏分子利用做坏事的工具的思想主导下,改造武术做坏事工具的性质,就成了解放后武术工作者的任务,要变害为“利”。1956年3月9日,当时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在同国家体委负责人谈话时指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办法,传授推广。”
从此,武术就从被坏分子利用的“工具”走上了改革之路。沿着“变害为利”的思路,把武术从“技击之术”改造成“表演之术”。这就是今天的各种竞赛表演套路。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武术能否走出另外一条路呢?又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到底是什么?答案可以有很多:是中国宝贵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是一种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是类似西方体操的武术运动套路;是一种健身养生的锻炼方法;是中国古代自卫防身术等等。
今天,对于武术的价值,说真话,一些武术工作主管也讲不清楚。作为自卫防身术,使用的机会太少;作为武术表演套路,那是少数武术运动员的事,一般大众没必要练它;作为健身养生的方法利用,是老年人的事;作为体育运动,那么种类太多了,武术不过是其一罢了。武术的价值最后就剩下一条:你练练,我看看,大家图个热闹!
今天的武术,实质上已经成了一种“热闹”,节日搞个集体表演,定期不定期地搞个比赛,出国搞个演出,拍个电视武打片。也就是这些吧!有多少人关心武术的发展?在人们心目中,中国武术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人们只能在武侠小说里看到武术的身影。今天的武术不过是一些花拳绣腿,花架子而已。
这就是今天中国武术的现状。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武术没有成为日本柔道、剑道或韩国跆拳道那样的国技。是不是我们不喜欢武术呢?绝对不是!我们非常喜欢或者说热爱武术,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练习武术。问题出在哪呢?那就是解放后中国武术政策失误。听到这样的意见,大家不要惊慌失措。解放后,发生过多次重大政治决策失误,为什么武术工作就不会失误呢?!今天的中国武术,之所以半个世纪在原地打转,正是因为“”后没人向这潭“死水”投过一块石头。
现在让我们从一些根本性问题剖析:
今天经常出现“现代武术”或“武术现代化”这样的名词。什么意思?就是说,武术过时,社会不需要那种真打实斗的“野蛮”武术了,武术随着社会现代化而现代化,应该姓“舞”而不姓“武”了。这就是武术现代化或现代武术的含义。于是,大力发展“套路武术”,大搞武术套路比赛。武术套路是按虚拟的武打动作编排的,比赛按表演类体育项目的模式进行,如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提出“高、难、新、美”的评分标准,搞标准化动作和动作的量化标准。为了制造临场效果,拳愈打愈飘忽;刀、剑愈练愈薄,成了“韭菜叶”;枪、棍愈练愈细。武术的本质丢掉了,得高分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
今天的武术套路,一位武术运动员上场,只见他劈里啪啦打一趟拳或稀里哗啦耍一趟刀、剑,抱拳下场而去。可以说千篇一律,没什么好赖可分,没有技术含量,更看不出文化内涵。客观地说,与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相比,谈不上“高、难、新、美”。所以对此现状,国人并不认同,以此挤进奥运会,国人都为之汗颜!现在的中国武术到底是国之精粹,还是糟粕,应该要有个清醒认识了。
武术的本体是什么?武术的灵魂是什么?我们打一个比喻,比若说一只宋代的瓷碗,今天我们说它是个文物,然而它仍然是一只碗。从一件供使用的餐具来讲,宋代瓷碗与今天的碗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其本体。为什么说它是文物呢?因为它是宋代的而不是现代的,它含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现代的碗却没有,这是它的灵魂,是载体,没有魂,五百年的文化就无法承载。
武术呢?其本体是技击术,它所以是国之瑰宝,是因为它承载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的灵魂,载体是技击术。武术的一切文化内涵都是附着在技击术上的,没有技击术,武术的文化内涵就是空话!武术的这两方面内容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解放后的“武术改革”,所做的恰是抽掉武术的技击内容,空谈文化内涵。高谈阔论武术内涵,什么易经啊,老子呀,儒学呀,孙子兵法呀,道学呀等等。然而这些与竞赛套路有什么关系呢?那种“360度旋子落地大劈叉”的武术动作又有什么传统文化内涵呢?这叫割断历史!割断中国历史。问题的症节就在这里。
割断历史的另一个后果是,制造了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武术散打”或叫“散手”的怪模样。“武术散打”的规则号称“可以用中国武术各流派的任何招法”。我们不用去看他的宣言,我们剖析其本质,看看当今散打“亮相”的是个什么模样?首先,他的外形包装“头戴太空帽,双手套个拳击皮手套,两脚蹦蹦跳跳”。这是我们脑海里的武术家的形象吗?完全没有中国味!从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的外包装设计经验看,民族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却完全忽略了民族性。
一个滑稽的现象,中国的武术主管带着这样一支远征队到世界各处挑衅:到美国挑战拳击,到泰国挑战泰拳,要“打遍世界无敌手”。这么落后陈旧的愚昧思想,却要国家花钱给他买单。“打”了他一任官职,耗了十来年,开了什么“花”,结了什么“果”了呢?在现代体育中,这是胡闹!你能让篮球队与足球队比赛吗! 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两代老武术家谢世了。笔者是当年的小孩子,如今也年过古稀了。
我们应该认真检讨中国武术在半个世纪里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中国武术已经名存实亡,中国的武术主管没有抓住“”后改革开放的最后一次机会,至今,一个僵化的官僚体制纹丝未动,一任主管一个主意,让大家围着他转。这能使中国武术成气候吗!
五十年来,我们没有搞清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没搞清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没弄清武术的定义是什么,即中国武术是什么,执行的是一条盲目追随西方体育的政策。造声势,图表面,走过场,凑热闹,动辄搞万人大表演。冷静想一想,事过之后令我们出身冷汗啊!落下了什么呢?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瑰宝——中华武术就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二、没有认清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个根本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前二世纪中叶,古罗马进行了征服迦太基(北非)、西班牙大部、马其顿及希腊诸地区的战争。孟德斯鸠在《罗马胜衰原因论》一书中写道:“罗马人为了能够使用比其他人的武器更重的武器,他们就得更多地锻炼。他们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他们不断地努力劳动以增强自己的体力。他们还通过各种练习以取得动作的灵巧,而这种灵巧不外是正确地分配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们看到,我们的军队由于士兵的过度劳动而发生大量地死亡。但,正是由于大量地劳动,罗马军队才把自己保存下来。”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古罗马文化必然是“强者哲学”文化。这种强者哲学一直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西方的道德观推崇强者,弱肉强食,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所以,弱者在西方是不值得同情的。这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扶持弱者”完全对立!西方文化在战斗上的表现是“进攻!进攻!不停地进攻!”在这种强者哲学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体育比赛都是“强胜弱”,奥运会不过是一场西方体育的赛事,它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最正统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在对抗性斗争中,是尚智不尚力,柔克刚,弱胜强。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坚强居下,柔弱居上。”“柔胜刚,弱胜强。”这种弱者哲学,在西方是不能接受和不可理解的。然而,中国武术,几千年却是在这种“弱胜强”的哲学理念指导下发展完善的。终于出现了诸如太极拳这样“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静制动”的技术。不但有“弱胜强”的技击理论,而且有实现的技术方法。整个孙子兵法讲的就是“弱胜强,智胜力”,他说:“形人而我无形”“虚实不测,是以无形”;又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司命。”这些理念都融入中国武术。
说清楚一点,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经过血的洗礼,总结出了从理论到方法系统完善的,专门对付强大敌人的技击方法——中华武术。这就是中国武术的本质,它的一切都是出敌不意的“形人而我无形”之技。如此,它才能做到“弱胜强”。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没有的!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史料、文献和方法。再强调一下:这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没有的,属中国独创!
首先,外国没有哪一种技击术含有如此深厚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武术,从三千年前的《易经》、二千年前的老子《道德》,以及儒释等多家哲理,以及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到诸家动静之说,都融入其中。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世界搏击理论一律是“强胜弱,大打小,快胜慢,有力打无力”。唯中国技击理论,反其道而行之,王宗岳《太极拳论》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种哲学理念,仅中国一家。西方技击术,完全建立在先天自然之能的体力基础上的,人练得皮粗肉糙,以力降人。
第三,把“弱胜强”的理念变成可以实现的技术方法,例如“借人之力,顺人之势”。这种打法,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吴越春秋·阈阊内传》记载“要离杀庆忌”的故事:公子光杀吴王僚,自立为吴王,即阖闾。僚的儿子庆忌力大而勇,阖闾非常怕庆忌,想除掉他。伍子胥向吴王推荐要离。吴王问要离:你是何人?要离回答:我是国东一千里的人。我瘦小无力,迎风就僵硬,顺风就摔倒。大王有命令,我不敢不尽力。吴王看这个样子,不说话了。于是,要离又说:“大王不是忧患庆忌吗?我能杀他。”
吴王说:“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今,子之力不如也。”要离说:只要王有意,我就能杀他。于是与吴王策划,要离诈作犯罪出逃,让吴王杀其妻,焚烧于街头,扬灰,悬赏千金,捉拿要离。
要离奔庆忌,说:阖闾无道,无故杀死其妻,焚尸扬灰。说他了解吴国的情况,怂恿庆忌取吴国。庆忌相信了要离的阴谋,三个月后,挑选士卒取吴。他们乘船渡江,船到中流,“要离力微,坐于上风,因风势以矛钩其冠,顺风而刺庆忌”,把庆忌刺死。这是“顺势借力”的最早记载。后来,发展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以弱胜强的武术重大方法上的突破。这也是以后的太极拳的主要技击方法之一。
《易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它支撑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几千年,现代仍不失其价值。易经有两个重要的卦:一个是泰卦;一个是否卦。泰卦的卦形是,上卦坤为地,下卦乾为天,地上天下;天轻而向上运动,地重而向下运动。天地相交而生万物,阴为虚,上虚下实为泰,是吉。所以中国传统武术都要求根基,要站桩,立地不动摇;上肢轻灵,出手敏捷。中国武术,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没有西方那种蹦蹦跳跳的动作。
金字塔形是东方文化的典型造型,泰卦正是金字塔形的哲学根据。中国武术讲求内充实而外安逸,都基于泰卦的哲学理念。反之,否卦的卦形是三,上卦乾下卦坤,天上地下,天向上移动而地向下沉,天地分离,阴阳不交,故主凶,取名“否”。中国武术绝不采用上重下轻这种打法。而这正是西方拳击的经典打法,蹦来跳去,重拳出击。东西方技击术,在哲理上就是相反的,这种相反一直延伸到训练方法和实战方法。这又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的“武术散打”,不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盲目跟着西方拳击去蹦跳,还自以为是中华武术之精品,可悲而无知!
本文不是专门文章,对武术的具体内容不做太多地剖析,说明病之所在即可。
重症之一,是不深入研究中国武术所独有的特征,反而跟着西方的屁股后跑,丧失了传统文化内涵,也失去技术含量。没有独自、独立、独特的特色,也就没有技术!
三、从历史和文化上挖掉中国武术的内涵
解放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失误的集中表现是,由有关部门组织编纂的二部垄断性武术大典——《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前者严重歪曲中国武术发展历史,千方百计在历史资料中为今天的“现代武术’寻找历史根据;后者用所谓西力科学系统即解剖学的原理肢解中国武术。两部著作合一,彻底使武术“去中国化”,即与中国传统文化脱钩。
《中国武术史》(简称《武术史》)的基本观点是“武舞一体”或者“武舞同源”。《武术史》说:“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并指出商乐《大鹱》和周乐《大武》就是武舞,说“执干戈而武,就是武艺”。又说武术套路就是从“武舞”发展出来的,说武术具有三性,“娱乐性、表演性、竞技性”,这三性都源于武术的“舞蹈性”。《武术史》说:“古时武术,常以武舞形式出现。
到汉代时期,武舞已有相当的发展,如剑舞、斧舞、钺舞等等,其动作虽多随意性,但出现了追捕、进击、打斗等有强烈攻防含义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术已出现了简易的套路。”他们把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搬到三千年前的商周和汉代。什么目的?就是为武术的舞蹈化寻找历史证据。把武术归结为有攻防动作编排的“舞蹈”,其形式是“套路”,动作要求是“高、难、新、美”,其宗旨是“观赏”和“娱乐”,表现是“表演”和有表演性的“竞技比赛”。
《武术史》完全本末倒置。舞蹈是生活、生产中,也包含武术的艺术升华,属上层建筑的东西,属精神文明的范畴。然而,《武术史》却把生活基础与上层建筑倒转过来,硬说武术是从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一点社会发展史的知识都没有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就是因为他们为今天的现代武术竞赛套路寻找历史证据而歪曲历史。
历史上的武术本来是真杀实战的民间个体技击术,《武术史》却一定要把武术说成是戏台上的舞蹈。历史就这样被拦腰切断,一部《武术史》恰恰把中国武术阉割了,看不到中国武术的真实模样。这对后代是有很大危害的,后代接受的中国武术就是今天的竞赛套路这副模样,真功夫却再无人知道是何物?
《中国武术史》为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作了历史铺陈,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下称《全书》)则是阉割中国武术的实质。
我们认识事物是“全息”的。本来全世界的人类看东西都是全息的,比若说,人一睁开眼睛,马上看到眼前的全景,是山是水,一目了然。然而出现文字之后,这些就不同了,西方拼音文字是串行的字母排列,而中国象形文字是整体的方块字,我们一看到“虎”字,脑子里就出现了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西方就不同了, 英文“虎”字是“tiger”,由五个字母串行而成,识别它必须从左到右扫描五个字符才能识出该单词的词义是老虎,而每个字符都没意义。
西方文化,无处不是串行的。西方拳击是串行的,它只有“直、勾、摆”三大拳,打起来就是这三大拳的不同组合,称之为“组合拳”,谁打拳击都是这一套。东方文化是全息的,中国武术把敌我双方看成是一个整体,随时观察敌我双方的动静状态,所以才会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顺势借力”的打法,达到“弱胜强”的目的。
一些人,开口“科学”,闭口“科学”,用“科学”二字吓唬人,动辄说中国传统武术“不科学”。这里的“科学”显然指的是西方科技。须知,西方科技是从机器和解剖学开始的,西方视人和机器没什么不同,都是由零件构成,组装起来,加油点火就发动起来。大规模生产机器,要求零件规格化,可以互换。西方体操就是按这个模式设计的,体操的编排,设计出一个个模块,再把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由运动员把编排好的组合动作表演出来。“高、难、新、美”本来是体操比赛的要求,现在把它原封不动地拿到武术套路比赛中来。这四项原则都不是武术标准,武术要求是技击标准,以致胜对手为目的,不问你“高不高”、“难不难”、“新不新”和“美不美”。
竞技武术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把传统武术肢解成一个个“零件”,称其为“动作”,接着规范这些动作,叫作“可比性”、“可量化性”,再把动作编排成“套路”,创新,增加表演难度。所有这一切归为一个目的一一“得高分”。中国武术就这样被肢解了!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是以“权威”的面貌出现的,其严重性也正是在于这种“权威”。人们都以为,这就是对中华武术的最终、最高和最权威的结论,中国武术就是这个样子,一切都以此书为标准。《全书》给人以用“科学”去规范过去中国武术的假象。我们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剖析《全书》的全部内容,这里仅剖析它的要害是什么?一句话,肢解中国武术。
我们从西方科技理念基础说起。西方科技是从解剖学开始的,西方不承认看不见的东西,对人体的研究从解剖尸体人手,解剖出肌腱、血管、骨骼、内脏、大脑、神经等等。然而,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西方科技至今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人体科学的成就是从解剖死人中得到的。活人的问题,他们远没有触及。
例如,一个死人具有他们解剖到的一切东西,如肌肉、骨骼、肌腱、神经、大脑、细胞、血管、内脏等等,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知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一切活人才有的东西呢?西方科技不承认他们摸不到、看不见、听不着的任何东西。所以,他们对东方文明是不承认的。他们不承认人体有经络、穴位,他们解剖不出经络,解剖不出穴位。为什么?因为他们解剖的是死人。人死了,哪里会有经络、穴位!
中国武术是活人的运动。活人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活人有精气神,人身是精气神的载体。中国的人体观是活人观,所以讲整体,讲感知。看病也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望、闻、问、切”都是对活人的。我们的整体观还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天人合一”。这都是中华武术的基础,提出“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所以,中国武术讲功夫、招法、劲,而不孤立地讲“三大拳”、几大脚。劲是全局的,整体的和可控制的,而力是局部的,支节的和不可控制的。所以,中国拳术讲“劲”而不讲“力”,叫做“用意不用力”。
《全书》是按西方解剖学分类编排的,把武术按人体组成进行分类。以拳术为例,它分类为“拳、掌、勾、指、爪、肘、腿、脚、膝”,“拳”分类为“瓦楞拳、凤眼拳、空拳、奇拳、斩手拳、握杯拳、螺形拳、尖拳……”;“掌”分类为“八字掌、羊角掌、圆形掌、瓦面掌……”;“爪”分类为“鹰爪、猴爪、虎爪、龙爪”;“步型”分类为“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手法”分类为“贯堂手、托手、抄手、吞手、采手、牵手、封手、挠手、垫手、带手、剪手、钩手、掳手 ……”;“腿法”分类为“圈腿、勾踢、弹腿、蹬腿、踹腿、点腿、铲腿、缠腿、分腿……”;“步法”分类为“套步、扣步、行步、S行步、蹬泥步、磨胫步、闪 展步、活步、碾步……”。这样分类,把中国武术的整体性完全肢解成互不相干的若干块,完全是“大卸八块”加“碎尸万段”!
中国武术一大特色是门派林立,然而各派各成一体,它们有各自的打法,手、眼、身法、步法协调统一。例如,太极拳的打法与形意拳的打法不相同,八卦掌又不同于太极拳和形意拳,戳脚的踢法不同于潭腿,如此等等。对抗双方一亮相就表现出本门的特色。然而,《全书》抽掉了这些内涵,把手、眼、身法、步法分割成谁都可以用的“零件”,随意组装成“套路”就成了。一个套路只有“动作”,没有打法;只有“得分”标准,没有胜败之分。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是一堆死的模块的罗列!其危害在对后代的影响严重,它以“权威”和“垄断”的面貌出现,使后代不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中国武术是什么?不再有这样的概念,更不要说真功夫了!《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就是用西方体育观来挖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根的两套工具:一个从历史角度,一个用现代方式,直接的结果是“去中国化”!
如果一个民族,她的传统文明完全丧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民族性也丧失了。她将完全倒退为“动物”!她有幸富裕了、强大了,强大到谁也不敢惹她,但她也不过是个“冷血动物”。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学习西方文化,彻底而有成效的东方民族,他们就曾经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而对于一个丧失了传统文明,又不幸落后了的民族,悲剧马上就来了。所以,要看到赋予中国武术的许多神话,正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热爱。如果说武术是一门武技,不如说她是一种修养。中国所独有,世界无双!
四、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
这里为什么说思想根源?因为,这不是一时认识上的错误,乃是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偏见所致,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又转化发展为一种功利型思想。主管武术工作,不是对武术事业负责,而是急功近利。急于进奥运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因此,不能正确对待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
1、没有认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他们也谈“武术的文化内涵”。然而,他们的言行表明,他们并没有弄清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什么?差异在那里?
“强者哲学”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而中华文化与之不同。号称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上溯到轩辕黄帝,称中华始祖。中国文化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前二二二年),当时,诸侯割据,百家争鸣,对中外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有兵家、道家、儒家,即孙子、老子和孔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所以“柔胜刚,弱胜强”。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中国武术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在精神与物质,智慧与力量的关系中,更重视精神和智慧。近五十多年的武术发展战略失误与没认清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密切相关。
2、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另一个错误观点是把科学与现代联系,把迷信与封建和过去联系。谈“科学”必说“现代科学”,谈“迷信”必说“封建迷信”,这是错误的。须知,现代有迷信,封建社会也有科学。为什么孙子兵法在现代仍被用于指挥战争?因为它是科学。攻击中国传统武术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附会仙佛,传播封建迷信;二是不科学,宣传不实的高超技能。过去,许多失误都出在混淆科学与迷信的界限上,总想把“附会”和“封建迷信”的帽子扣在别人头上,而不做认真地考证和研究。
例如,中国传统的说法,认为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创造者,从而创立了武当派武术,又认为达摩是少林派武术的鼻祖。有人说,这是“附会仙佛”、“毒化劳动人民思想”。而他们却不问史料确有张三丰创造内家拳和他是武当丹士的记载。否定了张三丰,内家拳和武当派武术就无从谈起,中国武术内外两家成为空话。他们也不研究清初大学者黄宗羲父子记载的内家拳史料。一个“附会”,就把一切给全盘否定了。然而,如果这样否定下去,不但中国武术没有了,恐怕中国历史也不会剩下多少!因为“炎黄子孙”也是“附会”。
历史上,附会与史实是交融的,历史中有附会,附会中也有史实。例如,有人不承认张三丰,可是他否定不了内家拳,而内家拳总得有人创造,那么不是张三丰,也得有王三丰、李三丰吧?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还找不出来比张三丰更合适的人来。否定张三丰的史料,至今还没找到。
在历史上附会是发展的需要,它常表现为一种凝聚力,正因为众多的习武者“附会”达摩和张三丰,中国武术才出现了少林和武当两大流派,成了中华武术的两大支柱,在世人面前显示出无比的威力和魅力!
3、传统与封建的区别
中华民族有许多好的传统,武术领域也有很多好传统,如:扶弱济贫、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尊师重道等等。什么是“封建”呢?本来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封建社会对其前期的奴隶社会来讲,是社会进步;对其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讲,无疑是没落灭亡的社会。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文明的延续。
解放后,“封建”被赋予另外一种特殊的含义,即一切坏的落后的,出自旧社会的东西都是“封建”,而不去问“封建”的真正含义。进而扩大之,一切传统文化也都冠以“封建”的帽子,轻则“落后、不科学”,重则“反动”。这就是割断历史,把中国历史全盘否定。“现代武术”就是这种思潮在武术领域里的产物。斩断中国传统文化出现的真空,用什么填补呢?没有别的,只能是西方文化。中国武术进奥运是个典型。
4、武术姓“武”还是姓“舞”
在一次武术会议上,一位武术教练说,他的武英级武术运动员被小流氓打得直哭。不论西方拳击或东方的空手道、柔道、跆拳道,都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明《西湖二集》第三十四回有“相处一般恶少……都是花拳绣腿”。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六》“凡比较武艺,务要具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可见“花拳绣腿”自古有之,不过使之登峰造极的却是今天的“竞技武术套路”。此古唾弃之物,今发扬光大之!
5、尚武精神,提倡还是压抑
“尚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是一块烫手山芋。在国家定鼎之前,外患连仍之时,需要民间尚武。当国家定鼎,国家兴盛富强的时候,民间尚武就成了乱源、威胁。“尚武精神”在中国从未成为国策。
笔者举一个小例子:两年前,我早晨晨练,走在北京大街上,看到一个十五六岁样子的小流氓,拦住两个骑自行车上学的中学生,停在马路边,小流氓抡起胳膊,用手掌轮流抽打两个学生嘴巴,两个学生一动不动地挺着挨打。路上行人已经不少,都绕着过去,没有一位“见义勇为”者。那两个学生一再告饶,说:“放了我们吧!我们要迟到了。”小流氓东张西望,不说话,停一下, 接着照打不误。我实在看不过去,上去一个反关节把小流氓扣翻跪在地下。我说:“你动!我就废了你。”他向我求饶,说:“祖宗,饶了我,再不敢了!”两个中学生乘机骑上车逃跑了。这时,围上一堆人来看热闹。
事后我想,我们的媒体天天宣传“见义勇为”,为什么一个小流氓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路人竟无救援者?过往行人都比我年轻,为何绕路而行?要我这样一个古稀老人“见义勇为”?两个被殴打的中学生,为什么一点反抗都没有,任人宰割?这不是一件孤立的小事,是社会问题!这是缺乏“尚武精神”的典型实例。尚武精神一需要精神,二需要自卫防身之术。前是勇,后是实力。勇要有实力做后盾!勇而无实力,乃匹夫之勇,徒做不必要的牺牲。当前,许多人是一无精神,二无实力,当然明哲保身,或者任人宰割。如此下去,真将国无可用之兵!
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不是商品经济的附庸。国家强盛,全民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尚武精神是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国家得以强盛,人民的尚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尚武精神是一个优秀民族的宝贵传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这种精神造就了中华传统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屉的伟大人格。尚武精神,平时看不见,一旦出现危难、危险、危机,就会在人们身上迸发出来,挺身而出,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尚武精神不是“佛脚”,临时抱“佛脚”。
中国武术,正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高度浓缩的产物。学习中国武术,使人掌握一种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之术,还赋予人一种高尚道德情操。非常遗憾!解放后,我们没有处理好尚武精神问题,不把武术视为国术,把武术当作一种体育健身运动,只讲健身(近年又加了个养生之道,因为老年人多了),不谈防身。不能自卫,也就没有卫他,没有卫他,何来“见义勇为”!今天的社会,步入经济大潮之中,万众一心理财,精神上的好传统,包括尚武精神,被进一步冲淡。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被抽掉了,武术成为一种职业,是拿金牌、银牌和谋生的手段,不再是人们对文化的需要。武术在精神上的东西迅速崩溃,成为经济的奴隶!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武术家学者吴图南先生曾做过一次调查,当时中国武术的拳种有二千多个。到解放前,中国武术拳种的数量没有太大地变化,一些老武术家多健在。“”后,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一次全国武术普查,中国武术,有名目的拳种,大约有二百四十多个,其中有名而无传人的很多,老武术家多数撒手人寰。今天,笔者根据近十年的调查,现有传人习练的传统武术拳种,大约只有不足二十种,老武术家一位都没有了。解放时我们这些小毛孩子,甚至“”前习武的人,都成“老武术家”了!
武术这种东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表现为人掌握它,传承下去。如果传承不下去,则人亡艺绝!
今天的中国武术已名存实亡。你没看见八卦掌、形意拳练得满场飞吗!有这样的八卦、形意吗?
武术的主要来源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武术练习跳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