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方婷分享

  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是渴望成才、追求知识、注重交往的,但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或周围环境致使很多大学生崇尚金钱、自觉纪律差,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知识又想速成、高傲自大,但是情感和意志方面却显得相对脆弱,既任性又软弱。在科教兴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武术教学课上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术教学课中就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以及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武术与德行

  武就是对抗,而且我们中国人很早就提出来兵者凶器也,那是萧杀之气,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关系到个人的生死的事情,于是它就会有一个对德的要求。从表面上看练武术只是一种技术的修炼,获得某种技术,同时在获得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强健了身体,但更深层的是练武术追求着一种人格的修养,我们把它一般地称做修身养性,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

  武德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武术精神在各门派中所必须烙守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提出,武德应该包括:禁暴、期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春秋谷梁传》也认为习武者必须德技兼备,道术兼修。明代的内家拳法《环传》、清代乾隆年间的《武技书》中都对武德做了规定。在武术界与民间,历来都是极力赞扬德高望众的武林高手。比如宋代爱国将领岳飞、明代的文天样、清代张占魁等人,均被世人视为美德的楷模。而人们将不讲武德的视为恶者。在武术各门派中均有未习武者光修德,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格言。

  武术中重视武德的显著特点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武术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中,它的发展受到阴阳五行学说、民俗学、儒道思想、中医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武术的发展方向与学术历程。武术便以此来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德与力的关系。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倡导的就是和谐,于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力的方面相对潜化,而德则被显化,这正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浓重的人文精神与伦理精神。

  作为一名习武者,应该很清楚“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的深刻含义,把武德放在第一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习武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武者需要有吃苦耐劳、忍耐克己、知难而进的精神,同时也要心胸宽广,对人要以诚相待,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保持不为名利、乐于助人的美德,真正成为文武双全、品学兼优的新一代人才。

  武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武术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目前,武术已列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上好武术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实现终身体育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使学生们在练好身体的同时思想品德得到修炼就意义更为重大了。所以,作为高校武术教师,应该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一)根据武术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去,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封建思想的影响,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而在现代,我们所提倡的武德,不能不摈弃那些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为朋友两肋插刀”、“哥们义气”等等这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跟同学们强调,作为大学生学习中华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就要求武术教师的文化素质要过关);其次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在和平年代,体育同样是民族精神的橱窗,是体现民族富强、国家昌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这样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武德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更加清楚了武术的精髓。

  (二)武术教学中注重社会主义道德的逐渐培养。

武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只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连,把武德修养寓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中,才能使武术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力,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大量引进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一些领域却出现道德失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武德中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如今,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求大学生要做到奉公守法,更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比一般人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教师要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与精神文明相违背的消极现象,来教育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武德思想和行为规范,要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以至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

  (三)作为武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动作规范,优美大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敬佩感,才能愿意跟你“学艺”。其次,武术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学老师教育的对象基本在18到25岁之间,这些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育正在逐步成熟阶段,并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话,无疑给我们的大学生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就会起到徒有一身功夫、思想品德不正的效仿效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再次,武术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样学生才把你当成亲人,与你交心,才能受到感动,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总之,武术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内练真功,外树形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5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