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拳架与内外三合的关系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习练太极拳能提高技击技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那么太极拳拳架与内外三合有何关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拳架与内外三合的关系。欢迎阅读!

  太极拳拳架与内外三合的关系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道家哲学思想,其拳架符合物理学原理,在练习中,要求协调一致,保持中正安舒。

  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公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第六章讲:“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整体健康运动。心如何想,意思就如何随;内气如何引,劲力就如何走。

  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要保持内外、上下、左右一致,做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的特点。

  全身筋骨、四肢百骸或顺或逆、或上或下、或走弧线、或走圆圈,螺旋缠绕,动作或动或静、或开或合、或刚或柔、或阴或阳地舞动;其身型稳如泰山,不偏不倚,外形规矩,拳架就此形成。因此,内外三合和拳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陈氏传统太极拳的放松为例。首先是心静下来,什么杂念都没有,只想太极拳,这是心的放松;心一放松,意随其心指挥全身放松:松肩沉肘,圆裆开胯,眼平视正前,头虚虚向上,五趾抓地,脚底涌泉穴虚空,呼气下沉丹田,慢慢进入无极状态。

  陈氏太极拳传人马虹先生在讲放松时,说放松有“松沉、松活、松展、松静”四层意思。

  练习太极拳要求放松,如何达到放松呢?胯部的放松是关键,只有胯放松了,虚实重心才能轻灵转换。

  上下才能相随;胯放松,丹田才能转动,打拳才能以腰为主宰;胯放松,才能周身一家发整体劲;胯放松,阴阳才能对称,劲力才能八面支撑,拳架才能中正。

  胯的放松有四层内容:胯的下沉、胯的缠丝转动、胯的外向展开即双腿的重心移动、呼气下沉丹田、腰转正、双胯的最后放松。这也正是马虹老师所讲的松沉、松活、松展、松静的过程。

  在这里,心为主宰,意气相随,内外三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心想胯要松沉,在心意的指引下,内气催动臀和胯垂直下沉;心想松活,力起于脚跟、行于腿,再催动膝和胯先微向右再向后螺旋顺缠;心想松展,胯和膝的榫关节松开,内气入于骨髓之中,充于肌肤而使肩肘手、腰膝胯节节贯串,重心向左或向右移动;心想松静,呼气下沉丹田,双胯放松,眼看正前。

  松胯的全过程在内外三合之中完成,外形随胯的放松必然是劲往上领、胯部松开、裆部撑圆、臀微内敛、上身中正、沉肩坠肘松腕,关节全部放松,从而形成规规矩矩的拳架。

  又如揽扎衣一式,心想先引进落空,再发放对方,意气相随,上下肢就表现为上合下开,出右脚外套对方的左腿,眼看右,丹田内转,右肩右肘右手向右向上逆缠旋转,走肩、肘、手的节节贯串劲,内气引领内劲穿筋过骨向外发放。

  当右手推碾对方到我的右脚上方时,我塌掌根变顺缠放松,使劲用到十分满足,碾搓对方胸部,同时右膝扣击对方膝盖致其倒地。这时内气达于小指掌侧掌根,胸微左转、左臀左胯螺旋下沉与右掌下塌碾推相对应,呼气下沉丹田变放松,此时略微一停,但所停者只是外形放松的一瞬间,其内劲内气实未停止。

  右腿弓步,小腿垂直地面,脚尖45度斜向右外;左腿蹬步,脚尖垂直扣向正前,裆撑圆。过程之中,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合上了;定势时,右手与右足、右肘与右膝、右肩与右胯也合上了。全过程心领意随,四肢百骸皆听其令,内外三合各就各位,刚柔相济,阴阳对称,拳架中规中矩。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论述道:“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故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而五官百骸皆听命焉。官骸不循规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太极拳拳架标准

  一、外形

  检查一个学员的太极功夫如何,首先从外形看起,外形动作是否规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身法是否端正,美观。上身端正,顶劲用意上领,松肩沉肘,内气下沉,重心稳定。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正,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能保证呼吸均匀,不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2、拳式转换,每个动作的起点、落点、运行路线、角度、方位变化是否正确,是否以腰为轴进行转换。

  3、手型手法,手型是否柔和,手法是否圆活,动作是否到位。

  4、步型步法,步型是否正确,步法是否轻灵,落步是否稳健,方向、角度是否正确,是否能做到迈腿松胯。

  在练太极拳脚上功夫的时候,要注重虚实转换,搞清虚实的对称关系,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5、重心是否在变化时保持稳定,特别是在转身、蹬脚等动作中是否稳定。

  6、眼神是否随身而动。

  7、放松是否能在练拳时做到放松。

  二、内劲

  有了正确的外形,掌握了动作的尺度,就会表现出精神和内气的充足,用太极术语来讲叫做内劲。主要表现在。

  1、整体即动作各部之间协调,上下配合无缝隙。

  2、捎节领、中节随,根节摧。

  3、呼吸内外呼吸相配合。

  三、技法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没有技击含意的拳架,也就起不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1、在练习太极拳有一段时间后,应在老师的讲解下弄清每个动作用法,敌我所处的位置。

  2、每个动作的技击含意,也就是化发运用。

  四、功力

  功力是表示练习太极拳者的一项标准。一个有功夫的人,在练习时拳架低、重心稳、动作慢,呼吸深长,动作协调,虚实分清,用意指挥,动作以内带外,处处圆活,精神贯注。

  五、拳理

  不但练习时合乎拳理要求,并能弄清太极拳的基础理论。

  1、太极拳的阴阳虚实规律。

  2、有前即有后的理论根据。

  3、有左即有右的运动方法。

  4、互为根基的下肢变化。

看了“太极拳拳架与内外三合的关系”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的关系

2.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与内三合、外三合

3.太极拳与八卦的关系

4.武当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5.太极拳八法与八卦的内在关系

6.太极“外三合”之肩与胯合

7.太极拳以静制动浅析

    11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