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刨花莲咏春拳的简介

方婷分享

  刨花莲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香港地区盛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刨花莲咏春拳的简介。

  刨花莲咏春拳的简介

  刨花莲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香港地区盛传。其历史及拳理、功法等,与由红船传出的各支咏春差别极大。而现在是"大东风"南传二百多年间之第五传。由于此门咏春一向很保守,从不公开,只有一次,约八十几九十年前,佛山精武体育会举行盛大武术表演,发帖邀请"刨花莲"出席表演拳术,由朱忠出场表演了一套"寻桥",与会中者还有当时武技超群,德高望重的前辈梁世苏。由于已不需要反清复明,所以后来莫沛安乃作半公开式教授,及现亦于香港南北国术协会开班。

  刨花莲咏春拳的形成发展

  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

  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练习咏春气功(肾气归元);第二羊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穿心捶)、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另有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基本拳法;第三阶段练习“学手、练知觉”。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咏春拳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佛山粤剧红船的琼花会馆中,几位梨园弟子王华宝、陆锦(大花面锦),高佬忠等随红船戏班上南雄演戏。酷爱粤剧的梁博涛每当戏班上演必前往捧场。王华宝主演的关云长忠肝义胆,大花面锦的张飞扮相武风凛凛,高佬忠的刘备义薄云天,感动了台下的梁博涛,萌生与三人结交之意,一回生几回熟,再经有心人撮合,梁博涛与王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一见如故。梁博涛随红船戏班南下,定居于广州。以后梁博涛更将王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收为入室弟子。日后王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梁二娣得技后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在王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王华宝。王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刨花蓮詠春一脈來源:

  少林寺被清廷所毁,寺僧便四散逃走,有散于北方其他地方,亦有南下广东,福建等地,一名绰号“大东风”之少林和尚(真姓名及法号已没有提起,因避清廷耳目之故,而“大东风”的意思,在当时中国民间有俗语所谓“唔好东风搅坏天”,借用其意即要造反)逃到广东,遇到两名兄弟并被收容,兄叫谢国梁,弟叫谢国樟,袓籍西樵,单灶谢,一为文官,一为武官,两人虽为清廷效力,但皆为清官,而且身为汉人,亦对满洲人欺压汉人而心感不愤。经过一段颇长日子的相处,“大东风”见两人品德端正,为官清廉,对自己礼待有加,且心系汉族,并非为虎作伥之人,就传两兄弟武功,并且透露,懂此门武功者,皆为反清义士,但此拳本无名,乃少林一脉,但少林功夫门路繁多,于散出少林后,便各自成一派,亦具派别名称。缘于本派功夫,既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当然会联络及组织各地之反凊组织(即初期之洪门等三合会),而本派暗语是“永言矢志,毋忘汉族,还我河山,大地回春”,为便以传于后世,遂将第一句“永言”合成一“咏”字,加上第四句最尾“春”字,以命名此一拳派,是为“咏春”。何解第一句用首两字,而第四句只用最尾一字?因为“永言”合成的“咏”字,是一动词,创拳者们既身为明朝遗臣或子民,能够驱逐鞑子,还我河山,是为毕生最重要的事,所以“咏”的意思,就是告诫所有的人,要经常在心中吟咏那四句的暗语,勉励自己,不可或忘。

  关于上述四句暗语,不单说武术界的老前辈,只要是年近六十岁,武林阅历丰富,及对初期洪门三合会组成之历史及目的有所认识者,都会听得出这四句暗语的含意。

  “大东风”是道光年间人,咏春拳亦由此而南传广东,而谢氏昆仲是咸丰年间人,当两兄弟学成武功后,大东风便离开他们,返回北方,临行前叮嘱谢氏昆仲,创此拳乃为反清复明,为保存隐密性,只能“传而不教”。

  几十年后,谢氏昆仲告老还乡,收了两名干儿子,一名梁洪韬,亦为西樵人,后来曾中得武举人,擅使关刀。另一名刘达生,同治年间人,自九岁开始随两干爹习拳,因其名中“达”字,以草书写来,很像“莲”字,故街坊叔伯皆笑称其“莲仔”,久而久之,他亦习惯了这称谓。又因其在佛山曾做“刨花”行业,那是一种树木,将其刨成刨花,放在水中煮滚,会分泌出浆液,用作搽腊头发,以固定发式,即属现代之化妆品行业,“刨花莲”的绰号,乃由此而来。

  刨花莲后来在佛山唐裕昌宫粉堂作掌柜,一生只收有数名弟子,有李善初,罗甜,陆义(先随张保学咏春十二散式,后再随刨花莲学齐咏春门之套路及技法),朱忠,李炳霖,郭佳(现仍在佛山)。 朱忠,光绪年间人,十一岁时从街坊处得知刨花莲功夫了得,于是慕名前往,却是被拒,返家后闷闷不乐,其父问及,于是说出原委,其父带他一同前往,看谁个教头这般大牌,一见面,原来是相识数十年之朋友,却从未听刨花莲说过会功夫,但因其两人既谂熟,才答应收朱忠为徒,其时刨花莲已七十多岁,朱忠将其迎回家中教授,除侍奉起居饮食外,每月束修为三十元白银。

  在解放前,朱忠与家人移居香港,住于深水及开设跌打医馆,凡数十年,四年多前,才享高寿而终,年一百零五岁。朱忠在港数十年间,除数名子女外,先后教有很多弟子,其中弟子莫沛安,早年随朱颂民习传自冯少青的永春拳,因他长年做武林记者,跟很多武林前辈熟络,故亦旁及其它一些拳派,如自然门等。在六○年代,因他经常到旺角吉祥茶楼午膳,从邻台一些老佛山口中,得悉有一位咏春门的老师傅,住于深水?,名叫朱忠,其拳法很有古朴味道,大不相同于一般所见之咏春,莫沛安几经查探,终于寻得朱忠老师傅,多番恳求下,被朱忠收为弟子,其后莫沛安想在“新武侠”杂志介绍本门咏春,于是请示其师朱忠,朱忠是尊师重道之人,因他是学“刨花莲”的,所以就叫莫沛安写“刨花莲咏春”,以别于其它各支水,而本门咏春亦由那时开始转叫“刨花莲咏春”。朱荣枝师傅虽已八十岁,但步履动作之灵活敏捷,犹如小孩般。

  综观历史及拳理、功法等,与由红船传出的各支咏春差别极大。而现在是“大东风”南传二百多年间之第五传。由于此门咏春一向很保守,从不公开,只有一次,约八十几九十年前,佛山精武体育会举行盛大武术表演,发帖邀请“刨花莲”出席表演拳术,由朱忠师公代为出场表演了一套“寻桥”,与会中者还有当时武技超群,德高望重的前辈梁世苏。由于已不需要反清复明,所以后来莫沛安乃作半公开式教授,及现亦于香港南北国术协会开班。

  刨花莲咏春拳的内容特点

  刨花莲咏春,属内家拳,入手以形,出手以意,用劲走阴柔一路,要柔中带刚,即“韧”,身形要浮沈吞吐,步法进退及虚实转换要轻灵,如珠落玉盘,手法走弧线及直线,要能变化无定,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本门咏春有十套拳,分为上五套,下五套。又分为五套长,五套短。再分为五套柔,五套刚。但本门之刚,不同于硬。第一套拳种是小念头,其余九套由小念头变化而出,却仍有部份小念头中之段落。而十套拳中,从第二套至第十套,皆以一些重点手法命名,而第一套,却名为“小念头”,是一个抽象的名称,意思是提醒初学者,学此门功夫,非人人能成功,因为虽然本门咏春无论手法、身形、步法等,均多而复杂,练得纯熟固然要长时间下苦功,但当运用时,是讲求知觉及变化,而非死招式,因而个人的脾性必要收敛并多作思考而领悟。例如,好勇斗狠不成,胆小怯懦不成,力太硬朗不成,力太软弱不成,过份开展不成,过份拘紧不成,过于刻意不成,过于无意不成等等。若练本门拳法,一不可怕打,怕打终被打;二不可贪打,贪打必受打。

  基本三手有:捆、掼

  口诀:推、摩、熨、荡、黐、黏、连、随

  入门:基本功力拳(不入于正式拳套)

  拳套:小念头、十字、寻桥、脱手、标指、鞭拳、剁手、箭拳、箭掌、侧身

  木人桩:外桩、内桩、刚桩、柔桩。

  兵器:六点半基本棍种(套路)、扇面六点半棍、虎尾六点半棍、磨盘双刀、书囊剑、大扒、小挑、关刀、十三节鞭等。

  兵器桩:刀桩、棍桩(其桩形结构不同于木人桩)

  双人对练:熟手(黐手对战套路)、棍黐棍、刀黐棍、刀黐刀

  练功桩:竹桩

  除此之外,尚有很多基本对练,高级对练,定步黐手,动步黐手。

  刨花莲咏春拳的劲力运用

  从各门咏春拳的木人桩和双刀技法招式上分析,刨花莲咏春拳大部分散手动作同其它咏春拳用法是一样的,只是在对练中多了肘法还原对拆,太极拳的单、双推手和低桩对拆法,并要求习者如打太极拳一样意紧形松、先慢后快,把每一个动作练至准确无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后,加入本门手法和其它手法训练,达于灵变。咏春拳每一组对拆都是对实作功夫的灵变深造,也就是说,组组对拆都是自由技法之再造。速度则视功力进展而变。对拆的过程则是练意、练气、练技、练劲、练外抗能力和手、身、步合一灵变的过程。练的时间越长,功底越深,技法越精。由于刨花莲咏春拳长桥手、中桥手、肘法和推手等都是近身技法,故在近距离的对垒中,其控制能力和击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犯则立仆。本门拳、桥、掌、指、膀五个部分的训练,应结合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在原来对拆基础上进行筋骨屈伸的弹制、弹击发力,使出手快疾凶猛,反弹而出。此时应是以意催形,又以形催劲制击。功底越深,气之激越大,劲力越猛,久练则形成自然反应,适合远、近距离的不同打法。 劲力运用如能做到在技击中有效地控制, 则须在对拆中训练出一种密而不漏的防制技法,这种技法是由内静练至外静(慢)。所以初练咏春拳时,要求习者口微合,以鼻呼吸,对拆时动作要缓慢。把每一个动作做准后,意想掌桥粘跟着对方而留送。双方对拆用力应是不丢不顶,着着还原。这种定步扎二字钳羊马的练劲(气)、练技过程是从缓慢逐步过渡到实作技击的长时间过程。通过对拆练习,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保持气之荡荡不息,技击时做到劲力绵绵不断、马步坚实、呼吸自然、神不散、体不倦自然灵变。

  通过对拆训练能使练习者不断提高实作控制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三节控制手法:手为首节,身为中节,脚为根节;手之掌为首节,桥为中节,肩为根节;头为首节,胸为中节,腰为根节;脚掌为首节,小腿为中节,大腿、胯为根节。三节控制均有左右、高低、前后、横斜之用,用之得法在于随机应变。随机应变即通过对拆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入化、随心所欲。手之三节控制则有上、中、下三路用法。上路对拆手法有小念头、中膀、鹤顶手、上勾手、拦撑掌、八挂、叶掌等;中路有大膀手、八挂掌、下拦撑掌、叶掌、下勾手、二龙挣珠、推手等对拆;下路有撑鸡脚、大膀手、跪马捶、下勾手、八挂掌等。咏春拳除了撑鸡脚和跪马捶是下路攻防动作外,所有长桥手动作均可以马步变化直接防制下路,只要习者多练则可严密控制。身之三节控制主要是避开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配合手的技法而制击(放)之(包括脚之制击)。身之防制有左右、前后侧身、小环魂左右、前后侧头。有左、右、后小环魂腰和大环魂腰。

  练习三节截制法(控制法),从动作去理解,是要求习者通过密集防制而达于法。这种法是随心所欲的,而非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技击中只要随便用一个动作,就可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如在实作中以拦撑掌进攻对方:运动中对方突然起直蹬脚,我则变下撑掌弹击其大腿内上侧部位(另一只手弹撑亦可)。这样除练就快速反应外,还可以保证自身重心不变及撑击效果,但此时须配合身马变化(高低)。如欲使这种有效的打法适应远近距离而用,则须具备意控能力。远距离的意控着重下路的腿击,要注意控制其势和点,如擒贼先擒王一样。所谓势就是来势,即视对方来势之重心变化而变,

  可充分利用对拆中的近面而转之法控之。这种迎面而转之意控并非在远距离跟着对方转,而应在接近对方攻击距离时迎面而转,这和引敌误途、先发制人是另一回事。所谓点就是对方的手中节、根节之部位。脚之点应是小腿部位,大腿、胯部均为意控的截制之位。一旦达攻击距离,意控变为截制其脚或膝便可。意控脚微动即对方脚向上、向下微动,也就是膝动,通常以脚弹击时,一脚微下沉曲膝助支点发力,另一脚促膝发力截击。如能在技击中意念微动,截制在点,掌握好攻击距离,即可做到我顺人背,犯则立仆、先发制人。李小龙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这个道理。李小龙的见解是十分有哲理的,他提示人们在对垒中要视对方的实力、环境、人数而应变。要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程度而运用。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掌握远、近距离的控制能力,才可先发制人,否则可能被伤或两败俱伤。同样,技击中的不招而打、连招带打,都要具备全面的控制能力,才能得法。

  刨花莲咏春拳的基本功法

  人们在练习刨花莲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基本功法的修炼。而刨花莲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刨花莲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那么什么是刨花莲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刨花莲咏春拳的基本功是习刨花莲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咏春入门十二式。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那么,刨花莲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刨花莲咏春拳十二式

  练好刨花莲咏春拳十二式,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以前曾经使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刨花莲咏春拳的大平台。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练好了“十二式”,那么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

  钳羊马步,膝要朝中。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刨花莲咏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动作说明:以二字钳羊马起式,要求双膝内钳,提肛收腹,落膊收胸,头顶中天,如待发之弓(图1,图2)。左拳沿中线打出(图3,图4)。每拳发出时一用力则另一手尽力回抽,交替出举。两手形成,一前—后的对拉劲或二挣劲(图5—图10)。每次须操练过百,力尽而止,目久功成。

  刨花莲咏春拳的经典功法

  咏春气功

  肾气归元气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别家气功那样把呼吸压抑为腹式的慢、细、悠、长,也无须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地结合起来,经过回圈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据岑能先生介绍,肾气归元功法是咏春拳的收功法。在练习完咏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和功法(木人桩、卧虎功、红砂手等)后,均须练习肾气归元功,意在将所练功法的功力纳入体内,为己所藏,所谓功法是也。故我咏春同门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练。

  刨花莲咏春拳的注意事项

  一、练功时间:肾气归元功法练习时间宜是申时至亥时(即下午5时至晚上11时)。这段时间练习可以活跃肾纳内气,促进心肾相交,滋养五脏六腑,起到练气化精、练精化气、益补精肾的作用。当然,在早晨或其馀时间练功亦可以,无任何负作用,不会走火入魔。

  二、练功环境:最宜空气清新、人少寂静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风吹袭。

  三、在此功锻炼中要节制性生活。

  四、饮酒不要过量,要少饮,酒醉可使气乱,少饮也能助气。

  五、不要动怒,怒火伤肝,发生气逆,有害身体。

  六、在练功中不要讲话。

  七、一般三个月内腰后命门有温热感觉,由点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听其自然,听之任之。此快感属练功入门之启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肾气归元的练习法,共14式:

  第一式:预备式

  两腿自然分开站立,略与肩宽。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尤其是中指与无名指并紧(沟通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与无名指之手少阳三焦经),鼻呼鼻吸,不故意压抑。全身入静,无须意守丹田,顺其自然。嘴唇轻轻合拢,舌尖自然轻顶上鄂(沟通任督二脉),两目微闭平视(高视则气上,下视则气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翘起,曲前臂缓慢地自体侧运至体前贴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翘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缓慢放下至还原。自然呼吸,还原后再做第二次,如此回圈,可连续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阴、三阳经脉的气机同时运行,促进脏腑气血运行。由于大拇指向上翘起,可使手太阴肺经的气机从少商穴移动至中府穴,促进肺循环,加速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促进吐故纳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础上,双手垂直成勾手,紧贴股骨,用手腕向后屈上提。同时两脚跟向上提起,用前脚掌支撑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随后,慢慢还原成预备式。连续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后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后都要重复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肝经,使足三阴三阳经脉气机运行。

  第四式:体侧左右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为轴向左侧转体,右手弯曲置于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转回正面。双手放下还原。完成左转体后,接著做右转体,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调理肝气,主治肝气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纳气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体屈

  紧接上式,两臂在两侧成一字平肩举,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后以腰为轴,躯体缓慢向左侧斜侧倾,同时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随体侧连续上举过头。呼吸自然。身体缓慢恢复成双臂在两侧平肩举,呼吸自然。双臂下放还原。然后作侧体右侧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侧3次,右侧3次。此次功能可以调理脾胃,中散气。主治:脘腹胀滞,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纳气

  紧接上式,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八式:转腰云手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上提,自然呼吸。身体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从右侧向左划弧。呼吸自然。接著,身体向后仰,左手随身体后仰划弧从背后绕后上头顶过百会穴,躯体转回正面,左手随身体回原划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终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后,即出右手划弧回揽腰际,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进行,一式完成后掌心才慢慢向下,双臂慢慢下垂至体侧还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阳生气;舒筋活络,主治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尤其是腰部损伤)。

  第九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式:扩胸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朝天,经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向上,呼吸自然。双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后,手掌转向正面,半握拳,从正面慢慢下降至与肩平。双拳化掌,掌心朝地,双肘分别向背扩胸一下即恢复原状,然后从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双手从腹部下垂到身侧还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复做6次。此调理肺气,舒胸解郁。主治气紧、气喘。 第十一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桩法

  在上式的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向上,经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朝天,双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两臂伸直向左右外侧划弧下降,同时双腿蹲下,双手掌划大弧到膝前合拢,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随即慢慢站立起身,双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两臂亦慢慢垂直还原。然后再做第二次,反复回圈做6次。此式可养阴活血。主治气血亏虚。

  第十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两手掌心互搓10次,双手以指为梳,梳头5次。功毕,休息10分钟,可再练第遍。

    5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