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下面学习啦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1、带来抗生素滥用:输液不合理很多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
2、静脉输液本身存在的风险增加: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
3、各种微粒污染机会增多: 橡胶微粒、 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等引起微粒污染且输液量大、次数多、时间长,微粒污染越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4、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的机会 :输液大厅人满为患;非医疗环境内的输液,不利于病情观察,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中,有60%是发生在输液中。
5、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感冒发烧输液两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风输液;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主动输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甚至白蛋白以补充营养(如高考生)。
6、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忙碌。
输液的配液环节的管理
1、控制治疗室的人数,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其中金葡菌67%葡萄球菌45.5%,在没有层流通风装置的空气中开启输液容器时1升容器大约进入100毫升空气。稀释药液时在密闭无菌空瓶内抽吸空气,配置粉剂要充分振动,待药液完全溶解再加入液体,现用现配(配置好的药液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微粒越多细菌污染越大)。
2、砂轮切割玻璃安瓿时安瓿割锯痕,开瓶前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减少玻璃碎屑进入瓶内;抽吸药液时改变安瓿倒置的吸药方法,防止安瓿断裂时微粒混入药液;抽吸药液时针头应置安瓿中间。
3、选择合适、侧面带孔的针头,最好一次性使用,避免加药时多次穿刺瓶塞,增加微粒产生;穿刺瓶塞时斜角进针可降低碎屑产生。
4、加强护士操作的无菌观念防止各种污染。有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减少药物配置过程中污染,并有药师参与处方的审核,可保证静脉输液的无菌性、相容性和稳定性,确保患者安全输液。
减轻输液痛苦方法
使用衬垫
为使穿刺血管充容,很多护士将止血带紧紧地捆在病人肢体上,让病人感到无情的约束与压抑的痛苦。但如果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先围上一层衬垫再扎止血带,就可以完全消除病人的痛苦与不适。
合理固定
穿刺成功后如果将左拇指紧紧压在针柄上,被挤压的针头对局部皮肤组织的牵拉引起的疼痛是较为剧烈的。远加近固定法即进针前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胶管中段,穿刺好后左拇指轻轻压在针柄上再小心贴胶布(注意:不能改变进针后针头与皮肤间所成的角度),既简单易操作又牢固无痛苦。
密切巡视询问
在药液滴注的过程中,病人常会出现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护士要密切巡视询问病人,随时处理病人的问题。在气温较低或滴注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如氯化钾、氨基酸、红霉素等)时,要帮助病人保暖,调节好滴速,做局部热敷,使药液顺利输完。
轻柔缓慢拔针 目前不少护士仍习惯传统的快速拔针法,有时工作一忙就让病人自己按压针眼处,由于按压的部位和力度不当,所以拔针后针眼出血、局部肿胀、青紫等现象时有发生。轻柔缓慢拔针后,护士用无菌棉球轻压在血管穿刺点和皮肤穿刺点上不动约1~2分钟,既可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发生,还使病人在针头拔出时没有丝毫痛觉。
宝宝一生病就输液的3大危害
1、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猜你感兴趣:
1.静脉输液的危害
3.关于输液的危害
4.输液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