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学习资讯>

高中物理的优秀学习方法有哪些

睿柠分享

  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中比较难的一门,学好物理,才能让理综成绩更理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中物理的优秀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的优秀学习方法

  1、改变观念

  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2、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5、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6、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高中物理的运动三公式详解

  文中的v*是平均速度的意思

  初学三公式,我对它的理解朦朦胧胧,我想既然这么复杂,我就化整为零,先将公式中的物理量提取出来,得到这些物理量:a、t、v、v0、x。这些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三公式,换句话说,明白了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就读懂了三公式。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我注意到v=v0+at连接了v、v0、a、t四个物理量;vt+1/2at?2;=x公式连接了v、a、t、x四个物理量;而v?2;-v0?2;=2ax连接了v0、v、a、x,若能对三公式理解透彻,通过公式的组合活用,知三求二也不是问题。

  运动三公式,即v=v0+at;v0t+1/2at?2;=x;v?2;-v0?2;=2ax。我在一开始学习这三个公式的时候只能是死记,也并不理解,只是在后来的做题中摸爬滚打,才领悟了一些经验,以至于后来将其熟烂于心,解题时信手拈来。我发现,书上对公式的描述更偏向于逻辑推导,而我的理解更具象一些,从运动里直接分析出得出公式的依据。现在,我把我领悟到的经验用最浅显的方式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对公式能够领悟得更深。

  公式中v=v0+at最简单也最基础,我最先研究它。显然这个公式求的是v,也就是末速度,或是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实时速度。画一个v-t图像,我观察到末速度v似乎可以分成两部分相加:原来就有的初速度和变速运动改变的变化速度。说得文绉绉一点就是v0和△v。那么这个公式所讨论的问题就清晰了,v0就是公式中的v0大家都明白,剩下的就是这个△v。△v怎么求?速度变化了当然要想到加速度。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v=a△t。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很抽象,但我说速度反应路程变化的快慢,△x=v△t,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路程的变化速率v乘以时间就是路程嘛。那么类比于加速度,△v=a△t也是一样的,速度的变化速率a乘以时间就是变化量。最后v0和△v合在一起组成了末速度,公式就得出来了。

  V0t+1/2at?2;=x这个公式一看就比上一个复杂不少,字母多了嘛╰( ̄▽ ̄)╮但是只要一分析,发现还是很简单的。我当时看到它的时候,就在思考,可不可以和上一个公式一样,把x拆分成两部分:原来就有的路程和额外多出的路程。诶?路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怎么可以原来就有呢?我想,不对,应该换一种思路。于是我给自己举了一个小例子。一个人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加速跑步和匀速跑步所跑得距离肯定是不一样的,匀加速跑出来的路程s1更远一些,匀速的路程s2就没那么远了。那为什么s1会更远呢?当然是因为跑的人在加速咯。也就是说,同样时间内,初速度v0一定,加速的人多跑的距离△s=s1-s2是由于“加速”得到的速度对路程额外做出了贡献。诶?这下有点眉目,可不可以将x分成这样两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匀速运动所造成的位移量x1,和加速度不断加速所造成的位移量x2。匀速运动的位移大家都知道,速度乘以时间嘛。x1=v0t。加速度所造成的位移怎么求呢?我想变化的速度我不会求路程,可不变的速度我会啊。怎样将“变”转化成“不变”?答案是求平均速度。大家都知道在匀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增量是△v=v-v0,而我们将x2就看成加速度所做的“额外贡献”,那么这个额外贡献的初速度肯定是0,因为一开始没有贡献嘛。而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v*就是末速度的一半,“额外贡献”末速度就是速度的增量△v,那么v*=△v/2。这时我们就能用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了:x2=平均速度速度乘以时间(△v/2)t。△v在上一个公式中已经求过,即△v=at,那么x2就又化简为(at/2)t。将两个分运动的位移相加,即x=x1+x2,就能得出最后的结果。顺便一提,将vt+1/2at?2;=x公式对t求导,就得到了第一个公式,即速度公式,再求导,就得到了加速度公式,这是我在学习积分时偶然领悟到的,通过导数印证了三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再说说v?2;-v0?2;=2ax这个公式。我一开始对这个公式很摸不着头脑,它长得和其他公式不太一样,但我试着将公式简单的变形,公式一下子就露出了真面目。v?2;/2a-v0?2;/2a=x。利用加速度公式简单变形,t=v/a嘛,原公式就又变成了vt/2-v0t0/2=x。这里要注意一点,虽然是t=v/a,但式中两个v是不一样的,所以得出的两个t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变形,诶?好像有点眼熟?刚刚第二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好像出现过啊,想想刚刚我用这个公式干啥来着?好像是通过平均速度求位移!哦,这下我就有点明白了,这个x也可以拆分成两截,根据公式的形式,似乎是某一个路程减去某一个路程,而且里面有v/2,似乎是和上个公式一样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里v和v0的定义,我模模糊糊领悟到了公式的物理解释:某段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可以表示成一个以v/2为平均速度的运动的位移减去一个以v0/2为平均速度的运动的位移。原来如此,可是我还是不理解为啥是这样,直到我想到了图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C}{C}{C}{C}{C}{C}将一个普通的匀变速运动的图像向左延伸。当t可以取负数的时候,这个运动就成了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了。t0到t1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x1=v*t0,v*=v0/2,(v0/2)(t1-t0)就是t0到t1的位移。注意我这里标的t0、t1是时刻,不是时间,这个大家要搞清楚。同样的t0到t2的位移就是x2=v*t,v*=v/2,x2=(v/2)(t2-t0)。x1和x2中的(t1-t0)、(t2-t0)对应着原公式中的t、t0,那么根据常理,t0到t2时间内的位移减去t0到t1时间内的位移即是t1到t2时间内的位移,也就是实际的运动位移x,将刚刚分析的各个元素代入,就能得出原公式。

  好,到这里三个公式的物理解释都向大家展示完了。能够将公式的意义转化成运动中可以描述的过程,说明你对公式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而对公式的理解透彻不仅能在使用公式时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审题、解题过程中,将运动拆分成分运动的思想对解题思路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物理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关于练习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记住严老的教诲:“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练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严济慈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做练习对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摩擦力既可做动力又可做阻力”这一说法,摩擦力做阻力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也很好理解。但摩擦力做动力就不那么好理解,这时若能举一个传送带的例子,并能讲清楚,摩擦力做动力这一问题就能彻底解决,真正理解。

  二、抓住课堂,提高效率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分钟”这一老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所以说抓住课堂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何才能抓住课堂?抓住课堂抓什么?一要动脑:即要积极思考让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认真的听思路、听方法,听老师如何审题,如何找关键点,如何破题;二要动手:动手记重点和疑点,尤其是疑点,不仅要记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课余时间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三要动口:动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要有害怕答错而不敢开口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问题就不能被老师发现,问题也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就会被堆积的问题压跨。因此一定要大胆开口答题,大胆开口质疑,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另外,高一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实例,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只有通过课堂这一途径来解决。例如:高一教材中万有引力一章中有关天体运动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课堂,那么这部分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获得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实验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课本上“显示微小形变”的小实验,如果我们能动手做一下,并能认真分析一下其结果所反映的内容。那么我们不仅能对微小形变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所以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努力做好实验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

  四、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通常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讲过的习题、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听讲不认真所致,二是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物理题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总结出规律而且要总结出变化,这样才算真正理解,才能灵活应用,才能举一反三。例如在处理力学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问题时,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若是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用三角形法则更简单;再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减速到零的运动和反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加速度不变)运动在求时间和位移时是等效的。物理中类似的规律很多,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这些规律,在解题时有意识的进行应用,定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总之,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可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认真听讲,适当练习,重在理解。


猜你感兴趣:

1.如何正确学习高中物理

2.高中生物理如何学习

3.高中物理高效学习法

4.高中物理五步学习法及习惯养成

    3785696