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

方婷分享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书籍和论著数不胜数,大小图书市场里令人眼花缭乱,真可谓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作者写《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这篇文章时时提笔,又随机放下,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普通、太常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太极拳有着一种神秘的模糊认识:说起太极拳,就是气沉丹田、修身养性、以柔克刚、隔山打牛、仙风道骨等等,不管是谁,一旦练习就太极拳就可以气沉丹田、修身养性,立刻就可以身体康健,没有了烦恼和忧愁,这种认识过于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欢迎阅读!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

  在当今的时代里,这种畸形认识是由于人们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和亚健康状态所导致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今天,作者终于定下心来,操笔论拙,谈谈从师、悟道研习太极拳的切身体会,引领太极拳爱好者和尚未接触太极拳的同仁们来正确认识太极拳,采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太极拳,因此,要想练好太极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一、明师引领是关键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师父领进门这个前提,就没有所谓的修行。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更是如此,没有明师,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否则,也是瞎练,净是无用功。明师指点是根本,也是关键,明师虽不是什么“名师”,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师”,但是他真正懂得太极拳,能够引导你走向太极拳的康庄大道。我的太极拳恩师有三位,分别是崔玉洁、职汝垒等两位老师,虽然名气不大,但都是当今太极拳界十分难得的明师,他们都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金鳌真正的衣钵传人,跟随师祖几十年如一日。师祖陈金鳌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一代宗师陈垚嫡孙,师祖师承祖父,祖父陈垚去世后,继续跟随三祖父陈鑫深造,十七岁成名,文武兼备,拳理明了,晚年功夫已臻化境。因此,我的恩师们都是拳理通透,功夫深厚,对八卦、形意等其他内家拳拳理也有涉猎,我们徒弟们从恩师那里可以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能够真正明白拳理。

  师父不明白拳理,讲解起来含糊不清,徒弟们自然没有正确的认识,练起拳来稀里糊涂,既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练坏了身体。

  我的恩师经常边教拳边给我启示,试问如果对太极拳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身体内还没有产生内气,哪来的气沉丹田呢?身体的各种生理毛病还没有来得及修复和修正,哪里来的养性呢?如果真的一旦练习太极拳,就可以气沉丹田、修身养性,那还要那么多医院干什么呢?

  由此,我们师兄弟们都领悟到了一点,那就是,将太极拳拳理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练到身上什么程度,就有什么样的健身效果和功夫结果。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太极拳健身效果的出现也是一个过程,有着它独特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反应和现象,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太极拳。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二、掌握身法要领是核心

  任何一门功夫都必须由明师引领入门,太极拳更不例外,但怎样入门?入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身法要领!明师引领之所以关键,就关键在怎样教徒弟掌握身法要领。一旦将身法要领娴熟地练到了身上,太极拳就算是真正的入了门。

  身功的练习需要正确的身法,恩师经常讲,太极拳的身功表现在技击和健身两个方面,技击和健身相辅相成,不能技击的拳种也不会有任何健身效果,而不能健身的拳种也不会具备多大的技击威力。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技击以身体的健康程度为基础,强健的体魄是技击的资本,拳术不能健身,根本谈不上技击;反过来,在练习过程中,细腻地摸索一招一式的技击作用,技击是靠太极劲来实现,研究技击就是研究一招一式的太极劲,研究一招一式的阴阳运行,研究透了一招一式的阴阳运行就等于将身体各个部位的阴阳达到了平衡。

  在研究技击过程中,平衡了阴阳,气血流动通畅、供应充足,精、气、神、意和合为一,肌肉骨骼得到良好发育,身体自然越来越强健,也就印证了中医所说:“阴阳平衡就是最大的健康”。

  从技击和健身相辅相成的关系来看,身法在身功的练习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正确的身法才能练出健康的体魄来,也只有正确的身法才能保证在技击中得机得势、立于不败之地,身是第一主宰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陈氏小架太极拳保留了河南温县陈家沟最为隐秘和保守的无圈练习方法,在技击上,挨身就打,接手就发,没有粘黏连随那么多中间环节,实现了真正的化打合一,这大大不同于其他门派的太极拳。一般的太极拳练习都是从大圈开始练习,慢慢练习中圈,在逐渐过渡到小圈,随着圈越来越小,逐步达到无圈的地步,而陈氏小架太极拳则是直接从无圈开始练习。

  无圈练习方法顺应了人体的自然弯曲,通过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泛臀开裆,使脊柱的生理弯曲更合乎自然而没有改变这种先天弯曲,从而强化了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掌握身法要领的前提就是正确理解身法要领的含义,但许多人不得明师讲解,对身法要领还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连其一都不知道,这是当今太极拳领域急需明师的根本原因。例如含胸拔背,什么是含胸?含胸含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拔背应该怎么拔?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含胸就是含在以膻中穴为中心的周围辐射区域的部位,结果将身体练得气喘胸闷,肺功能急剧下降;例如沉肩坠肘,沉肩怎么沉?沉在哪个部位?坠肘应该怎么坠?为什么不是沉肘?有些人认为沉肩就是沉肩关节,用后天拙力刻意往下压肩关节,结果练起拳来要么神经紧张,要么周身肌肉僵硬。

  练太极拳讲三修,即修身、修气、修神,掌握身法要领其实就是修身的方法,也是正确练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将身体修正到适合练太极拳的状态,即将身弓(从大椎到尾骨)、手臂两张弓(从手梢到肩根)、足腿两张弓(从足指到胯根)练成一张大弓,就可以做到一身具备五弓,以腰脊(命门)为弓把,作为回收内劲、发放内劲的枢纽,才能符合“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的道理,这是太极身法的完美体现。

  缺少明师的讲解和正确的练习方式,很难将身法要领练到身上去,这种情况下,入门太极拳根本无从谈起。因此,要想达到以柔克刚、强身健体的目的,明师引领和掌握身法要领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三、仙风道骨在于气质、气质在于养气

  有了明师引领入门和正确掌握身法要领后,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不再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可以晋升到精神状态健康的层次上。所以,太极拳的练习有着它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就可以侧重练习修气阶段,其实,在掌握身法要领过程中,已经在修气了,只是侧重点不在修气罢了。

  一身具备五弓后,身体内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内气,适当的调节后,内气的气机在身体内部运行通畅,逐步凝聚为内劲,但这个时候仍然需要明师的指导。拳谱上讲:“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通过中正完整的身法,将全身之气集中于丹田,即气沉丹田,然后通过丹田内转,可周身循环内气,气顺则色和,时间稍长就可以改变气质,有了良好的气质就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仙风道骨的味道逐渐在身上得以体现。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四、心境神明可以使心态淡泊

  气沉丹田后,丹田可以内转后,太极拳的层次就逐步进入了“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境地。内气聚集充足,可以学会敛气,即丹田开始积蓄能量,逐渐打通督脉,现出元神,南怀瑾先生称之为“由生机以灵机”,接着就可以做到敛气入骨,内气强劲,洗刷骨髓,汗毛直竖,也就是达到了佛家讲的洗髓、道家讲的伐毛境界。

  在洗髓伐毛阶段,内气冲洗神经,可以梳理由于人们日常忙乱而引起的神经紊乱,提高神经敏高度,改善精神意识上的反应迟钝,也就是太极拳专业术语所说的神明阶段。

  因此,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必须学会以神驭气,用大脑里面的“神”指挥丹田中积蓄的内气,使乾坤(乾为头、坤为腹)合而为一,道家称之为性命双修。乾又可称之为上丹田,坤可称之为下丹田,师祖陈金鳌经常讲:“上丹田和下丹田之间的气机打通就可以称作内呼吸”,上丹田和下丹田之间怎样才能打通气机呢?具体方法如下:

  下丹田积蓄能量并进行内转后,给内气提供了强劲的运行动力。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达到会阴穴处通过提肛聚气,再由尾闾关达到夹脊,上升到头顶,也就是到上丹田,印堂穴处会产生往内紧收的感觉,这时候,再凝神入脑使大脑空静;大脑空静后,再凝神于中宫穴(即胃口)处,由点到面,松开这个中窍;这个穴位位于上丹田与下丹田的中间,是上、下丹田之间通路的关口,这个关口打通,身内的上部内气与下部内气可以通畅交流,不再仅仅依靠小周天交流,即中医上所说的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阶段,这时候阴阳二气互相转化,阴阳和合、太极运转,所以心境神明、心态淡泊。

  这时候的健身效果不再仅仅是强身健体了,更有祛病延年的效果。内呼吸得越好,丹田气就越充实,阴阳越是平衡,身体越能松空,随着境界的提升,松空有着三个境界层次,即身空、心空、太极空。所谓身空是指将太极拳练到了身体没有重量的境界,即佛家所讲的初步消灭色身,道家所讲初步斩杀三尸神;心空是指练到了在有意无意之间、勿忘勿助的状态中练习太极拳,可用意念打拳,外在的形体动作已经不能被看到;太极空是指将阴阳和合到了无极状态,不再有阴阳之分,随处随时可发太极劲,达到了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状态。

  太极空的境界层次等于是将生命回归到了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将人身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合二为一,这时能真正感到“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的真切感受,这个境界层次已经很难用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这些词语来描述太极拳的效果了。

  总之,我们弟子们跟随恩师学习太极拳二十余载,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没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境界,太极拳修身养性、以柔克刚、仙风道骨、淡泊心态这些外在的体现都是通过内在的一步步练习获得的,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想当然就有的。让我感触最深,也让我终身难忘的一点是:明师难得,只有明师才可能出高徒。

看了“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太极拳”文章的人还看了:

1.如何判断太极拳理是否具有科学性

2.太极拳练习的“四病”

3.太极拳的本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4.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洪式太极拳

5.太极拳练习的四病

6.太极拳盘架“稳”中求

7.太极拳桩功

8.太极懂劲阶段暗劲的训练方法

9.太极八法的简介

    55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