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什么

坤杰分享

  财政政策主体是指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的主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主体

  财政政策主体的内容

  财政政策主体包括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不同,中央政府承担提供全国性资源。配置职能、全国性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以及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地方政府承担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和稳定职能。

  财政政策主体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在财政政策调控市场化实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应限于在政策的选择、制定颁布和对执行予以监督,而不能通过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命令和下级对上级绝对的行政性服从,来参与政策的具体执行和实现。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抉择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机动的决定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又称权衡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情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discretionary monetary policy) 又称权衡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情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 即为了调节短期利息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改变准备金或者货币流通量的增长率。

  弗里德曼认为,通过这种政策只能在很有限的时期内限定利息率和失业率,其结果是弊大于利,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使得政策执行者在扩大或收缩货币信贷流量时,难免做过了头,从而更加促成经济动荡不定。以美国为例,1966年初,联邦储备系统虽应紧缩银根,但却在来了个过猛的急刹车以后,从1966年末又倒转头来重新开始扩张,一直到1967年11月,使得货币供给量长期待续地过快增长,造成了战后货币增长率最剧烈的变动。又如为了压低利息串以刺激投资,而运用公开市场政策,买进债券来过度地扩大货币供应量,这虽可奏效一时,但经过一两年以后,那些促使利息串降低的因素又会倒转过来促使利息上升。因为随着降低利率而刺激投资后,人们的收入也相应增加,这意味着对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同时还可能引起物价上升,当贷款人预期物价上升,就要提高利息率。这样,通货愈膨胀,利息率愈上升;利息率愈上升,愈希望通过膨胀通货来使之下降。结果使利息率进入高低往复的周期性调整过程,而对经济的稳定却无所补益。

  看了“财政政策的主体”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的行为主体是什么

2.财政政策主体

3.财政政策的主体

4.财政政策三大要素

5.财政政策的含义

6.当前财政政策的特点

7.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

    254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